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逆夜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兵馬 選兵之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兵馬 選兵之法

“我所說的兩件事情同出一轍,那就是招兵,練兵。”

蕭大公子把這次來找自己父親的主要目的說了出來。

這次的遇襲,讓他有了一定的緊迫感。來自後世的他可是知道這大明朝已經沒有幾年搞頭了。

三年後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就會建立起大順政權,並且打進了北京城,致使崇禎帝在煤山上吊自殺。

而關外那些野蠻的滿清八旗,會在吳三桂這個“無國、無族、無家、無父”的古今第一大漢奸帶路下,從山海關進入關內。

他們在華夏中原大地上,掀起了濤天的腥風血雨。也為華夏民族,乃至整個東方世界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刀兵臨身時,地處湘南的蕭家也必定無法得以倖免。

首先將要面對的,就是兩年多之後,明末農民軍最有影響力的其中一人,張獻忠。

這人將會領兵進入湖南,一路上攻城拔寨,在沒有蕭銘中出現的歷史中,衡州府被其義子艾能奇毫不費力地拿下。

所以擴充隊伍,操練士卒的事情,已經迫在眉睫。

熟知這段歷史的蕭大公子,藉助著先知先覺的優勢,來應對即將要到來的天下大勢,把準備工作做到前頭,才能夠不動如山,穩坐釣魚臺。

而且在這個武將漸漸軍閥化的時期,有槍就是草頭王的年月裡。手中能多掌握一些兵馬,就會多一份保障。

蕭慎行聽完蕭銘中所說,哈哈一笑:“雁生,你這次和為父想到一塊兒去了。

這天下已經亂象重生,要想不成為他人的魚肉,擴充人馬,操練士卒之事必須儘快著手進行。”

這亦師亦友,又為父子的兩人在這件事上,競然不謀而合。

“父親,這招兵練兵之事,可否交給孩兒來做?”

見蕭大公子主動攬事上身,蕭慎行關切地道:“你傷勢初愈,身體上可能吃得消?”

“父親,人們常說,少年如同初升之陽。這些許小傷,不礙事。”

這次注射過半成品都不算的生命因子萃取液後,蕭銘中不但傷勢痊癒,而且身體素質上,得到了難以想象的提高。

“雁生,這招兵之事,你準備從何處入手?”

見蕭大公子如此決絕,做為父親的蕭慎行只得依著兒子。於是,他過問起了這招兵之事,看蕭銘中將要如何行事。

“孩兒準備參照戚家軍的招兵標準行事,讓人去衡州府下轄的偏僻山區招收山民為兵。

窮鄉僻壤出刁民,咱們湖湘子弟吃得苦、耐得煩、不怕死、霸得蠻,如此性格使然,必定能成為好兵。”

按照戚繼光的標準,凡是那些城裡人和年齡大的人、臉皮白淨、行動伶俐、看見官府中人也毫不顧忌的人,都不要。

要的是標準的農民,農民能吃苦,黑大粗壯又有體力,重要的是服從管理。

總而言之,就是要選鄉下那些年輕力壯的老實農民。事實證明,戚繼光的這種選兵標準,非常的行之有效。

後來者,湘軍的創始人曾國藩,也是效彷戚家軍的選兵標準,打造出了一支敢打敢拼的強大湘軍。

做為一個來自後世的穿越者,蕭銘中還掌握著很多現代的選兵練兵標準,經過反覆衡量,發現這些並不符合這個熱兵器才開始萌芽的時代。

快人一步是天才,如果再快那就容易扯到蛋。

所以,有著明代戰神之稱的戚繼光的這套選兵標準,才是當下蕭大公子的最佳選擇。

做為將門的蕭家,自然是收藏了戚繼光的《紀效新書》與《練兵實紀》兩本大名鼎鼎的兵書。

兵書上,記載著一段戚繼光最為精髓的帶兵理念。結合到後世的所學,令蕭銘中感悟頗深。

“堂堂之陣,千百人列隊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後;

叢槍戳來,叢槍戳去,亂刀砍來,亂殺還他,只是一齊擁進,轉手皆難,焉能容得左右動跳?一人回頭,大眾同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人轉移寸步,大眾亦要奪心,焉能容得或進或退?”

這段話,點出了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

聽到自己兒子要彷效戚家軍的選兵練兵方略時,蕭慎行頓時放下心來,對蕭大公子今後的成就有了更多的期待。

……

得到父親首肯後,蕭大公子便放開了手腳。

他將張老道和幾位帶兵的“漢字輩”將領再次召到莊園別院的議事廳。

讓他們各自帶人去衡州府轄下的山區,以每月二兩銀子的餉銀,去招募窮苦的山民前來江東千戶所當兵。

任務下達後,蕭銘中讓幾個“漢字輩”的將領先行退下。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在議事廳中單獨留下了張老道一人。

“道長,此次招兵事關重大。我想請你為我來把最後一關。”

見到蕭銘中如此鄭重其事,張老道趕緊詢問道:“哦!主公需要貧道怎麼做?”

“我想讓你用相面之術,對這次招來的士卒們,進行最後一次甄選。”

蕭銘中知道張老道一手相人相面的本事,很是了得。於是他來把這選兵擇將的最後一關。

張老道一聽,是幹自己的老本行。他言辭切切地保證:“主公之意,貧道已經明了。必不讓那惡相奸滑,背運喪氣之人進得軍中來。”

“如此甚好!”

蕭銘中很是肯定的點了點頭。

……

一切照計劃,按部就班的進行著。

三天後,駐紮在常寧縣城中的明軍,半夜偷襲江口鎮不成,被奈何窪的水匪全殲的訊息傳到了衡州府城中。

衡州府城再一次的風聲鶴唳起來,四座城門已經開始嚴加管制出入人員,城中的百姓個個人人自危。

“雁生,宿府君讓為父去城中知府衙門一趟,我想你陪我走上一遭。”

蕭慎行找到了蕭銘中,讓他一同前去,正好將父子倆籌謀多日的事情給順道辦了。

蕭銘中不加思索的道:“宿府君是請你去府衙,必定是為了常寧縣城被水匪圍困的事情。

這些個大人們既然有求於咱們江東千戶所,咱父子所謀的那件事情,成與不成就在今日。”

蕭慎行深以為然,悵然一笑道:“雁生,你的嘴巴皮子活,這事還需由你去說道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