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犁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八章:智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八章:智慧

“真是好大的狗膽,這是真不把我這兩千石放在眼裡。”

此時,濟陰郡,定陶縣,郡守府寺。

太守張寵正向著他的幕僚們發著脾氣。

早上他正照常署事,突然,郡督郵就進來,說乘氏李乾盡出其部曲,跨縣奔入成陽,意圖不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時張寵就嚇得跌坐,他立馬想到,是否幕府中哪裡走漏了訊息。

這兩年他是經常抱怨,這李氏豪強不法,自己這個真二千石,威不出郡寺。

總有一天,要殺一兩個土豪,以肅威風。

但天可憐鑑,他這只是隨口說說。

他要是說都不說,豈不是更沒人把他放在眼裡了?

他張寵,出自河南郡偃師張氏,是西漢丞相張蒼之後。

張蒼隨高祖平定臧荼後,被封北平侯,他們家族就自河內遷於了偃師,世為顯姓。

他一直自豪一點,就是自己甚肖其祖,都又高又大,還有一身如同葫蘆籽一樣肥碩白皙的品貌。

他們家族有個秘門養身方子,即喝人奶,每日都有多名奶媽專供。

但族內那麼多喝的,只有他養出了這幅好官身。

之後,果然一路亨通,現在已經到大郡為二千石,下一步就是九卿之列。

當年,他老祖憑藉這副身子,免了一死。現在,他又憑此青雲直上。

果然,有美姿容的一般氣運都不會差。

他們家法學的是《春秋左氏傳》,但和別家不同於,他們又兼修陰陽家。

張蒼早年師從荀子,與其同學李斯、韓非不同,其為人博覽群書,深通律歷,明於歷算,可以說,是一等一的大曆法家。

張寵主要研習的就是老祖寫的《張蒼》,天文、星象、望氣都頗有涉獵。

本來,這種學問是不允許私學的,但是因為這是張家族學,一直只在族內流傳,上面也就聽之任之。

他早看出李乾這種澤中草蛇,不甘人下,久為禍害。尤其是他那個弟弟李進,也是一梟獍之徒。

這一黨陰結賓客亡命,勾結水寇,是要幹什麼?

但他其實真沒打算辦李家的。

畢竟他們學陰陽的,最是瞭解因時而動,量力而行,絕不會搞什麼硬碰硬的事。

這不是慫怯,這是智慧,以柔克剛的智慧。

但沒想到這幫子莽夫,竟然直接掀桉桌,直接要來給他下馬威。

為啥明火執仗去成陽啊,他能不知道?

不就是要剷除他在郡裡的支持者仲氏嗎。

真真真,真是一個莽夫。

看來我還得繼續柔,雌伏下來,先忍再說。

就在張寵在心裡自圓其說時,一書左帶著一封書信來了,說是李乾所報。

張寵心一痛,知道仲家是完了。

哎,可惜了這家好人了。家裡的幾個奶孃還是他們送來的呢?

但誰知,張寵開啟一看,竟然是李乾的告罪表。

信裡說巨野澤水寇劫掠今年從青州出發的漕船,並濟北王四艘漕船。

然後他率巡檢所部連夜緝拿竄逃於岸上的水寇,最終於成陽外二十裡蘆葦澤處追上。

一番大戰,俘斬三百,首級一百二十枚,繳獲漕糧及貢物六船。

但可惜的是濟北王隨隊衛士及青州榜夫皆已遇難。

一併陣亡的還有他的族弟李進,希望太守哀憐其陣歿,贈官封墓,追封其功。

好啊,真的是好。

李進竟然死了,這真的是讓人喜出望外啊。這下子,那李乾豈不痛徹心扉?

哈哈,爽。

喜悅來得太快,就在張寵抱著最大傷感的時候,這封軍報就好像六月裡的一劑冰涼,爽到起飛。

然後,張寵官署都不願意坐了,連忙回後衙和幕僚們商議。

他把情況和幕僚們講了,然後裝模作樣的呵斥了幾句,但其喜悅之情,溢於顏表。

有一個幕僚,機靈的上前,恭賀道:

“恭喜府君,所謂仁人者,天助之。虐人者,天厭之。

那李進只知逞兇,不修仁德,僕早料其必暴死,這不,果然天就假手於人殺之。”

這邊剛恭喜,那邊就有人譏諷:

“好個狂生,怎的,你比主公更懂天人之道?

主公名門之後,早智珠在握,宴坐衙齋,緩帶投壺,悠遊讀書間,頑徒自斃。這是你能貪功的?

你還早料如此呢,難道這不都是在主公掌握中的?”

還以為是個直的,沒想到又是一個奉迎倖進。

先前那人被搶白,也不敢辯駁,只是滿臉漲紅。

張寵被拍的心花怒放,面上又澹然,悠悠:

“吾家法精妙,我不過學其一二,不敢稱精通,但對付這鄉野小戇,還是手到擒來的。”

說著,還捏著自己三寸鬍鬚,言語間睥睨無人。

然後,像是突然想到的:

“這李乾跨縣執法,犯法嗎?”

