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鐵骨是怎麼煉成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〇八章 渡河,挑戰難度最大的工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〇八章 渡河,挑戰難度最大的工程

本來按照團裡的計劃安排,前兩天挖溝,後兩天就是鋪設光纜,進行回填,埋設標石。

但是,這是當初做計劃時候的理想狀態。在開挖過程中,由於地質條件的不同,造成工期不能按時完成也是常有的事。一遇到山地、河流、岩石區等複雜地形,工期就不得不順延了。

這不,今天就遇到難題了。

今天導彈連線到的任務,是開挖三百米。

剛受領了任務後,大家開始感覺今天的任務量這麼少,應該能夠提前完成,可是到現地勘察之後,大家傻了眼。

原來,今天的施工地段,是穿越河流。

河流,寬約一百米,兩邊是河床,向南北延伸出去約一百米。河床兩邊的地質條件倒還好一些,基本上是大田的土質。但是河流中間的施工,難度就大了。

因為河的中間有水。水的深度約零三米,不是太深,人能夠徒涉過去,但是。大家對河床底下的地質條件不清楚,河下面,是淤泥,還是砂石,還是岩石?怎樣開挖才更科學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連長把任務,艱鉅的任務留給了一排,開挖河道。把二百多米河道兩側的延伸段,留給了二排。

受領任務後,楊文斌,剛開始覺得很難。

但是他想,既然施工設計了這個道路,肯定還是有辦法的,就把各班班長和老志願兵。召集到一起,研究怎樣開挖更合理。

周得軍提出了他的想法,他覺得應該從兩邊向中間挖,比如,一班從河的南岸向北岸挖,二班從河的北岸向南岸挖,兩頭齊頭並進。三班拆開,加強給一班和三班。

張水泉出了個主意,他說,在河流中施工肯定要受河流的影響比較大,考慮到河流的深度,不是很深而且比較寬,水流緩慢。

應該,先將河堤側方挖一個引水渠,將河流,繞道從側邊引出,然後,再開挖。儘管前期的土石方的任務量會很大,但是,會大大提高,後期在水中施工的效率。

楊文斌也傾向於張水泉的方案,就是,先分段截流,然後,再進行施工。截流一段施工一段,這樣能夠保證效率。

王世權,也支援,大家於是傾向於張水泉的方案。

楊文斌,將本排的施工方案,報給連長。連長聽了楊文斌的彙報。覺得張水泉的方案可用,效率也最高,於是批准了。

方案定下來了,剩下的就是執行了。

楊文斌,對開挖工作進行了分工。

根據地域條件,在河的北岸開挖引導區進行截流,比較方便。具體由二班負責開挖引導渠的工作。在河道北側,開挖寬約十米,堤高約一米五的的導引渠!

待修成之後,再在堤壩的上下游開啟兩個缺口,導引河水從分流渠流向下游。

三班,負責準備若干個編織袋,將口袋裝滿沙土之後,開始從北向南,一袋挨一袋挨著摞,阻擋從上游下來的河水。

一班,負責在截流出來的,河面沙袋下游開挖光纜溝。

定下決心,各班回到各班之後,按照各自明確的任務,開始作業。

儘管天涼了,但是,各班都脫下了二棉鞋,換上膠鞋,準備開挖了。

周得軍,率先脫下了外衣,只穿著背心,露出了裡面白白的肉肉。他帶領著本班的戰士們,開始挖了起來。

平時最調皮的柏松,現在反倒成了幹活的主力。他拿起鐵鍬,左腳一蹬,將鍬面踩入土中,然後,雙手一前一後,用力將土層剷起,揚到旁邊的堤壩線內。

他就這樣,一鍬一鍬地挖著,每一次都能將鍬面沒入地下,剷起儘可能多的土。

而其他的小戰士們,則經常一鍬下去,只能剷起半鍬土。

這裡面既有技巧,也有熟練程度,還有力氣。

宿志堅,劉軍,李陽,學著柏松和周得軍的樣子,在他們的身後,賣力地挖著。

三班在編織袋裡面,裝上沙土,從河堤的內側向河內開始鋪設。

王世權,這時候充分揮了班長骨幹的模範帶頭作用。他甩開膀子,只穿著背心兒,帶頭往編織袋裡裝滿砂土,扛起來,大步流星的向著河堤內側飛跑,將沙袋摞入水中。

王士俊也不示弱,第二個,扛起裝滿沙子的沙袋兒,跟在王世權後面,飛奔而去。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高大龍、徐良、霍華、李奎,這幾個小戰士,也毫不示弱,學著班長的樣子,扛起裝滿沙子的沙袋兒,向河的裡側奔去。

三班排成一排。將沙袋放入水中之後,河水明顯的變緩啦。

然後,一班。按照技術人員指定的標準,從堤內側開始,開挖兩米深的光纜溝。

一班的任務,看著好像是不是很重,但是,因為河底的地質條件,與地面上的鬆土型不一樣。

河底以下第一層是淤泥,第二層是河沙,第三層,是岩石。所以不挖破第三層是到不了兩米深的距離的。

張水泉,將任務分派完畢之後,也擼起袖子開始幹起來。李巖、沙海濤、任承偉,汪鋒,不甘落後也紛紛拿起鍬,開始工作。

楊文斌,在一班、二班、三班之間穿錯,指導著各班的行動,哪裡需要搭把手,他就在哪裡幹一會兒。

哪裡需要調整力量,他就提出具體意見。戰士們則根據他的意見,進行調整。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穿著作訓服,裡面穿著絨衣。但是越幹越熱越來越熱,後來,大家,都脫掉上衣,甚至,脫得只剩下背心兒,還是,汗如雨下。

這樣,經過三個小時的奮戰,快到吃午飯的時候。二班的堤壩終於完成啦!而三班的,防護沙袋牆,也完成了約五十米。一班的光纜溝,則三班的防護牆摞到哪裡,他就挖到哪裡。但是深度上,還沒有達到施工的要求,因為挖開之後馬上就被水填滿。很不利於作業。

看二班完成了導引渠的任務,楊文斌,拍了拍掌。將一班長和三班長叫了過來。

他要求三個班協同作業。一班和三班,開挖下游的導流口,挖出兩米。

“這樣先把導流渠的出水口開啟,然後再把上游的入水口開啟,將水從上游導下來。”

話音剛落,大家拿起鍬鎬,幹了起來。

沒過半小時,入水口出水口挖通了。

由於河道內有沙袋的阻擋,河水順著導流渠,從入水口進來,從出水口出去。

這樣,河道內的水位慢慢的下降了,露出了河床的底面。

然後楊文斌,又協調二班,加入了三班和一班的行列。

一班和二班的同志,抓緊開挖光纜溝。

河床的底部的結構,和地面上是完全不同的,河床上面有厚約十釐米的淤泥。再往下,則是沙子,約有二十釐米的厚,再往下面挖,就是鵝卵石層了。

挖光纜溝的難度越來越大了。

而經過一上午的勞累,大家,都已經精疲力竭了。

這時炊事班送來了飯菜。

連長下達了命令,先開飯,午飯後繼續進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