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亂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零八章:天子的秉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零八章:天子的秉性

“怕只怕磨延啜羅不會公開報復,只在暗中搞鬼,也會給朝廷帶來不小的麻煩!”

秦晉只嘿嘿冷笑,慢說磨延啜羅只是個領兵大將,此人究竟有多少能力可以左右回紇懷部的用兵策略,他相信凡事兩利則和,只要讓回紇人認清楚只有與唐朝合作才會得到最好的回報,某些人的私怨在這種所趨大勢之前也只會成為當車身的螳臂。

換言之,朝廷裡的某些人也太過於拿磨延啜羅當盤大菜了。更何況,這個磨延啜羅本就不是回紇部的可汗,回紇部的懷仁可汗能夠在諸多覬覦汗位的爭奪者內勝出,就絕對不是易與之輩,這種人又怎麼可能因怒而興師呢?

“放心,磨延啜羅這個啞巴虧只能獨自嚥到肚子裡,稍後秦某會開出一個懷仁可汗難以拒絕的條件!”

郭子儀沉默了,天下間的格局就這麼大,如果朝廷要拿出一個讓懷仁可汗無法拒絕的條件,也就等同於在朝廷的碗裡摳出去一大塊肉,這麼做會不會遭到朝臣的詬病呢?

但是,郭子儀又暗暗揣度,秦晉不是個魯莽的人,一向都是謀定而後動,今日所說也許另有深意。再加上他今日已經多次就秦晉的提議表達了質疑,因而也不想再僵持下去,便選擇了沉默,看看事態的發展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總體而言,郭子儀對朝廷的前景是持有樂觀態度的,平叛成功是必然之事,未定的只在時間的早與遲。

對朝廷而言,自然是平叛越早越好,如此就對朝廷的影響控制在某種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假如持續數年難治癒十數年,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毀掉的財產,死掉的人口,又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恢復舊觀。

尤其人口的損失,沒有個百十年的休養生息,是很難恢復元氣的。

“末將愚鈍,不知大夫深意,還請大夫明示!”

思來想去,他總覺得還是問明白的好。

郭子儀今日的舉動有些反常,秦晉有些不耐煩,許多事還在構思之中,尚未成型,因而只含混的應付了一句。正好此時飯菜也端了上來,一盆燉肉,幾張烤餅子,一大碗熱湯。

秦晉也不客氣,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這個時代的烤餅可比不上後世的白麵餅,粟米面做出來的餅口感並不細膩,加之是烤制而成,秦晉便喜歡以熱湯泡軟了吞食。

眨眼的功夫,案上的食物就被風捲殘雲般的消滅一空,縱然是見慣了軍中將士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的郭子儀也不免咋舌,秦晉這吃飯的速度快到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打了一個大而長的飽嗝,秦晉心滿意足的呼了口氣。

“估算時辰,李萼那裡也該有些收穫了,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他在以委婉的方式讓郭子儀放心,他不會把大好的形勢以幾計昏招而全部斷送。但是,轉而又皺眉道:

“今夜又發生了一樁意外,也不知是不是巧合?”

這讓郭子儀的心又提了起來。

“難道也與神武軍有關?”

秦晉毫不隱瞞自己的想法。

“與崔大尹有關,永興坊失火,政事堂的新宰相們恐會以此事大做文章!”

歷來京兆尹都是宰相之首志在必得的職官,一定要安排心腹之人,否則連京畿之地都不能操於鼓掌之間,宰相之位就難以名副其實。

“難道,難道失火並非意外?”

郭子儀脫口而出後,連他自己都被這個想法嚇了一跳。那朝廷上可就又是一片腥風血雨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幾方勢力突然都蹦了出來,難道就沒想一想,現在的朝廷政令不出潼關,潼關以東廣大的土地都在所謂的“大燕”治下,這些人怎麼也就不想想,一旦鬥的雞飛狗跳,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秦晉搖了搖頭。

“房琯、崔渙等人應該不屑為之,但只怕別有居心之人故意將水攪渾,或者說禍水東引!”

“禍水東引?”

郭子儀馬上明白了秦晉所謂禍水之說指代的是什麼。引得宰相們主動加入進來,這不失為一招轉移矛盾的妙棋,但凡鬥爭的時候,敵人的敵人也就是天然的盟友。

“大夫打算如何應對?”

秦晉對此也沒有什麼好辦法,由於事起倉促,一時間還沒想的透徹,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

“見招拆招吧!不要小瞧了那幾位宰相,又怎麼可能平白的被人當了刀槍使喚!”

