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朝聖者的追逐最新章節列表 > 51.美麗的然烏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1.美麗的然烏湖

劉敏自從見到張浩天他們,受到考察旅遊資源的啟發,在認真思考了同旅遊局普佈局長和張浩天的一席談話後,認識到發展鄉村旅遊是雪蓮農牧民最好的致富思路,就去找次仁局長談了自己的想法。她說:“我覺得搞鄉村旅遊是比較貼近我們雪蓮縣實際的致富路。我們可以利用當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發展旅遊,提高農牧民收入。”

“嗯,聽起來不錯。你具體說說?”次仁很感興趣。

“我們財政局每年就那麼多錢,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雪蓮的平困問題。發展鄉村旅遊不僅可以使農牧區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資源優勢促進經濟發展,還可以減少國家對我們的資金扶持。”

“對呀,這幾年我們總是在國家的財政補貼資金上做文章,農牧區沒有造血功能,年年靠國家救濟過日子不是辦法啊!”

“所以,我想,發展鄉村旅遊不僅能給當地農牧民帶來實惠,還可以很好地挖掘、保護和傳承藏民族的文化,同時還可以加強農牧民同外界的交流互動,接受和學習到更多的資訊和知識。”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我們雪蓮縣可開發的旅遊資源很多,雪山、河流、草原、湖泊、寺院,應有盡有,好好挖掘,大有前途啊!再說,農牧民和外界交流頻繁了,眼界也會大開,辦法一定會更多的!”次仁說。

“旅遊發展起來一定會帶來收益,我相信用不了多久雪蓮縣就會發生巨大的改變,可以想象雪蓮的未來是怎樣一番喜人景象啊!”

“可是,這畢竟是個新生事物,我們從來沒有做過,老百姓能接受嗎?我們又從哪裡幹起呢?”次仁還有點擔心。

“我們可以先找個鄉進行試點,只要做起來了,讓大家看到了成效,嘗到了甜頭,就什麼都不怕了。”劉敏很有信心。

“你打算從哪裡開始?”次仁問。

“我看然烏鄉的條件就不錯,我們就在那裡搞試點。然烏湖風景優美,交通便利,有美麗的湖泊、神山、溫泉、寺廟,而且,當地農民家家戶戶都會做松茸雞、石鍋飯,還有鍋莊、玄子、熱巴等歌舞。有看的、有吃的,不愁吸引不了遊客。”

次仁思考著劉敏的話,雖然覺得有些風險,但是認為有必要嘗試。摸索了這麼多年,這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發展方式。如果成功了,不僅然烏鄉的農牧民會很快富起來,整個雪蓮縣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說:“你就大膽去幹吧!我派幾個人跟著你,再給你一部分啟動資金,好好做個樣板讓大家看看!”

劉敏第二天就揹著行囊來到瞭然烏鄉,一住就是一個多星期。走家串戶收集民間故事傳說,深入挖掘旅遊資源和人文歷史。誰家老人會講故事,哪個婦女做飯鮮美,哪家民居儲存完好,哪個姑娘唱歌好聽,誰家小夥子跳舞瀟灑,她都一一記錄下來,做到心中有數。可是,僅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美麗的風景才是遊客最想看到的,她決定要儘快搞清楚這裡風景名勝的具體分佈情況和可開發的價值。

之後,劉敏前前後後來到然烏鄉不下十次,每次來都帶上兩天的乾糧。為了摸清這裡自然風景的具體情況和線路,她天未亮就帶人出門,上山勘察。

山完全是荒山,得帶上砍刀開路。來回一次就是兩三天,每次累得她都快虛脫了。山裡有野豬、野牛等動物,從未見過人,有時橫在路上好奇地盯著他們看,有時直接衝過來嚇得他們大呼小叫。為了避免踩住獵人放置的夾子,他們只好順著山溝在水中穿行,拉著藤蔓在絕壁上攀爬,踩著溼滑的岩石跳來跳去。劉敏和男人一樣爬高上低,騰雲駕霧。每次進山她都渾身淤青,沒一塊好地方。有一次,她的褲子被荊棘掛破了,屁股後面一個大洞,隊伍裡全是男士,又沒有補救的辦法。大家都為她尷尬,劉敏卻大大方方,扯下一根荊條纏上幾片樹葉就套在屁股上命令大家繼續上路,毫不扭扭捏捏,矯揉造作。還有一次他們突遇大雪迷路,在密林中穿行了整整三天,帶的乾糧也吃完了。當時還不是山果野菜成熟的季節,加上下雪,一隻動物也沒有看到,連水也結成了冰,根本找不到任何吃的喝的,他們硬是整整餓了兩天才走出密林。

