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玄武奇俠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5章 錦江掘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5章 錦江掘寶

鄧大師認為張獻忠在錦江埋寶後,肯定是在埋藏金銀的附近,用石牛和石鼓作為暗記。

因此,只要找到了石牛和石鼓,順藤摸瓜,就一定能夠找出張獻忠的錦江藏寶

鄧大師根據石匠這張圖上的某些提示,認定張獻忠的埋寶地點就在成都附近的河流中。

他和兩個徒弟,到成都錦江岸邊察看了十幾天,又根據“二水口內藏”的童謠,最後確定藏寶地點位於成都府河與南河的交匯處。

鄧鳳生據此向總督建議,挖掘張獻忠錦江藏寶的範圍,控制在成都合江亭到望江樓之間的河段中。

趙爾豐聽了鄧大師的分析,非常高興。立即叫來自己的衛隊鏢師馬飛龍,封他為“摸金校尉”,帶官兵去具體執行挖寶行動。

為了對外保密,聲稱是到錦江河裡考古勘察,準備疏浚河道。

“摸金校尉”接到特殊任務後,帶了一百多名內府軍士,在鄧鳳生指導下,先將府河和南河的江水用馬槎攔斷。

待下游的河水放幹,露出河床後,再用木製人力水車,將餘水徹底抽乾。

軍士在河床上日夜勘察和挖掘,希望從河道泥沙下面,尋找到張獻忠的金庫。

這夥人沒有白忙,連續挖掘十幾天後,在九眼橋附近的河灘裡挖出了一個大石牛。

“摸金校尉”和鄧鳳生非常興奮,鼓勵軍士連續苦戰。又過了幾天,軍士在望江樓的對岸,石佛寺附近的河灘裡挖出了一個大石鼓。

石牛和石鼓都現了身!

鄧鳳生激動地跑去報告總督大人,張獻忠的藏寶標記石牛和石鼓都挖出來了,說明大西王水藏金庫,就一定在附近的河道裡。

趙爾豐聽後十分興奮,令“摸金校尉”連夜挑燈挖掘。

他想現在已經挖出了石牛和石鼓,再入地挖三丈五,下面肯定就是黃金萬萬兩啦!

總督大人決定,今晚他要親自去錦江挖掘現場,見證張獻忠的“涸金”出土。

錦江河裡挖出石牛和石鼓的訊息,在成都不脛而走,迅速傳遍了大街小巷。

愛看熱鬧的成都人成群結隊,跑到九眼橋附近的江邊,爭先恐後地親眼觀看,石牛和石鼓長啥模樣。

今晚,總督大人冒著冬日的寒風,來到望江樓附近的江邊。隨從在岸邊搭個帳篷,擺起小案桌,生個烤火爐,兩個貼身婢女伺候茶水和酒菜。

趙爾豐與鄧鳳生師徒一起,坐在帳篷裡喝茶飲酒,閒聊張獻忠藏寶的話題。

鄧鳳生點燃葉子菸,猛吸兩口後說道:

“張獻忠在成都召開鬥寶大會以後,有人估算了一下,他府庫中至少有幾千萬兩黃金白銀。張獻忠死後誰都想得到這筆橫財,兩百多年來,一直有人在尋找大西王埋藏的黃金白銀。”

趙爾豐急切地問:“那麼,有沒有人挖出過張獻忠在錦江裡的藏寶?”

鄧鳳生告訴總督大人,根據《明史》和《蜀難紀實》等提供的線索,以及民間傳說,經常有人在錦江裡秘密尋寶。

幕僚還告訴總督大人,張獻忠死後,官府曾多次派人去尋找“錦江藏寶”,並對錦江一些地段進行過大規模的發掘。

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清廷為了解決政府的財政困難,翰林院編修陳泰初呈請皇上,批准尋找大西王藏寶。

他說,曾親眼看到有人在彭山縣錦江段、新津渡口和青神縣的江底撈到張獻忠埋藏的銀子。

咸豐皇帝的財政本來就捉襟見肘,再加上戰亂,他急切需要大筆軍費。於是命令駐成都的八旗清軍營將軍裕瑞:“悉心訪察,設法撈掘,酌量籌辦”。

但是,裕瑞派軍士在錦江的上下游到處試挖,最終卻一無所獲。

趙爾豐問道:“鄧大師,以前裕瑞將軍在錦江裡到處試挖,都沒有找到張獻忠的藏寶,你有什麼把握,確定錦江藏寶的地點在九眼橋附近呢?”

鄧鳳生呵呵一笑,興致勃勃地給總督大人唱起“四川一群羊,二水口內藏……”的兒歌。

他告訴總督大人:“這首兒歌裡講得很清楚,財寶藏在‘二水口’呀。”

趙爾豐忙問:“二水口在哪裡?”

