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覆清1796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八章 人口遷徙計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八章 人口遷徙計劃

“機會?”徐天德聞言一愣,不解的問道:“怎麼說?”

“大都督,如果屬下沒猜錯,這應該是討虜軍在圍城打援,既然如此,那麼他們一定做好與清軍決戰的充足準備,如此一來,清軍此戰必敗。”

頓了頓,王登廷接著道:“就算討虜軍不敵,那清軍也會是慘勝,我們雖然不能做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事,但是如果能一舉殲滅西北的清軍主力,對我們雙方而言都是好事。”

至於與討虜軍為敵,王登廷雖然心裡有做漁翁趁機搶佔西北的想法,但依如今的局勢他也不敢說出來,沒辦法,己方實力不允許。

“再說,如今討虜軍把清軍主力吸引過去了,我們也沒有幹看著的道理。”

聽了王登廷說的話,徐天德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道:“那軍師以為,我們該如何插手?”

“糧道和後路!”說著,王登廷連忙走到牆上掛著的地圖前指了指說道:“都督請看,如今陝西已被我們阻斷,那麼清軍在西北的數十萬人馬的糧草軍餉就只有透過草原各部向西輸送;再有,如果清軍戰敗,退路也只有兩條,一是向西逃進伊犁,但那裡太遠,戰敗後的清軍不可能也沒條件能跑那麼遠;那麼就只剩第二條路了,由寧夏北逃進入草原。”

“而不管是後勤補給還是退路,這裡,石咀山都是必經之路,只要我們攻下這裡,不但能搶奪清軍的糧草和切斷他們的退路,等討虜軍攻下甘肅後,我們還可以以此來和他們商談以長城為界的事宜。”

王登廷算計得很清楚,南邊自不必說,路已經堵死了,而東線有清軍重兵防守,他們如果東進阻力必然不小,得不償失;西線又是討虜軍的進軍方向,他們也爭不贏。

但他們也不可能一直盤踞在小小的陝西省,所以,思來想去,王登廷便想趁著北邊草原兵力空虛而向北擴張。

當然了,作為軍師,還有一點王登廷沒有明說,他和黎漢明一樣,都盯上了遼東那片人煙稀少的土地。

隨著討虜軍的勢力越來越大,王登廷知道,再盤踞在中原意義不大,爭不過討虜軍不說,隨時都有被滅亡的危險。

如果繼續呆在這裡,要麼被討虜軍吞併,要麼被討虜軍和清軍兩方夾擊而亡。

所以,王登廷想另闢蹊徑,重新找一塊根據地。

南下已無可能,西進也合適,草原上自不必考慮,所以,想來想去,也就只剩下遼東那裡了。

當然了,徐天德還沒有考慮那麼遠,聽了王登廷的分析後,隨即在腦海中快速的思慮了一番眼下的局勢,然後便做了決定:“那好,幹了,沒道理一直只能被動挨打,既然有機會,那咱們幹吧!”

想了想,徐天德接著道:“另外,鳳翔和西安那裡可能抽不開身,我們可以拉上榆林的王首領他們一起,如此一來,只要我們北線這裡的動作傳出去,也能減輕東西兩線的壓力。”

與此同時,鳳翔府。

鳳翔府冉文儔、羅其清等各路白蓮教首領也在進行著戰後的第一次議事。

“諸位,此戰我軍與清軍經過十數次鏖戰,打死俘虜清軍共計三萬餘,打死打傷各級清軍將官不下百餘,火器、糧食、金銀等繳獲無數。”

作為總軍師的苟文明正在滔滔不絕的彙報著這一次防守之戰的戰果:“雖說我們贏了,但諸位也應該知道,我們也是慘勝,僅僅只是防守戰,就傷亡了萬餘人,而這還是在討虜軍牽制住大半兵力的情況下,個中緣由想必大家也清楚。”

如今他們這裡什麼都在同討虜軍那裡學習,包括軍事會議的形式也一樣。

“而反觀討虜軍那邊,不但全殲了南線的近七萬清軍,更是一路橫掃的佔領了甘肅數府之地,兩相對比之下,差距不明而喻,別忘了,這只是他們的一路兵馬而已,據我所知,這樣規模的大軍,他們至少有七路。”

