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開掛的學霸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0章 科研基金,改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90章 科研基金,改變

要說這一年學校的變化,那就大了去了。

學校本部面積整整擴大了五倍。

反正學校在郊區,本來就有大面積空閒的土地。

擴建的主要是教學樓和宿舍,以及食堂、籃球場、足球場這些配套性設施。

像實驗室、大科學裝置這些,學校本部沒有再建,都建在了塔木戈壁。

至於學生的學費和學雜費之類的,這些還是照舊,但學生參與專案會有大量的補助。

像學生立項,申請科研經費,十萬以內只要輔導員同意就可以了。

對自己夠自信,有實力的,覺得自己研究的專案夠性,可以直接向校委員會申請。

再有,還有學校設立的科研基金。

申請科研基金唯一的標準是你在學校期間的表現和做出的貢獻。

比如說考試每次都是第一、做好人好事、參與科研項目就具體的貢獻、參加四書社團對知識的整理有貢獻等等。

這些會彙集成在校生的個人綜合貢獻值。

這個綜合貢獻值越高,在科研基金能夠申請到的科研經費就越高。

最為最為關鍵的是,申請的這些科研經費只要不是用在個人的消費上,怎麼用是你個人的自由。

按照學校的初衷,科學基金是給那些搞自由科研的學生提供科研經費。

在科研基金申請科研經費非常的簡單。

不需要寫科研項目,也不用做過多的說明。

只要你有綜合貢獻值,你就可以申請科研經費。

相對其他獲取科研經費的途徑,透過科研基金申請是最受學生歡迎的。

同時,這種需要綜合貢獻值的方式,也讓學生大量參與科研項目。

對於這些學生來說,要是用這些科研經費搞出了成果。

不僅能夠有獎金拿,其綜合貢獻值也會大量的增加。

這時候,能夠申請到的科研經費也增加了。

這種方式,使得學校的學生極為積極。

在科研經費是如此。

科研環境上,比起過去,那不是要好了多少。

那怕你是大一本科生,實驗室的使用只需簡單申請就能使用。

像那些基礎性的各類實驗室,在塔木戈壁建造了很多很多。

正常情況下,有一天申請,第二天就能使用。

當然了,這是對於一些基礎性實驗室。

對於那些大科學裝置,或者一些大型實驗室,含有高技術的裝置的。

這一類需要提前兩天申請。

學校的這些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等硬體設施,對學校的老師、學生都是開放的。

申請使用沒有門檻。

相對於學理學的學生,需要申請實驗室,做實驗啥的。

學工科的學生那就幸福的不要不要了。

塔木戈壁有覆蓋整個工業體系的製造工廠。

只要你是學工學的,都能找到你要找的。

比如說你是學晶片設計的。

頭一天完成了晶片設計,第二天就能給你安排流片。

再比如你學的是自動化,搞出了一個自動化工廠。

回頭就能在塔木戈壁建一個自動化工廠來驗證你的設計。

那怕你要給自己造一個機甲。

只要你提高設計啥的,分分鐘給你造出來。

就他知道的,學校就有很多學生,甚至是老師。

打著科研的名義在科研基金申請了科研經費,造自己設計的飛行汽車、飛機、機甲等等。

對於這些,他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雖說目的有些不純,但程式是對的。

再有,這這個過程中,老師、學生的的確確做了創新,搞出了很多新技術。

對於學生和老師,學校會給出一定的自由。

就比如,之前大一的一個學生。

在四書社團對知識的整理有著巨大的貢獻。

相對的,這名學生來到了大量的獎金和學校的綜合性貢獻。

這名學生透過科學基金申請了大量的科研經費,加上他的獎金,足有二十億。

這名學生用這些錢,建造了科幻電影中的太空母艦。

太空母艦長兩百米,寬六十米,高三十米。

還別說,真讓這學生建成了。

建造這樣的太空母艦,之所以只要二十億。

那是因為所有的配件都來自塔木戈壁的自動化工廠。

收的也就是一些材料錢。

還有很多細節都是不收費的。

現在這艘太空母艦已經建造完成,正在太空中試航。

至於為何一名學生能夠造電影中的太空母艦。

一是學校有這個實力,再有就是這樣的太空母艦不會構成威脅。

在ss-防禦系統面前,一切都是渣渣。

……

上午十一點的時候,蘇哲、範曉明、徐正平三人回到了陵州理工大學。

三人在一起吃了午飯,隨後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蘇哲和範曉明在學校新建的足球場給九天研究中心新招的碩士博士研究生上了一節公開課。

在公開課上。

範曉明講述了九天研究中心的理念。

詳細說了九天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和現在正在研究的一些大的專案。

最後還說了大概闡述了太陽系的開發和對太陽系外的宇宙空間的探索。

蘇哲更加直接了,講述的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

詳細闡述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方向和可能有大突破的點。

公開課結束後,蘇哲和範曉明兩人開始安排他們所帶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對於帶學生,兩人都比較佛系。

到吃晚飯的時候,兩人已經把自己的學生安排好了。

吃過晚飯,兩人坐在主任辦公室分析質子相撞實驗所收集到的資料。

全部的資料,兩人用力兩個小時的時間才看完。

至於新的發現,兩人也沒有找到。

有些新的發現都已經被那些先看資料的老師和學生發現了。

範曉明看著手中的這些資料,笑著說:“看來是我失算了,國內這些高能物理方面的老師和學生還是挺牛的,一點好處都沒有留下來,看來是我小看天下人了。”

一開始他還挺自信的,覺得他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了。

現在看是他失算了。

蘇哲笑了笑說:“這不很正常了,質子對撞實驗的資料對國內的高校和研究所是公開的,想想看,國內有多少搞高能物理的老師和學生,這些人那個不積極,但凡有點不一樣的,或者新的發現,都能被找出來。”