功夫不負有心人。沒過多久,哪裡有林木、山石、溪流、飛瀑,哪裡可以騎馬、採摘、點火,哪裡可以拍照、停歇、就餐,劉敏都記得一清二楚。可是,就這些就可以招攬遊客了嗎?她問大家。

一個說:“可以了,只要我們把景點圍起來就可以收費了!”

劉敏說:“用什麼圍,誰來圍?我們一沒錢買圍擋裝置,二也沒有人願意免費幹啊!次仁局長給我們的那點錢早花光了。”

另一個說:“我們可以動員村民,給他們講道理,講未來!”

劉敏說:“就算是他們明白了道理,看見了美好的未來,可是圍起來就一定能帶來效益嗎?這裡的山,這裡的水,十里八里都能看到,遠遠看還更美,誰還會掏錢走近來看!還有那些獨具特色的民居,漫山遍野的牛羊,原始的農耕工具和老百姓獨特的生活用品也都圍起來,像建一個博物館那樣收費參觀嗎?”

一個笑著說:“這到是不現實!”

另一個摸摸頭,說:“那我們可以讓講故事的、跳舞的、唱歌的收費。收多少錢,明碼標價!”

劉敏問:“不給錢就不唱不跳了?”

一個說:“這麼說,我們這幾個月做的事情不就白費了?走了那麼多路,吃了那麼多苦,從終點又回到了起點?”

另一個又摸摸頭,問:“我們該怎麼辦?”

是啊,我們該怎麼辦呢?劉敏覺得自己走投無路,陷入了泥潭。當次仁問她進展如何時,劉敏久久說不出話來。冥思苦想了好一陣,她又給張浩天打去了電話。張浩天在電話裡聽了劉敏的訴說一時也沒有主意,可第二天,他就給劉敏回話,說要來然烏鄉實地看看。

劉敏見到張浩天興奮不已,說:“沒想到你真來了!”

“我是怕你又哭鼻子,我最聽不得女人哭!”張浩天笑道。

“哭鼻子已經不會了,可愁眉苦臉的時候還是經常有的!怎樣,給我送來了什麼迷津?”

“哪有什麼迷津,你先帶我四處轉轉吧!”張浩天說。

劉敏帶著張浩天首先來到風光秀麗,景色迷人的然烏湖。西南的崗日嘎布雪山,南面的阿扎貢拉冰川,東北處的伯舒拉嶺,張浩天都一一走到。張浩天說:“太美了,雪山環繞,森林密佈,神秘的寺廟,寧靜的湖泊,這是遊客的好去處啊!”

劉敏說:“你看見的只是冰山一角。春天,火紅的杜鵑花開遍青山峽谷;夏天,綠草茵茵的草場鋪到天邊;秋天,黃燦燦的青稞麥田隨風飄香;冬天,皚皚雪峰連綿起伏。聖潔的湖水、巍峨的雪山,說它是“西天瑤池”也不為過!”

“最可貴的是,然烏湖離雪蓮縣城只有九十公里的路程,而且緊靠川藏公路,是來往的遊客的必經之路。如果我們以然烏湖為依託發展旅遊,一定能開啟雪蓮縣的致富大門,你信不信?”

“可是,這麼大的山、這麼寬的湖,我們總不能都圍起來收門票吧?可是不收費,我們又拿什麼致富呢?”劉敏愁眉苦臉地說。

“我們的眼睛不要只盯著這裡的山,這裡的水,一定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我們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景觀吸引遊客,發展旅遊。另一方面,還要在產業鏈上做文章。”張浩天仰望巍峨的群山。

“在產業鏈上做文章?”劉敏重複道。

“你想,然烏鄉除了靜謐的自然風光、撲朔迷離的民間傳說、多姿多彩的傳統歌舞外,還有歷史悠久的轉山轉湖風俗、粗獷古樸的建築風貌、古老樸實的農耕器具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吸引遊客的資源嘛!但是這些都是吸引遊客的一個手段,真正能給老百姓帶來收入的還是農家獨特的美食、當地獨一無二的土特產品和與之帶動起來的旅遊產業!怎麼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是關鍵!”

