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亂宋之武將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九章:等等再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八十九章:等等再說

汴孔嘉不但對遼東瞭解,對於朝廷和文官,整個制度也是蓋遼軍中最為瞭解的:“對於熊廷弼擔任遼東經略的問題,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說出來大家討論一下。

浙江道御史楊鶴曾一針見血指出:若諸臣誤國,罪在諸臣;若我皇上優遊不斷,是自誤矣。

對此,熊廷弼能否擔任遼東經略,答案基本是否定的,楊鎬是廷推人選,皇帝陛下只有批准或者否決,批准即可上任,否決則再次廷推,人選有可能是楊鎬或熊廷弼或者其他人。

但是皇帝陛下是不能越過廷推人選,用中旨直接任命熊廷弼擔任遼東經略,內閣和六科也不敢副籤同意,無法成為聖旨,文官通常是沒有膽量,也不敢接皇帝陛下的中旨。

不但如此,現在的文官常常以不接中旨為榮,只要是文官集團不妥協,遼東經略必屬楊鎬無疑。

廷推理所當然應該首先推舉最合適的人選擔任遼東經略,因此,誤國者諸臣也。

皇帝陛下發帑藏,只要皇帝陛下自己肯出血就行。”

看來廷推相當於後世的議會選舉總理,屬於合法人選,比總統還大的皇帝不是無權否決,而是不敢否決,即使否決,廷推再選這人,皇帝的顏面何在,不要顏面的話,那怎得有人讓步,卞為鸞拿出自己的歷世經驗做比較。

汴孔嘉看到無人說話,接著點評楊鎬:“其實經略楊鎬實在是不想真刀真槍的打仗的,他說過:是役也,意初不在戰,虛張撻伐,冀取近寨小捷,得塞軍書。

其實另外一個經略人選熊廷弼也是跟楊鎬一樣的,不主張進擊奴爾哈赤。

楊鎬的調兵遣將只是為了虛張聲勢,即使打幾個小仗,也是為了給朝廷看的。

難怪行師之前,他派人到奴爾哈赤那裡明目張膽地說:明國的四十七萬大軍要打來了,領兵的將帥和監軍的文臣都到齊了。二月十五日乘月明之際,分路前進。

楊鎬不想打,既然朝廷要決定進攻建奴,廷議為何選擇不想打的人擔任遼東經略?皇帝陛下亦是為何批准此項任命?

如果不是故意恐嚇,出兵之前這麼告訴對方進軍日期,將帥配備和分路進擊等等,豈不是漢jiān,但是,我認為楊鎬的這種策略,看來只能表現出他的天真和愚蠢。”

此時,邊高林好不容易得到了施展才能,大聲嚷道,聲音震得大家耳朵發聾:“按我說,還有首輔方從哲應對此戰負比楊鎬更大責任。

方從哲、黃嘉善、趙興邦三人因朝廷缺乏足夠的金錢維持遼東戰事,拼命鼓吹進兵,實則不明智,失敗後必然要花費更多的金錢來維持遼東戰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正所謂是發紅旗日趣楊鎬進兵。”

卞名宗及時做了情報方面的補充:“我也認為朝廷的重大軍事決策的保密問題是失敗的根本原因,奴爾哈赤事先已經知道了我軍何時進兵,可以在戰前做好充分準備。從這裡又可以得出結論:先期與如期,皆敗道也。”

卞為鸞對於汴孔嘉的看法還是很認同的,但不代表同意其全部觀點:“從理論角度出發,楊鎬出兵之前告訴後金進軍日期,可以說是漢jiān。

從實際情況出發,說句冷笑話,也許奴爾哈赤比楊鎬還要瞭解進軍日期、路線和兵力。因此楊鎬這樣做,已經無從判斷,說與不說一個樣,天真和愚蠢也就沒有意義。

問題在於保密制度無保密可言,總之,戰前,朝廷和遼東方面,失誤眾多。”

不久,卞楊平插進話來:“出兵前,杜松向楊鎬建議說:這四路兵馬表面上分進合擊,實際上分而不合,卻使兵力分散了,容易被敵方各個擊敗,全軍對地形地貌不瞭解,這是打的糊塗仗。

楊鎬聽到了很反感,十分惱火地說你就聽從我的命令吧吧吧,杜松不好再說了,他認為楊鎬糊面喪氣,甘為木偶,真是一點不假。”

不少人替杜松打抱不平,紛紛語言支援。

卞為鸞稍微考慮一下,提出自己的疑問:“杜松同志說得十分之好,我也要鼓掌致敬,但是我有很大的疑問,他做的與說的完全相反。

違反了三月二日在二道關匯合的軍令,本該在渾河北岸等待北路軍,自己卻率軍渡過了渾河,迫不及待與建奴交鋒,說一套,做的卻是相反,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邊高林及時的做了補充:“據傳聞,杜松將自己的意見寫成奏章,派專人暗中送往京師。

誰知杜松的所作所為,全被李如柏偵查清楚。這李如柏對杜松嫉妒其功,他想拉攏楊鎬,排擠杜松。

遂派兵攔截了,又立即向楊鎬報告,引起楊鎬對杜松更大的不滿。

那送信的士兵也被重打十軍棍,信件被沒收了,才放他回到杜松軍裡去。

自此以後,楊鎬更不喜歡杜松了。

在遼陽誓師的時候,李如柏在酒宴上佯儆杜松酒一杯,嘴裡卻說:俺把頭等功讓給你!刺激杜松。

出師以後,李如柏又派人在杜松軍中暗地裡造謠說:李如柏將軍已經進軍,奴爾哈赤很快就要被擒住了,杜松一聽說,更加著急了,便命令部隊加速行進。”

聽完邊高林所說的,汴孔嘉馬上反擊:“邊千總,你這是扯蛋,把傳言當成歷史,文官會聽武將的一句話嗎?

朝廷會聽杜松的一句話嗎?

杜松歷戰幾十年,這個也不明白,白活了這麼大歲數。

至於什麼李如柏暗地裡在西路軍中造謠,更是扯蛋,這是什麼小道消息,李如柏的腦袋不想要了?

如果真是這樣,李如柏為什麼不抓住機會,乘虛而入,大明英雄的名號是跑不了的,雖然這是不光彩的手段。”

邊高林不服氣的反擊:“俺看那李如柏就是一漢jiān,貪生怕死,行動遲緩,意在拖延行軍時間,沒有這個膽子去赫圖阿拉。”

“等等,大家靜一靜,沒有明確證據,不能亂說別人是漢jiān,這頂帽子可不好戴。”卞為鸞見狀只好出來做和事佬,先把事情和諧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