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基金會大遊戲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6章 皆在意料之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6章 皆在意料之中

“我就知道!遲早被封!”

“可這也太早了吧?別的事就沒見他們反應這麼快過。”

“上面還沒發聲呢,我覺得很有可能是網站自行下架的。”

“老實說,這部能發出來都算意外驚喜了,我根本沒想過它能活上多久。”

“啊啊啊啊還沒看完啊!”

“幸好我有先見之明,全部快取之後再看的。”

“跪在垃圾網速,沒下完……”

“請問有哪位朋友能行行好給我分享分享嗎?”

“把郵箱說一下,我私發給你。”

“大佬能再發一份嗎?我的郵箱是……”

“好像只是國內影片網站下架了,外網上面的還能看!”

“咦?真的,那我開網頁翻譯上外網去了。”

“網址我分享過來了,撤牆以後不用梯子也能開啟,不過網速可能波動比較大……”

“非常感謝!好人一生平安!”

“後加的英文字幕完全看不懂,幸好配音還是中文原版的。”

“這播放量真的可怕,才發現sin在國外這麼火……”

“sin公司本來就是主打國際市場的,國內的萌二很多都不認識他們。”

“他們的動畫在國內出一部封一部,除了走國際路線,也沒其它路了。”

“新人不懂就問:這個公司還有其它作品?也是《原罪者》這樣的?”

“可不就是!sin這個單詞意為罪惡,看看這名字也知道不是什麼好貨。”

“我一直以為是三角函數的那個sin……”

“難……難道不是麼?(驚嚇)”

“喂喂這麼說過分了啊!好歹也是部部精品的黑暗系老前輩。”

“說白了,深世界玩的那些,都是sin玩剩下的。”

“但是深世界更火呀,而你sin在國內連名字都不配擁有。”

“樓上在瞎說什麼大實話!”

“sin的製作水準……也就那樣吧,業界中上,偶有閃光。”

“他們的硬實力是不如近些年迅猛發展的深世界,奈何選原著的眼光賊亮。”

“還有‘404’這一‘神作專屬稱號’加持,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觀眾也都是些盲目跟風的傢伙。”

“雖然算不上神作,但也沒你們說得那麼不堪好吧?sin公司雖然畫面弱了點,關鍵時刻的演出卻從來沒有掉過鏈子,這已經很厲害了。”

“他們選的題材本來就很吃感染力與表現力,要用好‘黑深殘’必須製造出引人沉迷的劇情氛圍。要是讓觀眾出戏,那就成無腦黑化強行傻逼了。”

“神級劇本加頂級演出,就算其它方面差了些,也很難動搖動畫整體質量。”

“所以sin穩得不行啊!”

“嗯,在被封的道路上穩得一批。”

“聽說他們現在處境也不太好,經典的惡德美學作品都在上世紀,能拍的早都被被人拍完了,剩下的一個賽一個難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新千年一過,確實很少再看見這類作品。尤其是近幾年,簡直是傻白甜橫行。”

“開創者與引領者奧遜萊姆的死去,加之現代人身受資訊碎片化影響,越來越無法接受那種重度惡意的作品,滿腦子只想爽……”

“畢竟現實都這麼殘酷了,只想在虛構故事中看點美好的東西。”

“所以這個公司不好找劇本?他們不能自己做原創嗎?”

“sin好像從來不做原創動畫,我也不清楚是為什麼。”

“希望他們還能一如既往找到好劇本,然後我就能順著動畫去看書了!”

《原罪者》這樣的下場可以說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儘管他們並未想到下架會來得如此之快。

動畫圈的老人們早就見怪不怪,整季下載完了就放著,還能極其鎮靜地討論sin的前世今生。

而新人們就這樣被塞了滿臉的業界資訊雖然這些東西他們隨便一查也能搜到。

但相對溫和的對話氣氛只持續了很短暫的時間。

等到第一批看完十三集動畫的觀眾陸陸續續開始發言,這個註定波瀾壯闊的一月戰場,終於拉開了序幕。

“《原罪者》:每個聖人都有過去,每個罪人都有未來。”

心中情感無處發洩的漫評者們只能將一切想法注入筆觸,再傳達給更多的人類來尋求共鳴。

動畫原作被認為是奧遜萊姆寫作思想的繼承者,將他那種諷刺性的荒誕和悲劇性的詩意融為一體。

本能的惡意,人類與生俱來的原罪。

描繪這些作為藝術表象的“惡”,描繪本能的愚昧戰勝智慧之知性的現實,這是一種源遠流長的黑色浪漫派。

它脫胎於宗教的惡魔形象與神性崇拜。

直到18世紀末,西方文化啟蒙運動使“惡”的範疇脫離了對魔鬼迷信的批判。

一種主張拋棄藝術實踐在道德上的自我束縛的新美學綱領被提了出來。

它認為“惡”的美學在於“從非道德的、怪癖的、令人惡心的、醜陋的、變態的和病態的空間裡,確定人們迄今為止上不熟悉的美的飛地。”

這一改變使得“邪惡”從統一的、標誌性的惡魔形象中解放出來,成為一種抽象的藝術表現對象。

“惡德美學”是矛盾的,深刻的,引人沉淪的。

這一類作品的惡行背後,必須得到飽滿性格與偉大目的的支撐。

若是只有單純的邪惡、卑劣,那便只能令人厭惡,無法成為藝術的載體。

更簡潔的說法認為:

“可供審美的‘惡’誕生於理性的甚囂塵上之中,這本身就含有值得玩味的地方,就如同世界首惡來自於俊美的天使,人類首惡來自於神聖的原人。”

或許是因為這樣的文化源流,惡德美學作品大多會體現出某種宗教性的致敬與解構。

連由中國人寫作的《原罪者》,也無法例外。

書名中的“原罪”二字,就是最好的體現。

現代的創作者深受古代神話影響。

而神話又是如何誕生的?

自然崇拜、本土傳說、世代更迭。

神話是人類在無意識中創造而出的最偉大的集體作品。

它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想象力和文化根基。

哲學家費耶阿本德認為,“神話”比“科學”更偉大,因為科學改變文化,而神話創造文化。

最後回到作品本身,《原罪者》故事中的深意和對映已無需再挑明。

我們生來有罪。

可人類就是人類。

不會變成惡魔,也不會變成神。

我們從中獲取的一切恐懼,便是對人類自身的恐懼。

那個世界是虛假而荒誕的。

但你我都知道,故事是現實正在上演的。

它的現實意義正在於此。

它下架的原因也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