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覆清1796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七章 時代變了,大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七章 時代變了,大人!

遵義,大帥府。

庭院中,王阿從、王貞儀、林佩環、席佩蘭等幾個女人正趁扇形分坐在一邊,在她們各自的面前,都安放著一個支架,架子上都擺放著一個畫板,每人手中都拿著顏色不一的鉛筆正在唰唰唰的揮毫著。

而在庭院中央,楊古雪正滿臉無辜的一動不動的端坐在那裡。

不遠處,黎漢明正滿頭黑線的看著庭院中的一切。

王阿從想要識字,可是又寫不好毛筆字,沒辦法,黎漢明就想到了鉛筆。

鉛筆其實很簡單,其實就是石墨與粘土按一定比例配製而成。

將石墨黏土混合物擠壓出一條鉛芯來,跟擠牙膏一樣一樣的!然後加熱乾燥和高溫焙燒,使其具有一定硬度,最後經油浸處理,如此,筆芯就算成了。

要做彩色鉛筆,就不需高溫焙燒這一步,將粘土、滑石粉、膠粘劑、色料、油脂和蠟等混合均勻後,經成型、乾燥而製成。

至於鉛筆的外殼,是不是很多人以為,鉛筆是圓條木中掏空,往裡插入鉛筆芯的啊?那樣做太費工夫,鉛筆就是兩瓣木頭,中間刨出放鉛筆芯的槽,放入鉛筆芯,用膠將兩瓣鉛筆粘上即可。

小時候不小心買到過劣質鉛筆的朋友可能遇到過,有時候鉛筆削著削著就破成兩半了,或者,削的時候發現裡面的筆芯斷成了一段一段的,有此便可知道,鉛筆的合成步驟。

毛筆屬軟筆,書寫筆走龍蛇、鐵畫銀鉤,為中華獨有之文化,但毛筆書寫要求高,速度慢。

影視劇裡常有這樣的畫面:軍中細作潛入敵營,掏出毛筆,蘸了半天口水,艱難的畫出模糊不清的鬼畫符。

古人不懂使用硬筆嗎?不是!《西京雜記》(西晉)記載﹕“揚子雲好事﹐常懷鉛提槧﹐從諸計吏﹐訪殊方絕域四方之語。“就寫了古人經常懷裡揣著鉛筆方便書寫。漢代還出現過一種竹錐筆,類似西方那種蘸著墨汁寫字的鋼筆。

雖然硬筆書寫方便,便於文化傳輸,但古中華還是毛筆為主,應該是我們特有的文化導致吧!

鉛筆的歷史非常悠久,它起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時期。那時的鉛筆很簡陋,只不過是金屬套裡夾著的一根鉛棒,甚至是鉛塊,倒真是名副其實的“鉛”筆。

而如今使用的鉛筆是用石墨和黏土製成的,裡面並不含鉛。

現代鉛筆誕生於16世紀的英國,有人在巴羅代爾發現了一種名叫石墨的黑色礦物,石墨能像鉛一樣在紙上留下痕跡,而且比鉛的痕跡要黑得多,因此,人們稱石墨為“黑鉛”。

巴羅代爾一帶的牧羊人常用石墨在羊身上做記號,後來,人們又將石墨塊切成小條,用於寫字、繪畫。

不久,英王喬治二世將巴羅代爾石墨礦收歸皇室所有,把它定為皇家的專用品。

不過,石墨條也有它的缺點:容易弄髒手,還容易折斷。

1761年,德國化學家法伯用石墨粉同硫磺、松香等混合起來,製成條,這比純石墨條的韌性大得多,也不大容易弄髒手。

不過,據黎漢明所知,到如今的18世紀末時,只有英、德兩國能夠生產鉛筆,當然了,如今可以加上中國,他這裡也可以生產了。

也正因為如此,歷史上拿破崙·波拿巴發動了對鄰國的戰爭後,英、德兩國切斷了對法國的鉛筆供應,因此,拿破崙·波拿巴下令法國的化學家孔德在自己的國土上找到石墨礦,然後造出鉛筆。

