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歐皇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41章 紅毛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41章 紅毛城

淡水港位於淡水河口右側,是臺島最早的港口之一,和臺南的安平港為島上最早有貿易活動的港口。

雖然安平港建城較早,但論及歷史,還是比不上淡水港的。為何?因為安平港嚴格算來,是荷蘭殖民者到來後才開始成為重要港口的。而淡水港,在嘉靖年間倭寇橫行的時候,就是中藥的對日貿易的中轉站了。當然,同時也是倭寇歇腳的重要地區。

因為,淡水港的地理位置太好了。淡水港往西,正對胡建莆田。稍往北,就是福州港。而且,從大明往來日本的商船,都要在此停留補充淡水。另外,在航海時,也會以淡水港東邊的大屯山作為天然航標,定位航海位置。

明朝航海業並不發達,雖然明初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那是官方才會有牽星術等先進的遠洋航海技術。至於民間,是沒有那些航海技術的。而且,民間船老大,也沒啥文化。他們的航海技術,就是使用指南針辨別方向。然後,從大明出發,以臺島北邊的大屯山作為重要參考,先向東航行,抵達琉球群島,再以琉球群島為參考地標,藉助指南針,駛向日本。從日本駛向大明,同樣如此。

不像馬林的北海國,已經搞出了六分儀這種航海大殺器。只要有先輩提供座標,一個懂得計算座標的普通年輕船長,也能輕鬆走老航線。這年頭的大明民間的船老大,純粹就是靠經驗混海上的。

所以,無論如何,淡水港都是臺島北部一個海上交通要衝。同時,和大明的聯絡也非常方便。從淡水港出發到福州,直線距離大概200多公裡,船隻兩天就可抵達,非常方便。

如果大明派禮部官員前來查驗的話,首選登陸點肯定也是淡水港。而出發點,多半也會在福州。

因為,福州本身就是一個藩屬國接待點,主要接待大明重要的藩屬國琉球國。琉球國的使者,一般也是沿著臺島北部的大屯山,經過淡水河口,再前往福州港進行朝貢貿易的。

上輩子,因為兩岸三通向來是重要問題,而穿越前馬九哥在位期間,兩岸交流頻繁,還出現了去臺島旅遊的專案。那幾年,去臺島旅遊非常火爆,網上也出現過很多介紹臺島旅遊的圖文介紹。而馬林上輩子雖然沒錢,但卻喜歡看旅遊圖文,以“解饞”。因而,對於臺島的很多景點,他也是有一定瞭解的。

比如淡水港,就有淡水紅毛城、滬尾炮臺、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小白宮)等著名景點。

而馬林這次進攻淡水港,就選擇了後世紅毛城和海關碼頭的位置,也就是淡水河進去一點點,而不是直接在出海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是因為,直接在出海口的話,遇到海上大風,是容易受到海潮衝擊的。這年頭船隻可都是木頭的,經不住巨大海上風浪。因此,還是從河口進去一點比較安全。

……

馬林這次把八百將士都給帶來了,還讓他們都穿上了戰鬥用的板甲和犀牛皮甲,以抵擋當地土著人的攻擊。其中,最前排精銳的上百人穿得是板甲。而其他人,則穿得是犀牛皮甲。

這是因為,身穿板甲的步兵,體力消耗非常大。馬林帶來的一千人,雖然是北海國精銳,可也只有一百多人能夠做到穿著幾十斤重的板甲長時間作戰。其他人,還做不到這一點,包括馬林自己。所以,馬林只讓一百手下穿上全套搬家,頂在前面當肉盾。而他,則帶著其餘八百人穿上更輕便的犀牛皮甲跟在後面……

……

果不其然,和馬林想象得一樣,雖然淡水港的原住民跟基隆那邊一樣,也是平埔族裡的凱達格蘭人。可是,淡水港附近的凱達格蘭人因為沒見過孔泰用太陽灶跳大神那一段,自然對馬林等人沒啥敬畏。