說到這兒,苟文明不由得深深的嘆了一口氣,相比之下,讓他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等苟文明彙報完後,冉文儔才起身說道:“此次召集諸位前來,向你們通報戰果戰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安排接下來的部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時,羅其清起身接話道:“如今這西北的局勢一目瞭然,討虜軍是想引各地清軍在蘭州一線決戰,為了讓我們有一個安定的局勢來發展,也為了不讓討虜軍孤軍奮戰,經過我和冉首領、苟軍師他們的商議,作為盟友,我們應當出兵相助。”

“當然了,我們也知道咱們的實力有限。”冉文儔點頭笑了笑接話道:“所以,蘭州那裡的大戰我們幫不上忙,我們的決定是趁機攻打平涼府、涇州和慶陽府甚至寧夏等地,以此來引走一部分清軍主力,為蘭州的討虜軍減輕一些壓力。”

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還是知道的,如果討虜軍在西北敗退,那麼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了,而一旦殲滅清軍在西北的主力,則他們便再無後顧之憂,可以專心的發展壯大了。

“接下來我們兵分兩路,一路由冉天元率領,出華亭上關進軍平涼府;一路由鮮大川率領,取涇州後進軍慶陽府,那時如果清軍還沒動靜,則兩路兵馬迅速北上,取寧夏府,斷清軍糧道和後路。”

........

就在西北的各方都在磨刀霍霍的準備著與清軍的決戰時,遵義的黎漢明也在彙總著各路兵馬的訊息,為即將打響的湖南決戰做著準備。

“第三兵團米生貴部按照大帥您指示的步步蠶食的戰略,如今已經收復了自明朝丟失的大金沙江以東的國土,此外,木邦,莽冷地等部分國土也已收復。”

聽到顧德全的彙報,黎漢明頓時砸吧砸吧了下嘴感嘆道,還是文人會說啊,收復,這個詞用得好。

嗯,不過倒也沒有什麼錯,拿出明朝的歷史,便能找到相關的法理依據。

黎漢明滿意的點了點頭後笑道:“不錯,不過告訴米生貴,最好不要太過激進,現在我們的主要目標還是滿清,在滿清沒有徹底推翻前,軍政府對對外戰爭的支援不會太多。”

“大帥放心,米生貴將軍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在大軍在完成收復以上地區的第一步計劃後,他便命令大軍就地修築防線,同時,他把俘獲的俘虜用於大肆修建道路、城寨房屋等,力求徹底的站穩腳跟。”

黎漢明聞言點了點頭,想了想後說道:“雲南的人口本就不多,不宜遷移,這樣吧,等米生貴那裡站穩腳跟後,從貴州、四川等地遷移一部分百姓南下,一部分安置在雲南各地,一部分繼續南下安置到收復的各地去。”

“但是移民的相關準備工作要做好,不要出現民怨。”

據雲南光復後清查的資料顯示,如今雲南才五百多萬人口,而貴州卻有近千萬人口,四川不必多說,快四千萬了。

當然了,人口膨脹不是哪一個省的問題,而是整個中原大地皆是如此。

為了應對人多地少的局面,黎漢明早就做好了人口遷徙三步走的大計劃,既走西口、闖關東和下南洋。

其實除了闖關東還沒有發生外,走西口和下南洋早已經從明朝中期就開始了,只是到現在規模還不大而已。

明朝和蒙古通關互市後,一些軍防關口變成漢蒙貿易的通商口岸,其中兩處最重要,一是河北省的張家口,稱為東口;另一個是山西省右玉縣的殺虎口,稱為西口。

從明朝中期至如今清中期兩三百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山西人、陝西人、河北人背井離鄉,從中原腹地透過這古道抵達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

人們除了發生天災人禍走西口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做生意。

從明代開始,朝廷就開辦馬市,開放官市的同時,民市也得到迅速發展,山西人用緞、綢、布、絹等交換蒙古人的牛羊馬等,尤其是山西的潞錫極受蒙古人歡迎,成為重要商品,互市獲利甚豐,吸引了許多山西人走西口。

清朝建立後,這種貿易仍然繁榮,此時,晉商實現了經營的多元化,包括糧食、棉布、煤炭、蔬菜、菸草等同時也發展起作為經紀人的牙行,晉商商業活動範圍之廣,超過了其他地方商幫。