“你是說把如何把自然景觀、民俗文化和當地的可消費資源緊緊綁在一起,做出旅遊產業?”劉敏若有所思。

“是啊,只有構建旅遊產業鏈才是唯一持久的發展道路!”

“坐下來,說具體點!”劉敏坐在一塊石頭上。

張浩天靠在一棵高大的柏樹上,說:“我們為什麼不因地制宜發揮每個人的作用呢?有車的我們可以組織起來負責接送遊客跑運輸,有房子的可以改造一下接待住宿的遊客,能說會道的可以當導遊,會做飯的開飯店做美食,有錢的開商店經營手工產品,沒錢能動的可以上山挖藥材、採蘑菇來買,沒錢又上不了山的可以在家動手做些民族手工產品,有牛有羊的還可以把肉禽提供給餐飲業,把每個家庭都連線到旅遊的產業鏈條上,不是把家家戶戶都帶動起來了嗎?”

“啊?”劉敏茅塞頓開。

“可以利用的資源很多啊!如果每個農戶都帶動起來了,農牧產品和手工產品不僅可以就地消費,還能促進農牧民就業,擴大了他們的創業渠道。不出家門就可以提高收入,這麼好的辦法為什麼不用呢?”張浩天摘下一根松枝。

“太好了,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啊!”劉敏拍了一下大腿。

“我們一直在說發展西藏特色產業,什麼是西藏的特色?原生態、純天然、沒汙染就是西藏的特色。只要找對了思路,我們的自然風光、特色農牧業、保持原生態的民風民俗,這些資源優勢都可以轉化為經濟優勢,變成提高農牧民生活水平的增長點。”張浩天握住松枝走來走去。

“這些你是怎麼想到的?”劉敏站起來問。

“只要我們堅持走自然景觀加當地特色的發展模式,以然烏湖風景區為依託,以家庭農戶為吃撐,形成旅遊產業鏈,就一定能帶動每個家庭、每個農戶致富。”張浩天圍著松樹轉了一個圈。

“你的話讓我心中一下子亮堂起來了,這樣就把千家萬戶連為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那些遍佈山山水水的景點也都活起來了!”劉敏覺得不可思議,自己冥思苦想了那麼久都沒有想出來的辦法,他轉了一圈就有了思路。

“只要我們像草原上的邦錦花緊緊依附於腳下的大地,把根深深扎在腳下這片土壤,就一定能開出豔麗的花朵! ”

“是啊,脫離了實際必將一事無成!”

“不過有一點,一開始我們就要有清醒的認識,美好的環境是我們發展的財富,開發鄉村旅遊一定不能忘記保護好我們的原生態。不破壞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致富才是老百姓最想要的富裕。讓這裡永遠天藍水清,生態好,生活好!”

“快說說,還有什麼,全說出來!”劉敏激動得又坐下來。

“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有一條,必須追求個性化、特色化、原生態和唯一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個個有特色、樣樣是精品。”

“太讓我刮目相看了!”劉敏又拍了一下大腿。

“線路,如何規劃出一條合理的旅遊線路也很重要。要精心規劃出遊客的旅遊路線和食宿地點,想盡辦法把分散的村莊連成片,串成線,把每個家庭都圈在這個經濟圈裡,一個農戶也不能落下!”

“你就說怎麼做吧!”劉敏著急地問。

“走,你帶我去村裡轉轉!”張浩天說。

“走!”劉敏站起來就朝山下走去。

張浩天跟著劉敏走家串戶收集情況。他瞭解到當地的生產生活方式,品嚐了農民的傳統美食,還觀看他們的歌舞表演。他邊看邊想,按照自己的思路把村莊規劃分割槽,確定出多個特色主題區域進行個性化設計和管理,並根據景點的遠近和線路擬定了一個方案。路線和里程規劃得清清楚楚,一目瞭然。劉敏看了頻頻點頭。

