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逆夜行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三章 連唬帶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三章 連唬帶蒙

“鋥”

一聲寶劍出鞘聲響,蕭銘中揮劍斬斷了一支左軍拋上來的飛爪繩結,

大喝道:“敵襲!全員迎戰。”

"湘江號"船首上的黃銅雙頭鍾被人扯動,搖的"鐺鐺"作響,發出了急促的示警鐘聲。黃好武所帶領的二十名童子營少年整齊劃一的拔出斜挎在腰間的戚刀,將左軍拋上來跳梆攀爬的牽繩飛爪盡數斬斷。

咣噹……咣噹……咣噹

隨著一陣炮窗開合聲響,這艘巨大的戰艦終於露出了隱藏著的獠牙。"湘江號"右舷一排隱藏著的炮窗快速開啟,從裡面升出來十六支黑洞洞的炮管,齊刷刷指著左軍的蒼山船。

我了個去,和左軍這只裝備著兩門佛郎機小炮的蒼山船比起來,面前這艘鉅艦簡直武裝到牙齒,這是踢到鋼板了?

左軍哨官見鉅艦上的一個黑大個,用一支從來沒有見過的火器正指著自己,莫名驚出了一身白毛冷汗,只覺得喉結"咕噥噥"的陣陣蠕動,一時語塞,嚇得說不出話來。

蒼山船和走舸上這些左良玉的水軍,平日裡也就勒索一下過往的商船,欺負一下小船都沒有幾支的江匪流賊,哪裡經歷過這般狀況,船上兵丁頓時大亂。

"撲通……撲通"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慌亂中,幾名左軍兵丁從船上失足掉落江中,在湍急的江水中拼命撲騰著,發出聲聲哭泣哀號。

"羅頭,有兄弟落水了。"

左軍哨官的身後一個年輕兵丁大聲喊叫著提醒自己的哨長。

一個激靈,身穿紅色鴛鴦戰襖的左軍哨官那嚇得出殼的靈魂終於歸位,將雙臂舉起勐揮雙手,口中急切大叫道:"誤會!誤會!切勿動手。"

蕭銘中目光輕蔑的看著這面色已經被嚇得刷白的左軍哨官,嘆了一口氣後說道:"鐘聲且住,聽聽這廝如何說道。"

見湘江號上止住了示警鐘聲,左軍哨官那顆滿負荷撲通狂跳的心臟稍感平復,雙手抱拳,躬身頷首道:"小的羅明一時鬼迷心竅,冒犯貴人,實屬罪該萬死,還望貴人原諒則個。"

蕭銘中見這左軍哨官已經服軟,將黃好武喚到身邊,輕聲囑咐道:"你讓人將落水的左軍兵士救起,再去準備五十兩白銀拿來我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黃好武面上露出不解之色,不過他一貫對蕭銘中唯命是從,立馬領命而去。

蕭銘中背手面帶和煦的笑容,朗聲道:“將軍言重了,我家祖父在南直隸應天府為官,與你家大帥的恩主侯老大人交好,說起來我們這是‘大水衝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識自家人’。”

蕭銘中口中所言的侯老大人,侯恂,萬曆二十六年進士,字若谷,號六真,明朝太常卿侯執蒲長子。曾歷任戶部尚書、總督保定等七鎮軍務。

崇禎二年,侯恂收左良玉為帳前雜役。時值冬至,文武百官拜祭皇陵,御賜飲宴,作為候恂身邊隨員的左良玉喝得大醉,丟失了四隻金酒杯。左良玉請求侯恂治他的罪,但侯恂不僅沒治他的罪,還破格提拔他為裨將。

崇禎四年九月,侯恂又提拔左良玉為副將,掛帥印。後來,左良玉屢建戰功,成為領兵大元帥。左良玉常念侯恂舊恩,奉為恩主,為眾人所知,並親臨侯府向侯恂之父叩頭問安。

蕭銘中所說自家祖父與侯詢交好,這話純屬瞎扯,蕭銘中的祖父蕭如止,官任提督南京教場、都督僉事負責訓練應天府南京駐軍的練兵官。相當於宋朝時期,京師八十萬禁軍教頭。

一個是位極人臣的文官,一個是中底層的將門武官,基本上屬於八杆子打不著的關係。

左良玉如今正領軍在川鄂交界處,參與圍堵流竄進入蜀地的流賊“八大王”張獻忠殘部。蕭銘中心中清楚自己這番連唬帶蒙,對面這個小小的左軍哨官根本無法求證。

哨官羅明乾笑著說:“哈哈!正所謂不打不相識,能夠就此結識貴人,實屬羅某人平生之幸。”

“救上來了,救上來了。”

……

傳來了一陣喧譁之聲。

只見從“湘江號”上拋下的數具漁網中,網住了幾名落水的左軍兵丁,正在緩緩拖拽,將幾人搭救上了巨大戰艦的甲板上。

蕭銘中來到了幾人面前,這幾個被救的左軍兵丁知曉來人是這艘戰艦的主事人當前,齊身叩首稱謝。

“好了,無須再謝,你們這就回去自家船上。”

蕭銘中拿過黃好武手中的朱綾布包,遞給一個年齡最大,外貌有些忠厚老實的左軍兵丁,正色的囑咐道:“將這個包裹交給你們大人。”

目送著被搭救的左軍兵丁離開,黃好武在一旁滴咕道:“為何送這些賊廝鳥銀子,依著我的脾氣,就應該將他們全都送去喂魚鱉。”

“這裡離省城武昌近在遲尺,我們可能夠悄無聲息的將他們全部拿下。”蕭銘中反問道。

黃好武摸了摸自己的腦袋,不加思索的說道:“不能。”

“既然不能,那就別再糾結,以後有的是機會收拾這些蟲蚍。”

此時,站在蒼山船頭的左軍哨官羅明將手中的包裹在手中掂了掂,撇了撇嘴,抬頭看向蕭銘中,大聲喊道:“多謝公子賞。”

“水上行舟,風寒霧重,這些許銀錢是我一番心意,權當請諸位喝上一杯水酒,潤潤嗓子。”

“公子爽利,在下這便領人離開,某駐紮在甑口水寨,公子若有事,可來尋我,某定鼎力相助。”哨官羅明抱拳拱手一禮。

蕭銘中也抱拳還上一禮,回應著:“得空,我一定前去尋羅兄一起飲宴。”

隨著左軍的蒼山船和幾隻走舸劃拉著,漸漸遠去。躲進船倉的劉衡、易少澤、方為漢、鄒兆南四人重新來到了艦首的甲板上。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眼前這四位和蕭銘中連保具結的同窗學子,在與左軍的衝突發生時,第一時間便選擇了藏身躲避的行為,讓蕭銘中這個已經在大明朝混跡了十多年,對這個時代深有瞭解的穿越客來講,一點也沒有感覺到意外。

明末的傳統文化中充斥著趨吉避凶的理念,使得這個時期大多士子文人的骨頭普遍偏軟。

“沒想到銘中小友還是一位機辯之士,三言兩語便消彌災禍於無形,實在是令為兄歎服。”四人之中,年紀最大的劉衡說出了此等欽佩之言,似乎還流露出了幾分慚愧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