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的三國我當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六章 未病先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六章 未病先防

董芸卻有些不明白,“師傅想到什麼了?”

“芸兒,你想想,這陣子城裡是不是多了好些人?”華佗提醒道。

“是多了好些逃難的人。”董芸想了想,突然神色一變,急道,“我也明白了。大街上生病的人也多了許多,是不是會有更多人的人生病?”

華佗看了劉墉一眼,只見劉墉重重地點了點頭,不由得心頭大震,頓時陷入到深深的恐懼之中。華佗喃喃道:“難道又要面臨一場癘疫嗎?”他太瞭解瘟疫的殘暴了。漢末時戰爭不斷,四處皆有暴屍荒野者,逃難的災民更加劇了疫病的傳播,各種傳染病肆虐,全國死亡人數竟達二千餘萬人。曹操《蒿裡行》中“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的詩句便是這時的真實寫照。

“華先生也無需太過擔心。在應付這種由微生物引起的疫病方面,西醫卻是比中醫要高明得多。”劉墉安慰道。

華佗又驚又喜道:“請公子為老朽詳加解說。”

“西醫中對於這種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有個專門的名詞,叫傳染病。”劉墉看著這兩人疑惑的眼光,又只得當一回老師,繼續解釋道,“這些微生物進入我們的身體內,引起發病,出現症狀,叫做感染。生病的人將病又傳給其他人,讓更多的人得了相同的病,這就叫傳染,這種病就叫傳染病。它的特點是最初只有一個或幾個人得病,然後是很多很多人發病,而症狀都很相似,比如說傷寒。”

“其實在我們這兒也是有專門的名稱,叫癘疫,也叫瘟疫。”華佗點點頭,又鄭重地道:“公子請再講。”

“西醫的理論中傳染病有三大要素,分別叫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下面我分別解釋……”劉墉侃侃而道,“所謂傳染源,是指已經患病的動物、人等;傳播途徑是微生物從患病人到感染健康人的方式,比如說肺癆必須要接觸到病人的痰漬,破傷風必須要有深的刀口,傳播途徑又可細分為直接接觸、蚊蟲叮咬、交配傳染……”

“大哥,你壞死了。”董芸“啊”的一聲,輕啐一口,小臉脹得通紅。

劉墉笑道:“我說的可是醫道,偏你想歪了。”

董芸臉上更紅,嚶嚀道:“你才想歪了。”

劉墉不去理她,繼續說道:“第三個叫易感人群。就是說有的人對某種微生物特別容易被感染。比如說大人不容易得百日咳,我們人不會得豬瘟。”

董芸又是“嗤”的一聲輕笑,卻聽劉墉又道:“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切斷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中的任何一環,那麼傳染病也就無從傳播開了。”

“公子的意思是傷寒也是有法子可以防治的?”華佗欣喜若狂。

“正是。比如說傳染源,我們可以透過治療讓那些生病的人好起來。當然也有可能沒治好,這時我們便要重視後續的處置。比如說要焚燒屍體以及他們用過的衣物,配製藥水如生石灰、草木灰等等把這些病人用過的器具、生活的周圍都進行消毒,把這些致病的微生物殺死,這樣就沒有可以傳染給健康人引起發病的微生物了。

“第二是切斷傳播途徑。比如說瘧疾,也就是‘打擺子’,是由蚊蟲叮咬引起的,所以平時的滅蚊就顯得極其重要。對於已經發病的人,我們便將他們與健康的人分隔開來,不讓他們有接觸的機會,這樣也不會傳染了。

“第三,易感人群。就是要將容易感染的人變成不易感染的人。”

董芸訝然道:“難道也要用石灰撒在身上,那不是很難受嗎?”

劉墉、華佗哈哈大笑,華佗道:“芸兒別著急,你那大哥自有辦法的。”董芸也想這個法子怎麼可能,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

劉墉笑道:“要使人變得不易感法子很多,最好的辦法就是平時多鍛鍊,增強抵抗力,然後是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第三,適時服用一些有效的藥物。如此三管齊下,即便有疫病發生也不會引起大的流行,更不會造成大的死亡。”劉墉暗道,其實最好的法子是接種疫苗,那才是一勞永逸的法子呢,可惜現在沒這個能力和也沒這個條件。

“聽劉公子這一言,老朽茅塞頓開。公子可是已有了應對之策?”

劉墉點點頭道:“咱們的先賢很早就提出了‘治未病’這個概念,這裡面其實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變,都是強調預防為先,未雨綢繆。如今市鎮上的病患越來越多,得及早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以免小病釀成大疫,到時悔之晚矣。”

“公子所言甚是,這得虞縣長頒佈文告,立時施行才成。”

“在下正是此意。因而想請華先生向虞縣長陳說利害,儘早施行。先生乃當世名醫,您說的話可比我這個半吊子可有分量得多。”

華佗哈哈一笑道:“公子放心,老朽明白了。”

華佗便和劉墉一同來見虞翻,華佗將此情形一說。此情早多有屬下的稟報,不過虞翻並沒太放在心上。這也難怪,荊襄一帶受黃巾之亂影響甚小,糧足民豐,人心安定,虞翻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也是情有可原。不過,大疫流行時造成十室九空的悽慘景象虞翻卻是知道的,如今想到城中病患眾多,不禁膽顫心驚,陣陣後怕。

虞翻離席長揖在地,顫聲道:“先生可有何補救之策。”

華佗將虞翻扶起,撫慰道:“縣長無需多禮,老朽已將防治之策盡託於劉公子。縣長依策施行便可。”

虞翻對華佗的醫術是百分之百的信任,連連拱手道:“如此便妨勞公子了。”

劉墉安慰道:“縣長也無須太過擔心。在下覺得這只是平常時疫,雖不可掉以輕心,卻也無須談虎色變。”

虞翻神色稍安,仍道:“公子何以知是平常時疫而非瘟疫流行之兆?”