同時,自然災害引起的人口流遷,以忻州、雁北等晉北地區最為突出,晉北各州縣貧瘠的土地,惡劣的自然環境迫使大批百姓離開故土。

這些逃難的人一般回透過兩條向西的古道,湧入歸化城、土默特、察哈爾和鄂爾多斯等地謀生。

黎漢明準備等安西省等地穩定後,便立即開展有政府主導的走西口人口遷徙計劃,來徹底穩固對西北各地的治理。

至於闖關東,自不必多說,如今滿清還沒有開放他們的祖地,甚至嚴禁漢人進入遼東地區,只有等遼東的佈局完成後,黎漢明闖關東的計劃才能開始實施。

而下南洋,則包括了向東南亞各地的移民計劃,其中也包括了緬甸等地。

從唐朝開始,中國東南沿海興起僧人海外求經,僧人和部分商人開始了探索南洋。

到了唐末,黃巢之亂禍及東南沿海,沿岸居民為了躲避戰亂紛紛逃亡南洋。

阿拉伯航海家馬蘇提在經過蘇門答臘島時就已經發現部分華人的定據點。

到了宋朝,中國經濟重心轉移到南部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發生急劇變化,手工業和商業得到充分發展。

在繁榮的經濟之外,土地兼併現象嚴重,中國人口急劇增長。面對糧食壓力,福建的人民只能下南洋求生活。

移民規模瘋狂增長,促進了東南沿海的造船業發展;良好的船隻又能帶走更多移民,南下討生活的福建人便越來越多。

這時,移民的主力是商人和失地的農民,閩南地區的商旅利用技術優勢,掀起了南洋貿易和移民的高潮。

大量的剩餘人口就作為普通勞動力和技術人員,隨著商船隊進入南洋地區。

這些人有的後來又隨季風回國,也有的乾脆常年居住當地。由於移民女性較少,華人便逐漸與當地土著通婚,其後代逐漸成為了當地華人的組成部分。

宋亡元興,蒲壽庚叛宋降元,在泉州城內大殺趙宋宗室和漢人,蒲氏家族受到元朝嘉獎,泉州在元朝也依舊為重要通商港口,延續著往日的繁榮。

最後的高潮是鄭和下西洋時,大批福建人跟隨船隊到達南洋地區,很多酋長和國王招納這些移民中有文化的人作為幕僚,後來有的人還成為了國王。

從明朝中葉至如今的清朝嘉慶時,中國的生產力始終領先於周邊地區,福建的走私商因此常遊行於各國之間。

走私生意獲利頗豐,民間自然冒著違法的風險從事貿易。

來自於歐洲的殖民者大批利用勤奮且廉價的華工開發殖民地。於是在南洋的福建籍華人人口逐漸達到十萬以上,並形成了極具鄉土特色的華人聚集區。

明清的海禁政策在某方面來說屬於“逼良為娼”,讓失去土地的農民和失業的手工業者無法投身於商業與漁業,不得不投靠海盜或者偷渡下南洋求生活。

當然了,對黎漢明來說,向雲南邊境等地移民只是第一步,如今這麼好的時代,不抓緊時間搶地盤的話,錯過了就可惜了。

如今已經三億多人了,按照現在的趨勢發展下去,全國人口突破十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如果按照後世的規律和相關政策的引導,黎漢明估計,再過五六十年突破十億問題不大。

到了那時,他不想像後世一樣,十幾億人口擠在這塊諾大的土地上。

顧德全自然也知道黎漢明做的人口遷徙計劃,所以聽到黎漢明說的話後只是點了點頭,道:“大帥放心,民政部那邊已經讓下面的官員在生存環境比較艱苦的地區做百姓的動員工作了,同時,報社、監察部也在各地監督著,財政部這邊也做好了相關的預算和撥款,所有前期的準備工作都已進入正軌了。”

“那就好。”黎漢明聞言點了點頭,道:“你們各部門也藉由此次機會為將來的計劃做好相關的預演,從中發掘不足之處加以改正,為將來的人口三步走計劃做好相關的規劃。”

走一步看十步,這是黎漢明從後世學來的執政經驗,如今西北將定,加上雲南邊境的特殊情況,黎漢明也就順勢推出人口三步走的大遷徙計劃了。

正在這時,劉阿蠻拿著一封線報走了進來,稟告道:“啟稟大帥,第二兵團司令左春來發來戰報,他已經開始向廣州進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