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亂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一十章:太上皇求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一十章:太上皇求封

秦晉面色嚴峻,語氣發冷。

“如果到了不可不為的地步,臣不介意學一學武安君!”

這回輪到李亨倒吸冷氣了,武安君白起對秦國忠心耿耿,以一身承擔萬世罵名,與天下的壓力,削弱了秦國最後一個勁敵,但昭襄王卻因為白起的倔強秉性而衍生出來的怠慢和怨氣,將其冤殺。

立時,李亨就覺得,自己剛才引用的典故抬不恰當了,秦晉縱使做了白起,難不成自己還是昭襄王不成?這麼說,豈非隱含著威脅之意?但是,從秦晉的強硬表態來看,他為了不使這十萬降卒出關,竟公然違抗君命,顯然是不受這無意間的威脅的。

李亨自問絕沒有半分打算威脅秦晉的意思,完全是神思不屬下失言之舉,但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是絕對收不回來的,他只能尷尬的笑了笑,端起案上的茶碗輕啜著,以此來掩飾自己的心緒。

但是,李亨又覺得自己不能不表態,他打心底裡是不贊同殺降的,這種事絕不能發生在他的治下。

“秦卿當真要殺盡降卒?”

秦晉呵呵笑了。

“陛下勿憂,臣又不是冷血的怪物,怎麼可能殺掉如此多的人口?臣一直深信,沒有人生來就是叛逆的,既然他可以由正入斜,就同樣可以由邪入正。以臣之見,這些降卒中絕大部分的人是可以改造的!”

“可以改造?”

李亨對秦晉的用詞和想法覺得新鮮,改造降卒,自然是改造他們的思想,這麼做既附和儒家的仁恕之道,也對朝廷有百利而無一害,倘若果真能成,真是天大的好事。

如果此話從別人口中說出來,李亨或許覺得對方在大言不慚。可秦晉從無虛言,但凡說出來的,就沒有做不到的,現在又看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心中也不免一陣激動。這麼做如果功成,可謂是兩全其美,遠勝於房琯等人斷腕一般的建議。

“秦卿有幾成把握?”

李亨不放心,要刨根問底,看看秦晉究竟有幾成可行的把握。

秦晉伸出了兩根手指,比劃了一個八字。

見狀,李亨有些不淡定了,八成把握已經十分之高了,可以說幾乎是必成的。

“八成確實不低,朕若將此事全權委任於秦卿,不知何時可見成效?”

秦晉又搖了搖頭,說道:

“可惜臣還要籌謀東出之事,無暇分身,並非最佳的人選。”

李亨的臉上也露出了失望的神色,秦晉說的不假,東出收復洛陽是朝廷的頭等大事,現在朝中任何人領兵都沒有秦晉合適,所以在這兩件事衝突的情形下,他必然毫不猶豫的選擇東出。

“陛下也不必憂心,臣向陛下舉薦兩人,可擔此重任!”

至此,李亨又松了口氣,心道既然還有人舉薦,如何不早說,害得他白白擔心了一場。

“秦卿速講!”

“京兆尹崔光遠素有能力,可擔此重任。散騎常侍韋濟亦有幹才,可副之!”

竟是這兩個人,李亨有些意外,但細想想也覺得順理成章。

韋濟是前京兆尹,曾主持疏浚鄭白渠,因此而得到太上皇的賞識,只可惜捲入了朝廷的權力鬥爭中,最終被明升暗降,束之高閣,做了個有名無實的高官,只有著一個散騎常侍的職官在身,由此以後幾乎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之中。

現在秦晉突然提起了韋濟,李亨覺得此人雖然幹才,但人品似乎不佳,而且曾有依附楊國忠的前科,朝廷不追究他的罪責已經是開恩之舉,如果再交給他重任,豈非給百官們做了一次急壞的榜樣?

“韋濟之才朕以為尚可,只是其人……”

就在李亨琢磨著怎麼說合適之際,秦晉直截了當的答道:

“所以,臣以崔光遠為主,韋濟副之!”

崔光遠的人品能力是得到了李亨的認可的,對這個人選他沒有任何異議,於是乎點頭應允。

“秦卿只說,這第一步該如何做?”

秦晉只簡單乾脆的回答了兩個字。

“屯田!”

“屯田?”

李亨登時就明白了,這十萬人極是打仗的一把好手,同時也是十萬精壯勞動力,用這些人去種地,的確是個絕佳的選擇。

“這,這就是改造了?”

秦晉又答道:

“不勞動便無以談改造,坐而論道只有腐儒才做得出來!”

