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歐皇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42章 引進災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42章 引進災民

面對周圍虎視眈眈的幾個番社的原住民,剛被任命為駐軍長官的範德貝克嚇得直吞口水。要知道,他名為駐軍長官,可馬林竟然只給了10個士兵給他。就算有城牆和火槍的幫忙,他也沒自信能抵禦上千原住民的進攻啊。

所以,範德貝克請求馬林派駐更多的軍隊,一起防衛淡水城。或者,叫淡水堡更合適些。

可問題是,馬林現在也無兵可派啊。他帶來的一千人馬,都是北海國精銳,肯定要帶回去的。至於孔泰那邊,戰士總數也就一百人,能分10人給範德貝克已經算不錯的了。畢竟,基隆才是孔泰的大本營,那邊的安全更重要。

但眼見範德貝克說得可憐,而且,10個人也的確難以守住淡水堡,馬林想了想,道:

“要不,你招募點土著人士兵?”

範德貝克連忙搖頭,開玩笑,這些土著人和當地人是一起的。要是他們充當內應開門,淡水堡分分鐘被他們攻下。而淡水堡目前最大的敵人就是當地土著,招募土著人當兵,不是把脖子洗乾淨送給土著人麼?因此,範德貝克是絕不願意招募當地土著人當兵的。

“要不,給你從雞籠村的漢民裡招募些人來幫忙守城?”馬林問道。

範德貝克連忙點頭,對於和平島上雞籠村的那些漢民,他還是信得過的。他們和孔泰相處愉快,而且,和他們一樣,對於當地土著來說,都算外地人,不可能和土著勾結。

但一旁給馬林充當翻譯的劉老根不幹了:

“大老爺,我們雞籠村只剩50多人了,壯丁只有二十多(那次倭寇襲擊,很多老弱被殺,導致壯丁比例比較高),哪夠幫範大人守城的?再說,我們還要種地呢!”

馬林一想也對,雞籠村的人的確很少,不夠差遣啊……

“劉老丈,你看,能否從大明那邊弄點移民過來充實人口?順便,也募點兵幫忙守衛淡水堡?”

劉老根連連搖頭:

“大老爺有所不知,大明戶籍制度嚴格,普通百姓根本難以出縣,也沒什麼膽子。還有就是,若是生活安定,誰願意背井離鄉啊?而那些膽敢出縣的走私海客,都是些見利忘義之徒,大老爺您也不敢用啊……”

“那你們不也背井離鄉了?”

“我們是遭了天災……”

“對啊,我就要那些災民,我不信這兩年胡建沒發生天災!災民一無所有,而我這邊能讓他們吃飽。想必,還是有人肯來的!”馬林自信道。

劉老根想了想,道:

“大老爺您這話倒是提醒了我,聽湄洲島那邊負責走私貨物給我們的商人講,好像,去年寧德接連遭受風災(颱風)和霜災,連江也遭受霜災,出現了好多災民。而且,寧德和連江都緊靠海邊,可以偷偷將人從海上接來……”

“寧德……連江……”馬林想起來,這兩地貌似都在福州北邊,緊靠大海,的確方便海上運人。

“那這樣吧,你負責聯絡,找人去寧德和連江尋找難民。然後,半夜用漁船偷偷運出來,運到淡水堡這邊。告訴那些難民,在這裡,糧食管飽!”有紅薯這種大殺器,馬林還真不擔心那些災民餓肚子。

“可是……可是……老朽只和湄洲島那邊的走私商有聯絡,寧德和連江那邊,沒人脈關系啊……”劉老根猶豫道。

“嗨,我當什麼事呢。無非是人找人而已,你派人找到湄洲島那邊的走私商,給他一大筆銀子,讓他介紹寧德和連江那邊的走私商給你認識……”這種事情,馬林在後世見得多了。而且,馬林上輩子還聽說過一種理論——你和任何陌生人之間,相隔不超過6個人……

按照這種理論,就算湄洲島的走私商和寧德及連江的走私商沒有任何關係,但透過一些交遊廣闊的掮客,也很容易搭上的。中間過程,只需花點介紹費用而已。更何況,寧德和連江同屬胡建,找起來也不麻煩。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湄洲島的走私商不怕寧德和連江的走私商搶了他們生意?”劉老根疑惑地問道。

“你派人和他接觸的時候,就說明是打那些難民主意就是了。另外,多給點錢,對方會說的。”馬林這次船上帶了不少錢來,最不怕花錢了。

於是,劉老根就派雞籠村裡負責走私物資的青壯跟湄洲島的走私商聯絡上了。在砸了一些銀子後,加上對方只是想要寧德和連江的難民,不是改進貨渠道,對方也很爽快地答應了。而且,很快就找到了門路……

說來也巧,湄洲島是海神媽祖的家鄉,島上有媽祖廟,而且是媽祖祖廟,是信奉媽祖的胡建沿海居民心中的聖地。而且,很多胡建林姓者,都喜歡自稱媽祖後裔。當然,媽祖自己沒小孩,他們一般都自稱媽祖兄弟的後代,或是堂兄弟的後代。每年,前來湄洲島媽祖祖廟朝聖上香的人也不在少數。

而寧德和連江兩地,自然也有前來湄洲島祭拜媽祖的。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是媽祖誕生節,來湄洲島媽祖祖廟朝拜的外地人很多。恰好,寧德和連江就來了人,而且還滯留島上沒急著走。

透過這些人,加上使了錢,劉老根很快就聯絡上了寧德和連江的大走私商。然後,雙方派代表暗中達成了協議——寧德和連江的走私商負責用漁船半夜將人送到海上,而馬林會安排船隻去接應。交“貨”時,價格是2兩銀子一戶帶壯丁的人家……

據說,寧德和連江此時尚有幾千災民流離失所,等待救濟。根據那些走私商估計,可能會有三千多災民可以運作到臺島。

聽說有三四千難民會過來,馬林在高興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壓力。畢竟,那可是三千多人,每人平均每年消耗三四百斤糧食的話,也需要一百多萬斤。而孔泰在基隆那點紅薯,貌似不夠吃。

於是,馬林下令,在淡水堡附近的淡水河邊,開墾大量的土地種紅薯。至於勞動力,自然是僱傭當地原住民青壯了。而這種僱傭,肯定是強制的。馬林的大軍尚在,諒這些原住民也不敢耍花樣。而等那三千多災民被送過來,淡水堡就有了足夠人手了,未必就怕了那些番民了。到時候,自己帶軍隊離開了,也沒什麼問題了……

而三千多災民的引進,也足夠把淡水堡附近淡水河邊都開墾成良田,足以應付明廷派遣的官員的查驗。唯一的問題是——貌似又缺耕牛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