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隋唐爭霸最新章節列表 > 342 山上虎山下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42 山上虎山下蟲

瓦崗軍現在的主要精力放在萊州灣鹽場,這是他們的近期最重要的行動。只有拿下了鹽場,才能解決瓦崗的財政危機。而且就目前來看,這也是最能立竿見影的快速收回成本的事。其它像開酒樓之類的,前期投資大,資金回籠慢,想要解決瓦崗目前的財政緊張就要差點。

這次王薄和王伯當率領一支五萬人的軍隊,主要的任務就是萊州灣鹽場。但是當沈厚他們知道唐軍正在逐漸收復河北全境的時候,並且還有覬覦山東之心,瓦崗軍也不敢怠慢,迅速安排了李靖、單雄信等人也做出應對。本來沈厚沒有想到太行山的響馬,他對隊伍的純潔性和紀律性看的比較重,所以不急於收編那些山匪。

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沈厚的思想也不是那麼僵硬。當他知道唐軍對山東有了想法,只好同意了單雄信等人的意見,和太行山中的響馬選擇性的接觸一下。形勢逼人,要想最有效的防止唐軍覬覦山東,最好的防守之地就是太行山。而要想在太行山上有效的抵擋唐軍,那麼就避免不了山裡的土匪。他們就是這裡的地頭蛇,甚至從戰國時期開始,這裡就開始有山匪。隨著一些歷朝歷代的亡命之徒向這裡彙集,現在很多土匪已經成了世代土匪。至於人類社會的法制和公序良俗這裡根本沒有,很多時候就是看誰的拳頭硬、刀子快和勢力大。

雖然說太行山裡大多都是亡命之徒,但是也難免有一些有見識的人,慢慢也衍生出一些規矩。這些山寨組成同盟,訂立一些規矩,相互勾結又爭搶資源。到了隋末這個時候,太行山已經形成了十八大山寨,並且有盟主節制眾山寨。雖然是一盤散沙,互相也衝突不斷,但是碰到官兵和外部勢力的時候,他們也能做到一致對外,所以是越發猖狂壯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以前單雄信在綠林的時候,也來過太行山幾次,雙方也打過交道。只是那個時候各是一方勢力,也沒有利益糾葛,見了面反而還有點惺惺相惜的樣子。只是現在天下大亂,這種勢力崛起,太行山中的人想法估計也有了變化。按沈厚的想法,趁此天下大亂,自然應該正和太行山中的勢力,殺出太行山,要麼爭霸天下,要麼依附一方勢力,博一個封妻廕子,不強過在山中為匪。可是這些人偏偏安於現狀,躲在山裡,看天下英雄爭鋒。

以前沈厚也不想cao操心這些太行山的土匪,可是現在他也必須要瞭解這些人了。沒辦法,這些土匪夾在瓦崗軍和唐軍之間,而且他們盤踞的太行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雖然太行山不像長江天塹那麼險要,但是也算一處要地。扼守住太行山總比在平原地方省勁還容易成功。既然要和山中的土匪打交道,自然是單雄信最適合。其實說句不客氣的話,瓦崗軍中的響馬確實很多,只是在綠林中的名氣,卻非單雄信莫屬。

雖然瓦崗軍決定了和太行山中的山匪接觸,但是他們還是要甄別後進行接觸。這十八家山寨也各有特色,並不是都一樣。有的山寨雖然也是土匪響馬,但是並非窮兇極惡之徒。當然了也有的山寨是無惡不作,做事沒有底線。所以瓦崗軍自然先要接觸一些劣跡少一些的山寨,尤其是位於景縣和邢臺一線的三個大寨,至於那些臭名昭著的山寨看情況再說。也許是收復,也可能是消滅。

從邢臺向西一百二十多裡有一座愛情山,沿途風光優美。山上奇峰林立,峽谷幽峻,植被豐茂,林木蔥鬱,這裡群瀑飛雪,清泉鳴箏,水源豐沛,是著名的“太行山水”;這裡松濤陣陣,牛羊成群,又稱“雲頂草原”。這裡也是牛郎織女傳說的原生地。不過這時候,卻盤踞著一夥響馬,而且在太行山裡也有不小的名頭。這裡有大小嘍嘍大約有兩千多人,山大王叫趙光遠,還有二當家李建峰,三當家王廣劍。他們佔據著通往河北的山路,過往客商從這裡透過都要留下買路錢。再加上他們這裡能耕種,能放牧,所以山寨比較富裕,對過往的客商盤剝的並不過分。

瓦崗軍運氣不錯,單雄信以前就和趙光遠有過來往。他說那個山大王還是很豪爽的一條好漢,為人仗義疏財,喜歡結交天下英雄。既然是單雄信的熟人,這次交好的任務自然落在單雄信身上,他也是當仁不讓。不過,這也是瓦崗軍第一關要接觸的太行山大寨,李靖他們自然不敢怠慢。只是這次和單雄信以前來這裡不同,以前他是訪友,這次可是代表瓦崗軍。尤其是這次懷有軍事目的,所以大家必須要考慮到趙光遠的反應。

作為稱霸一方的響馬,雖然名聲不好聽,但是卻也算是一個土皇帝,所以想要收復人家估計有難度。而且他們有野心的話,也應該會趁著天下大亂之際,下山趁火打劫。但是他們依然躲在山上,安然做自己的山大王,那麼這次的任務恐怕並不容易完成。不過,要是聯合的話,估計難度會降低一些。反正瓦崗軍目前也沒有向河北用兵的意思,進攻山東只是為了海鹽。因此這次最低的要求就是能和他們聯合起來,不讓唐軍透過太行山就行,只要能達成這個目標,瓦崗軍不會干涉他們在愛情山的所作所為。

當然了最好的結果就是收復這夥響馬,李靖他們的策略也是按這個來做的。他們不相信一個人甘願守在山上,困局一隅,他們不下山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並沒有合適的勢力可以投奔。這些響馬在太行山像條虎,可是下了太行山,兩千人的隊伍恐怕連一千來人的隋軍都對付不了,十八家山寨就是全部聯合起來,也不過三萬來人。關鍵是他們互相只見誰不服誰,聯合起來說不定還不如不聯合時的戰鬥力,這樣的山匪對付下山後還不是給別人送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