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章 緊鑼密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章 緊鑼密鼓

第二天,關東人家的員工發現飯店有兩個變化。

第一個變化在前臺,新來了一個營銷經理。

這營銷經理太漂亮了,大高個,模特身材,漂亮迷人的臉蛋,高冷的氣質。周曉梅的出現立時引起了所有男性的高度關注,就連女孩子也時不時的打量兩眼,用羨慕嫉妒恨的眼神表達著若有若無的喜歡。

男人愛美女人也愛美,雖然欣賞的角度不同,但無一例外對這個氣質型的高冷美女都多看兩眼。

周曉梅第一天上班,和徐總談過之後張麗領著她熟悉環境和工作區域,跟八個營銷員見面,互相認識。她是營銷經理,工作範疇包括點餐、推銷酒水、營銷策劃、儲值卡銷售、接待以及服務。

第二個變化在廚房。

早上開例會的時候王剛沒參加,大家感到奇怪和疑惑,紛紛猜測王剛是不是不管廚房了,以後這個廚房開始姓譚了。

老譚也沒做什麼解釋,宣佈了一條叫所有熱菜人員歡欣鼓舞的訊息,砍掉四十道賣的不好、並且十分費事菜。

這無疑是個好消息,宣佈之後所有的熱菜人員都自發的鼓掌,掌聲比歡迎老譚初來時熱烈多了。很多員工在心裡說這個光頭廚師長有力度,王剛早就想往下砍菜,砍了半年沒砍下來,人家剛來幾天就砍掉了,並且一下子砍去四分之一,不服不行。

老譚嚴肅的說:“現在砍掉四十道菜,相對來說我們的工作輕鬆了,砧板在備料上方便不少,灶臺師傅的壓力也減小了。接下來我們就不能再出現催菜、退菜現象,誰那裡出現誰負責,這是硬性規定,沒有任何借口理由,徹底執行。

另外,我們的出品質量必須保證。這一點先從砧板抓起,配菜的時候必須足斤足兩。所有砧板注意了,把你們跟前兒的電子秤利用上,別放在那當擺設,配每道菜的時候都要上稱。灶臺師傅也要注意,做菜前先看看分量夠不夠,不夠堅決不做,誰做了追究誰責任。從今天開始杜絕菜量忽大忽小現象。”

砧板老大袁華拿眼睛瞄了一眼站成一排的砧板弟兄,那意思今天開始必須把電子秤用上。

例會結束,老譚大聲喊:“全體都有,立正!”

李旭和王剛都沒喊過立正,結束的時候說完事上班,然後員工就開始稀稀拉拉的往廚房走。現在老譚突然喊立正都有些不知所措,有點愣住,加上老譚的聲還大,有點震耳朵,離他近的人都由自主的哆嗦一下。

但很快都鎮靜下來,先後出現各種各樣的立正姿勢。

看到大夥兒依裡歪斜左扭右靠的,老譚心想得規範一下例會了,這哪像個團隊,純牌的散兵遊勇。

“大家有事沒?”老譚問。

大夥兒又愣了,不知道是說有事還是沒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詢問眼神。

看到這情況老譚知道自己犯了習慣性錯誤,把以前開例會的習慣拿出來了,現在面對的是新員工,對他不熟悉,自然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再說也不適應。

老譚像大夥解釋道:“有事就舉手,現場解決問題,沒事就回答沒事,我說的清晰吧?”

“清晰。”

“那好,咱們重來一遍。大家有事嗎?”

“沒事!”

“上班!”

