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大國重工: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6章 第一座核聚變發電工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66章 第一座核聚變發電工廠

鍾成才沒空去管那些閒言碎語,把吃到嘴裡的肉趕緊吞進肚子消化了才是正事。

他讓趙唯、楊希、林偉、李梅、姜言、桂彬、劉玉柱等老成員擔任負責人,成立了七個專業研發團隊。

計算機軟件研發組、計算機硬件研發組、新型材料研發組、發動機研發組、探測技術研發組、武器系統研發組以及試驗技術研發組。

還有葉文欣負責的核聚變研發組,秦文玉負責的生物技術研發組。

劉玉柱負責的試驗技術研發組,專門負責對太虛實驗系統為核心的試驗體系進行研究。

因為太虛實驗系統並不是萬能的,開始和結束還需要有真實的試驗裝置進行驗證,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發課題。

需要吸收、利用最新的專業技術、裝置、工藝。

幹得好,就可以為其他研發團隊節省大量的寶貴時間。

周虎被鍾成正式任命為他的助理,協調處理各研發組的內外部工作,並代表鍾成進行對外的一些事務處理。

藉著這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鍾成完成了團隊的招兵買馬,研發實力一下就暴漲了。

但隨之而來的管理問題也越發凸顯。

他原來的團隊成員都是經過多年合作,慢慢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所以,鍾成交給周虎的工作也是非常艱鉅的,管理好這群“驕兵悍將”,不容易。

這些人在原來各自的單位都是尖子,要把他們“馴服”,不是簡單地依靠行政手段能夠解決的。

但周虎表示沒有太大壓力,有“鍾院士”的名號在,難度至少要減去50%。

再加“鍾顧問”、“鍾監察委員”的職務,難度還要減去30%。

這些新來的,誰敢丟臉色?

鍾成哭笑不得,他年紀輕輕就掛上了一個“兩院院士”的頭銜,把人都喊老了。

對於周虎這種扯虎皮做大旗的做法,他並不反對,他還沒那麼迂腐。

但還是要求周虎儘量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讓大家得到實際的利益。

雖然提倡講貢獻,但有物質和名譽的獎勵,大家的積極性才會更高。

周虎向他保證,小事鍾成就不用管了,只管為團隊指引發展方向。

他一定協助鍾成打造出一支全國,不,全球最有創新能力的科研團隊。

……

擴編組建團隊雖然用去幾天時間,但帶來的效率提升卻是明顯的。

而且透過參與金烏工程這種超級大專案,團隊之間也更快地進行了磨合。

金烏工程加速推進!

4月5日。

反應堆外殼製造工廠首先完成裝置儀器安裝除錯。

到了4月底。

新型發電機組裝工廠、大型線圈製造工廠以及一系列配套生產工廠相繼進入試產。

5月25日。

所有的部件、元件生產製造工廠試產成功,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

5月28日。

核聚變發電機組第一個總裝工廠竣工,啟動第一臺核聚變發電機組的總裝工作。

6月5日。

第一臺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的總裝完成,分成8個巨大的元件送往北山發電廠進行最後的組裝。

鍾成親自帶著十幾名團隊成員前往北山發電廠,進行現場指導。

北山發電廠位於北山市的西郊,離市區原來有十幾公裡。

但隨著市區的不斷擴大,這個距離已經縮小到不到三公里了。

北山發電廠原有2臺30萬千瓦火力發電機組,早已經滿足不了北山市的用電需求。

本來的擴建計劃因環保問題被終止,現在又重新啟動了。

不過新建的發電機組就是世界上第一臺正式的商用核聚變發電機組,而且按計劃要安裝兩臺,達到200萬千瓦的發電能力。

保證未來幾年內北山市的供電需求增漲。

原來的2臺30萬千瓦火力發電機組在第一臺核聚變發電機組投入執行後,就將被拆除。

北山市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全面使用核聚變能源的城市。

新建的發電機廠房在原發電廠往西二十公裡外的大山之中,中間這一片大山在未來幾年內也將被推平,用做工業用地。

為了容納300多米長的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新建廠房也修成了長條形,長360米、高度50米、寬度僅90米,可容納兩臺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一個月前,新發電廠就已經提前完成了所有準備工作,控制系統、送變電裝置、與主幹電網的高壓線路都已經準備就緒。

6月18日。

經過十三天的緊張工作,世界第一臺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安裝除錯完成。

到了第一次“點火”試運行的時候了。

因為時間和費用的關係,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除了在太虛實驗系統中執行過之後,這還是建造的第一臺真實裝置。

雖然鍾成有99%的把握成功,但畢竟不敢保證100%,萬一出現意外就是大事故了。

所以,在發電廠房內的所有人都撤出來了,鍾成也只是透過外接的控制檯,在廠房外三公里的地方進行控制“點火”。

出於安全考慮,這歷史性時刻並未邀請無關人員參與,只是在發電機組廠房內安裝了攝像頭,由專業解說員進行全國直播。

上午9點整。

鍾成按下了核聚變反應堆的通電按鈕,自動控制程序開始以緩慢的速度加大輸入功率。

專門為直播引出的主控制螢幕上只顯示了三個資料,輸入功率、發電機組輸出電量功率、能量增益因子—Q值。

輸入功率達到1000千瓦的時候,發電機組顯示已經有電量輸出,但不到100千瓦,Q值小於0.1。

這個時候整個裝置應該還只相當於一臺離子發動機。

兩分鍾後,輸入功率達到10000千瓦的時候,發電機組輸出功率達到2000千瓦,Q值為0.2。

十分鐘後,輸入功率達到50000千瓦的時候,發電機組輸出功率達到20000千瓦,Q值提升到了0.4。

這個時候反應堆中應該已經有非常少量的核聚變發生。

十七分鐘後,輸入功率達到90000千瓦的時候,發電機組輸出功率達到60000千瓦,Q值提升到了0.67。

這個時候反應堆應該已經有少量的核聚變發生了。

輸入功率就將達到10萬千瓦的預定標準,但輸出功率還差得遠。

現場解說員的解說開始緊張起來,連帶著全國無數觀看直播的觀眾也緊張起來。

兩分鍾後就將見證世界上第一臺商用核聚變發電機組的成敗。

成功還是失敗?

即將面臨的未知結果把大家的心都吊起來了!

透過這幾個月的媒體宣傳,大多數人已經瞭解了Q值是怎麼回事。

Q值最少要達到2以上,核聚變發電才有實用價值,Q值越高實用價值就越高。

但現在輸入功率已經達到90000千瓦,Q值才0.67,還有一萬千瓦,Q值能高到哪去?

搞這麼大動靜,如果失敗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