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哈佛凌晨五點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 選擇在即:人生處處在選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章 選擇在即:人生處處在選擇

第一節選擇正確的目標,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我們聽到太多太多這樣的教育和勸導了:只要多努力一點就一定成功。很多名人成功的事例也證明了這一點。可是,光憑後天的努力真的就能獲得成功嗎?先天的條件不重要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後天的勤奮努力和辛勤汗水固然重要,先天的條件也必不可少。但是,最重要的並不是這兩點,而是目標的選定,位置的確定。

一個具有音樂天分的人,讓其向體育方面發展,不管他怎樣努力去訓練,結果還是那樣:成不了體育健將。

一個初學繪畫的人,家長用心良苦,讓其師從名畫家,他也在這方面表現出了一定的天分。但是如果他自以為是,不虛心向學,不虛心接受老師的指導,以為自己有天分就了不起了,那麼他也肯定成不了大畫家。

哈佛大學有句關於“目標”的名言:“你的人生想要什麼?你能付出什麼作為回饋?成功的人只想自己要的,而非自己不要的。不要管過去做了什麼,重要的是你將來要做什麼。如果你不知道你自己的一生要的是什麼,你還想得到什麼?智者除了有所為,還能有所不為。為自己想要的去忙碌,即無暇擔憂你不想要的。不要怕目標定得太高,你可能需要退而求其次。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別說你沒有機會。”目標對人生有著巨大的導向作用,好好規劃人生,確定人生目標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標的確定不能違反自身的條件和規律,也不能定得過大,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也不能定得過於短小,那樣又不利於自己的長遠發展。只有結合自身的實際,選擇正確的目標,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才能使自己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陳安之,“世界華人成功學第一人”、“國際級的演講推廣大師”、“國內收費最高的激勵培訓專家”、“明星魅力的教育訓練主持人”,在他頭頂上綻放著光芒的這些頭銜,聽起來是不是覺得有些特別呢?世界上居然有這樣的職業?而陳安之居然能夠勝任這樣的職業,這真的是太讓人不可思議了。但是,瞭解了陳安之的生長過程,你就會覺得,這樣的職業,非常適合他,甚至會認為,這職業就是專門為他而存在的。

生於中國福建省福州長樂市的陳安之1歲便隨親戚到了美國邊工作邊讀書。他曾很努力地做過18份工作,賣過菜刀,賣過汽車,賣過巧克力,也當過餐廳服務員……可是他卻很窮,直到0歲時,他的存款也還是為零。

直到1歲,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恩師——世界潛能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安東尼·羅賓的一句話讓他找到了人生目標,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所處的位置。安東尼·羅賓說:“這個世界上賺錢的行業很多,但是沒有哪一個行業可以比得上幫助別人成功和幫助別人改變命運更加有價值、更加有意義。”陳安之聽罷這句話之後,當即立下了第一個人生目標:以最短的時間幫助最多的人成功。此後,他一直朝著這個目標而努力。

當陳安之回到中國,看到我國的經濟社會正在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時,他又立下了一個與第一個人生目標緊緊相連的目標:把自己在海外學到的所有成功學知識,毫無保留地告訴給每一位中國人,希望更多的中國人掌握先進的成功學知識,在1世紀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我不想成為億萬富翁,我不想演講,不想開勞斯萊斯;只是因為我的學生想,是別人需要,所以我就要先做到。”陳安之曾在演講臺上如是說,“我把賺來的所有錢投資我的腦袋,我今天才能夠站在這裡,但我不是為了成就自己,而是為了幫助別人。”陳安之的職業就是“教別人如何成功”,這份工作非常適合他,他也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做得“風生水起”,他的著作、錄音、課程內容都被人瘋狂地收藏,不知道多少人因為聽了他的課,看了他的著作而走上成功的道路,他也因此而成功,身家已達數億。

人生目標的選擇非常重要,如果選錯了,會引領你朝失敗的方向前進。但是如果你根據自身所擁有的條件來認真地權衡選擇,一旦選對了,朝著對的方向去努力了,收穫到的必然是成功的喜悅。

延伸閱讀:

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博物學家達爾文,16歲時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可是達爾文卻無心學醫,經常到野外採集動植物標本,並開始研究自然歷史。他的父親常常斥責他:“你放著正經事不幹,整天只管打獵、捉耗子,將來怎麼辦?將來會是整個家庭的恥辱!”所有的長輩也都認為達爾文資質平庸,與聰明根本就沾不上邊。可是,達爾文是有理想有目標的,他要探索物種的起源。

