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0章 關內大災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20章 關內大災年

等到皇太極被押回漢京接受審判之後,北海艦隊和黃海艦隊前往瀨戶內海。

北海艦隊和魏州島分艦隊在大坂沿岸登陸,豐臣氏開門納降,被遷移到遼東接受管制。

郄琳派遣第九軍和智仁的倭軍共二十萬,掃清京都周圍的各方勢力,圍困住京都王城。

六月初三,偽倭王政仁宣佈投降,去倭王的王號,攜全體親卷前往遼東為他準備好的村莊定居。

六月初六,倭王智仁迴歸,在京都宣佈倭國一統,結束了自鐮倉時代以來,倭國上千年的分裂和戰亂局面。

倭王智仁在京都宣佈詔令,以王室德寡、無力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為理由,宣佈將倭國託管於宗主國華夏帝國。

之後倭國將會進入一段時間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倭國內閣將會與政務院聯合組成新的內閣,管理倭國事務。

等待時機成熟,倭國內閣將併入大華政務院,成為大華政務院的一部分,所有政令將會與大華保持一致。

等到詔書宣佈完之後,智仁本來還想著百姓會有一些抵觸情緒,他也可以藉機和大華談一些有利條件。

誰知道百姓根本沒任何反應,倒是見到這樣的安排,歡欣鼓舞,有些地方甚至舉行了慶祝活動。

智仁苦笑,看來他們王室在百姓心中的早已沒什麼威信了,這次之後倭國恐怕再也不屬於他了。

好在大華皇帝對他也算是照顧,依然讓他保留倭王的位子,而且可以在一定時期內世襲。

只不過全家人都要遷到遼東去,估計等他兒子那一代,倭國的子民就忘記有倭王存在了。

智仁帶著全家人,包括他的貼身侍者,在倭國呆了半個月將事情幫助新內閣搞定。

就乘船前往了遼東,正式入駐他的明德王府,從此深居簡出的呆著去了。

最多也就是無事的時候,去拜訪一下鄭毅這位皇爺,聊兩句閒話家常。

實在無聊的時候就造人,別看智仁已經年近五十,這幾年倒是弄出十來個孩子。

在之後智仁出資在中京城外買下一塊地,建了一座報恩寺,將明德王的爵位傳給了兒子,自己到報恩寺出家了。

十幾年後,報恩寺弘智法師名滿天下,被尊為北地禪宗第一人,其所作所為受到無數百姓的擁戴和信任。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如今的智仁還在琢磨著如何在中京低調行事,省得哪天得罪人腦袋被摘走。

李琿倒是比智仁看得開,柳氏和兒子被送到歸義王府,這傢伙重新與柳氏開始培養感情,兩口子關係處的還不錯。

幾十位嬪妃,沒有了那些背後的世家,對於他這個歸義王也是千依百順,李琿就過上了沒羞沒臊的生活。

至於被審判後的那些原李朝重臣,各派的領袖,全都在公佈罪名之後,分別給與了相應地處理。

李爾瞻等人與其家族成員、派系骨幹分子全都喂了花生米,李朝那邊需要有人死來平息眾怒。

那些跟隨者,罪過不算大的,包括那些骨幹分子的親屬家人,全都被打包運到了北海府開墾。

北海府在北海(貝加爾湖)北方的大片土地,地廣人稀、氣候惡劣,正好讓他們去出把力氣。

李倧一系中,李倧下面的骨幹韓浚謙等人,論其罪名分別治罪,其家屬移居外東北墾荒。

在這裡不得不提一句,李倧那位正妻韓氏,也就是後世的仁烈大妃,竟然嫁給了王崑山。

讓所有人都差點將眼睛掉在地上,王崑山這傢伙是怎麼和韓氏勾搭到一起的?

