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紅樓之科舉進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一回 謹對帝言話太白 妙寫金梅生迷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一回 謹對帝言話太白 妙寫金梅生迷霧

很明顯,陸澤開的“學生”一詞,很讓延興帝滿意。

“卿可喜酒?按著外頭的說法,你可是為了盧家那九醞春酒,方才做出這般的梅詞呢。”

延興帝語氣平和,若是不看他的身份,怕是誤以為是一鄰家老翁與其交談。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陸澤開卻萬萬不敢如此想延興帝。

帝王之言,哪怕只有一句話,也需要一字一字地斟酌著。

喜酒且善文者。

一般人都會想到的是李白李太白。

但還有一人甚至比李白更有名氣,那人便是阮籍。

阮籍乃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

自少便有著酒痴的名聲,他無心於在王朝任官,但卻不得不任。

因此更加偏愛飲酒之道。

表示自己對逼不得已任官的逃避。

如今,延興帝就是在問他,你是否與阮籍是同樣的人物。

陸澤開只能回答不是。

他沒有第二個選擇,阮籍是醉心山水,喜好飲酒的風流名士不假,但他還是個對當朝者不滿之輩。

若是答了是。

那就說明他陸澤開對如今的皇上,也就是延興帝不滿。

這樣的話,陸澤開可萬萬不敢應承,畢竟他如今代表著的是陸家,若是讓延興帝誤以為自己有這樣的想法。

那麼,延興帝拓展思維之下,認為整個陸家有這樣的想法也很正常。

“臣才疏學淺,不及太白之妙。”

陸澤開小心地回覆著。

太白者,李太白也。

歷史上的李太白,是真正的才子人物,其曾經就留下了,“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此詩中有歸隱之意不假。但李白另又有詩云: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

李白的思想看似矛盾,既渴望建功立業又想歸隱山林,但其實不然,李白的思想主張一直都很明確:先是建功立業,然後歸隱山林。

陸澤開說自己不及太白之妙,不僅僅說自己在才華上略遜於太白,也有著自己的抱負志向略遜於太白。

李白渴望建功立業,他只想著忠於朝廷,對於建功立業卻沒那般大的念想。

李白想著歸隱山林,他還要想著遊山玩水之時,關心陸家,做不到李白那般的灑脫。

延興帝點了點頭。

陸澤開的回答顯然讓他滿意,在他這個年歲,能做到這般的應答,是個聰慧的。

“太白雖妙,但不可學其放浪。”

延興帝貌似訓誡了陸澤開一句,陸澤開明白延興帝說的是何事。

太白放浪之事太多,但最著名的不過就是那“貴妃捧墨,力士脫靴”。

此行為,在當今看來就是對君權的不敬。

這是延興帝在提點著陸澤開,萬萬不能學習李太白這點,就算是醉心山水遊樂,但也要在心中有著對皇權的敬重。

“學生省得,謹聽聖諭。”

“謹”表示了陸澤開對延興帝的恭敬。

延興帝代表的是什麼?

是大周的皇權,所以陸澤開表示的是對大周皇權的尊敬。

“落淵說自家出了個才子,如今也到了金梅開放的年歲,既然你已做了首冬梅詞,那便再作上一首金梅詞,若做不上來,定是要治落淵一個欺君之罪。”

延興帝雖然話中說是要治陸檀一個欺君之罪,但話語中對陸檀的稱呼依舊是“落淵”二字,表示的是對陸檀的一種親暱。

自然不會是真的打算治陸檀一個欺君之罪,這只是延興帝的打趣玩笑之言,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考量。

在考量陸澤開能否擔任的了“才子”的名號。

金梅,指的就是迎春花,因著與梅花花期相近的緣故,被稱作了金梅。

陸澤開心中思量著。

詩詞是一個人抒情言志的東西,想到陸檀之前與他商量著的計劃。

他要前往金陵之地,沒有什麼能比讓聖上也覺得自己心向金陵更好的了。

這般想著,心中便有了草稿,不到須臾,便拿起準備好的筆,在紙上一蹴而就。其詩為:

“閨情傾盡放金花,串串枝枝妒曙霞。

風柳懷春尋兩岸,青黃堤上醉華紗。”

此詩當中蘊含著陸澤開的心機。

閨情一詞,帶著絲絲女兒家的嬌羞之感,只這一詞開篇便給人一種江南軟語的溫柔之感,有著小女子的情調於其中。

金花自然指的就是迎春花,也就是延興帝所命定的“金梅”,點題之筆。

串串枝枝,形容著其迎春花數量極多,如今北地不過二月份的時候,才出了正月,就算是有迎春花開放。

也不能用“串串枝枝”來形容。

所以此處應指的是蘇省之地,而金陵恰好就在蘇省區域之中。

風柳,懷春,兩岸。

三詞一出,便能立馬讓人聯想到秦淮河處。

秦淮河所在之地也是金陵!

至於最後一句,醉字,便能表現出陸澤開自己對金陵景色的喜愛與嚮往。

陸澤開的這首詩中,雖句句不提我想去金陵,但句句其中隱藏的意思就是我想去金陵。

“真叫落淵說對了。”

延興帝看了看陸澤開所寫的詩,笑著說了句。

陸檀對延興帝說過什麼呢?

他說陸澤開是一個醉心於山水,淡泊名利的才子。

此處,延興帝則是一語雙關,既肯定了陸檀話中對陸澤開“才子”一詞的評價,還有著前面那個字首——醉心山水,淡泊名利。

延興帝在位五十九年,雖不是次次殿試都坐鎮,但也是懂得文字之意的。

所以,陸澤開在詩詞當中隱藏的意思,延興帝一眼便可看出了。

陸澤開也明白延興帝話中的意思。

也就是說延興帝承認了他是一個醉心山水之人。

不僅僅是因為一首詩的緣故,怕還有著前面對話考校,以及陸檀在此之前與延興帝的對話,在其中發揮著作用。

“你這小子,怕是早已不耐北地,想著去南邊的地界了吧,倒是和朕年輕的時候像著。”

延興帝突然又說了句話。

此話倒是打了個陸澤開措不及防。

他只是個小小舉人,而延興帝乃是整個大周的天子,不論從什麼角度來說,兩者都不能類比。

但延興帝,偏偏就這麼做了。

所以,延興帝此話當中究竟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