可是大家都不支援他,他的父親還因他“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一怒之下將他送到了劍橋大學讓他改學神學,希望他將來能夠成為一個“尊貴的牧師”。但是達爾文對自然歷史的興趣變得愈加濃厚,他簡直是完全放棄了對神學的學習。在劍橋大學學習期間,達爾文結識了當時著名的植物學家亨斯洛和著名地質學家席基威克,並接受了植物學和地質學研究的科學訓練。181年,達爾文從劍橋大學畢業後,亨斯洛推薦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同年1月7日英國海軍“小獵犬號”艦環繞世界的科學考察航行。

這次航海改變了達爾文的一生。回到英格蘭後,他立志成為一個促進進化論的科學家,並一直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孜孜不倦地鑽研。1859年,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問世,初版150冊當天即告售罄。之後他又花費了0年的時間蒐集資料以充實他的物種透過自然選擇進化的學說,並闡述其後果和意義。

做醫生和做牧師,不是達爾文的最佳選擇,這兩個職業根本就不適合他,研究物種的起源,探索自然選擇進化學說才是達爾文的興趣和目標所在,做生物學研究者才是達爾文最佳的人生位置。幸好他一直以來堅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目標和位置,不然,《物種起源》就不會問世,達爾文也不會成為萬人敬仰的生物學家、博物學家。

哈佛成功秘籍:

如何做出正確的職場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呢?

1.做適合自己的事情,分析自己的長處和優勢,選擇最容易發揮自己真正實力和水平的職業。

.人生的樂趣來源於喜歡的事,而不是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可以讓自己有成就感,是自己開心的根本來源,但卻不一定需要依靠它來賺錢生活。

.有組織、有紀律的工作狀態以及為集體貢獻力量的滿足感會幫助你重新找到自我,一個正確的職場規劃可以將你的人生最佳化到極致。

4.要有正確的做事態度,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一步一步地越做越好,不要想一步登天,成功是需要慢慢積累的。

測試題:

艱難的選擇

題目:有五種動物,孔雀、猴子、大象、老虎和狗,你要帶著這五種動物到一個從未去過的原始森林探險,四周的環境危險重重,迫於無奈的你要把它們一一放棄,你會按什麼次序把它們放棄呢?

提示:老虎代表你對金錢和權力的慾望;大象代表你的父母;狗代表你的朋友;猴子代表你的子女;孔雀代表你的伴侶、愛人。

在你選擇努力去成功時,你已經算是成功了。不是一定要成為億萬富翁才算是成功,不是一定要在某一個領域嶄露頭角才算是成功,也不是一定要獲得什麼大獎才算是成功。成功只不過是一種感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一種自信滿足的狀態!

第二節選擇努力成功時,其實已經成功了一半

有的人一直在抱怨,自己不停地在為某一個目標而努力,可是多年下來,都看不到明顯的成效。於是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是不是能力不足,水平有限,所以一直得不到“成功”的青睞。

其實,在你選擇努力去成功時,你已經算是成功了。不是一定要成為億萬富翁才算是成功,不是一定要在某一個領域嶄露頭角才算是成功,也不是一定要獲得什麼大獎才算是成功。成功只不過是一種感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一種自信滿足的狀態!

哈佛大學學者、暢銷書作家,006年被哈佛、斯坦福等美國7大名校同時錄取的張揚在自己公開出版的《年輕的戰場》一書中寫下了自己的青春誓言:“除了奮鬥,我別無選擇!”

張揚一直都在奔往成功的路上,他一直都選擇努力去成功。

張揚出生在湖北一個小城市裡,當年,他因高考失利而進入了湖北一所師範大學就讀。但是他並不甘心,他堅持選擇“繼續努力”,於是他把目光放在國內頂級名校清華大學,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到夢想中的學府去讀研究生。憑著刻苦鑽研和努力拼搏的精神,他如願以償考上了清華大學新聞系研究生。

考入清華大學後,憑著出色的英語水平,張揚受聘於新東方集團執教,5歲就成為最年輕的“新東方集團優秀教師”,贏得0萬名學生的激情擁躉。但是清華大學人才輩出,張揚在那裡根本就找不到成就感。第一年申請法國、英國名校又被拒,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他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但是他並未氣餒,更沒有放棄自己一直以來的堅持——努力。他始終相信,只要選擇了努力成功,只要一直堅持努力去成功,就一定會成功。