很快,永興坊的火情訊息被送入軍中,除了朝散大夫王冕的宅邸被火燒了大半以外,別家並無損失,也就是說火勢沒有蔓延成瀰漫整個坊的熏天大火,這對崔光遠而言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不過,郭子儀卻不像秦晉那麼樂觀,在他看來失火無小事,就算只燒了一家人,崔光遠京兆尹的帽子也保不住了。

“按照朝廷慣例,去職外放已經是最輕的處置了。”

秦晉卻道:

“京兆尹難辭其咎,宰相就可以獨善其身了?京中失火,焉知不是宰相失德而至?”

這麼說有胡亂攀咬的嫌疑,但在儒家天人感應的體系內也完全說得通。確實如此,這場火早不燒,晚不燒,偏偏在這個時候燒起來,難免會被附會到信任的宰相身上。

其實,在秦晉看來,這也是個可以任意套用的公式,就算套在天子李亨的身上也一樣說得通,只不過現在李亨的地位依然穩固,又有解圍長安困局的功績,沒有人會那麼不開眼而已。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崔光遠一副如喪考妣的模樣趕來求見秦晉。

秦晉清楚,如果不是有天大的麻煩事,他也不會連夜造訪。

果然,才一見面,崔光遠就哀聲連連。

“王冕那廝要,要到御前狀告狀,我冤枉啊,那火又不是我放的,憑甚告我?”

“區區朝散大夫,無詔不得見天子,沒有任意覲見天子的特權,大尹又怕從何來?”

崔光遠哭喪著臉,道:

“他是見不到天子,但可以上書啊,上書一定會經由政事堂轉呈,這,這不就遂了那些,那些人的願嗎?”

他本想指名道姓,但話到了嘴邊又覺得不妥,便收了回去,只說的模稜兩可。

說到底,崔光遠是向秦晉來求援的。現在問題的重點已經不是他還能不能保住京兆尹的位置,恐怕連長安都待不下去了,去職外放的結局現在都可以看到了。

“事情未必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大尹且放寬心,先看看政事堂的宰相們如何處置!”

與回紇人暗中較勁,廣平王遇襲,大觀兵眼看著也要開始了,各種事事情交織在一起,現在又鬧出了這檔意外,只想象都讓秦晉覺得頭大如鬥。

然則,飯得一口一口吃,麻煩也得一件挨著一件解決。

前兩者,秦晉早就有了底,只等著底牌掀開,來個贏者通吃,皆大歡喜,大觀兵可算是有變數的地方,這些神武軍的戰鬥力可能不弱,只怕他們的隊列訓練生疏,不能給朝臣和外藩以震驚,那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

數萬人組成一塊又一塊整齊劃一的軍陣,氣勢如虹的口號震懾天際,這等令人心潮澎湃的陣勢,非親眼所見不能有所體會。

三個人商議的結果是,最低限度也不能讓崔光遠外放出京,否則神武軍於長安城無異於少了一大臂助。

“如果宰相有意撤換大尹,不如就退而求其次,主動下來,謀個度支的差事。”

崔光遠擦了擦臉上的汗水,和著救火時附在臉上的黑灰,幾把下去就成了大花臉,但他此時哪裡還有心情在意儀容。

“只要不外放,哪怕做個度支郎也是完全可以的!”

此時,郭子儀竟笑了。

“大尹何以如此輕易菲薄自己,要做就做度支尚書,做甚來度支郎?”

崔光遠沒好氣的回應道:

“都到了這等光景,將軍就別拿我說笑了,怕只怕那些人落井下石!”

秦晉只沉吟著,沒有加入兩個人有一句沒一句的鬥嘴。

其實,郭子儀明顯是在緩和崔光遠的緊張心緒,細細思量,度支尚書的差事,未必不能替崔光遠謀到,以其在長安之圍中的功績,再找一個紮實的理由,李亨那裡是有很大可能應允的。

這還要著落在李亨的性格上,平素秦晉總質疑李亨因為顧念舊情而屢屢做出軟弱寡斷的表現,現在對崔光遠而言竟是因禍得福了。

待人厚道也就意味著,李亨不會輕易做那種落井下石的事情,比如陳希烈和李泌,陳希烈在長安之圍時,甚至都有了通敵的證據,李亨也只以老臣糊塗為說辭,沒有深究下去。李泌犯得錯誤也不少,照樣沒有受到李亨的重處。

現在,不過是京城中一位官員家裡失了火,就要因此而懲處身為京兆尹的崔光遠,這也就太不近人情了,也不符合李亨的脾氣秉性。

就算宰相們在天子面前提及此事,恐怕也只能碰一鼻子灰,往後怎麼較量,還要看對方是否有更確實的理由。

聽罷秦晉的推斷,崔光遠明顯放鬆了不少。

“但願如大夫所言,此事過後,某一定求神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