劉墉正色道:“城中患病之人雖多,病勢卻不沉重,因病而亡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此便是明證。再者,若是瘟疫,便不止本縣發病,這數月裡,縣長可曾收到過鄰縣有大疫的通告?”

虞翻點點頭,心放下了一半,又道:“如今各縣雖各自為政,不過平日也常有聯絡。本官確實沒有得報此類訊息。公子,依你之見我縣應當如何處置?”

劉墉道:“雖說是時疫,卻不能放之不理,以免小疾釀成大疫。在下建議先設立個指揮部,就叫富義疫病緊急防治領導小組,由縣長任組長,縣丞、縣尉及我為副組長,下面分別設三個小組。”

虞翻插話道:“本縣小,故沒設縣丞。就由本官來兼任吧。”

“那就由縣長、董大哥和我分別帶領這三個小組吧。”劉墉頓了頓,接著道:“縣長掌管全域性,主管後勤保障組,職責是頒佈文告,人員分配,籌集錢、糧、藥物等各物資等;縣尉董襲主管治安保障組,職責是組織各鄉、亭對轄區內疫情進行摸排,發現有發燒病患者立即向疫病處置組報告,組織捕快、巡防、民團對環境消毒、查處違法行為、處置突發事件等。在下負責疫病處置組,人員由營中軍醫、城中郎中及部分軍士組成,主要職責是對送來的各類病患統一進行醫治,以及對病死患者的無害化處置等;”

“等等,劉公子,老夫怎麼越聽越心驚啊。”虞翻皺著眉頭,不解地道,“公子既說是尋常時疫,何必全城動員,鬧得人心惶惶?有這個必要嗎?”

“表面上看確實動靜很大,有些小題大做。”劉墉誠懇地道,“在下這麼做一舉兩得,既能將可能發生的大疫消滅在萌芽中,各小組又能在處置過程中發現弊端、積累經驗,以防當真有大疫時措手不及啊。”

虞翻站起身來,在屋內來回踱了幾圈,卻下不定決心。劉墉沉聲道:“縣長,非是在下杞人憂天。淮南、徐州離此不遠,袁術、曹操、呂布各勢力犬牙交錯,戰爭一觸即發,到時大批災民逃難至此,若無處置經驗,如何應對突發的瘟疫?”劉墉對此是有深刻體會的。他轄區裡面有一個養雞場,自以為管理很到位,聽不進劉墉的建議。不料,一場突如其來的禽流感,立時讓管理者慌了手腳,面對疫情束手無策,雖然立即斷然採取了措施,卻仍不免全群覆沒,損失極其慘重。

虞翻嘆道:“劉公子,你說的都有道理。可本縣不一樣啊,這樣一鬧騰,全縣必定大亂,富戶舉家逃離,商戶關門歇業,以致米珠薪桂、人心惶惶,更有無良之人於中挑唆,謀以私利,本縣如何安撫,如何應對?”劉墉一愣,自己怎麼沒想到啊,還是年輕沒經驗啊。

華佗在旁道:“老朽倒有個法子。”

虞翻大喜道:“華先生有何高見,快快道來。”

華佗笑道:“咱們先貼一個通告,只說是一個尋常的演習便是。”

虞翻讚道:“妙啊。”劉墉也恍然道:“華先生這個主意好啊。咱們只需說明要在什麼時間段,在什麼地點搞一個疫情處置應急演練。百姓知道不是真的有疫情,便不會恐慌,這樣咱們便可神不知鬼不覺的把疫情處置及演習都完成了。”

虞翻笑道:“那就這麼辦吧。公子處置疫病還需本縣做些什麼?”

“便是撲疫需要的藥材、物品了。正好,芸兒送來了。”劉墉從董芸手中接過一卷竹簡呈給虞翻,“這是在下擬的要購的藥材、物品等物。”虞翻展開一看,輕聲讀道:“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穿心蓮……生石灰、硫磺、硼砂……啊,要這麼多樣啊?”

虞翻再看後面的數量,吃驚不小,“數量怎麼也要這麼多?”

劉墉拱手道:“這裡面有些是用於治療的,有的是給沒病的百姓預防用的,更多的是為以後大疫時準備的。”

虞翻問道:“咱們便只準備治療的用量成不成?”

劉墉搖搖頭道:“恐怕不成。一來有些人看起來很正常,其實已經得了病,只是我們還沒看到很明顯的症狀,這部分人不能忽視;二來現在藥價還相對較低,可以大量購買,一旦時局有變,恐怕有錢也買不到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虞翻苦笑道:“劉公子的想法都對,只是縣裡自有難處。你那裡需要如此之多的藥物和物資,老夫縱有通天的本事卻也不能憑空變出那麼多錢來啊。”

劉墉微微一笑道:“縣長,可以先買一部分,剩下的也不用著急,因為我們就快有錢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