但法國的石墨礦質量差,且儲量少,孔德便在石墨中摻入粘土,放入窯裡燒烤,製成了當時世界上既好又耐用的鉛筆芯。

在石墨中摻入的粘土比例不同,生產出的鉛筆芯的硬度也就不同,顏色深淺也不同。

後世鉛筆頭上標著B、HB一類的字母,表示的就是鉛筆芯的硬度和顏色深淺,B表示黑度,H表示硬度,所以,HB就是軟硬和顏色深淺都適中的鉛筆芯,適合寫字。

至於像黎漢明這樣給鉛筆套上木杆外套,則要到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時期,美國被英國封鎖後被逼出來的。

有此可以發現,很多技術其實都是被逼出來的。

黎漢明這裡也一樣,為了方便王阿從寫字,只得找出了製作鉛筆的資料。

不過嘛,貌似帶偏了,自從黎漢明展示了一下後世的素描畫後,就被王阿從迷上了,緊接著,王貞儀也迷上了,然後便傳開了,也就有了眼前的景象。

正在這時,劉阿蠻走了進來,看到庭院中的情況後,本能的一縮脖子,然後悄悄咪咪的繞了過來。

黎漢明見狀有些好笑的搖了搖頭,劉阿蠻被抓來當了一天的模特,已經有心理陰影了。

回到書房後,見劉阿蠻還是小心翼翼的樣子,黎漢明頓時好笑的說道:“行了,放心,我已經交待過了,她們不會抓你去當模特了。”

聽到黎漢明的話,劉阿蠻頓時松了一口氣,隨即尷尬的笑了笑道:“大帥,這實在是不能怪屬下啊,在哪兒幹坐一天,沒病都會坐出病來。”

打趣了幾句後,劉阿蠻便立即進入了正題道:“大帥,甘肅的鍾學國部長發來訊息,如今第六兵團已經光復了甘肅的階州、秦州、鞏昌府、蘭州大部以及西寧府等地,如今大軍正在圍攻蘭州城,楊遇春將軍準備採取圍點打援的戰略,把寧夏府、涼州府等地的清軍引過來後分兵殲滅。”

“不過,鍾部長那裡遇到了一個棘手的事情,大軍光復西寧府後,俘虜了西寧辦事大臣策巴克*博爾濟吉特氏在內的青海一幹官員,從他們口中才知道,青海如今還沒有建立行省,只是派遣了欽差辦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駐地就在西寧府。”

黎漢明聞言眉頭一皺,若有所思的說道:“也就是說,如今西寧光復,青海就是一盤散沙了是吧?”

“是的,鍾部長就是這個意思,也正因為如此,他才發來請示,請您定奪接下來該如何行事。”

聽到劉阿蠻的回應,黎漢明仔細在腦海中回想了一下西北的歷史,雖然詳細的歷史他不記得了,但大概歷史他還是記得一些的。

歷史上,中原王朝控制了中原、關中、西南、江南等地以後,基本上都會選擇全力向西發展,西北地區資源豐富、面積遼闊,歷代的大一統王朝都會控制西北地區。

但是,中原王朝並非沒有挑戰,北方的草原蒙古政權,經常與中原王朝爭奪西北地區,這樣的情況從漢朝一直持續到唐朝,屬於兩大集團的戰略碰撞。

在青藏高原上,由於海拔、氣候等原因,很多地區不適合耕種或者放牧。

但河谷地帶水草豐美,而且氣候比較適中,非常適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有兩片比較大的河谷地帶,一片就是吐蕃的首府拉薩,另一片就是西寧地區。

因為,在古代歷史上,很多部落生活在西寧地區周圍,組成了各式各樣的小政權,例如吐谷渾、青唐吐蕃等等。

西寧地區的地形結構非常好,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屬於拱衛隴右地區和關中地區的第一線。

黎漢明記得,西寧這個名字,出現於宋朝統治時期,宋朝進攻青唐吐蕃政權,佔領了青唐城,並且命名為西寧。

元朝統一全國以後,由於疆域面積非常遼闊,在行政管理方面,元朝遇到了麻煩。在這樣的情況下,元朝推出了行中書省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甘肅行省、四川行省、湖廣行省等等。

