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4章 遷都金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34章 遷都金陵

蓬來縣城被破,十萬大軍進入城中,一男子站在人群前面止住亂局,大喊道:“我等是義軍,諸軍當謹記義軍之責,進城之後,只破高門大戶,絕對不允許傷及無辜百姓,若是發現有搶掠百姓、侮辱婦女者殺無赦!”

“另,商鋪前面掛大華玄色金龍旗的,絕對不許動,若敢騷擾一樣殺無赦!弟兄們,朝廷無道、狗官橫行、大戶不仁,我等是替天行道,為求一條活路,聽我命令,隨我殺啊!”

許澤率先一馬當先的進城,十萬百姓組成的軍隊,在各層級的將領控制下,殺入到蓬來城中。

沒有參與的老百姓均是緊緊關閉家門,聽著那些大戶被攻破的聲音,不知為何心中舒暢至極。

周家、陳家、李家、王家......這些橫行蓬來多年的高門大戶,紛紛被打破家門,男丁均是被拉出街口。

女性全都被聚集到一起,大量的倉庫被開啟,各種財物、糧食被搬出來放在街口。

蓬來縣衙也被攻破,被撕成乞丐裝的知縣,與那些大戶一起被拉到街口等待受審。

無數欺壓百姓的官吏也被帶出來,陪著一起跪在了大街上。

慘叫聲倒是沒有發生,這支隊伍很快就掌握了整個縣城。

開展巡邏,對於敢做不法之事的流民,立刻就地誅殺、懸首示眾。

蓬來城破得快,安定的也很快,玄色金龍旗插在門口的店鋪,無一人敢隨意進入。

孫浩嚴也松了口氣,他還真怕殺紅眼的暴民衝進來,到時候華夏商號的損失就打了。

好在許澤對於隊伍的控制力很強,沒有人敢違抗他的命令進入這些店鋪之中。

其他大戶的店鋪就慘了,無論是酒樓還是腳店、糧店,都是被洗劫一空。

政務院這招是真高,不費一兵一卒就將整個齊魯給搞得一團糟。

尤其是那些曾經跟大華作對的大戶,幾乎沒有一家能跑得了。

這場亂局持續到九月,官軍全面退出齊魯境內,退守到大運河東岸。

這裡是朝廷的命脈,是絕對不能丟失的,至於那些亂民,隨便折騰去吧。

九月的時候,新帝再次嗝屁,十五歲的朱由校登基稱帝,定年號為天啟。

山東義軍經過幾個月的整合,形成了以許澤為首的齊魯軍,下轄三十六個大首領、七十二個小首領,被內部稱為一百單八將,數量高達一百一十萬人,與明朝的官軍對峙與運河一線。

與東昌、東平、鄆城、濟寧等地的義軍合兵一處,幾次打破官軍的防禦線。

之後義軍在曲阜的衍聖公府召開大會,決議將齊魯併入到大華帝國,因為只有大華才能讓他們過好日子。

信使飛快的出發,渡過已經漸漸變冷的渤海灣,前往中京送上了齊魯百萬民血書,請求大華替天行命,接手齊魯諸地。

鄭毅收到這封百萬百姓簽下的血書之後,派遣徵南軍渡海前往蓬來,十萬大軍精神飽滿的接手各地的防禦。

政務院也向齊魯各縣派遣官員,恢復當地的經濟生活秩序,讓老百姓可以回到自家去生活。

黃海艦隊分出一支駐紮在膠州,渤海艦隊則分出兩支分別駐紮在威海衛和來州灣,分別命名為來州分艦隊和威海分艦隊,與駐紮在營州、錦/州、廣寧、南/京港的分艦隊,整個控制了渤海灣,封死了大明在渤海的出海口。

鄭毅派人向大明朝廷送去詢問函,直呼新登基的朱由校為賢孫,讓大明朝廷上下無不震怒非常。

一個稱呼還不算什麼,畢竟當初朱翊鈞與鄭毅有兄弟之約,稱呼一聲賢孫也算不得什麼。

但是鄭毅以質問的口氣,質詢為何要如此對待齊魯百姓,讓他們不得已才會造反。

還言稱已經收到齊魯各地的百萬民眾血書,請求大華帝國對齊魯進行管理。

為了貫徹當初兩國的兄弟盟約,鄭毅決定暫時將齊魯等地接管。

省得被一群敗家子給敗壞了,讓他對不起那死去的老哥哥。

反正大明朝廷整個都氣的不會說話了。

啥老哥哥,你們就是徹底的不要臉了。

想要侵佔大明國土就明說,還擺出一副為你好的嘴臉給誰看呢?

