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犁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暗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章:暗祠

喝著度滿送來的糟漿,祭孫精神了不少。

這會,其他四個裡的裡戶們,也陸續趕來參加春祭了。

祭孫這事沒幹漂亮,不願意再節外生枝。

也不和張弘父子打招呼,就讓張衝他們拉著木板車走人。

跟著走的除了原先那二十多頭扎黃巾的裡戶,還有度滿、張旦一些年輕人。

張弘捻著鬍鬚,看著祭孫帶著那二十幾人愈走愈遠,眼神不斷閃爍。

他有點敬重此人,義氣肝膽,輕生重諾,倒也不負他這身英雄氣。

再看自己的兒子,說句不客氣的,蜂目豺聲,鷙梟勐犬。

看著兇殘暴戾,但卻無一絲格局。

他自有相術,知得保家業,不在技藝多寡,好勇鬥狠。

而是看是否有格局,這才決一世之富貴榮枯。

而此子只能使人畏,而不能懷德,終究膏粱紈絝。

再這樣下去,破我張家者,必此兒。

想到這些,他突然沒了精力,讓人招呼郎通和劉公,就帶著兒子回了祠堂。

至於這次五里的春祭,照本宣科,虛應了事就行。

這邊,張黑子昏睡在木板車,一路隨著眾人出了裡舍。

到了路口馬樁,祭孫那匹馱馬還拴在那。

從馬的褡褳裡,祭孫拿了半貫銅錢,交給了走在最前面的張衝,沉甸甸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黑子,就先交給你們照顧了。

你們看尋哪個安全的去處,使人照料著。

等黑子好了,讓他自回山裡,也不要牽連你們。”

說完,又看了下張衝,他有點慚愧:

“你說的對,如果今日俺以孫武兵法排程,怎會有此厄。”

說完,向張衝稽首,稱他一日之師。

張衝趕緊拉起大鬍子:

“大哥,你是對的。反而是我想當然了。

看張求的氣勢,他是不會容我們排程的。

他一定會第二局就比刀,到時候大哥做上駟一定會被安排在第三局。

這樣的話,即便我們能贏,我二叔也大可能死在那張求的刀下。

所以,現在這個結果,已經是最好的了。”

聽著這話,一直呆著的二叔一愣,張了下嘴。

大鬍子也一愣,撫著鬍鬚在那想,突然哈哈大笑,但又牽動傷口,疼得鬍鬚都不小心拔了一根。

他也不疼惜,對著張衝,再拜:

“今日之師,不敢忘!”說完再拜。

張衝見大鬍子拜,也不再攔,他也一拜到底。

眾人看著這幕,兩人相拜,一人黃巾裹傷,一人犢鼻褲兜襠。

場面是滑稽的,但在場眾人,心都有點暖。

祭孫扶著張衝,兩人一起起身。

“好,俺也要走了。這次沒殺了張老兒,是俺做岔了。

只等日後尋得機會,梟了他父子的狗頭。

再一把火燒了他的契,給咱窮苦人尋個活路。”

大鬍子看了看張衝,又看了他身後的族人朋友。嘆息:

“俺知道,你們不是要投太平道的,這扎的巾不過是給俺張勢。

但俺還是想說,太平道永遠是給咱窮苦人做主的,這裡面可能有誤會。

但沒關係,遲早有一天,你們會瞭解太平道,甚至想加入俺們。

到那一天,俺來接你們。”

“恨不能現在就與弟共謀大事阿!”大鬍子越看張衝,越覺得是個人才。

他拍了怕張衝的肩膀:

“努力!”

說完,跨上馬,以刀代手,像眾人揮別。

馬兒馱著大鬍子,蹄子輕翻,一噠一噠的走了。

望著大鬍子遠去,張衝內心無奈。

“抱歉,我雖然敬重你,但讓我加入太平道,日後去作那官軍口中的‘蛾賊’,我還做不到。

我畢竟只是個普通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又何必?

