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有無數生活技能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二章:康教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二章:康教諭

吳秀才看了張洛一眼。

沒想到一個鄉下衛所出來的人。

還能看懂朝廷曾經的旨意。

吳秀才內心對張洛更加欣賞。

明朝歷史上多次出現過書院運動。

洪武年間出現過一次。

後面到了嘉靖時期。

為了禁止明間書院愈加發躍。

嘉靖皇帝連續兩次下旨。

不準名間開辦私人書院。

並同時焚燬已經開設的書院。

吳秀才無奈的說道:

“當朝幾位尚書,侍郎,還有閣老都在泉州學堂呆過。”

“這些私立的書院在朝中都有根脈。”

“怎麼可能會受朝廷的影響?”

張洛這下子明白過來。

嘉靖皇帝的禁書運動。

實際上已經算的上失敗了。

當今朝廷,內閣大臣裡的徐階就是出自東南的心學學者。

在東南文派中有著領導地位。

此外徐階的黨羽。

高拱,趙貞吉等都是以王陽明門徒自居。

嘉靖皇帝嚴禁書院的最大原因。

便是要遏制陽明心學在民間的擴散。

但無奈,心學一派在朝中樹大根生。

不是輕易可以撼動的。

張長偉問道:

“這泉州學堂的人也能參加朝廷的科舉?”

張洛朝著張長偉說明道:

“應該可以,只要過了童試。”

“可以選擇不到官府縣學裡讀書。”

“能以生員的身份進行鄉試。”

“應該有不少儒生都是這樣走的。”

吳秀才點頭應和道:

“張洛說的對,現今縣學衰弱。”

“凡是家境不錯的學子都去了泉州學堂。”

“泉州學堂有時會請附近的一些大家來授課。”

“可謂縣裡的一項文化盛事。”

“要不是留在縣學,每月還有祿銀能領。”

“我都想跑去泉州學堂了。”

張洛內心驚訝於東南地區的書院昌盛。

即使是沿海倭寇氾濫。

但福建地區的學院文化依舊非常繁榮。

這些富商創辦的私立書院。

不光是一個普通的讀書學堂。

也是一個基層學術聚集地。

大量的士紳文人會聚集在此處。

自宋初開始。

地方的名儒便開始了私下講學。

起初也只是找一些人多的地方。

對著一些市井百姓稍微講講。

但時間久了。

這些自詡孔孟傳人的儒生。

覺著的這樣講有失身份。

於是接受了一些富人的邀請。

進駐了他們私辦的學堂進行講學。

在北宋中期以後。

經常會出現一個儒家大師在學堂講課。

會有各處的人員朝著學堂擁擠過來。

這架勢一點也不比二十一世紀的表演現場差。

像陽明先生也在貴陽書院,稽山書院講過學。

每一回開講。

整個都擠滿了各式各樣的人。

看場面都稱得上萬人攢動。

就連一些不會讀書的百姓也會想著湊些熱鬧。

而常見的讀書人在聽到講學的訊息後。

甚至會從臨省趕過來。

然後乾脆就住在書院邊上。

等到陽明先生下次講學好坐一個靠前的位置。

泉州學堂也是這麼一個學術地方。

雖然學堂結構比上書院小些。

但也五臟俱全,壓過本地縣學一頭。

在整個泉州府有著很多的文化影響力。

到了這種危機時候。

新來的教諭還要進行縣學改制。

難怪好多人連銀子都不要直接跑了。

要是真因為關考沒有生員的資格。

那真是幾十年的書都白讀了。

就在三人討論時。

吳秀才口中的那位新教諭已經出現在了宿舍門前。

這位新上任的康教諭。

最近的處境是相當出糟糕。

昨日城門迎接新知府時。

因為太過於古板行事。

被新知府細虐的稱為“假山”。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新知府是嘲諷他站著如假山。

現在整個晉江縣都知道有個“康假山”。

這位康教諭出生江蘇南直隸。

去年剛考上鄉試中了舉人。

目前還算的上仕途新人。

故而直白了一些。

今天性格耿直的康教諭因受不了新知府的奚落。

已經決定放棄這教諭之位。

打算向縣衙請辭了。

他剛打算去縣衙遞交辭書。

看見了張洛和張長偉兩個陌生的身影。

充滿疑惑於是跟到了宿舍。

吳秀才看見康教諭。

就像沒了魂一樣。

立馬身形顫抖著向教諭行禮說道:

“學生拜見教諭大人。”

張洛也一起拉著疑惑的張長偉。

一起朝康教諭行了禮。

康教諭象徵性的回了個禮。

然後口吻嚴肅的對著吳秀才問道:

“現在已經到了讀書時候。”

“怎麼還在宿舍裡呆著,不去明文堂裡讀書?”

吳秀才趕忙拿起幾本經書打算出去。

康教諭又問道:

“這兩人是誰,怎能擅進縣學?”

張洛沒想到這麼快又和這位剛毅學官重見了。

昨日在城門第一次見他的時候。

張洛覺感覺他嘉靖朝明臣海瑞的性格很像。

“你們二人從何而來,為何擅闖縣學?”

康教諭再次問道。

語氣愈發的嚴厲。

張洛恭敬的回道:

“草民來自鎮海衛。”

“是打算參加童試,來請吳秀才做保舉的。”

聽到張洛說自己是參加童試的童生。

康教諭嚴肅的臉頰稍微鬆弛了一些。

他作為一縣的教諭。

負責一縣的各種教育事務。

雖然已經打算不幹了。

但康教諭還是得盡到自己的職責。

要勸慰張洛這個後生不能鬆懈。

康教諭說道:

“你是準備要去縣衙遞交保書吧。”

“正好本官也要去縣衙。”

“你與本官同去。”

“路上本官正好考考你的底子。”

康教諭作為舉人自己說話很讓人信服。

張洛現在可連童試都沒過。

秀才都不是。

即使是文化昌盛的晉江縣。

一年考過鄉試者不過四,五人。

張洛以前看範進中舉那篇課文。

總覺的為什麼只是中了舉人。

就能高興的瘋了過去。

現在一看,古往今來。

能中進士的人微乎其微。

考上舉人不說古代。

也算打敗了二十一世紀的眾多學子。

康教諭即為舉人。

也是一縣主管教育的官員。

考察一下張洛的功課也很正常。

康教諭也是在看到張洛雖然一介布衣。

但是身材高大,眼神也很有精氣。

打算探探張洛的底子。

看看張洛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讓張洛能用心讀書。

康教諭剛入官場。

認為做了官自然要做好分內的事。

自己現在還是晉江縣教諭。

趁著這時。

好好教導一下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