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的三國我當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九章 農業改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九章 農業改革

劉墉捧著自己冥思苦想來的富農之策興沖沖地來見虞翻。虞翻見他到來卻十分詫異,笑道:“公子莫非有先見之能?老夫正要去請公子,公子便來了。”

劉墉也是一怔,笑道:“那真是巧得很。不知虞公有什麼要事需吩咐劉墉?”

虞翻笑道:“哪是什麼要事,是公子交代要縣裡採購的丹藥回來了,都在隔室放著呢。”

“是嗎?”劉墉一陣欣喜,急忙道,“我先去看看。”

劉墉看著這一塊塊磨成細粉的礦物,有紅色的硃砂、黃色的赭石、綠色的孔雀石、藍色的石青……五顏六色,心中激動不已。

“不想公子竟會練丹。難道這世上真有長生不老之藥麼?”

劉墉笑道:“這世上哪有長生不老之說,那都是方士用來逛騙錢財的伎倆。這些東西我是用來作畫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作畫?”虞翻很是不解,“公子,這些礦石價格極其昂貴,且來之不易,用來作畫豈不可惜?”

劉墉解釋道:“虞公,我可不是在畫紙上作畫,而是用來描在瓷胎上。這樣便能燒製出極其漂亮的彩瓷,價格可比普通瓷器貴得多。”

“一定要用這些礦石作顏料嗎?換作別的染料不成麼?”虞翻想著這些礦物的價格,仍有些心疼。

“是挺貴的,可不用這個不成啊。”劉墉解釋道,“咱們平常畫畫的顏料大多是從樹葉和草根裡面榨出來的,平時染絲繪畫還好,但一進窯爐遇到高溫便會變色,因而只能選用這些礦石做顏料。虞公放心,這些成本我可以十倍、百倍的賺回來的。”

虞翻嘆了口氣,暗暗點點頭,他哪裡不知劉墉的本事。畫工是劉墉前期就物色招募好的,現在終於派上用場了。不久之後,富義推出了有人物、花鳥、魚蟲,也有大紅、青花、五彩等等各式各樣色彩豔麗的彩色瓷器,頓時風靡四方,甫一面世便被搶購一空,名聲也傳到徐州、許都等地,都是供不應求,有價無市。而後,擁有一套漂亮、耐用的富義瓷器儼然已成富家大戶身份、地位的象徵,成為送禮應酬的上佳物品。

“不知公子來見老夫又所為何事?”

“虞公,我這幾日細細研讀了《論貴粟疏》,深有裨益。在下心中有好多感觸,如鯁在喉,想與縣長探討一番,不知可否?”

虞翻笑道:“老夫正打算施行晁大夫之策,但心中仍有些許憂慮。公子來得正好,這樣吧,你我到花園小坐,一面品茶,一邊暢聊如何?”

虞翻帶著劉墉來到後衙花園的涼亭,這裡架著一個小灶,上面支著一隻小小的銅壺,“嘟嘟”地冒著熱氣。僕人為二人沏上香茶施禮出去。虞翻笑道:“這是今年採的新茶,公子不妨嘗一嘗。”品了一會兒,虞翻方說道:“公子,讀了晁大夫的《論貴粟疏》有何感想?”

劉墉感慨道:“在下以前雖知百姓之苦,卻不知竟苦難如此;在下亦知安農、興農之重,卻沒料到竟重於斯。農業乃世人衣食之源,立足之道,生存之本。俗語說:‘民以食為天,糧以農為主’,一個國家如果連民眾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好,何來的發展壯大?只有田裡有收成,農民才會安心,社會才會穩定。‘腹中有糧,心中不慌’,只有先解決好吃飯問題,使百姓安居樂業,然後才有精力、有可能發展手工業、商業等諸多產業。為何有黃巾之亂?田裡無收成而稅賦不減,百姓不能生存而朝廷不知放賑救濟,天下如何不反?”

虞翻點點頭,嘆道:“公子所言極是,糧食關乎社稷之安穩,百姓之生死。只是朝廷災年未減賦稅是真,不知放賑救濟卻不盡然。如今舉國上下,糧倉中大多空空如也,便是面對饑荒卻是有心無力啊。”虞翻嘆了口氣,又道:“公子看晁大夫的應對之策可好?能否按章執行?”

劉墉正色道:“晁大夫道,‘欲民務農,在於貴粟;貴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為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然而普天下之土地,大多在地主手中,平常百姓又有多少?因而咱們即便採用晁大夫的‘貴粟’之策,獲益的卻是有地的富人,受苦的仍是尋常百姓。”

虞翻輕輕一嘆,道:“老夫又何嘗不知此中弊端。不知公子有何高見?”

劉墉拱手道:“在下以為,咱們要做便要做得徹底。辦法有三,一是改革田賦。在下原先想的是縣衙收入太低,因而改為按比例徵收,而今我們不缺那些錢呢,還是改回去按定額徵收更妥。只不過稅賦要大降,與民實惠。”

虞翻沉吟片刻,點頭道:“這樣縣裡的收入雖減少了些,不過百姓能得到更多好處,可以安心務農,對於一方穩定倒是裨益良多。只是咱們才改為按比例徵收,如今又改回去,豈不授人與柄,說縣衙朝令夕改,不守信諾?”