老譚喊的聲大,員工回答的聲也大,挺提精神。

王剛忙著整後面的小廚房和冷盤跟麵點間的吊架,所以沒參加例會。

透過幾天的接觸,他發現老譚是個幹事的人。作風硬朗,講原則,做工作有板有眼,雷厲風行。這些都讓他很佩服,工作熱情也被間接的調動起來,並空前高漲。

中午兩點休息的時候,老譚把所有灶臺上的師傅,各檔口老大召集到三樓一個大包房裡開會。開會之前跟王剛打了招呼,讓他也參加。王剛正在外面聯絡瓦匠回不來,跟老譚說不用管他。

參加會議的人都空著手,沒帶筆和本,老譚把從張娟那領的筆和記事本給大家發下去,笑著說:“看來大夥兒的腦子比我好使,我現在是不行了,動不動就忘事,開會得拿筆記上,要不然想不起來。”

大夥兒都尷尬的笑笑。

老譚說:“耽誤大夥兒休息了,我長話短說,各位都是師傅,在廚房舉足輕重,以後廚房事咱們坐下來共同商量解決,老譚不是一言堂,還是比較民主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大夥兒逗笑了。

“都誰是貼廚?”老譚問。

崔凱、崔璇和另外兩個貼廚站起來。

老譚對另外兩個貼廚說:“王亮、董志超,有時候總把你倆兒弄混,王亮印象深,老五嘛,廚房五哥。”

王亮笑笑。

老譚示意四個人坐下,然後說:“從今天開始咱家廚房不再有貼廚的,站在灶臺上就是師傅,有自己的菜品,同時對自己的菜品負責!”

四個貼廚的有些傻眼,臉上浮現出沮喪和不安。

啥意思?沒有貼廚的,那我們幹啥去?

看樣減菜品的目的是為了減人。

李旭、李忠清、徐軍等人也有點疑惑。他們支援去掉貼廚的,可是去掉之前得找四個廚師頂替上。別看砍掉四十道菜,但工作量還在,他們六個師傅忙不過來。

老譚知道大夥兒咋想的,笑著說:“現在咱家一共八十個熱菜,都是東北老菜和農家菜,還有部分土菜。我算了一下,整體過油菜一共十二道,湯口菜六道,川湘菜八道,甜口菜三道,小溜小炒五十一道。費事菜沒那麼多了,上菜速度應該能夠保證。”

大家認可的點點頭。

老譚把目光落到四個貼廚身上,四個人有些可憐的看著他。

“看你們這垂頭喪氣的樣兒,說實話,真應該找四個廚師把你們換掉。對自己沒信心的廚子我老譚最瞧不起的,也別跟著我幹。”老譚說。

哥四個倒很聰明,眼睛馬上亮起來。

“你們四個考慮清楚,想繼續在灶臺上幹,那就把自己當成廚師。如果覺得不行趕緊吱聲,咱家以後保證是沒貼廚這個崗位了。”老譚嚴肅的說。

四個人有點猶豫,明顯的信心不足。

李旭拿手打了一下崔凱說:“省思啥呢?廚師長這麼說還不知道啥意思?從今以後你們不是貼廚是廚師了,知道不?”

“這哥四個傻了,幸福來得有點突然。”李忠清笑道。

大夥兒也都笑了起來。

“我們幹,就怕幹不好。”崔凱作為代表首先發言。

“幹不好就學,勤練。副廚、李師傅這些人都是練出來的。跟你們說幹廚師沒有捷徑,怕吃苦不行,知道不。”

哥四個點頭。

“現在我把過油菜分一下,還有你們四個需要負責的菜品也說一下。”老譚說。

“崔凱崔璇你們哥倆還負責以前的菜,但現在得全部自己製作完成。你倆的菜有雪綿豆沙、鄉村小河蝦、竹籠香辣蝦、香芋吐司,地瓜球,比以前少四個菜,能忙過來。”

崔凱崔璇說:“能。”

“給你倆找個師傅。”老譚對李忠清說:“忠清,你負責他倆,對他倆的菜品把關,一定要保證出品質量,沒問題吧?”

“沒問題,放心交給我。”李忠清道。

老譚對王亮和董志超說:“你倆以前負責鍋包肉、溜肉段、菠蘿古老肉、拔絲地瓜、拔絲三樣、軟炸裡脊這六個菜的炸制,現在只負責肉段和拔絲菜製作,鍋包肉轉給牛宏泰,牛宏泰,沒問題吧?”

