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也是江湖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七章 自新之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七章 自新之路

  少夫人原本就有去商州的打算,只是全家人都擔心這一路的安全,而一直未能成行。和秦月、譚五和慧雨這些當世大俠級人物一路同行,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當然,少夫人這次急於去商州,還有更重要的原因。用她自己的話說:是捨不得和秦月這個義女分開。沒說出口的原因,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

少夫人身體的情況,家裡的兩位老人也知道了,反正他們對少夫人去商州比誰都積極。如果不帶著少夫人,慧雨、譚五和秦月三個人肯定是騎馬的;現在就要有一輛轎子馬車了。坐車總比騎馬要安逸,慧雨也就可以和少夫人一起坐車了。只不過他們沒有僱傭車伕,慧雨一個人兼了。

京城的老宅,只剩石姓夫婦一家人了。

考慮到這次離開,再回來不知何年何月?臨走前,秦月給他們留了一大錠銀子。

石姓夫婦不肯收,說這麼大的院子讓他們白住,還有院子裡那麼大的菜地,已經是夠照顧他們了。

秦月說這是兩回事,房子有人住反而對房子有好處,堅持把銀子留下了。

他們回去走的是和上次誠信鏢局送秦月的同一條路,因為這條路好走,經過得村鎮也多。

一路上,秦月有時候騎馬,有時候要陪著少夫人坐馬車轎子。因為路途無聊 ,少夫人時不時就要秦月陪她。

多了一輛轎子車,回程要慢得多 ,反正他們也不急於趕路。一路上乾脆遊山玩水,倒也很愜意。

這一天,他們一行來到了牛頭山。

那個曾經的假店小二,真的做起了店小二。秦月上次過這裡,是深藏不露的公子,店小二沒什麼記憶。但譚五已走過二次,店小二一眼就把他認出。

這夥改惡從善的人,一見是和誠信鏢局有關係的人,特別的熱情。本來還沒到投宿的時候,他們極力挽留秦月他們住下。說吃過飯還有時間,可以遊覽一下牛頭山。

原來他們已經把牛頭山改造成了一處旅遊景點。

盛情難卻,吃過午飯稍作休息,幾個人上了牛頭山。

牛頭山山勢險要,可越是險要越是對遊人有吸引力。比如華山,遊得就是個險。山上的景色也很怡人,綠樹成蔭,蒼松翠柏。山頂有一遠望亭,歷史久遠,有很多名人留下墨寶。

山上遊人不少,原來的山寨被這些人改成了客棧和茶館。山上的遊客渴了可以到茶館喝茶,餓了有飯吃,累了,可以乾脆住在山上。

原來的強人首領,已經成了這夥人的大掌櫃的,人正好也在山上。

他也認出了譚五,熱情的為幾個人當起了導遊。

看著他談笑風生,笑容可掬的樣子,誰能想到,不久前是個兇惡的強人頭。人是可以改變了,因為燕濤的一念之仁,因為燕濤的幾句話。

燕濤在說那幾句話時,不但別人,就連燕濤自己也認定是說說而已,誰想到這些人真能夠改惡從善?

就算是強人出身,也不能認定出身草莽,就一定是個粗人?錯!這位曾經的強盜頭,現在這片生意的大掌櫃,還真是個文化人。

遠望亭是什麼時候、什麼人修建?還有那些留下墨寶的文人墨客,是什麼時候的人?什麼時候上的牛頭山?一生有什麼成就?有什麼出名的詩畫?由他道來,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好多遊客聽到有人講解,也湊了過來。演員是需要觀眾的,觀眾一多,演員的表演也就越賣力。

這位前強盜頭,現在的大掌櫃的正興致勃勃地談古論今,忽然聽一個女子一聲接一聲地喊救命。

這位大掌櫃的正好在遠望亭的出口,率先向聲音處跑去。

原來,有一小孩,帶個皮球在山頂玩,不小心球滾下山。小孩為了追球,人也掉了下去。

山坡雖很陡,還好,正好下邊不遠處有一道很窄的山樑,小孩正好被山樑接住。

孩子的母親正站在山崖邊,哭喊著救命;山樑上的小孩子雙手亂抓地在那裡亂喊亂叫。小孩子不知兇險,情況千鈞一髮、萬分危機。

這位大掌櫃的第一個趕到,奮不顧身地跳了下去。人一站穩,先抱住了孩子。

秦月等人被前邊地堵著,趕到得晚些。但秦月看到了那大掌櫃地跳下的那一幕,秦月很感動。

小孩子已經被救起。但由於山坡太陡,底下的兩個人沒辦法上來。

山上還是做了防護的,沿著山崖拉了一條防護繩。秦月、譚五、慧雨把用作防護的繩子解了下來。少夫人和旁觀者也來幫忙,很快把下邊的兩個人拉了上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秦月先接到的孩子,她檢查了一下,把孩子交給了孩子的母親。

