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的三國我當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七章 收服甘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七章 收服甘寧

劉墉不待魏延詢問,自己答道:“此人文長應聽說過。巴郡臨江人,姓甘名寧,字興霸。”

“是他。”魏延心裡一凜,隨即點點頭,心中喃喃道,“甘興霸,你的出頭之日來了。”

“文長收拾一下,明日我們便起程去江夏。”

江夏便是如今的武漢,位於襄陽東南,為劉表手下江夏太守黃祖所領。劉墉順道先辭別了諸葛亮、黃月英夫婦,便率領眾人,日夜兼程,趕赴夏口。不一日,到了夏口,劉墉稍作休息,問明所在,便帶著周倉前往甘寧的住所。

甘寧雖然同魏延一樣,都是懷才不遇,難受重用,不過此時的甘寧剛幫助黃祖打敗前來進攻的孫策,已小有名氣,因而,劉墉自我介紹完畢後並沒有直接說出想招納甘寧的想法,而是推崇起甘寧的勇武。

甘寧沒想到深得曹操器重的劉墉居然登門拜訪,心中又是欣喜又是得意,謙道:“甘寧寂寂無名,怎勞將軍親臨。”

“興霸無須謙讓。此次孫策引重兵來攻,黃祖節節敗退,若非兄挺身而出,奮勇殺敵,怎能大敗孫策,力保江夏不失。兄如今威名遠揚,豈是無名之輩?在下對興霸仰慕已久,今日相見,果然名不虛傳。”

甘寧動容道:“劉將軍過譽了。甘寧何德何能敢讓將軍如此介懷?”

劉墉正色道:“興霸兄有四點讓劉墉敬佩,一是勇敢善戰,衝鋒在前,既不畏險也不畏死;二是性情豪爽,仗義疏財,樂善好施;三是足智多謀,眼光獨到,善觀大局;四是關心部屬,重情重義,兵士樂於從命。以興霸之才德,官長視為肱股,同僚以為兄弟,屬下敬為父母,人皆喜之愛之。”

甘寧聽得心花怒放,心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劉墉也,抱拳拱手謙讓道:“將軍謬讚了,甘寧愧不敢當。”

“只是興霸兄不足之處也相當明顯,必在恢廓大度之人帳下效命,否則難有作為。”

“甘寧有何不足?”甘寧心中有些不服。

“興霸兄性情浮躁,衝動易怒,怒則易傷人害命,不聽號令。如此性格,又豈為上官所容?”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甘寧沉吟半晌,不置可否,又聽劉墉說道:“黃祖愛勢貪財,目光短淺,江夏乃兵家必爭之地,黃祖卻不修城郭,不備戰船,不習武事,以致文臣武將安逸享樂,士兵水卒渙散懈怠,舟船戰具頓廢不脩。而今天下不寧、群雄紛爭,孫策對江夏覬覦多時,戰備鬆懈如此如何倖免?以興霸之能,若委以重任,統管江夏防務,必然固若金湯,何需憂患孫策之流襲擾。可惜黃祖狂妄自大,又愛以出身視人用人,甘兄在其手下,定然難有作為。”

甘寧聽得心潮澎湃,拱手對劉墉謝道:“將軍所言極是。那黃祖便是嫌我乃水寇出身,雖有好友、江夏都督蘇飛多次舉薦,皆不得其重用。甘寧有意前往江東投效孫策,將軍以為如何?”

劉墉搖搖頭道:“孫策手下大將眾多,興霸此時前去,怕也難有出頭之日。”

甘寧現在對劉墉極是信賴,便問道:“請將軍為甘寧指一條明路。”

劉墉真誠道:“不瞞興霸兄,我預在富義組建一隻萬人水軍,願騁興霸和蘇飛為富義水軍正、副都督,興霸兄可有此意?”

江夏離富義較近,那裡的情況甘寧極是熟悉,只是沒想到劉墉居然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茫然有些不信。劉墉只得細細解釋了一番,甘寧這才深信不疑,只是仍對劉墉委以如此之重的職務有些不敢相信,怔怔不語。

劉墉還以為甘寧仍不相信,又言道:“興霸兄若不相信,先隨劉墉前去富義探查一番如何?劉墉誠心相請,但凡富義水軍組建、訓練、錢糧、人事全歸興霸兄一人負責,任何人不得插手,兄還有何要求,還請告知,劉墉必竭力而為。”

“將軍不在意甘寧水寇之身麼?”

