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最新章節列表 > 第488章 水利遍地開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88章 水利遍地開花

如今按照歷史進程來說已經是1638年。

崇禎皇帝提前去和他們老朱家列祖列宗團圓。

整個華夏土地上只剩下華夏帝國這一個大一統國度。

也是古往今來第一個,面積超過五千萬平方公裡的巨型帝國。

中原地區因為已經經過多年的發展,又被帝國大力的支援和補貼。

如今早已超越明王朝時期的巔峰,甚至還因為大量的技術民用,提前過上了想象不到的生活。

鄭毅一路走來,田地中到處都是勞作的百姓,他們井然有序的開展著生產,讓整個中原欣欣向榮。

重新分配土地,也讓許多沒有地的百姓重新開始新生活,除了種糧食之外,還大力的種植經濟作物。

田地裡都是即將成熟的小麥,黃澄澄的看的讓人忍不住感覺到發自內心的喜悅。

靠近山區的地方則是果樹、中藥材等作物種植區,每年都能帶來不菲的收入。

村莊也早已與之前的土房子聚落,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朝廷和當地官府的補助之下,當地的百姓全都蓋起了新房。

四四方方的院落,有主房、倉庫、廚房,同時也用上了自來水和電器。

只不過村裡大多數都只是接通了電燈,不會去花錢購買那些剛進入市場不久的洗衣機和電冰箱。

他們其實也用不上,村邊都有菜地,夏天的時候根本就不愁吃菜,冬季也有大棚菜購買。

所以說冰箱這種東西,暫時不會列入到他們的考慮計劃之中。

洗衣機就更是如此了,村裡誰要買洗衣機,肯定被那些家裡的婦人嘮叨死。

難道嫌棄他們不幹活嗎?買個機器代替人工洗衣服,豈不是讓人說他們懶?

不得不說,觀念的轉變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估計不會太長時間就會有轉變的。

鄭毅記得前世的幼時,洗衣機進入農村也是經歷過這麼一個過程的。

當初最大的理由,就是洗衣機洗衣服沒有手洗的乾淨。

但是三十年後呢?誰家沒臺洗衣機都沒聽說過。

這就是時代在發展,只需要順應大勢就可以了。

再說當前的電器,還處於比較初級的水平。

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價值確實不算很大。

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電話這東西普及比電器要快得多。

無論是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還是人口眾多的高原,亦或者是蒼茫的草原,還在持續開拓的新大陸,都沒有人反對這個進入家庭,能夠千里之外通話的東西,只要條件能夠滿足的都會在家裡安裝一臺。

這也是大華區別於後世華夏的實際情況,當前的大華人口流動性更加的大。

幾乎年輕人,都會選擇去到各城市去務工或從事手工業和商貿活動。

還有很多的年輕人,會選擇到新大陸或者南洋、奧州等地區闖蕩。

這就造成很多的家庭,出現有親人在外不能團聚的情況。

所以電話的進入,也成為親人聯絡的主要方式之一。

這還是已經佈設了通訊線路的地方,沒有連通越洋線路,就只能靠電報來報平安了。

這一路,南水北調工程基本上每一段都在施工,其實這條調水線同時也是條運河。

從水庫自流而下,穿越平原丘陵之中,越過河流湖泊連通黃河與漳水。

補充兩岸地區生活用水和灌既用水,讓老百姓不再為水而犯愁。

若是說小冰河這個時期,哪裡遭遇的氣候變化最大呢?