一頭黃牛慢騰騰走過來,拉了一泡熱氣騰騰的黑糞。張浩天指著進村的小路,說:“這條路是遊客進村的必經之路,一定要好好修修。現在這個樣子可不行。牛糞、麥秸和爛泥攪合在一起,臭氣熏天,汙水橫流,一到下雨天保準泥濘難行。還有那個破破爛爛的木橋,走上去很危險,遊客會受傷,更會抱怨。他們一宣傳出去,你的牌子就砸了,好不容易拉來的遊客就會流失,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我也知道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可是沒有錢,老百姓沒有見到效益先掏錢修路,工作不好做啊 !”劉敏嘆口氣。

“走,我陪你去找村支書!”張浩天說。

他們來到村支書家,苦口婆心講了許多發展旅遊的好處。村支書捏著鼻菸灰聽了半天,說:“講個故事,唱個歌、跳個舞,就可能來錢?我們的山、我們的水都是財富?我怎麼不信呢!”

張浩天說:“你看我們這裡多美啊!可是我們不能守著好山好水過窮日子啊!現在時代變了,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在外人看來都是旅遊資源,是值得花錢看的文化!”

劉敏說:“只要我們動員大家把路修起來,外面的人就來了!”

“旅遊,沒有做過啊!我們祖祖輩輩只會種地放牧,沒人幹過這個!”村支書說。

張浩天說:“我們也是第一次,但是,不走出第一步就永遠不會有新的道路。相信我們,搞旅遊是最切合當地實際的發展路子,不破壞環境,不需要多少裝置,完全依靠我們本地的資源,投入成本也不大!僅僅需要修一條像樣的路!”

“修路需要錢,可是我們沒有錢!”村支書吸了一口鼻菸。

“不需要多少錢的。石料和沙土都可以就地取材,就是需要勞力開採石料,還要大家提供拖拉機運輸!”劉敏說。

“開採石料也是要錢的,白乾是找不來人的。再說,拖拉機也是要燒油的,誰給錢?”村支書咳了一聲。

張浩天和劉敏沉默了。

張浩天問劉敏:“大概需要多少錢?”

“三公里的道路,石料土方怎麼也得要幾千塊吧!如果加上人工成本,至少上萬元!”劉敏一副要哭的樣子。

張浩天掏出口袋摸出一把錢,數了數遞給劉敏,說:“我身上就這麼多,回去以後我再湊一點給你寄來!”

劉敏推開他的手,說:“這怎麼行,怎能讓你掏腰包!”

張浩天堅持塞給她,說:“什麼你的我的,拿去用就行了!”

村支書吸了一口鼻菸把頭扭過來,看著他們推推搡搡,沉默了半響,說:“我可以動員大家來修路,不要錢。開採石料也可以免費。但是,油錢不能省!”

“太好了!”劉敏高興地叫起來,把錢又塞回張浩天的口袋裡,說:“這樣就花不了多少錢了。我再去問縣裡要一點,湊一湊說不定就夠了。拿回去吧!”

張浩天和劉敏走出村支書的家,心情都好了起來。

臨走,張浩天還用相機把然烏湖的周邊的美景和村裡的風貌都記錄下來,說要帶回去給劉敏做一本宣傳畫冊。

劉敏送走張浩天就立刻去找次仁局長,又要到了一筆錢,之後回到村裡帶領村民開始開溝排水、修路架橋、種樹栽花、挖塘蓄水,還租來兩輛拖拉機和幾匹馬馱運石料。錢用完了,她不好意思再去找次仁局長要,從自己工資裡出了運輸的工錢。

經過半年多的辛勤付出,劉敏硬是把這個她從未嘗試的旅遊專案搞得風生水起。

回到縣裡,她收到了張浩天寄來的宣傳冊,馬不停蹄開始四處宣傳,還親自跑到川藏公路和昌都強巴寺去拉遊客來體驗。沒過多久,這個原本荒涼的小山村逐漸熱鬧起來,每到節假日,就迎來不少外地遊客,名氣也越來越大。村子周邊的農家也加入進來,運輸、餐飲、住宿、商店的生意越做越火。遊客來消費還順帶買走農牧民的土特產和手工製品,增加了不少收入。老百姓得到了實惠,積極性更高了。

做出了人氣,劉敏也出名了。縣委領導知道後,親自帶人來然烏鄉察看,還組織大家參觀學習。不久其他幾個鄉村也模仿然烏鄉幹起來,有力帶動了當地經濟。

不久,劉敏就被調到了縣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