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基金會大遊戲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5章 超越善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5章 超越善惡

據相關從業者判斷,《原罪者》一旦被舉報,下架的機率接近百分之百。

直接封禁也不是沒有可能。

因為這一作的設定實在是過於惡意了。

原著被寫於1997年,作者是中國知名青春幻想作家周歸璨。

是的,這本書最開始被分類為“青春幻想文學”,不過按照現代網文分類,《原罪者》應該屬於“都市異能”,還是黑暗流的。

它擁有一個和現代都市相近的社會形態,以及一套超自然能力體系。

這種設定極其常見,往都市分類一撈,十本起碼有七本都在寫特殊力量。

但它的力量來源格外特殊。

憎恨與恐懼將為人類帶來超越自然的力量。

原罪者,即行使罪惡之人。

肆意殺戮者、顛覆社會者、逆反常理者……一切被常人所畏懼的人。

純粹的惡意製造出無理由的強大,形成這樣一個正義從未被偏愛過的世界。

而表面的秩序仍被維持著。

在邪惡空前強勢的情況下,常態的秩序仍被維持著。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刪除民眾對於犯罪情形的認知與恐懼,當‘罪惡’不存在時,對應的力量便會被最大程度的削弱。”

“將被重重篩選而出的合格者‘汙名化’,給他們冠上莫須有的罪名,於是世人的仇恨便成為了對抗邪惡的鋒刃。”

“真正的壞人不為人知,真正的好人萬眾唾罵,以正義之名顛倒善惡,而這卻是維持秩序的唯一出路……二十年前的周歸璨也是真的敢寫。”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遊危把室友拉過來一起看新番,看著看著就忍不住開始吐槽。

這位作家他也是知道的,前不久才聽到對方釋出新書的訊息。

但在遊危的印象中,周歸璨寫的都是偏主流商業化的少年熱血冒險。

沒想到他也有這種在404邊緣大鵬展翅的作品。

倪弦沉掃過一驚一乍的彈幕,上面被設定驚到了的觀眾不在少數。

不過他本人對此卻沒多少什麼反應,“其實四十年前的作者更敢寫,要我推薦幾本嗎?”

跟更前面的幾個以身試法的老祖宗比起來,《原罪者》也只能甘拜下風。

遊危眼睛都沒動一下,“等會兒書名發給我。”

至於現在,當然是先看動畫啦!

第一時間看完才好跟上別人的討論進度,還不用擔心劇透。

相比之下,關理對動畫新番的關注就沒有這麼及時。

當他聞訊趕來時,首批觀眾已經開始發表自己的感言了。

介面每重新整理一次,評論數就往上跳近百個。

按理說正常新番開播也不會有這種熱度,而且《原罪者》連前期宣傳都沒有,知道的人應該更少。

可這一切都敵不過一句“馬上就要被404了,快來看!”

國家近些年打擊盜版侵權的力度越來越大,各種網盤和資源分享網站一個接一個失聯。

這不僅保護了正版的利益,也催生出一大批“正版受害者”。

很多人是很願意看正版的,但前提是要有正版可看啊!

作品下架、詞條遮蔽、全網封禁……連環打擊之下,想要看到某些“不可說的東西”,只能靠熱心網友接濟。

若是要尋找一些被封得尤其狠又沒有什麼名氣的作品,更是唯有撞運氣。

由此,又出現了一些“禁作收藏家”和專門做這種生意的二道販子。

例如遊危手上的高畫質畫質《彷徨之花》,就是這種收藏級珍品。

現在是個人都能看出:《原罪者》很快就將步入無數前輩的後塵。

sin出品,必是禁品。

都說“禁片出神作”。

人們堅信能夠被禁的作品,肯定能夠讓人眼前一亮。

沒什麼特色的東西也不會被禁不是?

所以不管是衝著原作名頭來的,還是衝著公司名頭來的,又或者衝著禁片名頭來的,總之這人是越滾越多了。

跟風看熱鬧的人一多,不安分的人也就多了起來。

關理隨便翻翻評論區,就能看到類似於“這設定故意噁心人的吧,舉報不謝”的言論,絕對不止一個。

當然發言者也被噴了個暈頭轉向,連帶送了拉黑舉報一條龍。

一部作品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而這樣一部滿含著對人性惡意的作品,其存在本身便是一面映照人心的鏡子。

它那“邪惡終將戰勝正義,原罪永宿人類之心”的主旨,彷彿是對現狀最好的諷刺。

表達善意常常需要支付代價,而惡意不需要。

“傷害他者,是人類取悅自我的本能。”

《原罪者》

毫無疑問,惡意是負面的,是應該被社會所否定的。

但它又是如此的無處不在,與人格思想密切相連。

正是因為存在人性之惡,所以才要展現人性之善。

用某種近乎決絕的方式

銳利到傷人傷己的諷刺、直擊至心靈深度的反思、真實到無法抗拒的絕望。

惡學派系的作者們善於用幻想締造殘酷的史詩。

毫無邏輯、悲劇性、鋒利、美。

此類作品中的優秀個體,簡直像是專門玩弄人心的遊戲。

作者們笑著給出沒有任何生路的死局,把一切美好血淋淋地撕開,然後敷衍地黏回去,當作什麼也沒發生。

其中的獵奇性與顛覆性將給予初入者無與倫比的衝擊。

一些作者甚至故意在作品中留下矛盾的人物與模糊的留白,供讀者自行理解自行腦補,然後以看讀者互撕為樂。

說不定從中就能得到下一部作品的靈感。

展示惡意,承認惡意,然後利用惡意。

這就是由奧遜萊姆開始的“惡德美學”一個在被主流文化圈唾棄的同時,又不得不讓其捏著鼻子承認的文化流派。

畢竟前赴後繼投身其中的天賦型作者太多了。

當然,觀眾倒是喜聞樂見。

國家就看不順眼了。

如果只是文學作品,還能睜只眼閉只眼。

一旦改編成傳播力度更大的影像,稽核的嚴苛程度就會立刻上升一個臺階。

而網路動畫作為一種主要面向群體是青少年的文化體裁,其作品必然會影響眾多未成年人的三觀。

《原罪者》這種反道德反倫理的作品,不封你封誰?

道理每個人都知道,能不能接受則是另外一回事。

這個人民眼中的“鬥士”終究只堅持了四個多小時。

下午16時21分,《原罪者》動畫全網下架。

四處哀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