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也是江湖最新章節列表 > 附錄6 信仰危機和封建的傳統理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附錄6 信仰危機和封建的傳統理念

在改革開放的程序中,我們時常聽到信仰危機的呼聲和嘆息。信仰危機指的應該是有人常說的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發生動搖而出現的危機,這樣的危機和封建的傳統理念有關係嗎?回答是肯定的,因為在我看來,所謂信仰危機在很多時侯其實是封建傳統理念的危機。

(一)

中國的封建歷史悠久,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曾經創造了令人自豪的古代文明,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但也正因為其歷史悠久留下的歷史沉渣格外厚重,歷史包袱十分沉重,巨大的傳統力量所形成的歷史慣性,是別的國家很難相比的。對於我們這樣的國家,反封建的任務註定要十分堅巨和繁重,而我們所缺少的恰恰是對封建主義的認真和深入的清理。雖然我國反封建的歷史已有一百多年之久,其間也曾經歷過幾次大的社會革命,如戊戌維新、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等,但中國的反封建與西歐的一些國家有很大不同,主要不是從經濟和自身發展需要出發,不是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不斷衝破封建的壁壘,而是為了救亡圖存、抵禦外侵。所以要反封建是因為封建王朝在外侵面前的軟弱無能,封建體制的腐敗落後,這必然把反封建侷限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

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王朝的統治,但農業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小生產的汪洋大海——封建主義的基礎卻依然長期存在。

在一個農業國進行革命,革命的主體只能是農民。中國共產黨做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當組織成員主要是農民時,如何保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呢?我們黨的應對措施是思想建黨,就是用工人階級的思想改造農民,糾正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但改造總是相互的,農民也自覺不自覺的用封建意識改造黨,把封建意識帶到黨內,用自己的方式接受無產階級的思想。例如象信奉宗教一樣信奉馬克思主義,搞個人崇拜把無產階級的領袖神化,把共產主義社會的遠大目標變成彼岸理想。

由於中國革命的特殊性,在反封建還不是很深入的條件下,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已紛至沓來。批判資本主義的武器是馬克思主義,正像很多人所正確指出那樣: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很倉促的,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捲入實際鬥爭,是一個思想上和理論上準備得很不充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一方面我們是站在生產力水平很低的基礎上批判資本主義的,另一方面又不善於使用馬克思主義做為思想武器,與資本主義對立的封建主義用起來反而得心應手,而這又是在馬克思主義的名義下進行的。就是說在某些時候我們是用封建主義對資本主義進行批判的,這樣的批判又使我們把某些封建主義的東西當成了馬克思主義。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封建主義的基礎逐步被剷除,當這些一直被當做馬克思主義的封建傳統理念成為生產發展、經濟運行的障礙而陷入危機的時侯,也就出現了所謂信仰危機。

在我國封建主義早已聲名狼藉,封建主義以本來面目出現固然沒有市場,而當它以另種形式出現,就得另當別論了。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徵是專制、特權、等級、封閉、人身依附。一個人是高貴還是卑賤,富有還是貧窮是生來註定的,一般是無法改變的。要使人甘心接受封建秩序,禁慾主義自然成為最主要的道德戒律,所謂“存天理、滅人欲”。一切都是前世註定,人生來是有罪的到塵世來是為了贖罪,應當忍受世間一切苦難。公開的宣稱禁慾主義,誰會響應呢?但禁慾主義變成“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就不一樣了,即便是現在很多人不是仍堅定不移的認為後者是共產主義的道德嗎?馬克思說:封建社會的原則總的說來就是輕視人,藐視人,使人不成其人。而我們一直奉為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集體主義不是如出一轍嗎?當我們不加限制的強調服從、強調執行的時候,不也是一種專制嗎?

(二)

現在我們來討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等是共產主義的道德嗎?