“還真是!”範曉明點頭,“這麼搞下去,以後的實驗資料就不公開了。”

實驗資料一公開,那些老師、學生搞出來的成就是他們自己的。

他怎麼想都覺得虧。

“除非那些不能公開的實驗資料,其他能公開的儘量公開,畢竟這樣的形式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加快了不少。”蘇哲解釋說,“比如說我們要做的那些高能物理的重復性實驗,其資料公開,讓國內那些學高能物理的老師和學生參與,有助於我們基礎科學的發展。”

資料是他們提供的不假,但沒有必要將老師和學生的發現佔為己有,或者說不公開實驗資料。

這樣的方式對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不利的。

“好吧!公開,像那些基礎研究的資料更加應該公開。”範曉明點頭說。

兩人聊了聊,開始安排三門基地超級強子對撞機的高能實驗。

雖說由於腦機結合技術的突破,他們兩人不能回三門基地,但相關的高能實驗還要進行。

等兩人安排好,時間已經來到了夜裡十一點。

兩人離開對撞樓,向他們的公寓走去。

範曉明指著圖書館的方向說:“這一屆的大一學生還是這麼的好學,白天參加軍訓,晚上還在圖書館夜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之所以說圖書館中的學生是大一學生,那是因為留在學校的這些學生百分之九十多都是大一的。

像高年級的學生,絕大多數在塔木戈壁。

還有的是在月球和地球同步軌道等等。

就連今年招的十幾萬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在本部報到後,基本上都離開了學校本部。

就拿九天研究中心今年招的幾萬研究生來說,上過下午的公開課後,留在學校本部的只是極少數。

他們去的地方和高年級的學生一樣。

塔木戈壁最多。

這裡有覆蓋全工業體系的製造工廠,有著各類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等。

在這方便這些人搞科研。

再就是地球同步軌道。

一樣的,這裡有太多的人造天體在建造。

如自動化工廠、太陽能收集站等等。

還有很多很多的專案在這裡進行著,這裡需要這些人。

最後就是月球了。

隨著三門計劃的完成,月球全面開發已經開始了。

月球上建造十一座工業城的開始,還要開展很多的專案。

再有,九天研究中心要在月球建造實驗室的。

這些都需要派人過去。

蘇哲笑了笑說:“沒辦法,大家都想著快點離開學校本部,想著常駐塔木戈壁,上太空上月球的,不努力行嗎!”

對於大一的學生。

學校是有政策的。

其主要的任務是學習。

在沒有掌握一定的知識之前,學校不支援離開學校本部主導和參與科研項目中。

第一這個階段,他們可以一邊學習一邊參與科研項目,但不能長時間離開學校本部。

當然了,學校沒有直接卡死。

只要透過了考核。

比如說,你已經掌握了大一所有要學的知識。

那行,你回家搞科研的可以。

學校的規定很明確。

只要你實力夠強,那些規定、要求都不是問題。

要是沒有實力,這也不會那也不會的。

不好意思,你就留在學校好好學習。

想要去太空轉一圈,想去月球逛一逛。

可以,週六週日玩玩就得回來。

常駐,那是不可以的。

“那是!那是!這些點子也不知道是那位大老想出來的。”範曉明笑著,“大一學生想要離開學校本部,那只能通過考核,不然就按照規則辦。”

現在不像過去。

學校的科研經費充足,對學生的教學方式也做了改變。

現在的教學方式分成了兩種。

一種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

一種是網路,其中虛擬宇宙中教課成了網路上課主流。

對於大一學生來說,前者為主,後者為輔。

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後者為主,前者為輔。

再有就是,所有課程對學校師生是公開的,有時間就能學習。

其實上,在學校。

學生是以自學為主。

因為四書社團的貢獻,將所有學科的知識點都做了簡化和梳理。

不同智力的學生可以選擇難以不同的教材等相關的輔導資料。

特別是結合虛擬宇宙後,學習變得更加的方便高效了。

“這一屆的學生綜合能力就是比我們那一屆強,就現在,就有一萬名學生申請了考核。”蘇哲笑著說。

今年這一屆大一新生,堪稱世界最強。

沒辦法,這一屆,幾乎所有尖子生都選了學校。

不過以後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了。

往後的招生規則變了。

“這我知道,考核的時間是在九月十六號,軍訓結束後的第一天。”範曉明微笑著,“學校的規定挺合理的,只要你透過大一的知識考核,大一這一年想幹啥都行,要是再厲害一些,直接透過大一的知識考核,那你大學四年想幹啥就幹啥,再牛,直接申請博士知識考核,那你十年賴在學校也沒啥問題,想研究啥就研究啥,舒服的不要不要的。”

學校的規定跟隨著大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著。

比喻之前提前本科畢業,申請讀研啥的。

有著一套套流程啥的。

說實在話,那時候是因為資源的不足,需要一步步,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卡。

看的不是一個人實際掌握的知識的多少,看的是現有的資源能夠供給多少人。

就像高考一樣。

不是說你合格了就能上大學,看的是每年招多少人。

因為資源就那麼多,供不起更多的人讀大學。

現在好了,資源充足了,再加上太陽系的全面開發,嚴重缺人。

現在是個人都能有學上了。

不過考核的標準迴歸了本源,看是否掌握了應該掌握的知識。

只要掌握了該掌握的知識,就能透過。

學校的再次變化就是如此。

學校資源充足了。

對學生的要求不再是死規定了。

比如說本科提前畢業,研究生提前畢業。

對於上課啥的,都不在有硬性的規定。

對學生是否來上課,學校也不再做要求。

當然了,正常人還是按部就班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