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農門長姐:我帶五個拖油瓶在荒年無敵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四章:大豐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四章:大豐收

那雷家父女雖已相認。

但雷師傅如今日子潦倒,租的屋子更是只有個單間。

並不適合讓雷霞搬過去同住。

加上雷霞自己也想留在易家姐弟身邊報恩,所以,一切還是照舊。

這件事情發生得太突然,連易茗雪都沒想到。

老四這個白撿來的師傅,竟然真的是武林名門雷家的上一任家主。

而且,幫雷霞找親人一事,也就這樣順利的解決了。

倒是給易茗雪省了不少事兒。

話說到另一邊,易茗雪次日便在春雲樓設了宴。

打算處理另一件棘手的事兒。

她目前還不知道那孫淙宜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認出了老五,打算把老五帶回神醫谷。

一想到老五回神醫谷之後可能面臨的境遇,易茗雪就忍不住將拳頭捏得咯吱作響。

“不行!絕不能讓老五現在就回神醫谷。”

易茗雪打定主意要打發那孫淙宜,可她在春雲樓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太陽都下山了。

也不見那孫淙宜前來。

雖然心中有疑惑,但易茗雪還是暗自慶幸。

最好以後,永遠都別來。

易茗雪在春雲樓空等了一下午,非但不生氣,反而還很開心的回了家。

而此時的孫淙宜,正在緊急救治著“不慎落水”的夏茵。

他原本的確準備去春雲樓赴宴。

畢竟,答應了人家易茗雪的事,君子不可食言。

可誰知,竟在半路上遇見一女子,乘坐的畫舫側翻。

女子不慎落水,生命垂危。

他外出遊歷,本就是為了救死扶傷。

有人於自己眼皮子底下落水,他自然沒有不救的道理。

可那女子被救起之後,一直昏迷不醒。

出於人命為先的原則,他只得先將夏茵帶回了自己下榻的客棧。

客棧的天字號客房內,夏茵掐準時機,悠悠醒來。

因為有上輩子的經驗,夏茵最是知道怎麼惹人憐愛。

她先是掩面輕咳了兩聲,隨後勉力支撐起半邊軟綿綿的身子。

大有一番扶風弱柳之姿。

她將額前微亂的鬢髮挽至而後,微微抬眸,藉著燭光衝那孫淙宜道謝道。

“今日多謝公子搭救,小女子感激不盡。”

說話間,搭在胸前的毛裘毯無聲滑落。

美人落難,自有一番別樣的風情。

一時間,倒也看得那孫淙宜怔怔出神。

但他畢竟是神醫谷的大公子,自有自己的風骨和矜持在。

當即迴避的轉過身去,回應道。

“姑娘不必多禮。你既然醒了,便請告知府居何處,孫某也好派人去尋姑娘的家人來接。”

夏茵看著男子頎長挺拔的背影,唇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

“小女子乃京都人士,如今在這風雲鎮舉目無親。只有一位司姓友人暫居鎮上的書院,還得勞煩公子跑一趟,去幫我去叫一下這位友人。”

孫淙宜問清書院的位置和司承莊的姓名後,這便叫人去了。

而客棧內,本該柔弱無力的夏茵本人,卻徑直從床上給爬了起來。

她這幾日接連邀請司承莊,都被拒絕。

正心急不知該如何接近時,竟偶遇了這位神醫谷的大少爺孫淙宜。

上輩子,因老王妃病重,端王曾請過這位孫大公子入府看診。

她有幸遠遠的見過一面,知道他不僅醫術了得,背景更是不得了。

自己若想輔佐司承莊,坐上那母儀天下的鳳位,神醫谷的支援就必須拿下。

於是她靈機一動,支開丫鬟,自導自演了一出美人落水的戲碼。

既能找機會接近孫淙宜,又能叫那司承莊產生些危機感。

真乃一箭雙鵰,妙計也。

……

易茗雪並不知道女主和男主男配之間的這些糾葛,她也不關心。

當前他們家最大的喜事,還要當數大河村的水稻豐收了。

這一天,易家姐弟全都換上了漂漂亮亮的新衣服。

連同李二嬸和大嘎小嘎兩兄弟,一起回到了大河村。

祭祀的儀式就定在田坎旁的一處空地上。

那老把頭是位九十高壽的老種田人。

他舉行此類豐收慶典大半輩子,這還是頭一次見到長勢如此喜人的冬稻。

祭祀的條桌上,擺放著一個豬頭,一升谷種,另有瓜果六類。

一群年輕的莊稼漢在他身後整齊的站成排。

每個人的手上,都拿著自己趁手的鐮刀。

老把頭將黃符紙包成一個個方塊大小的盒子,工工整整的擺放在豐收神后稷的牌位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同時,還口中唸唸有詞道。

“感謝農神賜予子民珍貴的糧食,祈求年年風調雨順;感謝地母賜予子民肥沃的土壤,祈求……”

只見他先將三根香點燃,插進那裝滿谷種的木升中。

隨後,又從裡頭抓出一把谷種,均勻的拋灑向天空。

做完這些後,他才從李聰手上接過自己的鐮刀,顫顫巍巍的走向長勢最好的那塊稻田。

老把頭彎腰,從那田裡割下了第一茬,也是長得最高的那一茬稻穀。

隨後,揚聲高呼道。

“收穀子咯!”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身後那群漢子紛紛向著自己的農田奔去。

眾人高舉著手中的鐮刀,那刀柄上,還系著一條條喜慶的紅布綢。

再配合上眾人的笑臉,以及特意趕來圍觀的群眾的歡笑聲。

場面別提有多熱鬧。

李二嬸、朱伯娘等人早已經等不及,拉著易茗雪就往田裡衝。

幾個蘿蔔丁雖然沒分配到鐮刀,但各自臂彎裡都掛著一個小竹籃。

專程用來撿那些不慎掉落的散稻穗。

這一天的大河村,註定是要刻入每個村民的記憶中的。

畢竟,從今年開始,他們就再也不用捱餓了。

忙忙碌碌了三天有餘。

大河村第一茬的稻穀才正式收完。

雖然很多村民自己家裡的穀子,屬於第二茬甚至第三茬。

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幫同村人收穀子的熱情。

如今的大河村,除了極個別人之外,全都擰成了一股繩。

大家的力氣都往一處使,自然關係也和睦融洽。

第一茬雖然不是種得最多的,但第一批跟著易茗雪種田的那幾家人,全都熱淚盈眶。

他們粗略算了一下,村裡這次約莫十五畝地,居然一共收了一萬二千斤的溼穀子。

當然,穀子割完,還要打穀。

打出來的穀子還要曬乾,曬乾之後還要用石磨盤和石磨棒碾去穀殼。

到那時,才能成為白花花的大米。

可即便如此,一萬二千斤的穀子也能出八九千斤的大米啊。

這樣的數額,可不止是驚人了。

哪怕是隔壁種糧大縣,也絕達不到如此之多的產量。

所有人都看著李聰統計出來的數量,驚嘆不已。

唯有易茗雪忍不住在心裡腹誹。

這第一茬因為是冬天種的,當時為了存活率,她加的靈力是最精純的。

沒兌水的異能培育出來的秧苗,它能不大豐收嗎?

這還是冬稻,因為天氣原因削弱了產量。

要是改到正常的季節播種,怕不是來個畝產千斤大米,直接驚動龍椅上的那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