首先要說的就是陝/西,那邊幾乎每年都是乾旱頻發。

然後就是佔據中原之地的河/南,水、旱、蝗災轉著圈的來。

緊跟在河/南行省之後的就是河/北與山/東兩地了,幾乎也是相差不大。

倒是夾在其中的山/西行省要稍微好一些,原因更多是那裡的人口遷移出來的比較多。

所以大量的修建水利工程,人工天河向西北地區調水,河套黃河中上游的灌既水利工程、長江向黃河水系調水的南水北調工程,還有覆蓋整個北直隸和山/東行省的水利灌既工程,都是為了應對小冰河引起的氣候變化。

小冰河是很可怕的,帶來的不僅是氣候的變冷,更多是讓固有的生態環境產生不規律的變化。

水利工程不僅可以在大旱的時節保證農作物的灌既和百姓的生活用水。

也可以在水災頻發的年景中,利用修建的灌既渠進行分流和洩洪。

讓洪水不至於全都積蓄在河道之中,進而最後摧毀大堤傾瀉**。

無數的支渠和毛渠就像是血管一樣,將多餘的水排到各處,然後進入規劃好的蓄洪區和池塘中。

這樣無論是水災還是旱災,對於整體的影響都不會太大,起碼能夠保證百姓正常的生產生活。

至於說蝗災,那玩意兒真起來也沒什麼好怕的,大華可不是大明朝那個愚昧的時代。

對於蝗災的控制手段很多,物理的、化學的,都能很快的就控制住蔓延的局勢。

甚至根本不需要等到蝗災起來,在爆發之前的一年就能透過蟲卵預估出來。

殺蟲卵比起殺成蟲要容易的多,根本就不會讓蝗蟲有形成規模的機會。

鄭毅從中原進入湖廣,越過長江新形成的超級大城武昌府。

進入了雲夢澤蓄洪防洪工程區,這是大華在中部規劃的最大水利工程。

其實說是水利工程,跟其他的水利工程比起來,這個工程的耗費是最小的。

在秦漢時期,甚至隋唐時期,北抵長江、南到三湘這一大片地區,就是聞名天下的雲夢澤。

曾經有個著名的詩人在登岳陽樓時候寫到: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說的就是這個雲夢澤。

雲夢澤說白了就是一片連綿的湖泊,傳說先秦時代雲夢澤的周長曾達到450餘公裡。

後來逐漸的解體形成小湖泊,然後又淤積成為田地,也算驗證了滄海桑田這句話。

到了明末,雲夢澤幾乎消失了,只剩下洞庭湖和洪湖等一些獨立的湖泊存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此次的蓄洪防洪工程,就是將原本的雲夢澤地區再次的利用起來。

將一些河道和湖泊再次打通,將長江之水引入到雲夢澤中。

徹底解決江漢平原上的洪澇災害,讓其成為真正的糧倉。

從兩宋時期開始,就有著湖廣熟、天下足的話。

這邊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氣候條件也是俱佳。

甚至比起江南也絲毫不差,而且平原更加的規整、利於生產。

等到將雲夢澤改造好,江漢平原乃至南部的三湘等地,都可以得到好處。

起碼不用擔心因為洪水造成財產損失,也不會因為洪澇災害影響到作物生長。

除了這座雲夢澤水利工程之外,在江陵府向下游的數百公裡中,兩岸的水利工程都在大規模進行。

比如大別山區的梯田改造工程和灘塗改造工程,同時也是這整個改造工程的一部分。

再向東的淮西也是在進行大規模的改造,打通了數條水系和已經淤積的運河故道。

將中原東部和淮西在長江以北的大片地區改造為水資源豐富的肥沃之地。

南岸的江/西改造工程更是如火如荼,這裡頻繁的受到水災,百姓早已苦其久矣。

據說當地的百姓都是自發的參與修建水利工程,甚至還自帶物資補貼整個工程的消耗。

一條條渠道出現在大地上,一個個蓄洪區被規劃出來,甚至就連長江也要因人力而改變。

後世有個很著名的工程叫做截彎取直,在這次的水利工程大改造之中也應用上了。

整個長江下遊,有十幾段河段要截彎取直,減少水流對大堤的侵蝕和衝擊。

鄭毅沒有再向下游那邊巡視,而是乘船西進,穿過三峽進入蜀中。

這是相隔不到兩年,鄭毅再次進入蜀中,可謂是破天荒頭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