李亨不禁覺得臉上有些發熱,他之前也覺得秦晉所談及的改造,一定和佈道傳法差不多,想不到第一步竟是讓這些人勞動身體。雖然一時間不能領悟其中的深意,但也覺得這應該是個靠譜的主意。

李亨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笨人,但是,在秦晉面前,他就總覺得,自己像鼓樂齊鳴時,跟不上節奏的鼓手。

“好,朕便用崔光遠、韋濟二人,全權負責此事!”

秦晉沒想到,今日原本是來探聽天子對火災一事的口風,居然把十萬降卒的問題徹底解決了,只要李亨點頭答應,他就可以放手去大幹一場。

這十萬人都用在屯田上,等到春種結束,至少可以使關中因為人力不夠而荒廢的田地減少到兩成以內。

如果其間再聚攏一些逃散於各地的百姓,計算再減少個一成半成的也未必不能。

“陛下明鑑!”

李亨不好意思的擺了擺手,沒有接受秦晉這句下意識的恭維話。

“朕沒什麼明鑑的,如果不是秦卿力薦,只怕朕就要資敵了!”

說到資敵二字,李亨忍不住笑了,一連解決了兩件麻煩,他心緒也明朗了起來。

見李亨笑的開心,秦晉總算稍稍放心,他就怕李亨像一張弓,繃得太緊,太久,弓弦早晚會斷掉,再加上日日鬱鬱寡歡,只會加重,加速這種情形。

人一旦心情開朗,許多壓力也自然為之舒緩。

在秦晉看來,李亨是絕對不能倒下的人。一旦李亨因此而病倒了,剛剛好轉的局面將會再度敗壞,而且將更甚於以往,至少一場內鬥是免不了的。

南陽王李系手握兩萬劍南邊軍,未必不會生出與廣平王李豫的爭位之心。

而且,除此之外,李隆基還有三個兒子分別派往了淮南、江南與荊楚領兵,以抵禦安祿山南下的腳步。鬼知道這些藩王會不會趁機扯起爭位自立的大旗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毫無懸念,只要身體羸弱的李亨倒下了,這些人一定會扯旗造反,到那時可真是漏屋偏逢連夜雨,破船又遇打頭風,外有安祿山史思明叛軍虎視眈眈,內有各地藩王擁兵自重,割據地方,就算秦晉再有能力恐怕也沒有回天之力了。

忽然間,秦晉眼前靈光一現,覺得那個人是時候返回長安了。

想到便說,秦晉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

“陛下,臣有建言!”

秦晉突然間又一本正經的進言,李亨不免一愣,問道:

“秦卿又有何想法?”

“眼下長安局面已然安定,陛下是時候把太上皇接回來了!”

這絕對是個極為敏感的話題,一般人絕不敢在李亨面前提個一字半句。

果然,李亨眼睛裡的光黯淡了下來,繼而又嘆息一聲。

“秦卿不說,朕也要說的,太上皇今日由蜀中送了信來,要,要朕將蜀地封與他,就此在那裡頤養天年……”

秦晉問道:

“陛下打算如何回應?”

“朕,朕思慮再三,覺得太上皇年事已高,未必能受得了艱難蜀道的折騰,不如……”

李亨的聲音越來越小,秦晉卻猛的打斷了他,斷然道:

“陛下糊塗啊!這麼做豈非要讓天下人指責陛下不孝?如此一來,不也給了那些心懷叵測之人以口實嗎?”

至於是什麼口實,秦晉沒有明說,李亨一樣也明白,無非就是朝野間若有若無的,關於李亨得位不正的傳言。

“何至於此,何至於此……”

李亨的神情竟有些慌亂,一連重複了兩遍。

秦晉有些生氣,他沒想到李亨居然也有如此昏招的時候,但馬上又想明白了。其實,這也怪不得李亨,其時受李隆基壓制了十餘年,對李隆基的畏懼和忌憚已經深入到骨子裡,恐怕這輩子都難以磨滅。

認識到這一點以後,李亨的猶豫和奇怪行為也就解釋的通了。說到底,還是他過於忌憚李隆基,怕李隆基回來,會威脅乃至奪走屬於他的皇位。

秦晉以為,這就是李亨過於患得患失了,李隆基早就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又有不戰而丟失長安的責任在身,四十餘年積攢的威望早就一朝盡喪,沒有官員會再相信,這個垂垂老矣,甚至老的掉渣的逃跑天子會有重振大唐聲威的可能。

更何況,李亨還有著力保長安的大功在身,若非他執意坐守孤城,長安恐怕早就落於安賊之手,唐朝與亡國便只有一線之差。

此消彼長之下,李隆基又怎麼可能動搖李亨已經穩穩攥在手中的皇權呢?

這一點秦晉看的清楚透徹,當局者迷,患得患失的李亨卻沒看明白,在乃父積威之下,他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斷能力,在剛剛接到李隆基求封的書信之時,心中所有的想法都是如何才能將其擋在長安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