哎,可惜了大鬍子,你這樣的好漢了。

只祝願你的理想和事業,如月之恆,如日之升。”

張衝還在想,突然一個咳聲響起。

黢黑的老農張狗子,帶著點結巴,吞著聲,對在場大夥說:

“今個,事已經是這樣的了,張鐵戶他們家想來是不會放過俺們的。

但又如何,只要俺們二十來個結成棍,怕他咋。

俺們手裡剩下的地,傳到俺們手裡,就也要傳下去。不然咋下去見祖宗。

所以,別說是他,皇帝來了,想要咱的地,也玩命。

讓他來,就跟他幹。孬!”

一直沒吱聲的度滿,這回插了一句。

“叔,俺覺得張老頭不會跟俺們明著來,今個俺就看出來,他不想得罪太平道。

咱雖不是太平道,但在外人看來,俺們是。

直接動俺們,他還不敢。但怕後面有陰招。”

當時場上就有人喊了:

“來嘛,孬熊!”

“是,不怕他。”

“俺們也弄刀弄槍,就和他整。”

看見大家士氣很高,張狗子沒說啥,點了點頭。又說:

“黑子他爹,跟俺從小長大,現在他這樣了,就俺來照料。

你們也早點回去,甭管後面咋,日子俺們照樣過。”

說完,又對度滿:

“滿娃,你也早點回去,陪著你娘,也怪不容易的。

這狗球的世道。好人,他命不長。”

大家互相又扯了幾句,就漸漸散了。

這會,馬樁旁,只剩下張狗子,他大兒子張重,二兒子張衝,兩個弟弟,張二男和張丙男。

張衝早就發現了,他們張家的男丁,個個都是悶葫蘆。

他哥張重就是個本分農民,只知道幹活,阿爹叫幹啥就幹啥,是個做事的,這一路,任是一句話沒講過。

他那二叔,是在山裡呆久了,只知道說“中”,誰讓他幹事,他就是“中”。惜字如金。

至於小爹,叫張丙男,也是個憨厚的。之前一直在外面浪蕩,這幾年世道艱難,也就回來了。

回來後,見家裡也沒啥田,就在山裡搭了個地窩,和他二哥作伴。

所以,他們張家就只有張狗子一人,算能拿個主意。

而且,張衝看出來了,這次鬧事,背後一定是他爹組織的。

這二十多人裡面,他們家就佔了四口丁,剛講話的時候,大夥也樂意聽他講的。

這讓張衝很意外,沒想到自家阿爹在鄉里也是個人物。

“石崽子,任覺得這太平道咋樣?真給咱窮苦人做主?

你今個說的幾句話,俺覺得都不孬,你有主意,給你幾個叔兄講講。大夥心明顯惴著哩。”

聽阿爹問起,張衝也沉吟了下:

“阿爹,俺其實也弄不懂人的心思。

但俺聽個厲害的人說:‘論跡略心,人皆可測,略跡論心,世無堯舜。’

就是如果俺們只看別人做的,不看他咋想的,這事就簡單了。

因為好的咱就受著,壞了咱就罵,就簡便。

但如果,看他做的,還要看他咋想的,那這事就難辦了。

人心陰私,一深想,那這世上恐怕就沒好人了。

所以,當時俺聽了這道理,覺得很中。

後來,俺又聽了一道理,說: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說那千年前有個皇帝的叔叔,幹的事都是讓人講閒話的事,但人家最後是個好人。

然後前朝那個大腦袋,王莽。篡朝前也是個忠臣,但後來發現最壞的就是他。

然後,俺就琢磨了,這世道光看人咋做的沒用,到底還是要再看人咋想的。

你比如說,俺們天天給那大花豬,好吃好喝。

圖啥嘛,還不是圖它一身肉?

所以,現在太平道對俺們好,怕不是以後要俺們拿命來換哩。

但祭大鬍子,是個好人。”

張衝說完,抬了抬手裡的半貫銅錢,感嘆著。

大夥一聽,倒抽涼氣。

可不是嘛,他們對家裡的那口肥豬,好吃好喝不就是圖那身肉。

要是自己等人也是這太平道養的肥豬,那就未免太可怕了。

聽懂這個道理,大夥真對這個二子,有點刮目相看了。

這個比喻,太他娘的形象了。

“好了,好了。咱自己留個心,主要還是過日子。

咱幾個早點回去,讓你嫂子,給弄個雞。

天也不暖和,石崽子回去把衣裳穿上,別涼到。”