在很長的時間裡,我們一直把個人謀取私利看做萬惡之源,把“無私”和“忘我”做為對人的道德要求,認為要實現共產主義就必須把人培養成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我們忘不了在狠鬥私字一閃念的年月裡,越是善於鑽營的人越是大言不慚的宣稱自己如何的無私,而那些誠實的人則因為自己做不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而不停的痛苦譴責自己,那是何等令人悲哀而又可笑的景象啊!這樣做的結果非但沒能把人培養成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反而缺乏活力、缺少積極性和說假話成了社會通病。

其實,一個任何人都可以用經驗確定的事實是:人是不可能不謀私利的,改革開放我們最大收穫就是認識到利益驅動機制的重要,馬克思說:人們努力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唯物史觀揭示出了歷來被繁茂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其他活動。滿足吃、喝、住、穿的需要是人們最基本的私利,基本需要滿足後情況會怎麼樣呢?馬克思說:滿足需要的本身和滿足需要的工具又會引起新的需要。需要——滿足——需要,不滿足的謀求新需要,是人類永無竭止的進取動力,是人類社會真正的源動力。人們如果不謀私利,人類社會怎麼能前進?

還有一個同樣是任何人都可以用經驗確定的事實是:人是社會動物,個人離開群體就不能生活,個人利益必須結成共同利益。這也就是說,既然不是一個人,不是一個個人利益,也就要有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個人利益與個人利益、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關係的問題。而自從人類的勞動創造出了剩餘,也就為不勞而獲創造出了可能,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透過佔有他人勞動為自己謀利更有吸引力,也就出現了勞動與享受的對立和分工,出現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個人利益與個人利益、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關係的矛盾和對立,於是也就有了對個人謀利活動的種種限制和規範,有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之類的道德說教。恩格斯說:“從動產的私有制發展起來的時候起,在一切存在著這種私有制的社會裡,道德戒律一定是共同的,切勿偷盜。這個戒律是否因此而成為永恆的道德戒律呢?絕對不會。在偷盜動機已被消除的社會裡,如果一個道德宣揚者想來宣佈一條永恆真理,切勿偷盜,那他將會遭到什麼樣的嘲笑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133頁)當社會發展到勞動與享受的對立和分工已經消失,勞動本身已經成了享受,當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個人利益與個人利益、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關係的矛盾和對立連同它們的統一都已經消亡,也就是說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如果有誰來宣佈諸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之類的道德,不同樣會遭到嘲笑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也許有人會說,共產主義社會離我們很遙遠,討論共產主義社會道德的問題沒有意義,而提倡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道德對我們現在總有好處吧?

提倡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道德對我們現在真的有好處嗎?

我們前邊談到了人是不可能不謀私利的,人類社會就是在人們不滿足的謀利益中前進的,我們也談到了在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個人利益與個人利益、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關係存在矛盾和對立的條件下,必須對個人謀利活動加以限制和規範。在人類歷史的不同發展階段,對人們謀利活動的認識和限制是不同的。封建社會奉行禁慾主義,實際是搞因咽廢食,其結果是長期停滯。如果封建社會的做法是堵的話,資本主義社會的做法則是疏,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講人與人機會均等是一句空話,但自由競爭確實為每個人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廣闊空間,也就為人類社會注入了從未有過的活力。“資產階級揭示了,在中世紀深受反動派稱許的好勇鬥狠,是以懶散怠惰作為他的相應補充的。它第一次證明了,人的活動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就。它創造了完全不同於埃及金字塔、羅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蹟,它完成了完全不同於民族大遷移和十字軍東征的遠征”。(《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254頁)

社會主義應當怎麼辦,難道不是在資本主義的基礎上前進,反而要退回到封建社會嗎?社會主義難道不應當創造出這樣一種社會環境:每個人盡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去為自己謀取私利,只是不能損害他人,不能損害群體,只是要在法律的範圍內活動,只要履行自己對他人、對群體應當履行的義務。就象水流一樣,水在渠道裡可以盡情流淌,但水也只能在渠道裡流淌,因為衝出堤壩就會泛濫成災。

損人為利己,一切損害共同利益的行為都是為滿足個人利益。但利己未必一定損人,如果利己又利人,既有利於個人利益又有利於共同利益不是我們社會生活的主旋律,我們這個社會壓根就不能組成。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他們樂於助人、熱心公益,並不在於他們的無私性,而在於他們在謀求個人利益過程中的目光遠大。而自私自利則表現在謀求個人利益過程中的鼠目寸光。

接下來,我們還要討論第二個問題: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嗎?