於是,他進了路透社北京分社實習,因表現出色而獲得了路透社、美國外交官、清華導師的聯合推薦,使得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等美國名校都向他拋來橄欖枝。當他從哈佛留學歸來,即刻就被邀請加入全國著名的出國留學機構啟德任美國中心總監。每一次成功的跳躍背後都飽含著張揚的艱辛付出和努力奮鬥,正是因為他一直選擇努力,才會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選擇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它可以決定你成功與否,也可以決定你的一生幸福與否,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選擇不是萬能的,再對的選擇也要透過努力去實現。選擇努力,就是一種行動,行動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每一個成功者必然會經歷一個選擇階段,而最終的選擇,必然包括所要走的路和所要涉足的領域,以及包括選擇努力。

延伸閱讀:

巴雷尼小的時候,一場大病使他落下了終身殘疾。當時母親心如刀割,但是一想到巴雷尼還那麼小,此時此刻他最需要的是最親的人的鼓勵和幫助,於是她擦乾了眼淚來到他的病床前,拉著他的小手鼓勵他道:“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媽媽會一直陪著你的!”

媽媽的話讓巴雷尼失聲痛哭起來。但是哭過之後,堅強的巴雷尼就在媽媽的攙扶之下慢慢地練習走路、做體操。儘管常常累得滿頭大汗,常常感覺到痛,但是他還是一直堅持,他不想被自己的身體缺陷所拖累,他要像正常人一樣,有理想有追求有事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體育鍛煉彌補了殘疾帶來的不便,巴雷尼在殘酷的命運面前,沒有氣餒,沒有悲觀失望,反而一直奮發向上。每天除了進行體育鍛煉之外,他還努力學習,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最後還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1900年他從維也納大學畢業後,繼續攻讀醫學,以全部的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

巴雷尼在臨床試驗中發現,許多耳科病人在用水沖洗化膿的耳朵時,常常會發生眩暈、眼球急速轉動的現象,醫學上叫做“眼球震顫”。巴雷尼經過反覆實驗發現,用高於或低於體溫的水來沖洗耳朵都會引起人的眩暈和眼球震顫。他由此得到啟示,發明了一種簡便易行的測試前庭機能的“熱檢驗”方法。該方法的推廣,大大促進了前庭疾病的早期診斷,這個熱檢驗稱為“巴雷尼檢驗”。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巴雷尼為了研究腦損傷而自願參加奧地利軍隊。俄國人俘虜了他。1915年,他在做俘虜期間,因耳科出色的研究工作,被授予了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巴雷尼的成功不是偶然,他為獲得成功而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過他最成功的不是獲得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而是堅持選擇努力去成功,是堅定的意志力促使他有著無比大的勇氣去戰勝一切困難,去克服自己身體的缺陷,去撥開層層雲霧,摘取成功的果實。

哈佛成功秘籍:

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懶惰因子,如何摒棄這些懶惰因子,讓自己變得勤奮起來呢?

1.合理安排時間,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節奏是矯治懶惰習性的第一步。日常生活井然有序的人,做事就不會拖拖拉拉。

.激發學習或工作的興趣。興趣是勤奮的動力,一個人對某項事物產生了興趣,便會積極主動地投入,消除怠惰。

.獨立解決問題,克服依賴性。

4.加強體育鍛煉。懶惰容易使身體疲乏,多參加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

懶惰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要持之以恆才能慢慢改正懶惰的壞習慣。

測試題:

你是一個有上進心的人嗎?

題目:夏天,一位年輕人坐在公園的椅子上看書,看樣子像是一位考生,他在看一本像是英文的參考書。突然,他合上書本,請猜猜他合上書本的理由。

A.突然覺得要下雷陣雨了,於是匆忙合上書本,準備回家。

B.因為想睡覺,想以書本為枕,在椅子上開始午睡。

C.因為覺得時間緊迫,看了一下英文之後,打算立刻換讀別科。

測試結果:

選擇A的人,是想迴避因雷陣雨會淋溼書本、頭髮令人感覺不太舒服的事,是屬於自我防衛本能比較強的人。一旦察覺自己身處危機狀況時,通常會力爭上游、發揮潛力。倘若陷入低潮的話,也能化危機為轉機,及早擺脫困境。

選擇B的人,很樂觀,循環性氣質很強,容易受當場的氣氛所感染。一旦感覺情緒低落時,可以藉著運動、休閒來變換心情,或是改變工作、生活環境,讓自己輕鬆一下,以便儘快擺脫困境,重新出發。萬一遇到極度低潮的狀況,換個新工作或是改變根本的環境,都是不錯的主意。

選擇C的人,提升自我的慾望很強。當陷入低潮時,可以去找德高望重的人開導,也可以閱讀名人傳記以激發上進心,不然會被一點小小的挫折所擊垮。

世界上沒有誰隨隨便便就能成功,也沒有誰整天渾渾噩噩的過日子幸福就會主動降臨在他身上。大凡獲得成功之人,無不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無不吃了很多很多的苦才會取得令人羨慕的成就。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很多時間,人除了向前看,向前走,向前奮鬥和努力,真的是別無選擇了。