當馬林的大軍登陸的時候,當地幾個番社(臺島原住民的構成單位,相當於原始社會的部落或村寨)糾集了八九百壯丁,手持石矛和標槍等簡陋原始的武器,趕來阻擊馬林等人。

然而,這沒什麼用……

馬林的手下,尤其是前排的一百號人,穿得是不懼刀槍的全身板甲,當地人的攻擊全部未能奏效。標槍投過來和石矛紮上去,完全沒有感覺……

而馬林這邊,一百號身穿板甲的精銳戰士,在馬林頭號猛將卡恩的帶領下,手持木棍,勇猛地向對方發起了反衝鋒。而與此同時,馬林和那群穿著犀牛皮甲的手下們還在登陸呢……

僅僅一個衝鋒,對面八九百原住民戰士就被大崩潰了。實在是……這仗沒法打啊——己方的攻擊對敵人完全無效,這還怎麼打?

而卡恩等人,卻手持木棍,惡狠狠地衝上來,將那些土著戰士紛紛放倒……

這還是馬林不想濫殺無辜的情況下,讓卡恩等人改用木棍的原因。所以,那些被擊潰的土著戰士,多半只是被打倒,或受點皮外輕傷,而沒有一個人有生命危險。要是換做正常的刀劍,估計早就屍橫遍野了……

馬林帶著剩下的八百人登岸後,任務就很簡單了——他們就是幫忙抓捕潰逃的土著戰士……

因為,穿上了板甲的一百號精銳戰士,因為鎧甲太重,跑不過那些衣服都穿不完整的土著啊。追擊和抓俘虜這事,只能靠穿著較為輕便的犀牛皮甲的馬林等人了……

就這樣,一場時間很短的戰鬥下來,淡水港附近的五個番社的凱達格蘭族原住民出動的八九百土著戰士,很輕易地被擊潰,而且被抓了七百多人……

而這七百多人,基本就是附近五個番社的土著男丁的大部分了。甚至,有三個番社的首領也在被俘人群中……

仗打到這個地步,當地幾個番社徹底崩潰了。男人都沒了,難道要靠婦女小孩對抗馬林的大軍?

在馬林派出了幾個從基隆那邊請來的凱達格蘭人代表進行談判後,當地幾個番社都宣佈投降。因為,馬林要求比較寬鬆,並沒有提出太過分的要求,只要求獲得淡水河邊的平地使用權。另外,就是想僱傭當地青壯幫忙修建一個城堡……

是的,城堡……

馬林原本打算是在淡水港修建一個和基隆城差不多大的新城的。可是,眼下手裡建築材料不足,只有一些紅磚,石料缺乏,水泥也缺乏。

所以,馬林乾脆打算,在後世紅毛城的位置,用紅磚修建一座臨時性的小城寨。

這座城寨可沒有基隆城那麼大,其長寬,分別只有50米,也就是相當於後世一個校園小操場大小,比後世的紅毛城還小。其功能,主要是防禦土著人報復襲擊,或者倭寇的襲擊。

因此,這座紅磚砌成的小堡壘不需要多大,有一個小操場大小足夠。而且,裡面只駐紮了幾十人。

另外,之所以修建小城堡,是因為小城堡修建速度快。畢竟,一旦他申請資格成功,明廷就要派人來查驗了。到時候,是需要拿來應付的。若是修建城市,時間上來不及。所以,不如修建一個小點的堡壘,好應付檢查。反正,在明朝人眼裡,自己是蠻夷。蠻夷住小點的城堡,不是應該的?

然後,再在附近淡水河邊開墾出一些農田來,製造出這裡是被開發的地盤的假象,這就足夠了。而且,那些禮部派來查驗的小文官,也絕對沒膽子深入內陸去那些原住民番社裡去調查的。只要在淡水河邊開墾些農田,就足夠糊弄了……

……

而這座小城堡,馬林命名為淡水城。可不巧的是,他任命的淡水城駐軍長官範德貝克長了一頭紅發,加上整座城堡都是紅磚砌成。然後,人們居然稱呼這個小城堡為“紅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