朱由校年輕氣盛,當即就要從邊鎮調集大軍進入齊魯,將那些叛賊和大華的軍隊全都趕出去。

但還沒等下令,就被魏忠賢給攔了下來,與客氏一唱一和的勸住朱由校,讓他不要去跟大華較勁。

大明畢竟疆域萬里,大半個山東說起來還真算不上什麼,新皇剛剛登基不宜與大華開戰,萬一打輸了呢?

兩人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還真將暴怒的朱由校給勸住了,派遣使臣出關到中京與大華政務院會晤。

到了十一月份,兩國簽下了陝/西、寧/夏、甘/肅、淮/北、山/東五地的代管協議。

為何是五地呢?因為其他幾個地方,與山東這邊都差不多,早已不是大明能掌控的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地的那些起義軍,在打敗官軍之後,就紛紛上表要求歸附大華,這次倒是一起談了。

無論是朱由校還是那些內閣大臣,都是憋屈的不行,這一下五個省就沒了,大明縮水將近三分之一。

甘/肅也就罷了,反正那邊對於大明來說也是個拖累,四面都是敵人,也沒人給大明面子。

給到大華倒是甩了擔子,對大明來說是件好事,就是心疼那裡的數十萬百姓也一起給了。

寧/夏衛也沒啥好說的,幾乎早已是大華的後花園了,河套的控制力幾乎沒有。

但陝/西布政使司不同啊,那裡經營日久,還有藩王鎮守,軍民無數,給到大華實在是可惜了。

最重要的是,這樣一來對方就能將觸角伸入到三晉之地和中原地區,大明當即就陷入了被動。

如今山/東、淮/北也給了大華,北方就剩了北直隸和山/西兩地,等於是被人家夾在裡面了。

什麼天子守國門,不代表朱由校他不害怕啊,人家隨時隨地都能從水陸兩個方向打入到大明都城。

這睡覺都睡不安穩,還搞什麼天子守國門?當國門守不住的時候,天子想什麼時候被人家揍就是血揍。

不行!這京城不能呆了,得遷都,回自家老祖爺爺建立的應天府去,江南比北方要安全的太多了!

若是平時遷都,定然會受到許多既得利益者的阻攔,但這次出奇的沒人出口反對。

對於這些在京城有大家業的豪族勳貴來說,什麼都不如自己的腦袋重要。

既然北方已經被玩成這個樣子了,那到江南的花花世界躲一躲也好。

協議簽訂是十一月份,遷都定下來的時候才不過臘月中旬。

天啟皇帝朱由校,在三軍的護衛下,浩浩蕩蕩的沿著中原南下。

他倒是想走運河,但如今運河兩軍對峙,他沒那個膽子不是?

這一走竟然走了三個多月,等到來年的二月才到了應天府。

天啟終於是送了一口氣,在金陵皇宮安穩的做起了皇帝。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江南脂粉地,比起北方更適合他這個文弱皇帝。

至於順天府北平,就留給自家那位叔叔福王鎮守去吧,改封個燕王也就是了。

爺爺不是待見你們母子嗎?朕將整個皇宮都讓給你們娘倆去住,總算是對得起你們了吧?

內閣、六部也開始遷移,大量的財富開始江南轉移,這些人是鐵了心要捨棄北方了。

早就說兩百年前,永樂帝就不該遷都北平城,要不然哪會有這幾百年的糟心事兒?

鄭毅得到訊息,是目瞪口呆,老朱家的子孫都不簡單啊,敗家子那是一等一的強。

不過他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復興八年可不止在大明收了幾塊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