第三節吃苦在前享受在後

放眼望去,每個城市的每個角落,幾乎都會有一些所謂的“流落街頭”之人。這些人有手有腳,絕大多數智力也很正常,但是他們卻寧願在天橋底下隨便找個破爛被子蓋,都不願用自己的雙手去勞動賺錢,讓自己過上正常的生活。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們不願吃苦,只想著享受。可是天下間哪有免費的午餐呢,天上又怎麼可能掉下餡餅呢?越想不勞而獲,就越得過苦日子、越得吃苦。既然都要吃苦,何不為了能過上好日子,能有個美好的將來而選擇先吃苦呢?

世界上沒有誰隨隨便便就能成功,也沒有誰整天渾渾噩噩的過日子幸福就會主動降臨在他身上。大凡獲得成功之人,無不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無不吃了很多很多的苦才會取得令人羨慕的成就。正所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很多時間,人除了向前看,向前走,向前奮鬥和努力,真的是別無選擇了。

為什麼呢?因為社會每天都在進步,科技每天都在發展,今天你不辛勤勞作,你不付出艱辛的汗水,明天你必然會落後於人。正如哈佛校訓所說的:“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不想自己終生痛苦而沒有享福的一天的話,就務必先吃苦,肯吃苦,耐吃苦。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一位卓越的畫家達·芬奇,從小就有繪畫天分。14歲的時候,父親送他到義大利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弗羅基奧為師。弗羅基奧給達·芬奇上的第一堂課就是要他畫雞蛋。弗羅基奧只不過把一個雞蛋往桌子上一放便去做自己的事了。剛開始的時候,達·芬奇還是很聽話的,認真觀察著雞蛋、畫著畫,可是畫了不一會兒他就有些不耐煩了,但是老師讓他繼續畫下去,畫完一個就再畫一個,畫完第二個就再畫第三個,就這樣讓他一直畫下去。達·芬奇心想,不就一個雞蛋嗎,幹嗎要我花那麼多時間去畫,我三下兩下就畫完一個了!於是他向老師提出抗議,覺得自己的“雞蛋”畫完了,希望老師可以讓他畫新的東西。

弗羅基奧很嚴肅地對他說:要你先學畫蛋,是要培養你熟練的手法和筆法,這是基本功!而且要畫好一個蛋,就認真地觀察它,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畫它。”聽了老師的話,達·芬奇羞愧地低下了頭,他知道自己別無選擇了,必須把雞蛋畫好,不然基本功不紮實,根本就畫不出出色的作品。從那以後,他日以繼日地畫雞蛋,不停地從前面、後面、左面、右面等不同的角度去畫,有的一個角度不知畫了多少幅。那段時間,他腦子裡全部都是雞蛋的影子,他畫雞蛋簡直畫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達·芬奇的畫本上畫滿了大大小小形狀不同的“雞蛋”,他的畫本還不止一本,簡直是堆成了一座小山。弗羅基奧對他如此肯吃苦肯鑽研的精神所折服,在看過他的那些畫稿之後,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有了堅實的基礎,達·芬奇的繪畫水平不斷在進步。有一次,弗羅基奧老師讓達·芬奇在自己的作品《基督愛洗圖》上畫一個天使,達·芬奇二話不說拿起筆來就畫,只三筆兩筆,一個可愛的小天使就躍然紙上了。弗羅基奧見達·芬奇能夠如此迅速輕鬆地完成高質量的作品,不禁喜上眉梢。達·芬奇也不負眾望,最後創作出了《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許多聞名於世的畫作,成了世界上最為著名的畫家之一。達·芬奇的成功再一次證明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古語的正確性。

曾經採訪過一個房地產公司的董事長,問到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毫不猶豫地答:“吃苦!”他說他創業之初是搞銷售的,從天亮跑到天黑,累了就喝一口隨身帶的水,餓了就吃帶在身上揣包裡的前一晚的剩菜剩飯,根本就沒多餘的錢吃快餐。晚上回到家簡單做一兩個素菜下嚥之後又要做總結和計劃,凌晨兩三點才呼呼睡去,天微微亮就起來幹活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道被多少客戶拒絕,被多少客戶翻過白眼,精神上和身體上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才能換來今天的“董事長”的職位和豐厚的身家財富。回憶起當年吃苦的情景,他不停地嘆氣說自己真是苦過來的。當問到他,要是老天給他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他還會不會選擇吃那麼多的苦而換來今天的社會地位和財物積累。他毫不猶豫地點點頭,他說:“我當時真的是別無選擇,不那麼辛苦的話,就沒錢吃飯,要餓死的!只是做著做著,就發現了商機,然後就成功了。之前吃那麼多苦,還不是為了家人和孩子有一天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就算再給我十次八次選擇的機會,我選擇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先吃苦,後享受!”

