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玄武奇俠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6章 藏金何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6章 藏金何處?

趙爾豐命人把鄧鳳生抓來,手指著他的鼻子大罵一頓。

鄧鳳生正要辯解,趙爾豐越罵越憤怒,抽出腰刀,一刀將他捅死。

再將鄧鳳生的兩個徒弟各打二十大板,趕出總督府,滾回湖南老家去。

殺了鄧鳳生,趙爾豐仍餘怒未消,把身邊眾人都通通罵了一頓。

“摸金校尉”馬飛龍抱歉地說道:

“總督大人息怒,只怪小人無能,輕信了鄧鳳生這個江湖騙子的鬼話,沒有找準藏寶地點,就輕易動手挖掘,白費了人力和物力。”

幕僚檢討道:

“小人目光短淺,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成都附近的錦江中。

其實錦江起於成都洞子口,止於彭山縣的雙江鎮,全長近二百裡。應該把整個錦江全程考察一遍,方能找出藏寶地點。”

趙爾豐安慰道:

“我原先也想,張獻忠的宮殿和金庫都在成都,把財寶埋到成都附近的錦江段,是比較合理的推斷,因此才輕信了鄧鳳生那些騙人的鬼話。”

幕僚道:“張獻忠這個人非常狡詐,他可能會把財寶藏到更險峻的河段,才不易被外人發現。”

趙爾豐對幕僚說道:

“錦江尋寶還需繼續。你去找地質勘查專家,帶上先進的儀器和裝置,把整個錦江二百裡流域,都給我考察一遍。務必找準真正的藏寶穴位,然後才動工開挖。”

幕僚問道:“最近成都來了一個日本考古隊,他們的裝置和技術都很先進,又有勘察經驗,是否去請他們來考察?”

趙爾豐迷信日本人的技術,他對馬飛龍道:

“日本考古隊?好!好!你快去請日本考古隊,讓專家來幫助考察整個錦江流域。務必儘快找到西王藏寶,我現在急需發一筆橫財,建立一支新型軍隊。”

於是,馬飛龍奉總督大人之命,帶上幕僚去日本人開的“錦江春”會館裡,找到了日本考古隊的隊長渡邊教授,請他們考古隊幫總督府尋找大西王藏寶。

渡邊的公開身份是日本大學的歷史教授,他是一個中國通和中國迷,對中國的文化史和考古學有深入的研究。

這次他帶考古隊到四川來,準備考察燦爛神秘的古蜀文明。

總督專門派人來請渡邊,去考察張獻忠的藏寶,正合他的心意。

因為渡邊對張獻忠藏寶之謎早有研究,因此當即答應了下來。

原來前幾年,渡邊帶日本學者到岳陽樓考察時,從彭公子那裡見識了,從洞庭湖口打撈上來的幾件張獻忠遺寶,由此對張獻忠的藏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此後,他花了很多精力,研究張獻忠和大西國的歷史。他這次帶日本考古隊入川,正是衝著查詢張獻忠的藏寶而來。

渡邊接下總督府的考察任務後,先去查閱有關張獻忠和西王藏寶的文史資料,又檢視了成都周圍的水文地理資料,很快掌握了考察的第一手材料。

那天渡邊來到總督府,趙爾豐熱情地接待這位日本專家。

渡邊為了顯示自己的歷史知識,給趙爾豐詳細分析了張獻忠的藏金情況。

渡邊對總督賣弄道:“據我查閱資料和詳細分析,文史記載的張獻忠藏金方法分為水藏和旱藏兩種,藏金地點至少有八處,而不是僅僅埋到錦江這一處。”

趙爾豐聽後,先是大驚,然後又喜滋滋地盤問道:“哪八處?都有根據嗎?快講給我聽聽。”

渡邊抿了一口花茶,覺得剛才失言了。心想我怎麼能將全部藏寶地點,輕易地告訴他呢?他只好繞彎子回答總督的問話。

渡邊答道:“文史資料也不全是真的,張獻忠的藏金地點民間有多種傳說,究竟哪幾處可信,這很難說清楚。”

趙爾豐道:“那你就先說說水藏地點吧。”

渡邊道:“文獻記載的張獻忠水藏地點有三處。

一是文獻記載張獻忠‘錮金’於錦江,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藏金地點。

二是藏寶於岷江的新津渡口江底,據《蜀難敘略》記載,張獻忠‘其所聚金銀,俱刳木成鞘,運至新津江口’。

三是藏寶於青神江底,據《聽雨樓隨筆》,‘青神江底沉賊鏹,誰賊之鏹張獻忠。’鏹就是金銀的意思。”

趙爾豐又問道:“那旱藏地點呢?”

渡邊道:“一是藏寶於雅州府蘆山縣。據天全縣志記載,土司高躋泰得到密報,張獻忠派部將李國傑到蘆山秘密藏寶。

二是藏寶於峨眉山普賢峰,據王夫之著《永曆實錄》,“張獻忠輦金銀至峨眉山,瘞之普賢峰頂。”

渡邊講到這裡,抿一口茶,停下來再也不講了。他想不能把秘密全都洩露了,因為他有自己的打算,要留一些讓日本考古隊去私自挖掘。

趙爾豐又追問:“還有藏寶地點嗎?”