元朝的甘肅行省管轄區非常大,當然,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很多問題。

明朝建立以後,沿用了元朝行省制度,但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於抵禦北方蒙古騎兵南下的原因,明朝撤銷了甘肅行省,在明朝統治時期,甘肅地區由陝西省管理。

所以說,陝甘一家親不是沒有道理的。

滿清入關後,清朝並沒有多少行政管理經驗,因此,沿用了很多明朝的成熟制度,清朝繼續使用行省制度,但省份進一步細化,從大明兩京一十三省,變成了大清內陸十八行省。

在清朝統治時期,甘肅省與陝西省分家,甘肅省被重新建立。清朝在入關之前就已經控制了北方蒙古各部,因此,清朝不用擔心北方的威脅。

清朝在明朝故土上,沿用了行省制度。在西北、東北等地,則沒有建立行省制度,有各地的鎮守將軍管理各地的事務。

這種模式非常鬆散,朝廷對東北、西北地區的實際情況並不瞭解,存在很大的隱患。

尤其是進入清朝統治的後期,西方列強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並且開始窺視清朝東北和西北地區。

也正因為如此,黎漢明才會先行分兵向西北挺進,目的就是為了防止西北生亂。

想到這兒,黎漢明心中頓時有了計較,道:“這樣吧,甘肅的戰事先打著,然後分兵兩萬進入青海,同時,青海建省,西寧劃歸青海,鍾學國暫代高官一職。”

想了想,黎漢明又說道:“另外,讓民政部的胡鍾帶隊過去,協助鍾學國處理好西北的民政事務。”

“好。”劉阿蠻一邊速記著一邊應道。

劉阿蠻記完後,遞給黎漢明看了看,黎漢明確認無誤後,才點了點頭問道道:“吐蕃那裡如何了?”

劉阿蠻聞言連忙回道:“巴塘一戰殲滅了清軍在吐蕃的主力後,吐蕃地區便沒了能威脅我軍的勢力,不過麻煩的是那裡的氣候,所以至今為止,寧將軍才進軍到日喀則和那曲一線,不過趙秉淵高官已經率隊進駐喇薩開始辦公了,最多再有兩個月,到七月底,大軍便能徹底完成進駐吐蕃的任務。”

黎漢明聞言點了點頭,道:“吐蕃控制下來後,便設立西定省,取西部安定之一,新江那裡同樣,將來控制下來後設立安西省,告訴寧培忠和趙秉淵,敢有挑釁的外部勢力,可以酌情揮師南下吞併了他們。”

.........

甘肅,蘭州府,一條城堡。

看著遠遁的清軍兵馬,孫永元頓時吐了一口口水,道:“呸,什麼他娘的索倫營啊,我以為有多厲害呢。”

“不可大意!”楊遇春見狀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道:“他們確實很強,可以說這是清軍除了遼東祖地的兵馬外最強的一支了,我們也是佔著火器優勢,不然,這仗還真沒那麼好打的。”

“哈哈哈,這不真應了大帥的那句話嗎:大人,時代變了!”孫永元哈哈一笑,道:“滿清其實也有新進的火器,只是啊,他們在防著咱們漢人呢!”

楊遇春聞言只是苦笑的搖了搖頭,作為曾經的清軍將領,這些事情他何嘗不知道啊。

雍正以前,火器都還在緩慢發展,乾隆後期開始,戰爭逐漸減少,清朝國內開始陷於長期穩定的和平時期,同時,清朝火器陷入停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然而,楊遇春也知道,人不知兵,缺少足夠的戰爭需求,只是火器停滯發展的一個外因,真正的內因還是滿清朝廷對漢人和漢軍的防備。