延伸閱讀:

王進喜,新中國第一批石油鑽探工人,全國著名的勞動模範。

1960年春,我國石油戰線傳來喜訊——發現了大慶油田,一場規模空前的石油大會戰隨即在大慶展開。王進喜從西北的玉門油田率領105鑽井隊加入了這場石油大會戰。可是一到大慶,呈現在王進喜面前的困難多之又多,沒有公路,車輛不足,吃和住都成問題。但王進喜和他的同事卻做好了吃苦的心理準備,即使有天大的困難也克服,拿下大慶油田!

當鑽機到了,吊車不夠用,幾十噸重的裝置無法從車上卸下來時,王進喜和他的同事們,用滾槓加撬槓,靠雙手和肩膀奮戰了天夜,“人拉肩扛運鑽機”。

當準備開鑽時,水管沒有接通。王進喜振臂一呼,帶領工人到附近的水泡子裡破冰取水,硬是用臉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場端了50噸水。

王進喜就是這樣,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帶領著隊員苦幹了5天5夜,打出了大慶第一口噴油井。之後的10個月,王進喜和隊員們克服重重困難,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奇蹟。

那段日子裡,王進喜身患重病也顧不上去醫院;幾百斤重的鑽桿砸傷了他的腿,他拄著雙柺繼續指揮;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漿池卻攪拌不開,王進喜就甩掉柺杖,奮不顧身跳進齊腰深的泥漿池,用身體攪拌制服井噴,自己卻累得站不起來了。

王進喜是個“鐵人”的訊息也因此慢慢傳開。他為發展祖國的石油事業日夜操勞,身心交瘁,最後積勞成疾,47歲便患胃癌病逝。

王進喜將短暫的一生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沒享過一分鐘的“福”。但是他帶領著隊友鑿的大慶油田,為共和國的大動脈源源不斷地輸送著能源,同時也時時刻刻在創造著資源與環境的和諧,為祖國的子孫後代造了福。

哈佛成功秘籍:

養成吃苦耐勞精神的步驟:

第一步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絕不沾染上一些惡習、陋習。

第二步是培養良好的興趣,絕不讓自己養成不良的興趣愛好。

第三步是設定適合自己成長發展的目標和計劃,並為之努力奮鬥。

測試題:

你能為成功吃多少苦呢?

題目:內心保持平靜的狀態,從下面四張牌中憑感覺選出一張來。

A.權杖皇后

B.寶劍十

C.權杖騎士

D.寶劍四

測試結果:

選A的人是個快樂主義者,並不是一個很能吃苦的人,或者說對吃苦要看你的心態。如果某一件事是你喜歡做的,那麼再大的苦你都吃得了;但是如果你不喜歡,一點兒的苦都會讓你很不舒服。

選B的人在吃苦方面屬於那種在重壓下,無論多麼苦都吃得了,但是一旦沒了多少壓力,或者並不是非常辛苦了,就不願意去吃那個苦了。或者說你是有點享樂主義的人吧,必要的時候你能夠做到吃苦,但不必要或者你不認同的時候可是一點兒苦都不吃。

選C的人在吃苦方面還是比較隨意的,只要沒有超過你的極限,你就不會太介懷。但如果超過了你的底線,你就會受不了。

選D的人不是一個能吃苦的人,在苦頭來的時候更多的是迴避。

幾個人同時站在同一個十字路口,卻有可能選擇不一樣的路。但是這能說誰選對了、誰選錯了嗎?腳下的路適不適合自己,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到底要選擇走什麼樣的路,也只有自己知道。

第四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曾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人是這麼解釋這句話的:“這就跟中國的《紅樓夢》一樣,易學家看到了經,道學家看到的是淫,理學家看到的是逆,哲學家看到的是亂,韻律學者看到的是混,文學家看到的是滿,社會學家看到的是短。每個人的立場不同,感受也就各異。”

沒錯,每一個讀者的人生經歷、價值取向不同,對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自然也就不盡相同。同樣的道理,同一篇文章,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不能說誰對誰錯,也不能說誰的看法更貼近事實,只能說,這些看法各有其道理。