我們所說的集體主義原則的含義是什麼呢?如果說所謂的集體主義是對個人利益的否定,很明顯這不過是封建的禁慾主義的改變裝束,是對社會進步的反動。和專制、迷信、崇拜一樣是小生產的汪洋大海的沉澱。如果我們所說的集體主義的含義是為維護共同利益必須對個人利益實行有效的限制和監督,而這當然無可非議,但這個集體主義是任何社會,任何群體,包括資本主義社會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社會主義社會不具有特殊意義,至於我們常說個人服從集體、個人利益服從共同利益,這同樣是任何社會,任何群體,包括資本主義社會都是不可缺少的。這不是對個人利益否定而是對個人利益的肯定,因為集體包含眾多的個人、共同利益包含眾多的個人利益,也就註定比單一的個人和個人利益更重要。並且這種服從從來也不應該是絕對的,而只能是相對的,只能是在個人對集體、個人利益對共同利益所必須承擔的義務的範圍之內。否則集體主義就演變為封建專制。

還有一點需要搞清楚,就是個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關係。

過去我們常說,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說的是共同利益決定個人利益。現在也有新的說法,叫做小河有水大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幹,講的是個人利益決定共同利益。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究竟是一種什麼關係呢?馬克斯、恩格斯揭示了問題的實質:“那些有時間從事歷史研究的為數不多的共產主義理論家,他們的突出的地方在於:只有他們才發現了‘共同 利益’在歷史上任何時侯都是由作為‘私人’的個人造成的。他們知道,這種對立只是表面的,因為這種對立的一面即所謂‘普通的’一面總是不斷地由另一面即私人利益的一面產生的,它決不是作為一種具有獨立歷史的獨立力量於私人利益相對抗,所以這種對立在是實踐中總是產生了消滅,消滅了又產生。”(《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275頁)人沒有虎豹兇猛,能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是靠群體的力量。離開群體個人無法生存,離開共同利益個人利益也不能存在,個人利益必須結成共同利益這個原理是公認的。但共同利益說到底是個人利益的集合,離開個人利益,共同利益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必定是冒牌貨。

(三)

封建專制是建立在被統治者愚昧和迷信的基礎上的,是和小生產的靠天吃飯,孤立無援,無所作為相適應,一個人愈是輕視自身就愈是崇拜權威。恩格斯說:“甘受奴役的現象發生於整個中世紀,在德國直到三十年戰爭後還可以看到。普魯士在1806年和1807年戰敗後,廢除了依附關係,同時還取消了慈悲的領主們照顧貧、病和衰老的依附農的義務,當時農民曾向國王請願,請求讓他們繼續處於奴役的地位——否則在他們遭到不幸的時侯誰來照顧他們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138——139頁)

商品經濟需要的是獨立的有完全行為能力的商品所有者。等價交換只有在完全平等中才能實現。等量勞動相交換的前提必須是不同形式勞動的平等,這和特權、等級是決不相融的。還有自由,資本需要和自由勞動相結合,貿易自由、競爭自由、資源自由流動……這一系列的要求和人身依附、等級、特權同樣是不相融。經濟需要必然成為政治要求,喚起人的自我意識,把人們的目光從理想的天國和來世轉向現實生活,從“彼岸世界”回到“此岸世界”,禁慾主義的封建桎梏是必須衝破的。我們可以看到,所有和發展商品經濟有關的對封建主義的啟蒙運動,都是以個性解放為中心展開的。強調自我,注重個人利益和現實利益無疑是商品經濟所需要的現代人格。懂得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理解為什麼現在那些帶有禁慾主義色彩的道德理念和價值觀念會遭到冷遇和非議。

人是生產力諸要素中最活躍的因素,生產力的解放首先是人的解放,人的自我意識的增強,民主意識的提高本身也是歷史進步的重要方面。這非但不是社會主義的危機,而是社會主義的希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