“甘兄,我給你說個小故事。有一個人名叫鄭廣,原來是個海寇,後來受朝廷招安,當上了統領。”劉墉呵呵笑道,“一日,府衙聚會。官員們濟濟一堂,吟詩作賦,談笑風生。可是,卻沒一個人願意搭理鄭廣。鄭廣便站起身來,大聲道:‘諸位,我也做一首詩如何?’眾人都想鄭廣是個粗人,會做什麼詩?不是鬧笑話嗎?於是都安靜下來,準備看他出醜。沒想到鄭廣這詩一出,眾官頓時膛目結舌,啞口無言。”

“敢問鄭廣做的什麼詩?”甘寧好奇地問。

“原來這鄭廣念的是:鄭廣有詩上眾官,文武看來總一般。眾官做官卻做賊,鄭廣做賊卻做官。”

“解氣!”甘寧哈哈大笑。

“是啊。”劉墉點點頭,“朝廷官員若不思報效國家,只知中飽私囊,與百姓爭利,與盜賊何異?如興霸兄這樣,慷慨仗義,劫富濟困,既便是水寇,那也是俠盜、義盜!劉墉深為欽佩。”

聽到這裡,甘寧感動莫明,跪下謝道:“蒙將軍如此信賴,甘寧敢不從命。”

大事俱已,劉墉掏出劉表的信物,求黃祖撥兩條民船。誰料黃祖好大喜功,竟派三條戰船護送,劉墉求之不得,帶著甘寧、魏延等眾人從江夏沿長江而下,前往富義。

船越往下行水勢不稍緩,江面卻愈發寬闊。這一行,前面三條戰船,後面又有五條民船,魚貫而行,倒也十分壯觀。

那戰船不比民船,極是平穩,立在上面毫無暈炫之感。劉墉信步走上船頭,只見兩岸綠樹成蔭,田土交錯,村居小屋鱗次櫛比,炊煙裊裊,雞犬之聲不絕於耳,好一派恬靜的田園山水。此時北方戰亂頻仍,這裡卻仍是那麼舒適愜意,劉墉心中感嘆,怕不過幾年,曹操南下,這裡便是一片刀光劍影,戰火紛飛,人民又只能背井離鄉,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劉墉正在感慨,卻見甘寧、蘇飛各立船舷一側,旁邊都立著一個隨從,甘、蘇兩人一邊說,隨從一邊記,有時還畫上幾筆。

劉墉走到甘寧身邊,問道:“興霸兄在做何事?”

甘寧笑道:“趁此機會,正好勘察長江水道和兩岸山勢,以便日後用兵。”劉墉肅然起敬,不敢打擾,自回艙中休息。

此時江夏以下各地還未建有水軍,孫策又遠在廬江,劉墉一行極是順利,不一日,船已到富義境內。

突然間,只見前面排開幾條大船,停在當中。此時,水流雖不湍急,然而劉墉等的戰船遠較對方的船大,又是順流揚帆而下,勢不可當。對方的船雖小,卻沒有避讓的意思,眼看就要兩敗俱傷,船毀人亡。甘寧急忙吩咐落帆,又率領眾船工回槳轉身避讓,又打旗號通報後船。

大家齊心協力,方在來船身前數十米處,調轉了船身。兩船相近,劉墉等方看到來船上竟有數百兵丁,滿身披掛,黑黝黝的箭頭對著自己。甘寧渾不在意,又氣又急,對著來人破口大罵。

對方船上一個軍侯模樣的人面無表情,竟似沒有聽到,只冷冷地道:“對面船上的人聽著。我家縣長有命,凡過往富義水域的船隻一律接受檢查,現在全部靠岸。”

甘寧啐了一口,罵道:“蠢豬,你不怕老子撞死你啊。”

劉墉一拉憤恨不平的甘寧,拱手說道:“請軍爺前去稟報你家縣長,就說他的朋友劉墉回來了。”

那人腦筋還轉得快,語氣立刻便放輕鬆了些,也拱手說道:“這麼說公子是從本縣出去的?還是縣尊的朋友?”