他們明白,擁有製造技術的漢人非常容易迅速普及火器,一旦各地起義軍掌握火器,這對清統治者將成為最大的威脅。

隨著八旗的腐化,人數眾多的漢軍綠營成為了清軍作戰的主力,但是綠營基本掌握在漢人將領手中,假如綠營將領造反,將直接動搖清朝的統治基礎。

因此,當大規模戰爭結束,國內承平,滿清朝廷對漢軍綠營裝備火器的態度就開始改變,他們力圖防止以漢人為主的綠營漢軍,及民間擁有超過八旗的火器技術和火器裝備。

在他們的想法中,只要八旗掌握最精良的火器,將對漢軍綠營形成武器上的優勢,將足以控制並鎮壓綠營的反叛,鞏固清朝的統治。

楊遇春記得,乾隆四十二年,地方官員上奏希望召集民兵練習鳥槍用於鎮壓各地反清起義,但乾隆同樣用防止漢人反清武裝獲得火器的理由禁止。

甚至有官員提出的將武科考試改為考試鳥槍,以培養軍事人才,提高軍隊素質的方案,仍然被乾隆制止。

乾隆甚至希望“各督撫、不動聲色,將鳥槍改為弓箭”,總之,在滿清皇室的眼裡,防止漢人武裝擁有過多的火器和相應技術才是維護統治的有效手段。

不過滿清朝廷或許也沒有想到,他們固步自封,限制火器使用,人為地為火器發展設定了諸多障礙,卻相當於自廢武功,如今卻正中討虜軍的下懷。

時代變了,大人!

楊遇春內心感嘆一句後說道:“不過還是不可大意,如果我預料不錯,草原、寧夏等地的恐怕就要來了。”

“那我倒是希望能把左近的清軍全都吸引過來,然後一戰而定,那樣一來,整個西北大地便就任由我軍馳騁了。”

聽到孫永元說的話,楊遇春笑了笑,道:“事有輕重緩急,他們也知道,如果在這裡擋不住我們,那整個西北都將不保,所以,放心吧,你的願望一定會實現的,如果不出意外,草原上攻打白蓮教的那股兵馬恐怕也會南下。”

“那不正好嗎,一併解決後,清軍在西北便再無主力大軍了,我們也可放心大膽的光復西北各地,甚至,等湖南那邊的戰事結束,我們還可趁機拉攏草原各部,我相信,到了那時,他們應該拎得清局勢了。”孫永元聞言並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反而暢想著未來的局勢了。

楊遇春聞言點了點頭,道:“確實,清軍湖南大營一破,滿清在南方便再無可戰之力,南方被我軍光復已成定局,如此一來,我們軍政府便真正的做到了和滿清半分天下了。”

說到這兒,楊遇春忽然反應了過來,竟然著了孫永元的道了,頓時苦笑著搖了搖頭,道:“好了,現在說這些為時過早,你也準備一下吧,如果我所料不錯,等這裡的戰事結束,大帥的軍令應該也到了,那時你恐怕得率軍進入青海一趟。”

“我可是收到訊息,青海那裡有些部落已經開始自立了,呵呵,有些人啊,看不清局勢啊,想趁亂自立為王,也不看看自己有幾斤幾兩,所以,你去之後,凡是自立的,一個都別放過,殺到他們膽寒為止。”

“放心吧。”孫永元聞言面色沉重的點了點頭,道:“在甘肅這裡我們都沒有手軟,更何況還是人煙稀少的青海,他們想要自立,就得承受自立的代價,現在可不是古代我們拿這裡沒辦法的時候了。”

........

陝西,延安府,靖邊縣縣,鎮羅堡。

徐天德滿臉疑惑的看了看手中的軍報,隨即抬起頭看向軍士王登廷說道:“清軍主力消失了?”

“正是。”王登廷見狀連忙拱手道:“據我們在草原上的探子傳來訊息,清軍主力前幾日就已經消失了,現在我們面對的不過是虛張聲勢的一萬人馬而已,不但如此,據報,榆林王三槐、冷天祿首領那裡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

徐天德聞言眉頭一皺,不解的道:“這就怪了,打著打著,主力跑了,這是何意?可知道他們往哪兒去了?”

“據報,他們往西邊撤走了,如果我所料不錯,他們的應該是去往寧夏府了。”王登廷連忙回道。

“寧夏府?”徐天德聞言一愣,隨即恍然大悟的說道:“看來,甘肅那裡的清軍出事了。”

正在這時,負責收集情報的徐天壽興沖沖的跑了進來,道:“大哥,好消息,討虜軍把近五萬清軍圍困在了蘭州城,清妖寧夏將軍保成召集了左近的所有兵馬前往救援,看樣子,他是想在蘭州和討虜軍來一場決戰。”

聽到這兒,王登廷頓時心中一動,連忙拱手道:“都督,現在正是我們的機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