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逆夜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章 百曉生 養寇自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章 百曉生 養寇自重

有人將餘渭比作了衡州府地界的百曉生。

什麼街知巷聞啦!什麼江湖軼事啦!什麼深閨夜話啦!包括府衙中老爺們的施政決策,都會在第一時間傳到他的耳中。

知道蕭銘中向他打聽事情後,餘渭牛B哄哄地說:“雁生,這事來問二舅我,你可算是找對人了。

說起這包打聽的本事,衡州府地界上你二舅甘當第二,沒有人敢為第一。”

看著二舅這有些囂張的樣子,蕭大公子不由地一樂,示意他言歸正傳進入到主題。

“說起奈何窪那夥子,我同裡面幾個小頭目有些交情。據我瞭解,他們的大當家王道,那是個狠角色,其人多謀好殺,做事小心,不好對付啊!”

講到此處,餘渭也是長嘆了一聲。

蕭銘中乘機插話道:“久聞二舅在江河上名聲籍甚,這奈何窪您可曾進去過?”

“不曾進去過,只知道那是衡州府與永州府交界處的一處險地。縱橫大約四、五十裡地,被蘆葦蕩圍著,裡面遍佈著毒障沼澤和迷魂陣。

如果沒熟人接引,生人進入其中,絕對是九死一生的結局。”

嘶!大廳裡發出了倒吸涼氣的聲音。

這奈何窪居然是如此險惡之地,當真是地如其名,還真有點如之奈何的意味。

餘渭接著說:“聽說被你們打散的常寧縣礦徒大多投了奈何窪,如今聚集了三千多人馬,已經成了些許氣候。”

蕭銘中點頭道:“嗯!這個情況我們已經掌握。”

“對了,他們新入夥的二當家,曾經是衡州守備羅順的中軍護旗官。這人叫季阿採,與我相熟。

其人孔武有力,兩條手臂紋滿花繡,能夠託舉起五百來斤的磨盤,有個‘花胳膊’的綽號,是條有血性的漢子。”

待到餘渭話音落下,一旁的蕭漢謀接過話頭:“主公,這個季阿採或許以後會有大用,應當和他建立上聯絡。”

蕭銘中覺得蕭漢謀的建議可行,出言道:“二舅,這件事只能勞煩您了。”

“行,這事我來辦,你就瞧好吧!”

餘渭非常爽快地將這個差事接了下來。

“事情已經瞭解的差不多了,今天我們在這裡達成一個共識。對於奈何窪的這夥水匪,務必要剿滅。

但他們現在還有些存在的價值,至少在一年內,不要去動他。先做些滲透和情報收集的工作,以備不時之需。”

此時,蕭銘中來了個一錘定音。

議事廳中一幹人等心中頓時瞭然,蕭大公子這是要養寇自重,為己牟利啊!

“主公,老道我願意去奈何窪走一遭。”

張老道主動請纓,要去打入奈何窪中做細作。

“恕我不能答應。你的身份應該已經洩露,去了就是個死。此事我自會安排人去做,以後你就待在我身邊,不可擅自行動,聽明了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雖然被蕭銘中嚴厲駁斥,張老道還是感覺到心頭一暖,連忙回應:“貧道曉得了。”

蕭銘中心中已經有了打算,決定克隆幾個奴級特工,趁著王道如今正大肆地招兵買馬,打入其內部。

議事就此結束,蕭銘中決定今天晚上就留宿在莊園別院。

“雁生哥,肚子餓不餓?我讓廚房給大家準備了宵夜。”

“還別說,我是真有點餓了。還是咱們家小石頭想得周到。走,大家一起去吃上一口,‘墊吧墊吧’肚子。”

蕭銘中與餘渭並排走在了頭前,其他人逐一緊隨身後,出了議事廳,去往不遠處的飯堂子。

路上,餘渭在蕭銘中耳邊,輕聲說:“雁生,有個事兒剛才不太方便講。但我覺得必須讓你知曉,今後能夠有所防備,不至於吃虧。”

見餘渭突然一副正兒八經的樣子,蕭銘中有點好奇,回應道:“二舅請說。”

“最近這段時間,有人在衡州府城中,四處傳播著不利於江東千戶所的謠言。你知道主使人是誰嗎?”

餘渭越發地壓低了嗓音。

聞言,蕭銘中劍眉倒豎,追問道:“是誰?”

“我懷疑是南直隸來的那個兵部校書籤事陳三泰。”

“是他?他也跟著羅賴子一起逃了出來嗎?他沒有離開衡州府嗎?”

蕭銘中頭上滿是問號。

這個人,已經一度被蕭大公子忘卻了。試想一下,江東千戶所和這個陳某人並沒有什麼仇冤,他如此賣力的造謠中傷,究竟目的何在?

“這個陳三泰確實離開過,然而他又偷摸著回到了衡州府城。也不公開露面,行事非常詭秘。”

說完,見蕭銘中還是一臉疑惑地看著自己,餘渭老臉一紅,接著又說:“是登高樓的花魁娘子私下裡和我說起,此事應該確實無誤。”

原來如此!這‘登高樓’有著衡州第一銷金窟之稱,如今的花魁正是蕭大公子二舅的相好,她將自己的這個發現透露給了餘渭知道。

蕭銘中有所不知的是。因為常寧縣的這一次礦徒反叛,在南直隸造成了一場不小的官場地震。

寫到這裡,就不得不簡單地提一下明代官制的形成的原因。

話說,在明代歷史中,有著濃墨重彩一筆的靖難之役,做為皇叔的燕王朱棣成功逆襲發動政變,奪得了自己侄子的天下。

明建文四年,六月。

燕王朱棣攻克了金陵,謁孝陵,即位稱帝,是為成祖,也就是永樂帝。

永樂帝為了穩固自己的皇權,對建文帝時期的舊有官員勢力,進行了一場空前的大清洗。

大興詔獄,株連甚眾,其中最極端的莫過於將江南大儒師方孝孺家誅了十族。也就是說,方孝孺的眾多門生故吏,甚至於隔壁老王,都上了這份被株連的死亡名單。

如此暴戾的行徑,自然引起了位於金陵都城一帶,廣大地區的蘇浙士林百姓的極度反感和強烈敵視。

非暴力不合作只是普遍現象,嚴重的發展到了暗殺派駐的官員,甚至頻繁的發生了刺王殺駕的事件。

朱棣感覺著整個金陵城帶給他的滿滿惡,更是考慮到了北方殘餘的蒙元政權勢力的蠢蠢欲動。

遂決定遷都燕京,是為北京,北直隸。也就有了後來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