選擇也是一樣。幾個人同時站在同一個十字路口,卻有可能選擇不一樣的路。但是這能說誰選對了、誰選錯了嗎?腳下的路適不適合自己,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到底要選擇走什麼樣的路,也只有自己知道。

在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上,郭敬明、南派三叔、鄭淵潔,分別以450萬元、1580萬元、100萬元的版稅收入,名列作家富豪榜前三甲。這個榜單每一次“新鮮出爐”,都會引來眾多網友的圍觀討論。

有人說,一個作家的價值,如果單純以其在文化圈內所獲取的物質財富的多少來衡量的話,那對於純粹靠寫作,靠筆耕不輟獲得財富的作家來說不公平,因為文化商人善於利用其自身“作家”的身份去追逐利潤的最大化。也就是說,他們已跳出了靠“寫作”賺取財富的單一圈子,他們開公司、辦雜誌、做代言、拍電影等,反正能利用“文化”來賺錢的事都幹,其中最出色的就是郭敬明了。細分析了一下郭敬明011年的收入來源,他寫書的所得只佔全部收入的小部分,大概0%吧。因此,人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與其說郭敬明是作家,不如說郭敬明是文化商人更貼切;而他的成功,也主要是文化商人的成功,與純粹意義上的作家漸行漸遠。”

不可否認,郭敬明的《幻城》、《夢裡花落知多少》等作品獲得了眾多讀者的支援,銷量也非常不錯,後來他的小說《小時代》的銷量也不錯。他還將其改編成電影,親自任導演,並且連拍了三部,前兩部的票房還算不錯,好像有5億的票房。無疑,郭敬明作為編劇和導演,其作品能獲得如此成就,他算是成功的。

郭敬明從“新概念作文大賽”中走出來,到出版了幾本暢銷小說而成為暢銷書作家,之後又搖身一變,成為《最小說》、《最漫畫》的雜誌主編以及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前兩年還當上了導演,拍了三部改編自自己小說作品的電影。他“作家”的身份一直沒變,只是不斷有新的身份加進來,當然,這些身份同時也給他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使之逐漸躋身於中國作家富豪榜。

如果把郭敬明看成“哈姆雷特”的話,千千萬萬個人心目中對他的評價和看法應該都會不盡相同吧?有人會對他選擇不斷給自己增加新的身份,開闢新的文化商業“戰場”而表示崇敬,也有的人會覺得他這是“荒廢”了自己的本職身份——作家,他應該迴歸到文字世界,而不應該再在文化商人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

不管大家對郭敬明所選的路有著怎樣的評價都無法影響到他所做的任何一個決定,因為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自己最適合在“文化商人”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那樣他才會收穫更多的財富,收穫更多的“名人效應”。

儘管很多人都認為,一名作家成功與否是在於其作品的文學價值而不是市場價值,然而,一部作品的問世,其最直接的成績不是來源於它的銷量嗎?銷量不就是市場價值嗎?作品的銷量越好,說明其讀者越多,其越受讀者的歡迎,難道受到讀者歡迎不就是文學價值的體現嗎?

所以,不管那些文化商人身上擔著多少個身份,那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由不得其他人來干涉或是評述,別人要選什麼樣的路走,那是別人的事。只要能走向成功,走泥濘路也好,走康莊大道也好,喜歡繞個彎子也好,總之,到達成功的彼岸就是勝利者。

延伸閱讀:

“我有了另外一種天地,有了另外一種人生,否則這一輩子就只能做這個工作,那傻了。我其實已經很舒服了,當過老師,幹過很多工作,我這個工作幹很長了,做網際網路14年,接下來沒多少時間了。那天周星馳說,我們時間不多了。真不多了,我告訴所有企業家,你做企業的黃金時間不多了,你的時間不多了,機會不多了。如果交給別人,你的時間多出來,別人機會也多了,不能全留在這兒全廢在你手上。”01年5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之一,49歲的馬雲正式辭任阿里巴巴集團的CEO,開始進入自己人生的另一個階段——退休狀態。

馬雲在商業世界貢獻了一個電商生態系統,是國內數一數二功成名就的企業家。他的電子商務平臺影響著上億人的生活,他是我國最被神話又最被去神話的商業偶像之一,他分拆成5家公司的阿里巴巴集團將上市超過千億美元市值,成為繼01年Facebook上市之後全球最受關注的IPO。可是,他卻在這個時候毅然選擇“功成名就身退”,難道他就不擔心自己的接班人會將他辛辛苦苦奮鬥了14年的公司搞垮嗎?他真的放得下心嗎?他曾經那麼高調地呼喊:“我們要創造一個中國人自己的、最偉大的公司,進入世界500強,存活10年(跨越三個世紀)!”然而才49歲的他就選擇了退休,選擇了過另一種生活,“先休息三個月,三個月以後我再考慮幹什麼事。三個月之內有些人情,以前欠的人情都該還掉,三個月之後再來規劃一下大致的方向,公益啊、企業的人才培養啊這些事情。”

