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6章 和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46章 和約

郭正域的使團也被送到了錦州,與陳三才親自帶領的談判團匯合。

倆人雖然屬於一派,但彼此互相看不順眼,郭正域直接稱病躲起來了。

魏來還是帶著談判代表在錦州城外,與陳三才的團隊進行和談,第一條就讓陳三才為難了。

大明需要承認關外軍的獨立性,雙方約為兄弟之國,彼此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和平相處。

這擺明了是不跟大明玩了,要自己豎起大旗做皇帝,陳三才就是腦袋再大也不敢隨便答應啊。

但是對方說的很強勢,若不能承認這一點,關外軍會繼續打下去,直到打到京城,讓萬曆親自點頭。

陳三才還想拉拉關係,魏來約他單獨見了一面,陳三才就屁顛屁顛的派人將這條件給扔到內閣商議去了。

反正前面有倆老家夥頂著,他做不了主的大不了讓別人做主就是了,到時候也不用說他出賣大明。

整個京城愁雲慘澹,就連平時最熱鬧的花街柳巷都清淨了下來,大家都知道遼東那邊開戰了。

半個月,遼東被一股叫關外軍的勢力打的落花流水,整個遼東三分之二的疆域都淪陷了。

駐守在遼東的明軍被俘虜超過十萬人,死傷無算,大明朝輸的是一敗塗地。

無數學子上書,要求嚴懲遼東官員和兵將,失地辱國、罪不可恕。

但是內閣哪顧得上管這些指揮開嘴炮的書生,他們也是一臉愁容。

對方的條件提的不多,也只有那第一條比較讓他們為難。

剩下的出三百萬兩黃金購買遼東,雙方開啟互市都不算什麼。

就自立這一條面子上掛不住啊,要是他們答應了那就遺臭萬年了。

大明在乎遼東嗎?

在乎!

但也沒那麼在乎!

跟中原比起來遼東就是蠻荒之地。

如果不是每年遼東能過來大量的皮毛牛羊,還有野山參這些珍貴的藥材。

恐怕沒有一個人會認為遼東重要,就算現在到大街上隨便問個人,第一印象也是遼東那能凍掉吉爾的地方,有什麼好的,誰要就給他們算了,反正我大明地大物博、富有天下。

如果緊緊只是如此,遼東被佔了也就佔了,再說人家還是拿三百萬兩黃金購買。

這條如果傳到民間去,估計無數百姓也會驚訝的咬掉舌頭,還真是狗大戶,真有錢。

買一片荒地就拿三百萬兩黃金,不行你們就多買點唄,也讓朝廷能寬鬆一些。

可見遼東的土地根本就不是太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說白了就是面子的事情。

老朱家從朱元章那一輩開始算,就是喜歡打腫臉充胖子的主兒,朱元章對藩屬國那就像對待親兒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咱家有的喜歡什麼你就拿,不夠的咱再給你去找,反正讓你們這幫親兒子舒坦了。

對待那些所謂的文武大臣,屠刀落下去的時候根本就不會絲毫留情。

殺得那是人頭滾滾、血流成河,搞得老朱在史書上混得連劉邦都不如。

到了他這些子孫的時候,倒是沒老朱同志那麼暴戾了,但好面子卻遺傳下來了。

永樂朱棣基本上和他爹老朱一個操行,誰來了就是賞賞賞,七下西洋都能賠本,這得什麼樣的蠢貨能辦的事情?

在之後這些皇帝,包括伺候老朱家的文武大臣們,都將面子當做最重要的事情,一件事怎麼辦首先考慮面子。

遼東這事就很沒面子,被人打敗了沒面子,不過也能說得過去,畢竟一直跟北方算是敗多勝少。

若是被蒙古人打敗根本就沒人在意,但偏偏打敗他們的是關外軍,名義上屬於是大明的臣子。

這樣也就算了,反正是敗了,大不了安撫一下,然後輕輕斥責幾句也就拉到了。

誰知道人家說,不跟你們大明混了,把遼東給咱,咱要自己建個國家玩玩。

至於大明,以後誰過誰的日子,咱倆名義上就做兄弟好了。

臣子翻身要跟皇帝平起平坐,若是傳出去裡子都掉光了。

他們最在意的就是這一點,希望關外不要建國。

哪怕名義上同意你們自己管自己的事情。

還將明朝當做名義上的老大不行嗎?