她對孩子的母親說,謝天謝地,孩子只是皮外有些擦傷。

孩子好像才從驚恐中醒來,撲到母親懷裡嗚嗚大哭。受了驚嚇的母親把孩子緊緊抱在懷裡,好像是生怕被誰搶走。

原強人頭,現在的大掌櫃的欣慰地看了看這對母子,轉身想離開。

“恩人留步。”獲救孩子的母親說話了。

她放下孩子,跪在了地上,給孩子的救命恩人叩頭,又讓孩子也跪下叩頭。

原強人頭現大掌櫃的嘴裡說著:“使不得,使不得。”

搶上一步把人扶起。

孩子的母親從身上拿出銀兩,送到恩人的面前,被大掌櫃的堅決謝絕。

下山前,秦月看到那個前強人頭,現在的大掌櫃正和幾個人在山崖埋設防護;心裡不由得對他們越發有好感。

晚上,秦月和少夫人住一個房間,秦月講起了那次經過這裡的事。

少夫人不住的稱奇,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麼好的一些人,曾經竟是一夥強盜?

少夫人說:“今天看那原來的強人頭的談吐,應該是個讀書人。能夠奮不顧身、捨己救人也肯定是個良善之輩。落草為寇肯定有什麼隱情,像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一樣,被逼上梁山。”

秦月覺得義母的話有道理。看來世道不好的時候,會把有些好人變成壞人。而好的世道,也有可能把壞人變成好人。如果這些人,繼續的在這裡打家劫舍,這裡肯定會成為人們望而生畏的地方,甚至連附近的住戶都會逃離這個是非之地。到最後,這夥人可能想搶劫都找不到物件。而現在呢?由於這夥人的改惡從善,這裡可以成為人們遊樂的地方。

一個年輕的母親,敢帶著年幼的孩子來這裡,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這裡是交通要道,成了祥和之地。過往的人、遊玩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他們的生意也就會越來越好。良性循環不是對大家都好嗎?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嗎?

由此,秦月想到了筆筒山,不也同樣是這樣嗎?

她聽梁雙傑說,原來佟家寨和小秦莊的土地,特別的便宜,可是再便宜也很難找到買主。有一點辦法的人都搬走了,誰願意去那個是非之地呀?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土地漲了價,也不好買。不但以前搬走的人都陸陸續續的搬了回來,外村的人看著這兩個村子受益於武館,也都很眼熱。

如果把筆筒山讓給那個神秘組織,儘管他們未必像原來盤踞筆筒山的強人那樣無惡不做,但肯定不會幹什麼好事。佟家寨和小秦莊,至少要遭受常家村那樣的禍秧。

一個國家,百姓能安居樂業,這個國家就會安定,這個皇帝的江山也就會很牢固。一個地方也是同樣,義父大力的消除匪患,不是也正在把曾經匪患橫行的商州,變得安定祥和嗎?想到了這夥改惡從善的強人,秦月突然產生了聯想……

“月兒,在想什麼?”

秦月正想著心事,被少夫人的問話打斷。

“沒想什麼?……”秦月答道。

“沒想什麼?會這樣入神?”少夫人不信。

“我是在想義母剛才的話,聯想起我義父的剿匪。”秦月解釋。

“你義父的剿匪怎麼了?”少夫人不解。

“如果我義父清剿的強人中,有類似於牛頭山這樣的強人,可不可以不僅僅是把他們剿滅?能不能也給他們一條自新之路?”秦月自己也是剛想明白。

“如果能這樣,當然是善莫大焉。”少夫人點頭。

“其實,很多時候是把他們趕走,從這裡趕走,還會到別處去幹壞事。說不定哪一天又流串回來,就還得去清剿。”秦月繼續著自己的思路。

“可是,人和人是不一樣的,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能放下屠刀成佛?”少夫人說。

秦月覺得義母說得對,比如原盤踞筆筒山的強人,窮兇極惡。而牛頭山的這夥人,那一次看到得手時,強人頭就說只圖財不害命。還有神秘組織的那些人,能浪子回頭嗎?

看來什麼事情,不是自己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不能只憑一方的美好願望,還要看對方願不願意?能不能向善。好像就算兩方都願意也未必就能成事,比如牛頭山的強人找到了生活的出路,別的想從善的強人能找到出路嗎?

人總得生活,總得有生活出路呀?另外,有的人已經犯下了十惡不赦的罪行,這樣的人還有回頭路可走嗎?秦月覺得這事還真很麻煩,越想越複雜,索性不去想了。

“月兒,你說我的病真的好了嗎?”少夫人又擔憂起自己的身體。

“經絡肯定是通暢了,您自己沒感覺嗎?”秦月安慰義母。

“那到是,我是說……”義母臉紅了。

秦月明白義母的話意,開始她倒很有信心,但請教了京城老宅的石姓老婦人,才知道事情並不簡單。

“我問過別人,有時候,可能不是您一方面的原因,還可能是義父的原因,就是你的原因,也可能不是一個原因,所以,這事還真不好說。”秦月覺得自己不能騙義母。

“說的也是。”少夫人無奈地說。

看義母很失望,秦月說:“但總是好多了,希望也大多了,說不定真能……”

“但願吧!”看義母情緒不高,秦月還想說點鼓勵的話。但轉念一想,懷揣的希望越大,達不到目的,失望的打擊就愈沉重,想想也就算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