有媒體如是猜測:如果馬雲真能再在公益、環保、創業教育、社會治理等領域有所建樹,他將有可能最終進入約翰·洛克菲勒、福特、比爾·蓋茨、喬布斯等世界級企業家的行列。或許這就是馬雲49歲之後要走的路,是他所謂的“未來的人生規劃”吧,這條路不易走,但是對他來說,之前積累了那麼多社會關系,積累了那麼多物質財富,選擇在公益事業和人才培養事業上發揮自己的餘光和餘熱,或許他認為,那就是他49歲之後想要過的生活,那些事業能陪伴他度過餘生。

人漫長的一生中不停地在面對選擇,也不停地在做選擇,有些選擇的結果可能會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但是沒有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之所以作出如此選擇的原因,也沒有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如此選擇會造成的“後果”,好與不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

哈佛成功秘籍: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真的很難選擇,越重要的事情選擇越多,也就越難做出選擇。如何在面臨各種選擇的時候,正確做 出判斷和決定呢?

一是當面臨選擇的時候,要對每一個可選項進行全面瞭解了之後再進行選擇,且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那一項。

二是當面臨選擇的時候,找出所有會影響你的判斷和決定的“外因”,個個殲滅之後才分析比較作出最終的選擇。

哈佛考考你:

飛機歸來

題目:每個飛機只有一個油箱,飛機之間可以相互加油,一箱油可供一架飛機繞地球飛半圈。為使至少一架飛機繞地球一圈回到起飛時的飛機場,至少需要出動幾架飛機?(所有飛機從同一機場起飛,而且必須安全返回機場,不允許中途降落,中間沒有飛機場)

答案:如果機場本身不可以加油的話,那麼最少需要4架。架同時起飛,到1/6圈時,兩架飛機把各自油箱中的1/加給另外一架,這兩架剩的油正好可以原路飛回,被加油機可以飛到5/6圈處。第4架飛機在環球飛機飛到4/6圈時起飛去接應,兩飛機在5/6圈處相遇,環球機剛好用完油,加油機把1/的油給環球機,兩飛機剛好都能飛回。

選擇了一種可能性,就等於放棄了其他可能性;選擇的東西越多,你可能失去的就越多。但是有失必有得,你失去的不會比你得到的多,只要你的選擇是切合實際的,是符合自身條件的,是不違背自然發展規律的。

第五節選擇了一種可能性,就等於放棄了其他可能性

買還是不買?說還是不說?走還是不走?每一個人,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鐘都要經歷這樣那樣的選擇。人這一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個需要不斷選擇、不斷面臨選擇的過程。

決定買了,必然就要放棄“不買”;決定走了,必然要放棄“留”……選擇的過程,其實就是放棄的過程。也就是說,選擇了一種可能性;就等於放棄了其他可能性;選擇的東西越多,你可能失去的就越多。但是有失必有得,你失去的不會比你得到的多,只要你的選擇是切合實際的,是符合自身條件的,是不違背自然發展規律的。

《伊索寓言》裡有這樣一個故事:鶯正在大樹上唱歌,一隻鷂鷹飛來抓住了它。就在鶯將要被鷂鷹吃掉的時候,鶯說自己太小了,根本不能讓它填飽肚子,故請求鷂鷹放它去捉更大的鳥兒。鷂鷹是這樣想的,放棄去捉能填飽肚子的食物,而把握住手中現有的能吃的食物,即使不能填飽肚子,起碼不會讓自己捱餓吧。餓著肚子怎麼能去捉更大的鳥來填飽肚子呢?不如先把鶯吃掉,肚子不那麼餓了,有了力氣再去捉大點的鳥兒。於是,它做出了選擇,直接把鶯往嘴巴裡送。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與其去選擇那些虛無的,不能馬上實現的東西,不如把握好現實,把握好實際情況,選擇自己最容易實現的,結果往往會是最有益的。

法國著名的作家貝爾納,他的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和劇本,在法國影劇史上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