“這個容易。”劉墉早想好應對之策,笑道,“縣長可以頒佈文告,前面已簽訂的田土可在‘六十稅一’或是定額徵收中自選一個較低的解交即可。對於新開墾的土地,所有權歸縣府所有,縣衙與農民籤訂契約,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由農民開墾耕種,田賦按固定額度收取。以前是種得越多,繳得也越多;現在則不同了,種得越多,收成越好,自己所得也就更多,農民得了實惠,安心種田的便多了。”

虞翻點點頭,只聽劉墉接著道:“雖說縣裡在田賦上收入少了,但是出產的農產品卻更多了。這些損失我們大可從商業、製造業中徵收。另外,農民得了實惠,為了保衛自己的勞動成果,便會自覺自願地參加民團,協助官軍搜捕盜賊,安定地方治安。以上措施至少要施行五年,不能反覆無常,而致民心不穩。”

虞翻微笑道:“公子說得有理。還有嗎?”

劉墉笑道:“第二,則是以糧代賦。所有的賦稅收取,不要銀錢,不要絹帛,只要粟米等農作物。這樣一來,商人和作坊要繳稅只能向農民去購買,糧食價格豈不是水漲船高?”

虞翻讚道:“這項可比晁大夫的那個更徹底。不過要小心一些奸商趁機屯積糧食,大發橫財。”

劉墉點頭道:“這個自然。咱們還要建立糧倉,出臺糧食的政府收購保護價和相應的災害減免政策。即保證了豐年糧食不掉價,災年又少交或不交賦稅,讓利與民,保障農民的利益,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虞翻笑道:“你這樣可讓百姓把好處都佔盡了,不過這也是吃小虧佔大便宜的買賣。第三呢?”.

“第三,縣裡對提高糧食產量、改良品種有成效的實施重獎,促進各項新技術、新發明的出現。”

“這個怕是很難。”虞翻一皺眉頭,“千百年來便沒有多少改善。”

劉墉笑道:“在下倒有一些法子,可以提高稻米兩成左右的產量,並且還有其他收穫。”

虞翻又驚又喜,說道:“公子說來聽聽。”

“這個法子叫立體養殖,不知道虞公聽說過沒有?”劉墉小心地答道。他知道,糧食增產最主要有兩大法寶,一是種子,二是肥料。只是這兩樣劉墉都不太懂,想到家鄉常見的立體養殖還不錯,而富義的氣候環境正好和自己的家鄉頗多相似,便照搬了過來。

立體養殖是一種概念,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固定的專案,只要是幾個相互關聯的種植、養殖專案結合起來,迴圈利用,達到在同等面積的土地發揮出最大功效,降低養殖成本,得到更大收益的目的,這樣便是立體養殖。

虞翻搖搖頭道:“老夫聞所未聞,請公子詳加說明。”

“好的。”劉墉拱拱手道,“立體養殖類似的有好幾種。在下先說一個最常見的‘桑基稻田養殖模式’吧。在稻田裡養魚,田埂上栽桑,桑園裡餵雞。這三樣看起來都挺平常的,不過組合起來則是奧妙無比。魚池裡面的淤泥和雞糞可以用作桑樹和稻田的肥料,蠶蛹和桑葉可以餵雞,蠶糞和雞糞則用來餵魚。如此,桑、魚、雞、蠶之間便形成一種相互補充的迴圈,這便是立體養殖,可以達到水稻增產,魚雞豐收的效果。”

“請問公子,稻田裡都放些什麼魚?”虞翻疑惑道。

“一般放養草魚、鯉魚,時間多在插秧後一週為宜,每畝可養殖魚苗一千尾左右。”

“既然是草魚,那它不會吃稻苗嗎?”

“先說為什麼要放草魚而不是其他魚。”劉墉解釋道,“想必虞公知道,稻田裡雜草是很多的,除草是個很麻煩的事,而飼餵草魚便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一般每平方米……哦,每畝投放一千尾左右便能控制住雜草生長而無需農民下田去除草,也無需再投喂什麼草料,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工和費用。同時,魚糞又是極好的肥料,而水稻透過吸收水裡的肥料,又能淨化水質,為草魚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因而稻穀增產、魚兒增重的效果都是極其明顯的。”

“當然草魚也可能吃掉稻苗,影響水稻產量。那麼怎麼辦呢?”劉墉又繼續解釋道,“這便要掌握好放養的時機了。我們可以先將田邊挖一個集魚坑,將草魚苗飼餵在裡面,平時撒些浮萍、青草、蠶糞或糠麩之類的。等水稻的葉片挺直遠離水面後,便可以拆掉集魚坑周圍的圍欄,讓魚到田中自由活動覓食。這時稻秧遠不如雜草柔嫩,草魚只要吃飽了便不會跳高去吃稻苗了。而稻田裡常有的蝗蟲、飛蛾等害蟲,又是鯉魚、青蛙等的上好食物。農民不用下田除草、施肥和滅蟲,便有更多閒暇時間來做其他事務,可一舉多得。”

“嗯,有道理。”虞翻輕撫鬍鬚,頷首道,“老夫覺得這個法子好。咱們這兒稻田多,桑樹也多,正好可以施行。”

劉墉見虞翻贊同,更加信心百倍,又道:“這裡面還可以延展開去。雞糞發酵後可以餵豬,豬糞處理後也可以喂牛,牛糞可用來培育蘑菇,蘑菇採收後的下腳料又可以培育蚯蚓或者蠅蛆,蚯蚓和蠅蛆則用來餵雞,如此循環往復,可以有效地降低了飼養成本,大大減少了人畜爭糧的矛盾,極大地提高養殖業的經濟效益。”

“可以了,這些以後再慢慢來吧。”虞翻趕緊止住了劉墉的發揮,“以上幾策老夫都贊同。那個什麼栽桑養魚中一定有許多技巧,老夫以為不如找一塊田讓劉公子親自示範一番,你看如何?”

“嗯,這個是必須的。”劉墉點頭贊同道,“說得再多也不如實地觀摩一次。在下還有個想法,編一本圖文並茂的指導手冊。只是有一個問題在下甚是不解,不知虞公是否知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