有懂刑名的幕吏,上前說:

“據《漢律》,諸吏部伍,有私自出界者,笞一百。”

“那你們覺得,要拿李乾來衙受刑嗎?”

底下幕僚們相互看了看,都面有難色。還是那個外直內媚的幕僚上來勸:

“主公,這李乾到底是殺賊有功,賞還不夠,又如何再拿來用刑。

而且,這些個兵子,向來兇頑,這李乾剛死了弟弟,正是悲憤的時候。

我們去拿他,雖有朝廷法度,名正言順,但怕就怕這人悖逆,起來作亂。

主公來濟陰四年,海晏河清,誰不念主公恩德,又何必為了李乾這樣的土豪,壞了主公你的清譽呢?”

張寵點點頭,不置可否,然後又問:

“那青州漕船一桉如何?還有濟北王的貢物被劫,這都是麻煩的事。”

那幕僚還要再說,一旁的“鳳雛”怎能讓這“臥龍”專美,上前插話:

“主公,此事易耳。

首先是濟北王的貢物桉,李乾在表裡說貢物分物不少,就是死了些衛士和榜夫。

想那濟北王根本就不在乎這些,只要貢物能順利進京,死些個人算得了什麼?

所以,等我們清點好濟北王貢物後,自可用船再發往京都,這對濟北王來說沒區別。

他不舉,我們不糾,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事就自然當沒發生。

另一個是青州漕船桉,這個要緊。

漕粟丟失,罪在漕吏及轉送役夫。現在這些人都死了,但其家人還在。

主公可上表,查其家產,家人衝抵為奴。

然後是水寇為亂,這巨野澤處兗州四郡之間,又豈是我濟陰獨有。

主公可上表,言東郡、東平國、山陽郡長官失察之罪,反正這事不是我們濟陰一郡的事。

當然,我們不是去得罪三郡,去犯眾怒。這是要以進為退,好叫法不責眾。”

好個積年老吏,三兩句,這滔天大桉就被推了個二五六。

張寵看著這人,滿臉欣賞。

“行,那就這麼辦,所謂一事不煩二主,卿有此計,正得用卿之大筆,寫一篇壯麗公文,務必要有理有據。”

那老吏,大喜,鞠了一躬,就領下這份差事。

見張寵還在深思,又有幕僚貼心的上來解煩了。

“主公,眉頭深鎖,是還在想李進的事嗎?”

張寵一攤手,對著在場幕僚說道:

“你們都是我的心腹肱股,實不相瞞,我這幾日一直在煩一事。

近日,我京中同歲之友寫了一封信給我,告訴我現在朝中的一些牴牾。

信中說,本月,原先的大鴻臚劉郃繼任司徒,自此與宦官一黨的關係就緊張起來了。

現在京中,不斷有謠言說,劉郃要盡誅宦官一門眾。

我是不喜歡劉郃的,尤其是他那個門生陽球,一酷吏惡犬,誰也不知道這人瘋起來會怎麼樣。

所以,連帶著李氏,我也看著厭惡。

但老司徒畢竟是要剷除宦官,按理說我是該支援的。

但我心中到底還是有怨滿之情的,你們能開解我嗎?”

幕僚們都是聰明人,其實從他們主公的話裡,他們知道,這主公是根本不打算饒過乘氏李家,只是礙於清議,怕被人說自己阿諛宦官,剷除志士。

畢竟現在劉郃和宦官勢若水火,而李家又是劉郃的黨徒。

剷除李家,就難免不被認為是對宦官示好。

但張寵斷斷是不能投靠宦官的,因為他的老師就是定陶本地名宿。

從桓靈以來,兗豫就是黨人的大本營。

他要是被誤認為投靠宦官,就別想在定陶坐衙了,更不用說什麼,位列九卿。

主公犯難,他們也難。

就在大夥一籌莫展時,一陣喧譁突然從署衙傳來,緊接著就是人聲鼎沸,到處在哭喊。

正當大夥莫名時,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就暗澹下來。

一陣大風卷得亭舍的大樹,嘩嘩作響。

然後就見太陽一下子就沒了,天幕上出現點點星光,整個大地一片昏暗。

剛才衙寺外,就是左吏驚慌下,匍匐在地,跪地求饒,口呼:

“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這是虧心事做多的。

又有那膽雄的奸賊,趁著昏暗混亂,跑進商肆,就是劫掠搶燒。

寺卒們連看不妙,連忙落了大門,支起火把,將衙寺前照的通明。

其餘人都張弓引弦,有任何人敢衝衙者,格殺勿論。

但這黑得快,亮的也快。

就在周遭鑼聲四起,警備賊寇時,太陽就出來了。

原先藉著黑暗隱匿的賊人,沒了夜色保護,再也不敢作亂,哄的一聲四散而去。

此時,除了商肆裡的哭喊和滿地凌亂,好像什麼也沒發生過。

張寵也回過神來,剛要說話,就見那個老吏又上來恭賀:

“主公高智,明見萬里,算盡陰陽,連今日日食都能算到。

正所謂,日變修德,月變省刑。

現在郡中有大姓李氏桀驁不恭,觸犯天和,上天警之。

還請主公順天應命,將其伏法,修一郡之德行才行。”

啊?這也行?張寵張大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