牛宏泰馬上道:“沒問題,交給我。”

老譚對李旭說:“李旭,你負責王亮和董志超,儘快提升他倆的拔絲和溜汁技術。”

李旭說:“好,沒問題。”

“你們四個從今天開始是廚師,一定要對自己的菜品負責,勤學勤練勤研究,把菜做好。出毛病要敢於承擔責任,一個廚子簽過十回八回單才能厲害起來,要不然不知道鍋是鐵打的。”老譚對四個新晉廚師說。

哥四個臉上是興奮表情,笑著點頭。

把其餘菜品給六個師傅分下去,大家都十分配合,並且很高興。他們早就希望這樣了,包產到戶總比在一口鍋裡攪稠稀好得多。

“提高菜品質量需要從原材料抓起,從今天開始執行‘三個當日’原則:當日進貨、當日加工、當日銷售。”老譚說。

大家都認真的聽著。

“我再重複一遍,大夥兒記一下。”

大夥兒拿出筆紙把三當日原則記下來。

老譚說:“這是咱家的基本原則,砧板老大、冷盤老大、麵點老大,你們三個責任重大,原材料的質量掌握在你們手裡,不合格的堅決不進廚房,寧肯這道菜今天停牌,不賣了,也不能用不合格的原料將就。如果我發現了保證嚴肅處理,下崗是有可能的。你敢拿工作開玩笑,我就敢叫你沒工作!”

大夥都嚴肅起來,感覺老譚不是在開玩笑。

“還有,今後我們的出品標準是四不做、八不出,我說大夥兒記一下。”老譚說。

大夥開始把筆拿起來。

“四不做:變質變味的不做;刀工不標準的不做;不符合質量數量的不做;配料不齊不全的不做。八不出:火候溫度不夠不出;顏色不正、不標準不出;口味不正不出;形狀不標準不出;餐具不潔、破損不出;味碟、小料不全不出;前臺服務人員不叫菜不出;菜品有異物不出。”

看大家都記好了,老譚說:“這是咱家的出品標準,大家回去之後跟員工講解,學習,叫所有人明白,必須按著這個執行。我說的清晰不?”

“清晰!”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

“還有三件事說一下。”

話音剛落,大夥兒趕緊把筆拿起來等著記。

“第一,加強衛生打掃,養成收市檢查衛生習慣。從今天開始,下班後我親自檢查,發現不合格的直接下罰單,第二天負責人簽字,到副廚那交罰款。誰要是存僥幸心理以為我忘了,後果自負。”

“第二,灶臺師傅一共十人,加上燉魚師傅徐軍,麵點老大、冷盤老大、砧板老大和燉菜師傅,一共十五人,每人每月連續兩天晚上值班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衛生、廚房設備運轉狀況、煤水電關閉情況、消防通道是否暢通,檢查完做好記錄。從今天開始執行,李旭負責排班。”

“第三,袁華、周宏友、王淑蘭你們仨仔細聽一下,統計需要申購的保鮮盒,把規格寫好,同時統計所有原材料名稱,包括半成品在內,一定要統計全,不能落下,這個工作三天內完成。還有,李旭和忠清,你倆兒負責青菜間,把所有青菜名字記下來,同時把青菜間歸攏一下,乾乾淨淨規規矩矩的”

幾個人點頭記下。

老譚最後說:“很高興和大家在一起共事,看得出大家都是做事的人,咱們共同努力,我相信不出一年,咱家就能成為省城最好的農家院,到時候大家都能拍著胸脯吹牛逼,我是關東人家的。”

會後老譚把周宏友和王淑蘭單獨留下,和周宏友說了準備上農家手工製品和在後面建小廚房的事。周宏友非常高興,火源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和王淑蘭說疙瘩湯需要改進,叫她原料準備好,明天開始試製。王淑蘭很高興,疙瘩湯總被客人投訴,她也鬧心,這回廚師長親自解決,等於幫她解決了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