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犁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九章:殺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五十九章:殺賊

對於河東戰事的細則,張衝自然是無法從軍報中得知的。

但無論歷史如何變,對於董卓其人,張衝從來就沒有忽視過,知道這人不論在哪都會捲起千尺巨浪,驚駭所有人。

而現在,此人帶著河東軍加入了關西軍。不管他有什麼原因,可以知道現在的兩京之間的戰事還有的打。

有河東軍威脅洛陽方面的北面,洛陽那邊根本不敢全力在前面攻擊函谷關。

有此判斷後,張衝更堅定了這一次的行動。這一次他不僅要解圍邯鄲,還要拿下鉅鹿。現在東西之間對抗加劇,正是他加緊整合河北勢力的時候。

念此,張衝將眾將喊來,對第二日的攻勢做出了如下安排。

……

翌日,鼓聲擂動三百次。

這是泰山軍主力北上邯鄲後的第一次全力進攻。甫一交戰,泰山軍就對鉅鹿軍構建的十里的夾道發起了全線進攻。

邯鄲城是以當年趙都城邯鄲的主體結構修建的,城內由宮城和郭城兩部組成。宮城是三座品字型小方城組建,郭城是東西長六裡,南北寬十里。

而鉅鹿軍之前的四大營盤分列在邯鄲四門,其夾道自然也是環繞這四大營砦修建的,周長足有三十裡。

這麼長的夾道自然不是鉅鹿軍這麼短的時間能修建好的,但他們也不需要修這麼長,只要在每面修三四裡作為兵站,然後兵站之間直接以拒馬壕溝相連就行。

但即便如此,這夾道也足有十里。

張衝一旦決定發起總攻,自然就是雷霆一擊。

他以於禁作為前軍主將,總責泰山軍四面圍攻,然後任蔡確為東面主將,陳煥為南面主將,張達為北面主將,許仲為西面主將,各領兩營千人兵。

作為全軍之冠的中護軍一旦廝殺起來,自然不是鉅鹿軍能敵的。

鉅鹿軍也算是河北漢軍的一支勁旅了,其吏士普遍都在與河北黃巾的對戰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但還是那句話,低水平的經驗即便積累再多,在真的高手面前,還是不堪一擊。激戰不過三刻,鉅鹿軍西面營盤就傳來一聲暴喝。

“敵將郭勳被我韓浩討殺!”

果然,隨著這話一落,鉅鹿軍在西面的甬道上飄著的軍旗就被砍斷飄落。

當時在甬道外負責指揮的許仲聽到這話後,半是歡喜半是羨慕道:

“這韓浩真是好運道,不是我已為部將不能親登,又如何能讓這小子獨美。”

韓浩是許仲手下的一員曲將,原來是河內漢軍徵召的本地豪強。

後來河南漢軍與泰山軍求和,放棄了河內的一切後,這些漢軍狼狽南下。

而當時韓浩是將數百人的豪強部曲長,漢軍那邊一走,他們能怎麼辦?只能投降呀。

於是,河內豪傑韓浩、楊醜、郝萌皆率軍投降。

之後這三人在隨軍學堂學習後,外放到了中護軍做了隊將。

不過這韓浩的確不凡,在楊醜、郝萌這些人還在隊將繼續打轉的時候,韓浩已經率先積功做到了曲將。

而這一次,他又於沖天大將軍面前,第一個斬將奪旗,可以說前途無量。

果然,在韓浩斬殺漢軍的郭勳的時候,不遠處在三營突騎的環繞中,張衝明顯注意到了此處的進展。

於是張衝好奇問邊上的董昭:

“那是何人,是個好漢子。”

董昭現在是飛軍校尉所內營指揮,統帶五百人的內務飛軍,對於軍中的詳情自然是清楚的。

於是他從一飛軍的回報中得到了此人的訊息,轉而對張衝道:

“渠帥,此人是中護軍左校尉部前部的前曲將韓浩,是朝歌之戰後率千人投軍的。”

張衝頷首,表示對這個韓浩有點印象,好像歷史上是曹操手下的一大將,具體的什麼就不清楚了。

不過這些都是過去未來式了,有什麼出路就看這人現在了。

將韓浩記在心裡後,張衝繼續觀察著戰場的形勢。

隨著西面被泰山軍攻陷後,其他幾路泰山將明顯加快了進攻的節奏,顯然韓浩的斬將奪旗之功刺激了別路的主攻將。

未幾,泰山軍再傳捷報:

“東路將蔡確麾下部將張闓先登親斬殺漢將魏亮。”

這次不用董昭介紹,張衝知道張闓。這人歷史上是殺曹操老父的黃巾將,此世是在他帶泰山軍進發來蕪谷地的時候投軍的。

當時張衝還將這人名字記在了自己的《點將錄》裡,裡面專門記載了一些他覺得未來有前途的軍吏。

當中大部分都是在歷史上有過一筆,或者在年紀輕輕就有精通級武藝的軍吏。

張闓本來一直是河濟王罕的心腹將,開始中護軍部將張闓轉隸到中護軍的時候,那王罕還不願,死活不放。

但後來知道這是渠帥的意思,王罕才不敢多喊。

這次張衝聽到張闓的名字才又想起這事。

在張衝意識到河濟根據地漸有歪風,他就陸續調出了河濟諸將。

原先河濟四將有奚慎、王罕、黑夫、馬武。現在奚慎被調到了飛豹軍作軍主,馬武被調到了天德軍作軍主。

四將就剩下了黑夫和王罕。這兩將雖然沒調動,但他們麾下的重將如郭誦和張闓皆被調走,編制劃到了中護軍下。

這一番操作,河濟地區有沒有不滿?肯定是有的。

但現在泰山軍一切向好,他張衝的權威和威信也日漸威重,所以這些調動就非常順暢。

而張衝也將一個地方隱約出現的山頭給隨手打散了。

再回到眼前的張闓奪旗,張衝有了別樣的意味。

他對邊上的主計室李桓講到:

“給先登的韓浩、張闓記功乙等。”

李桓隨之就依馬寫了兩份功書,揮筆而就。

這李桓是泰山軍紮根魏趙之地後投奔泰山軍的。說來此人竟然就是趙地北部的李氏族人。

只是這李桓只是族中旁系,少好學,靠著自己背薪柴市賣學得佔相之術。之後又師事清河國的崔氏。

只是和度滿經歷類似,受學後的李桓並沒有任何做官的機會,只能回到家鄉耕地為生。

在泰山軍打下邯鄲後,此人就帶著幾個同窗一起徒步南下,要投靠泰山軍。

當時停駐在邯鄲的是張旦。

李桓也是好運道,當他風塵僕僕,滿目泥沙,甚至腳上的草鞋都走破的樣子出現在張旦的時候,說自己是個讀書人,還要來投軍。

張旦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人的質樸,於是就將之推薦給了張衝。

當時張衝有一段考教李桓的話,彼時張衝問:

“你是何地方人?”

李桓答:

“僕是趙國平棘人,耕讀在野。”

張衝直接問:

“你認識我嗎?”

李桓斂衣拜倒:

“大將軍聖德天授,澤被八方,龍行虎步,僕豈能不識?”

張衝這下子有點信這人是個讀書人。

不讀點書的,說不出這樣的話。

於是張衝就考教著李桓的才學見識:

“你既然是個讀書人,又像個做事的,那有何所長?”

李桓知道這次回答非常重要,將自己打好的腹稿說出:

“僕才識愚闇,少習經史,年荒廢忘,十猶通六。”

張衝頷首,又隨意問了幾個相關的,看其水平,見他說的不錯,覺得能當個文吏。

當時正好有一篇手書要寫,張衝就讓李桓試試,他口述,李桓做筆。

張衝這邊講完,李桓那邊也寫好了一封手書。

張衝看了後,覺得很滿意,文風質樸,表達清晰,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但這就是他想要的。

於是,張衝就讓李桓做了自己身邊的書吏,當然張衝身邊的書吏不僅李桓一人。

實際上,隨著泰山軍真正在魏趙之間紮根,北地就誰也無法忽視這一個盤踞大河上下的新勢力。

雖然泰山軍的政策對於豪勢們是惡政,但對於中下層來說卻非常有吸引力。

底層的有把血勇的遊俠有力紛紛背井離鄉去鄴城投奔。而一些破落讀書人也為了心中抱負,或徒步或騎著騾驢來加入泰山軍。

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有知識無權位,有抱負無機會。在原有的世道中,他們只能老死於山野,或慘死於兵火。但泰山軍的出現,讓他們見到了一條全新的路。