“正是。”

“那請諸位隨在下到岸邊停歇,小的這就去稟報。諸位可別自行開船,也不要上岸,在下職責所在,可對不住了。”

劉墉很是滿意他們的警覺性,點了點頭道:“在下明白,軍爺請。”

那軍侯向劉墉等拱了拱手,道:“多謝公子理解,請!”扭頭又向手下的吩咐道,“開船!”領著劉墉的船隊開進富義的碼頭。等船靠岸,那軍侯請劉墉等幾人到岸邊歇息,又派人騎快馬向上頭報告。

好一會兒,那報信的兵士陪著幾個軍官模樣的人急馳而來。那領頭的校尉一見劉墉喜不自禁,高聲叫道:“果然是劉公子回來了。”

劉墉一見也是高興萬分,這來的全是自己組建軍隊時留在富義的老部下,只不過如今個個是衣著光鮮,容光煥發,竟全都升了職。

“劉公子你可回來了,兄弟們都想你啊!周大哥也在啊。”那校尉驚訝連連,扭頭又對部下說道:“兄弟們,這就是我經常給你們說的,我們的救命恩人劉公子,沒有他就沒有我等活路,咱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是拜公子所賜。來,我們向劉公子行禮。”頓時忽喇喇地跪了一片。

劉墉趕緊將眾人扶起來,“大家請起,劉墉愧不敢當。”

“在下這便陪公子進城。你,快去稟報虞縣長,就說劉公子回來了。”甘寧、魏延見劉墉如此有號召力,如此受擁戴,兩人對視一眼,都感覺此行定然不虛。

富義早已不是以前的規模,老遠便看見巍峨聳立的城門,氣勢遠超江夏城。此時城門大開,一班人立在那兒張望,領頭的笑容滿面,正是虞翻。

劉墉翻身下馬,虞翻迎上前來,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虞翻上下打量了劉墉一番,笑道:“將軍如今可是名揚四海,若是還留在此處,豈不可惜。”

劉墉衷心謝道:“多謝縣長抬愛。”

虞翻拱手道:“如今公子貴為將軍,朝廷賜爵,下官豈敢受之。”

劉墉脹紅了臉道:“縣長還不知劉墉的作派嗎?咱們患難與共,何需客氣。不如這樣,我叫你一聲虞兄,你叫我一聲兄弟,如何?”

虞翻含笑道:“好!”

兩人相視一笑,劉墉笑道:“我看這富義城池堅固,虞公再不怕有賊來攻了吧?”

虞翻卻有些擔憂地道:“兄弟有所不知。縣內兵丁雖多,卻無將才。有訊息來報,孫策假與劉勳交好,勸其攻取豫章上繚,自己卻趁勢拿下廬江。老朽正自擔憂富義安危,可幸崇如歸來,我無憂也。”

劉墉微微一驚,廬江讓孫策攻下了,看來自己得加快行程才對。劉墉說道:“我來為虞翻兄引見二人,有此二人,定保富義安然無虞。”

虞翻大喜道:“兄弟推薦的人定錯不了。”

“這二人都是忠誠可靠,能獨當一面的奇才,劉墉已答應……”劉墉一陣耳語,虞翻頻頻點頭。

虞翻笑著對甘寧、魏延道:“有二位鼎力相助,真是富義之福,老朽先行謝過了。老朽請二位分別統率水陸兩軍,軍丁名冊隨後送到,一應糧錢用度,但有所需,保證撥付到位。城中驛所正在翻修,故暫請兩位將軍及家眷先到客棧休息,明日老朽便為二位收拾院落,作為兩位將軍的府邸。”

甘寧、魏延又驚又喜,拱手答謝。從現在起自己就是富義的軍事主官了,這兩人便問道:“縣長,這城有多大?牆有多厚?”

“東西約九里,南北約六裡。城牆用黃土夯築,外接青磚,厚約七丈。”

“請問縣主,城中兵丁有幾人?”

“兵丁共計五萬餘人,只是水軍較少,現只有三千來人。”

劉墉見魏延神采飛揚,怕甘寧心中不悅,正想安慰幾句,甘寧卻先說道:“只要縣主保障錢糧、用具,甘寧擔保一年內建成水軍一萬人。”

劉墉哈哈大笑道:“我早知興霸兄之能。”

一行人隨虞翻進入城中,劉墉見富義城內人頭攢動,街上店鋪林立,品種繁多,遠比自己出發時繁榮不由暗暗點頭。

“崇如這次回來可要多住些日子。老夫還有許多事要與你相商。”

“虞公啊。我還有要事需立即趕赴皖城。今日咱們便抓緊時間先將要緊的事商量一下如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