後來鄭毅經過詢問才知道,當初王崑山入咸鏡北道的時候,與韓氏有過一面之緣。

兩人雖然沒發生什麼,但也頗為的投緣,可惜韓氏很快就被嫁給了李倧。

如今李倧已死,她也算是自由之身了,王崑山就迫不及待的再續前緣。

甚至為了韓氏,還打算將原本納入府中的女子遣散。

被韓氏阻止之後才算是沒有鬧出笑話來。

至於皇太極、何和禮,及他手下的一批罪大惡極智人。

在漢京審判之後被凌遲處死,李朝百姓分食其肉,連骨頭都砸成碎末了。

可見李朝百姓對皇太極有多麼的恨,建州一系終於是徹底覆滅了。

歷史也從這裡發生巨大的轉折,未來的華夏民族將走出一條新路。

李朝和倭國的事務算是定了下來,鄭毅可以少操一份心了。

在這一年中其實他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明國,並沒太多關注李朝和倭國的事情。

萬曆四十五年,對於關內的百姓來說,絕對不是個很好的年份。

天災人禍層出不窮,波及關內十三省的大部分地區,讓鄭毅也是觸目驚心。

萬曆四十四年,山東張國柱等人起義,被明朝強力鎮壓之後,又冒出了周堯德、張來緒、張文明等人的起義,他們分別在泰山、歷城、章邱、來蕪等處設立頭目,四處攻城略地。

其中以周堯德勢力最強,自稱“紅竿大王”,後改稱“平師王”。

起義軍幾乎波及整個山東都市轄域,所至之處裹挾民眾、截殺官兵,鬧得一團亂。

楚應同負責關內的事務,在這個期間多次前往山東秘密探查,秘密遷移來州、登州等地的百姓前往遼東躲避兵災。

這場亂局從萬曆四十四年,持續到萬曆四十五年的五月才算結束,山東巡撫轄下十室九空,遭遇到巨大的損失。

其中楚應同秘密遷走和登來等地自發渡海前往遼東的百姓,高達四十五萬人,都被妥善的安排在遼東和李朝生活。

山/東這邊還算不得什麼,要知道整個大明王朝,在萬曆四十五年幾乎是處處遭災,老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關外商團在兩廣的商隊彙報,柳州大旱,其中融縣尤其嚴重,寸草不生都是往好了說,百姓紛紛逃荒。

得到訊息後,關外商團緊急從東番、呂宋等地調集一批糧食,透過海路運輸到柳州境內。

才讓老百姓不至於賣兒鬻女、易子相食,願意遷移到海外的百姓,關外商團都妥善安置,將他們遷移到呂宋、婆羅洲、滿剌加、蘇門答喇安置,大大充實了幾處地方的漢人數量,也讓這些地方的土地得到開墾。

柳州旱災之中,大明朝廷幾乎沒有任何作為,冷眼旁邊,任憑百姓餓死。

是以這次廣西境內,無論是百姓還是當地土司民眾,都對明朝廷失望至極。

若不是關外商團及時出手,那柳州將會在這次旱災中成為一片絕地。

古代的旱災真不是鬧著玩的,地裡長不出莊稼,就吃不上糧食。

吃不上糧食,就去啃樹皮、草根,甚至吃土以飽腹。

土到了肚子裡根本就不會笑話,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脹死。

這還不是最慘的,易子相食在旱災中發生的例子比比皆是。

關外商團運糧到柳州的時候,就見到很多揹著孩子交換的百姓。

這些孩子的下場是什麼,根本就不用說,只要是人見了都會受不了。

幸好商團到來及時,也救下了不少孩子的生命,讓他們得以撐過去旱災。

但由關外商團密報的情況來看,柳州等地的因旱災失去的人多達數萬,其中兒童、婦女佔到七成。

鄭毅當時看到這個資料,眼淚都控制不住流下來了,大家都是人,怎麼會願意見到這種情景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柳州只是一個地方,大明朝在萬曆四十五年可以說是處處遭災,而明朝廷將不作為貫徹到底。

朱門大戶夜夜笙歌,百姓飢寒交迫、凍斃在路旁的事情比比皆是。

萬曆四十五年三月,江西布政使司爆發嚴重的洪澇災害。

萬頃良田瞬間化為烏有,百萬人口嗷嗷待哺。

明王朝只是調集五萬擔糧草入江西。

到了那邊剩下的不足兩萬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