至於什麼泰山軍收田土?那山間的十餘畝薄田直接送給泰山軍好了。

實際上,漢室到底和平發展了二百年,識字讀經並不難,天下多的是窮讀書人,從落寞父輩手裡學了一二學問。

知識的傳承不難,但做官可就難了。

此時的經學早就不是什麼做學問的經學,而是一場世家自己的內部選拔。這些認字讀過經的野狐禪就是學問再好,也沒可能當官的。

而泰山軍的出現就正好定位了他們這些窮讀書人。泰山軍吸引不了那些世家讀書人,但正好撞到窮讀書人的心坎上了。

這些人除了腦子的一些見識和學問,啥也沒有。還在乎你泰山軍是不是破豪強,均田地?

拿去,都拿去,只要給我一個機會就行。

所以短短時間內,張衝的幕府就吸納了李榕、黃權、郭韜、吳瑞、張允、馮熹等十餘名不錯的書吏幕僚,大大充實了他的幕府。

而這李桓只是其中一個。

……

李桓倚馬而就,墨還未幹,就有兩名背旗拿著這軍報分傳東、西兩營。

兩背旗一手高舉功書,一手控馭戰馬,沿軍高喊:

“曲將韓浩斬將奪旗有功,特記乙等。”

“部將張闓斬將奪旗有功,特記乙等。”

隨著這一聲聲唱功聲傳遍沿路軍陣,各軍陣高呼喝彩。

而兩邊剛撤下的韓浩和張闓,還沒休息就收到了屬於自己的軍功,再聽大軍高呼,渾身戰慄。

二人只有一個念頭:

“大丈夫就應該打這樣的仗,跟渠帥這樣的人。”

這就是及時報功的作用。

在張衝的用人之道中,有六字真言:

“罰必盡,賞必速。”

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全軍所有人。

只要你立了功,軍中就給你報功。沒人能搶,沒人敢壓。

說到底軍紀都是死的,是教條。要想將軍紀持續貫徹下去,就要靠張衝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說話。

而且作為全軍統帥,他做一件事比下面做一萬件都來得有作用,當然反過來也是如此。

在這個只能講究人治的時代,張衝自己的言行從來不是自己的,而是全軍的。

現場激勵前軍吏士的舉動果然引起了連鎖反應。

隨著西面的許仲部和東面的蔡確部先後陷壁,南面的陳煥和北面的張達壓力巨大。

他們加緊了攻壁的速度,但奈何鉅鹿軍的南面和北面之前就是圍攻邯鄲的主攻方向,其主將趙浮、程渙皆有一時之勇。

那趙浮手上有一支精銳大戟士,列在甬道上居高臨下,張達部幾次勐攻,皆被其部擊退。

而程渙部也不凡,有一隻六百人的弓弩隊,列在甬道上排開,箭失如蝗。也好在攻擊此面的是泰山軍有數的弓弩大將陳煥,才沒折損多少兵力。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泰山軍已經換了兩輪兵了,但西北兩面甬道依然在鉅鹿漢軍的手裡。

就在這時候,從甬道中間一壁中鑽出一個插漢旗的健走,沿著壁壘甬道外一路狂奔高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太守有令。殺敵者,上士授田百頃,下士授田十頃,庶人黔首以功任吏,陪隸隨軍圉免,且授田百畝。”

許是得了張衝陣前勵士之舉的啟發,鉅鹿太守郭典也有樣學樣開始勵氣,而且一開條件就是這麼誘人。

果然,隨著一個個中軍健步開始奔行甬道前,南北兩壁的漢軍士氣大受鼓舞。

尤其是程渙因為一直守在甬道第一線,已受了一箭,此時單手擂鼓,高呼:

“殺賊!殺賊!殺賊!”

此情此景,怎個一個壯烈了得。

而在程渙的表率下,麾下眾軍士也高呼:

“殺賊!”

其聲帶動附近夾道的鉅鹿軍將士,他們也高呼:

“殺賊!”

於是,動天軍鼓眾,漢軍高呼殺賊,一直傳到了遠處的張衝耳裡。

張衝倚馬看著前方漢軍眾志成城,感嘆道:

“漢室養士二百年,仗義死節者還是有幾個的。”

但他轉話就令:

“但也就是這樣了,令陳煥部,半個時辰內破壁!讓彼輩知道,到底誰才是賊!”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