這些內閣大臣想的美,但是關外根本不吃這一套,你家的事情是你家的,我們還要過我們的日子呢!

談判僵持住了,陳三才對此也做不了主,更加的不敢做主,他要應了回去就成臭狗屎了。

別說皇帝不滿意他,滿朝文武會彈劾他,若是傳到民間他也是臭狗屎一堆。

這會兒還不是天啟、崇禎年間,老百姓對大明朝還是有很強歸屬感的。

要是上中下三個層面一起鄙視他,陳三才只能一死謝天下。

死的話他不捨得,只能將這件事推到內閣去決定。

你們派我談判我來了,做決定就你們來做吧。

整個京城內閣朝堂被鬧得是天翻地覆,誰都不敢做這個決定。

此時,楚應同秘密前往京城,會見了沉一貫及諸多合作還不錯的各派首領。

談判從六月中旬開始,持續到七月末才結束,明軍從錦州開始撤退,一路過寧遠,前往山海關駐防。

此前被關外軍俘虜的明軍將士,也被送到了山海關外,允許他們退回關內,百姓願意回中原的也是一律放行。

八月初八,雙方正式籤訂協議,關外大都督鄭毅以三百萬兩黃金的價格,整體向朝廷購買遼東和廣寧,雙方約定以山海關為界停戰,此後和平相處,不再輕啟戰端,互惠互利、加強邊境貿易。

大明朝敕封關外都督鄭毅為關外王,與大明約為兄弟之邦,世代友好、一字並肩,與國同壽。

協議中允許關外王鄭毅建立漢人國度,大明將會予以全力的支援,兩國之間互助共進、聯手對外。

雖然這條款還是沒達到鄭毅的要求,但也就是名義上的事情,實質上關外等於已經是沒任何限制了。

不過大明好面子,非要加一條擺譜的敕封,關外軍雖然不爽,但琢磨一下不計較大明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了,反正那會也接受過大明的封賞,扯過明朝廷這杆大旗,多一條也不是什麼大事,自家知道自家事就行了。

大明朝廷算個屁,這一戰打完,他們不相信還會有人敢到遼東來,除非大明的人都長了熊心豹子膽。

最後雙方約定互開邊市,加強雙方的商貿往來,關外軍這邊開的是蓋州、錦州、寧遠、青龍、復州、金州六地,包含了陸間和沿海,允許大明的商人來到此處自由經商和貿易,關外軍會保護他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大明開放的就比較多了,山海關、薊州鎮、遵化三個陸路市場,另外就是天/津衛、青/州、登/州、來/州、靈山衛、淮/安府、蘇/州府、松/江府、杭/州府、寧/波府、福/州府、泉/州府、廣/州府、瓊/州府十四處沿海口岸,另外內河流域開放南/京應天府、江/西九江府、湖/廣的武/昌府和荊/州府,這些地方關外商號都可以設立自己的商號。

雙方的稅率相等,互相保證對方人員的安全,允許一定數量的護衛隊,保證市場公平交易等。

另外就是李朝和倭國、琉球、占城、安南和南洋諸國,雙方享有同樣的宗主國權力。

這一點也是為了方便後期關外軍出動遠洋船隊,對這些地方的實際控制。

大明基本上沒啥影響力了,但他們才不過剛剛嶄露頭角。

逐步會擴大在東海與南洋的交易,進而控制這些地方。

協議簽訂、皆大歡喜,萬曆再次恢復了宅男本性。

還能怎麼樣呢?晚節都保不住了出去丟人嗎?

好在那鄭毅還算明白事理,用三百萬兩黃金堵住了悠悠眾口。

否則的話,他這個大明的皇帝,恐怕就的在史書上臭名遠揚了。

沒辦法,都是被逼的,他還是好好在後宮逍遙吧。

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務,就交給內閣去處理好了。

如今內閣這幾個,屁股下面也都是一堆屎。

想要坐穩都不可能跟,平衡那不就來了嗎?

此時協議內容,已經傳到鄭毅的手中。

他也只是看了一眼,就扔到了旁邊。

這麼多字,這些人咋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