說完,張狗子若有所思,然後指使大兒子推著板車,一眾人就朝家趕去。

——————————————————

城陽景王祠,祭祀的是劉章,是漢高祖之孫,齊悼惠王劉肥之子。

當年,諸呂亂朝,他和功勳一起誅除呂家,對漢家有大功。

他本應受封趙王,但當時即位的文帝,得知劉章意在擁立自己兄長齊王劉襄即帝位。

帝不快,徒封為城陽景王。

但劉章匡扶漢室的事蹟就在這青徐大地上流傳著,民間也一直祭祀不斷。

光這祠堂,怕不就有六百家。

但這會大桑裡的城陽景王庵堂內,卻是另一副樣貌。

張弘帶著兒子離開黃泥場後,徑帶著他進了庵堂。

但沒做停留,而是在一邊的璧上摸著一個暗門。

門開啟,是漆黑黑的甬道,不知通向哪裡。

張求一旁取了個燭火,點著光給父親照路。

二人下了甬道,也沒走一會,進了一間暗室。

這明顯是一座暗祠,上面的城陽景王祠不過遮人耳目。

桉桌上擺放著一排神祖牌,最前一個寫著:“先祖考齊王張”六字。

後又立了一木胎泥塑,做諸侯王打扮,旁還有一石碑,敘主人當年事蹟。

到了地,張老兒自己先三跪九叩,又捻了根香,插上香爐。

隨後,一聲叱喝:

“跪下”

“撲通”一聲。張求埋著頭,撅著腚,就跪了下來。

自小,每當犯錯,他就要到此,面對祖宗牌位受仗。

所以,父親一喊,他身體就已經反射。

張老兒,執著他那仗,就對兒子嵴背臀來了三下。

打完,便問:

“知為何打?”

“兒知”

“為何?”

“覷天下英雄,怠志士義氣,進不能得親族之心,退不能免髡首之辱。”

“為何做不到?”

“因為兒不服,兒本龍蛇之遺,蟄伏草莽本應乘勢。

今天下洶洶,海內沸騰,漢家天命搖墜,五德輪轉,正是英雄奮武之時。

但奈何大人,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只願糾糾於鄉野。

大人要兒做的,是英雄所為,一鄉豪豎吏,安做此想。”

兒子的話,讓張弘沒話說,舉起的鳩杖也打不下去了。

他坐在草蓆上,平視著跪伏著的兒子,嘆道:

“痴兒無狀,你說自己是龍蛇之遺。

沒想到追思祖宗,竟只激發了你這不該有的念頭。

爭龍?你也配嗎?我們張家也配嗎?

想你祖宗,當年不過據有青州一地,就這,已是氣運勃發。

但又如何呢?

光武不過遣一偏師,大業消融甚於湯雪。

旬月之閒,祖考已面向於北,縛送入京。

是,這是天命屬漢,所以我們祖先才志氣不申。

但隨後呢?

和帝有張漢亂於樂安,安帝有張伯路叛於濱海。

我們張家什麼時候服過。

但我算明白了,終究是‘卯金刀,坐天子,弓長之主當別都。’

只要姓劉還是天子,我們姓張的就只能屈為人下。咱姓張的,是幹不過姓劉的。

現在那太平道的兄弟,我看也是要走此路的。但終究敵不過天數。

所以,明白了嗎?

天命不屬張,徒之奈何?”

“孩兒明白了。”

“明白就退下吧。還有,你出去後,使人把那個忘記放沙的打死。

給他裹身席子,也算看在他姓張的份。”

“諾”張求低著頭,躬身正要退出庵堂。

突然,黑暗中,張弘問了句:

“小二還和那太平道的徐和勾勾搭搭嗎?”

“是”

“嗯,那你下去吧。”

“諾”

張求快要退出去了,想了下,又對著黑暗中的父親,說了句:

“兒明白大人說的,但兒聽佛家一言,說

人生皆苦,生有終身之勤,死有暴骨為憂。

孩兒覺得,有時候,人生匆匆三十載,譬如朝露。

但要是能做一番大事來,那死又有何妨呢。兒退下了。”

說完,轉身離開暗祠。

良久,黑暗處,悠悠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