“據我鄧大師判斷,成都府河和南河的交匯處就是‘二水口’。因為兩河交匯處,大都水深浪急,藏寶不易被人打撈。而且這裡離張獻忠的王宮和金庫都很近,便於秘密埋藏財寶。”

趙爾豐覺得有道理,誇道:

“聽人說鄧大師尋龍脈,能夠捉得龍叫,我想你選擇的挖寶地點一定沒有錯。現在,既然石牛和石鼓都已經現了身,那麼‘一群羊’也該出來啦。大西王的藏寶就要重見天日啦!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

這時有軍士來報告,挖到了四籮筐古錢幣。

軍士拿了幾十個送到趙爾豐面前,鄧鳳生見其中有大西國銀錠和大順通寶錢幣,心裡頭就像吃了定心丸。

他告訴總督,這些正是張獻忠時期鑄造的錢幣。

趙爾豐看到軍士已經挖出了張獻忠的錢幣,心裡激動萬分。

他估計大量的財寶就在附近的河床下面,下令繼續向下挖掘,他要親自看到張獻忠藏寶庫裡的金銀出土。

又過了一陣,軍士來報告,挖到了一隻沉船。船裡面有二十幾件陶器、十幾件瓷器和一些金銀製品。

趙爾豐命軍士把金銀製品搬上來,然後從中取出兩根金簪,插在兩個貼身婢女的頭上。

婢女高興得手舞足蹈,倒在總督大人懷裡撒嬌。

在沉船不遠處,發現了一把短銅劍,光亮如新,非常精緻。馬飛龍如獲至寶,把銅劍拿來給總督欣賞。

趙爾豐見馬飛龍非常喜歡這把劍,就做個順水人情,把銅劍贈給“摸金校尉”。

馬飛龍對總督大人感激涕零,趙爾豐叫他坐在帳篷裡一起喝酒。

可是過了許久,再也沒有挖出什麼金銀寶貝和值錢的東西了。

臨近三更時分,趙爾豐有些睏倦了,準備帶貼身婢女回府。

列位看官,趙爾豐在圍欄內喜滋滋地觀看軍士掏寶,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圍欄外有個人正在對他虎視眈眈。

原來離趙爾豐不遠的圍欄外面有棵大樹,李叫花一直躲在樹上觀望。他見到河裡不斷有人挖出金銀錢幣來,心裡急得發慌。

他想大西王藏寶要是被趙爾豐挖走了,他把這些財寶用來擴軍,清軍的實力就會大大增強。

自己一心想挖出先祖埋藏的財寶,用來資助反清武裝的計劃就會落空。

他瞧見趙屠夫等人飲酒作樂,一股怒氣衝上來。腦子裡閃過一個念頭,偷襲趙爾豐!

對,我要為民除害!眼看趙屠夫將要離開,李叫花慌忙從大樹上飛跳進圍欄內,迅速衝到帳篷邊,舉起鐵柺朝趙爾豐的腦袋打去。

趙爾豐突然遇到刺客,吃驚不小。但他畢竟是行伍出身,急忙側身護腦,鐵柺打在他左肩上。

趙爾豐右手拔出腰刀,頑強抵抗鐵柺的進攻。

這時,馬飛龍拔出剛才得到的短銅劍,從李叫花身後疾刺,李叫花忙後退一步,與馬、趙兩人站成丁字形,用“玄武棍法”對付兩人。

趙爾豐和馬飛龍都是短兵器,被李叫花的“玄武棍”打得暈頭轉向。

馬飛龍為了保護趙爾豐,身上已多處負傷。

正在危急關頭,在河道裡挖寶的官兵,見有刺客襲擊總督,急忙衝上岸來保駕,馬飛龍趁亂護著總督大人逃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叫花揮動鐵柺,打退眾官兵,急速去追趙爾豐。

趙爾豐在前面拼命逃跑,李叫花在後面使勁追趕。

恰在這時,總督府洋槍衛隊趕到了,一齊朝李叫花開槍。李叫花舞起棍花,子彈打在鐵拐上火花迸發。

李叫花心想好漢不吃眼前虧,今天暫且留下趙爾豐的人頭。於是停止追擊,一個縱身跳上房頂逃跑了。

趙爾豐遭遇了李叫花的行刺,再也不敢親自去看挖寶了。

鄧鳳生指揮軍士又挖了二十幾天,差不多把圍欄內的錦江河底,翻挖了一遍,再也沒有挖出什麼值錢的寶貝。

趙爾豐把鄧鳳生叫到總督府,責怪他看錯了藏寶地點,白費這麼大的勁,沒有挖到多少值錢的東西。

鄧鳳生辯解道,九眼橋一帶十分熱鬧,錦江兩岸人來人往,不便於張獻忠秘密埋藏大量財寶。

估計當年張獻忠為了保密,另外找了一個“二水口”作為藏寶地點。

鄧鳳生請總督大人把石匠的藏寶圖拿出來,又和徒弟一起分析琢磨了一陣。

然後他斬釘截鐵地說道,據我和徒弟最近一段時間的考察,再結合這張藏寶圖的提示,可以判定張獻忠的藏寶地點,位於南郊的沙河與南河交匯處,正是兒歌中的那個“二水口”。

風水大師見總督似信非信,他向總督誇下海口,這次判斷絕對沒有錯。如果仍然沒有挖出財寶,我鄧鳳生甘願受處罰,今後再也不敢稱大師了。

趙爾豐急於擴軍備戰,對張獻忠的大西王財寶志在必得,心想也只好再信他一次吧。

趙爾豐令“摸金校尉”點起三百軍士,風風火火地開到沙河口。

先用馬槎將主河道攔斷,再另挖一個導流渠排水。待完全露出河床後,三百軍士拿起工具,開始在泥沙中挖坑淘寶。

可是,眾軍士挖了一個多月,把河床翻了個底朝天,除了挖出一些零星銅錢、陶罐、瓷器和幾艘爛木船外,沒有找到任何值錢的東西。

“摸金校尉”向總督大人彙報後,趙爾豐越想越氣。鄧鳳生讓我費了這麼大的勁,浪費了這麼久的時間,不但沒有挖到張獻忠的錦江藏寶,還差點把自己的老命搭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