他是一個智者,他的選擇充滿了智慧。

有一次,法國一家報紙進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情況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去搶救哪一幅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眾多的參賽者中,有的選擇價值最昂貴的那一件,有的選擇最值得珍藏的那一件,但是貝爾納選擇的是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貝爾納的選擇是最具智慧的,也是最容易實現的。他有想過選價值最昂貴的,也有想過選最值得珍藏的,可是,盧浮宮裡收藏的所有寶物都是那麼珍貴、那麼值得收藏,哪一件才是“最”呢?等你經過比算得出那個“最”時,所有的珍寶都有可能化為灰燼了,到時豈不是一件也沒救著?最簡單也最容易實現的搶救方案,就是搶救離門最近的那件寶物,一進門拽上就跑,成功率高達90%以上,救得一件是一件,減少一點損失算一點。

結果,在上萬份答卷中,貝爾納的答案獲得了金獎。獲獎的理由是:成功的最佳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一個,而是最可能實現的那一個。哈佛大學的教授也常常如是告誡莘莘學子們。

選擇就是這樣。儘管要放棄很多種可能性,只能選定其中一種,但是這種可能性也許會給我們帶來最大的收益。

延伸閱讀:

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他的一生中面臨了兩次最重要的選擇,他所做的決定對母親的幸福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丘吉爾的母親詹妮是個絕世大美人,她40多歲的時候依然楚楚動人,追求者眾多。可是她卻愛上了一個比她小差不多0歲的年輕人。當她告訴自己的親友說要嫁給那個5歲的小夥子時,大家都毅然反對。她起初頂著巨大的壓力堅持要跟那個小夥子在一起,可是親友們大加阻撓,她便開始慢慢有些動搖了。

丘吉爾在得知母親要嫁給跟自己同齡的一個男人之後,想過多種可能性,親友已經大力反對了,要是他再反對的話,母親必然結不成婚,那麼這對母親來說打擊一定很大。他不想看到母親傷心,何況愛情是不分年齡大小的,難得母親找到自己的真愛,他覺得自己不應該戴有色眼鏡來看待母親的這段愛情和婚姻。於是,他握著母親的雙手,堅定地說:“親愛的母親,就算是全世界的人都反對您,我也會勇敢地站在您這邊。”正是因為丘吉爾選擇了義無反顧地支援母親這段婚姻,母親才有了信心和勇氣披上婚紗,嫁給了一個跟自己兒子同齡的小夥子。儘管這段婚姻並沒有維持多久,但是母親卻在這段婚姻裡收穫了愛,婚姻持續期間,母親是那麼快樂幸福,這就證明了他拋棄其他可能性而選擇支援母親是對的。

當丘吉爾躋身政壇,成為政治領袖人物時,60歲的母親要再次舉行婚禮,這次的新郎比丘吉爾還小。這當然又遭到眾人的反對了,尤其是丘吉爾的反對派們。由於怕影響兒子的仕途,母親猶豫了。可是令她想不到的是,丘吉爾再一次握住了她的雙手做出了跟十幾年前一樣的選擇:“如果讓我在我的仕途與您的幸福之間做選擇,我心甘情願地選擇後者。”

丘吉爾始終把母親的幸福放在第一位。母親的兩次再婚,後父都跟自己年齡相仿,他都能欣然接受,不管要面對多大的壓力,不管有多少人反對,他依然堅持自己的選擇,這需要有多麼豁達的胸襟,多麼體諒和愛護母親才能做到啊!

丘吉爾的選擇,給了母親坦然享受幸福的權利,自然是好事。但是對他自己來說,或多或少影響了他的仕途。不過最後他還是排除萬難,沒有使自己因為支援母親再婚而被拉下馬。

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不能光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要適當地為別人考慮。

哈佛成功秘籍:

很多人因為不能確定自己內心所需,同時也害怕承擔後果,故而陷入艱難的抉擇之中。要克服選擇困難症,務必要做到幾下幾點:

1.明確自己的內心所需。

.分析每種選擇可能產生的結果和自己所處的環境、所具備的條件。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最有利自己的選擇,哪怕是要放棄一些選擇也在所不惜。

4.勇於承擔所有後果。

5.要有耐性。很多時候,壞的結果很可能是表面的,好的結果深藏在壞結果背後,要耐住性子,不能急於下判斷。

哈佛考考你:

一封“討債信”

題目:營業員小姐由於工作失誤,將萬元的膝上型電腦以1.萬元錯賣給李先生,王小姐的經理要如何寫信給李先生試圖將錢要回來呢?

答案:“尊敬的顧客,您好!由於工作人員的失誤,誤將一臺樣品機賣給您。為了您能夠更好地使用我公司的產品,我公司決定為您免費更換同等價位的筆記本一臺。並且我們有價效比更加優越的II型膝上型電腦,售價0000元人民幣。如果您此時購買,我們將會以19000元的優惠價格售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