渡邊推脫道:“其餘的還在考察之中,待確定了,再向總督大人彙報。”

趙爾豐一下子知道了五處藏寶地點,已經心滿意足了。他想只要能挖出一半來,我就能擴軍二十萬,到那時候……,他不敢再想下去。

趙爾豐對渡邊交代道:“張獻忠的藏寶地點有多處,但是也只能一個個地挖出來呀。現在錦江裡已挖出了石牛和石鼓,還是先挖錦江的‘錮金’吧。”

渡邊道:“據我深入分析,用石牛和石鼓做記號,這是張獻忠使的障眼法。目的是把世人的目光集中到九眼橋下面的江段,而實際上把金銀埋到別處。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九眼橋到望江樓地段很熱鬧,每天人來人往,大西軍怎麼能做到秘密藏寶呢?”

趙爾豐覺得渡邊分析得很透徹,確實張獻忠不太可能在鬧市區藏寶。

那他會藏到哪裡呢?趙爾豐想到了張獻忠的水軍在錦江的出水口與楊展大戰,被大火燒燬了數百船隻,可能會沉沒不少金銀財寶。

他問道:“渡邊教授,史料中說的錦江藏寶,是否就是被楊展燒燬的張獻忠船隻裡的沉銀?”

渡邊搖頭道:“清嘉慶五年刻本《眉州屬志》裡記載,張獻忠‘率兵數十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

因此據文史記載,張獻忠裝滿金銀的木船有千餘艘,楊展僅燒燬了百餘艘寶船,張獻忠將大部分財寶運回了成都。”

各位看官,楊展打敗張獻忠後,起初他並不知道沉船裡藏有金銀。

一位大西軍中倖存的船伕,投奔了老鄉楊展。他告訴楊將軍,張獻忠將金銀悄悄藏在木鞘中。

載寶的木船被燒燬後,木鞘隨即沉入江底。

楊展馬上命令軍士,用長長的尖槍去江中釘刺沉在江底的木鞘。

先將尖槍釘在木鞘上面,然後再將木鞘拖帶上來,用這個辦法回收了不少裝有金銀的木鞘。

在整個四川,當時因戰亂饑荒很嚴重,唯有楊展的家鄉嘉定富庶安定。

據歷史記載“展取所遺金寶,以益軍儲,自是富甲諸將。”

說明江口大戰後,張獻忠寶船裡的沉銀,大部分被楊展打撈上來,一部分作為軍需儲備,一部分賞給了家鄉的諸將。

趙爾豐著急地問道:“那為什麼後人還一直在尋找錦江藏金呢?”

渡邊耐心解釋:據文獻記載,“沉銀”和“埋金”是不同時間的兩個事件。

“沉銀”在前,“埋金”在後。錦江“沉銀”說的是張獻忠的寶船,被楊展燒燬後,船上的金銀財寶自動沉入江底,屬於被動沉銀。

錦江“埋金”,史書上稱為“錮金”,是張獻忠被楊展打敗,回到成都後,把金銀埋到錦江裡,這是他主動藏金。

趙爾豐道:“渡邊教授,你對張獻忠藏寶有深入研究,我完全相信你。我派個‘摸金校尉’配合你,先去尋找錦江裡的‘錮金’吧。”

於是,趙爾豐令“摸金校尉”馬飛龍,聽從渡邊的指揮,到錦江河流全域去勘察。渡邊要人安排人,要錢就給錢,務必找到張獻忠的水藏財寶。

馬飛龍隨考古隊一起,順著錦江河流,在兩岸跋山涉水,苦苦尋找了一個多月,還是沒有查到張獻忠藏寶的蛛絲馬跡。

渡邊在錦江沒有收穫,他就帶考古隊進入岷江,去新津渡口周圍詢察。後來又去青神江考察,都沒有找到張獻忠藏寶的線索和蹤跡,渡邊心裡非常焦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摸金校尉”由於立功心切,本來一心想儘快找到張獻忠藏寶,趙爾豐用這些財寶大規模擴軍,一定會給自己一個大軍官噹噹。

可是折騰了這麼久,還是沒有一點收穫,他心焦火燎,坐立不安。

馬飛龍突然想起了一首兒歌,或許是張獻忠藏寶的線索。

他馬上去告訴渡邊隊長,將“四川一群羊,二水口內藏……”唱給他聽,最後提醒道:“很多人猜測,張獻忠把財寶藏在二水口裡面。”

渡邊問:“二水口在哪裡?”

“摸金校尉”道:“不知道。風水大師鄧鳳生在錦江的兩江匯合處,找到兩個被認為是‘二水口’的地方,可是都不對,沒有挖出多少值錢的東西。”

渡邊微微笑道:“請風水大師尋寶,那不是笑話嗎?”

其實渡邊暗想,這首兒歌很有參考價值。

但是,鄧鳳生是不是弄錯了?二水口可能是一個地名,而不是兩條江的匯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