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最新章節列表 > 第550章 大家是兄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50章 大家是兄弟

北坡路陡,南麓坡緩,這就是喜馬拉雅山的形態。

南下的道路比起剛開始好走了許多,但叢林山谷依舊是壯觀非常。

朱功亮一路給他介紹著十三座水電站的情況,南麓的水電站總裝機容量,要高於中部和北部的電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邊發出的電,一路向東而去,進入到中南半島,供應洞烏行省、阿瓦行省、暹羅自治行省和南掌行省等地,幾乎中南半島將近一半的區域,用的都是南麓這六座發電站發的電,可謂是居功至偉。

而另外一路則是進入次大陸,恆河行省、中部行省、東部行省、南部行省、錫蘭府,甚至已經開始併入到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地方,僅僅是這六座水電站的收入,就足夠在五年內拉回全部的投資。

而這些水電站的設計壽命都是百年以上,後面的幾十年完全就是白賺。

朱功亮這意思是告訴他,你作為這個專案最大的股東,絕對能賺的盆滿缽平。

鄭毅不在意的笑了笑,皇家的產業已經足夠多了,子孫後代幾輩子也不可能揮霍的完。

對於錢這種東西,他已經不是很在意了,當初建立皇家商號的初衷,就是避免後世不肖子孫拖累帝國。

有了皇家商號,就算是一群庸碌之輩,起碼也能保證基本的生活,而不會再去伸手向朝廷要錢。

他可不敢說自己的子孫都是賢明的,萬一等到人數多了,出現幾個不著調的那是再正常不過。

起碼有皇家商號存在,每個子孫出生,都已經有一筆基本的保障金了。

這筆資金不動用的時候,交給商號做日常的運營。

等到實在過不下去,符合條件也可以提取出來。

這樣起碼不會讓後世的不肖子孫餓死。

或者藉助皇室的名義伸手去要錢。

這個皇家商號,說白了就是幹這個用的。

只不過自從成立之後,皇家商號發展的很好。

藉助全球的大開發,迅速成為舉足輕重的大型商號。

涵蓋了諸多的產業,鄭毅正打算抽時間將這個商號肢解開。

在帝國的境內,不允許出現不受控制的團體,縱然是鄭毅的產業也不行。

不過當初砸鍋賣鐵的為朱功亮投資這個工程,現在看起來起碼還算是明智的。

在一定的時期內,這個工程會為皇家商號帶來巨大的收益。

也能幫助這片高原和南部地區,經濟上形成個統一的整體。

總得來說是物超所值的,朱功亮在這方面絕對是大功一件。

幾天的時間,他們就來到最後一座水電站,在向前就是東部行省。

這裡到處都是茂密的雨林,不過很多地方已經開發出了農業區。

同時這條路線,也將成為高原直通印度洋的關鍵通道。

與西部印度河流域的通道東西並行,大大加快高原地區的發展。

同時也能讓西域行省、漠西行省、漠北行省等地的物資直達海上。

總體來說,這條道路的修建都是非常值得的,更別說還有水電站作為保底。

東部行省在前世就是孟加拉和阿三國東部地區,這片地帶連線著中南半島。

而中南半島又是大華如今排名前列的糧食基地和林業基地。

同時沿海地區,也是南洋最大的港口群集中區。

承擔著東西方交易的關鍵節點位置。

鄭毅驅車直達大卡港,見識了這座設計總量百萬噸的大港,然後就沿著修築的雨林公路前往中南半島。

這條路線通車才不過三年的時間,當初大華的重心還是放在西洋的戰場上。

透過這條公路和與之平行的鐵路,有超過百萬噸的物資被運輸到波斯高原上。

大大支撐了當初大華對薩菲的作戰,讓他的民兵計劃能夠順利的進行下去!

這條道路的周邊也有許多的村鎮興起,沿著大動脈分佈,進行農業和各項產業的生產。

最多的還是林業資源和礦產資源,這片雨林山地縱橫交錯的地方,地下埋藏著很多的寶藏。

在宋元時期就有叢林遍地是寶石的稱呼,雖然沒有那麼的誇張,但這邊確實是一片難得的寶地。

就算是如今的大華,對於這片接近原始區域的開發,也不過才只有百分之二三而已。

這也是他留給後世子孫的寶藏,希望這片山林能夠為未來的華夏帝國起上合適的作用。

穿過阿拉幹,進入到洞烏故地,這裡前世有個赫赫有名的稱號叫做野人山脈。

至於是不是有野人,鄭毅也不知道,各支開拓團體也沒有發現。

此時這塊地方已經被劃為保護區,除了科研考察不允許隨意開發的。

神秘的野人山脈,在前世的時候吞沒了數以十萬計的華夏先烈。

只是這個時代已經不可能了,因為他們已經徹底的屬於華夏。

而西南部的大片平原,如今已經是連片的稻田。

無數的人和機械都在這清脆的田地中忙碌。

一年三熟在這裡是基本的操作。

再加上農科院的先進水稻良種。

和當地肥沃的土地相結合。

為大華提供著優質的稻米。

這裡如今的社會情況是漢民和其他當地民族雜居。

源源不斷的漢人從滇黔高原來到此處,獲得土地和生產工具。

在這邊種下希望的種子,然後結出如今絢爛的果實。

有漢民的影響,當地的民族,如彝族、緬族等都穩定下來。

他們學著走出山林,跟著漢民和技術員一起學習種植技術。

稻田、果園、飼養場,同時也有很多的平民進入礦場和其他工廠勞作。

可以說早已忘卻了曾經的阿瓦和洞烏,都將自己當做了純正的華夏民族後裔。

本身這裡也是漢文化圈子的輻射範圍,再有元朝和明朝數百年的統治和管理。

所以這邊的民族,其實對於漢人沒有什麼太大的牴觸,反而相處的很融洽。

他們系統的學習了漢文化之後,甚至將自己的祖先追朔到了蚩尤大神身上。

甚至很多人提起炎黃子孫這個詞,他們就拍著胸脯自豪的說,當初咱們是兄弟,只不過分家沒分明白,俺們就遷移到了這邊來生活,幾千年前咱們都是一家子。

當地的老人,聲情並茂跟鄭毅討論這段歷史的時候,鄭毅只能憋著笑連連點頭。

還要稱讚老人家說得對,咱們都是一家人,幾千年前都是兄弟。

你們一樣是華夏子孫,如今大家再次成為一家人,可喜可賀。

民族自豪感是個很玄妙的東西,但卻是最能凝聚一個群體的。

這邊的文明確實源於上古,這樣理解也是件好事。

在其他地方出現的互相仇視的情況,在這裡如今已經很少發生了。

畢竟所有人根上都是一家人,還有什麼值得仇視和爭執的呢?

前世那個著名的玉石產地,如今也是繁華異常,翡翠這東西在熊廷弼征戰洞烏的時候,就在中原流行起來了。

如今也是經久不衰,而且還隨著時間的沉澱愈發的火熱,僅看這邊的礦場就什麼都清楚了。

不到百公裡方圓的地帶,有礦場數千家,更是聚集了超過百萬的人口。

玉石開採、加工、包裝、銷售,在這裡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不過賭石那玩意兒大華是嚴格限制的,所以並沒有在這時代出現。

鄭毅花了大價錢,給紀、康兩女每人買了一對手鐲。

雖然比不上他們在皇宮時候帶的那麼珍貴和高階。

但兩女依舊是很滿意,畢竟這是他花錢買的。

從這邊繼續向東南到阿瓦,從阿瓦到暹羅。

這條路線的開發相比來的那些地方更加發達。

儼然已經有了幾分產業叢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