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宋時風韻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3章 理本是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3章 理本是道

南霽雲不由地愕然,他平素絕不會表現出對道門的輕蔑,甚至不會去說半個字,卻因為是在看好李易,不忍對方在神鬼精怪中浪費大好文采,才把話說的如此透徹。

哪想到對方竟然毫不承情,反口就否定他的說法,實在出乎意料之外。

“人生養天地間,卻要天地遵循人道,本身就貪心不足,學士所言道門並非道家,而是後人創立的道統,早就似是而非了。”李易相當果斷地反擊,用的還是道非道的說法。

“朱子是集理學大成者,你應該知道理出自道,天理天道同源而出,卻不知你怎樣見解?”

“天道、人道豈能等同,朱子說天理實際是人倫,道學代道門抗衡浮屠本意甚好,橫渠先生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到朱子的存天理滅人欲,無不是以人立命。”李易沒有向下說,意思足夠明顯,天理實際是人倫那就是把天道人格化,昊天上帝成為了玉皇大帝,這是對樸素道家的不羈篡改。

既然想法有些轉變,光是靠那些高真大德還是不行,南霽雲身為朝廷重臣,士林中的大儒,應該對他有所幫助,更何況對方有了提攜他的意思,原則是要堅持,有些話卻要委婉些才好,畢竟做人做事要把握度。

南霽雲有些沉吟,卻又道:“難道並非融合道儒?”

“學士,從上古至今,天下有幾分?”李易反問了句。

“願聞其詳。”南霽雲目光稍有驚訝,李易要說的可不是尋常事,而是縱觀古今基本觀點,最考究人的功夫。

“貧道和學士談論學問而已,還請學士賜教。”李易先賣了個好,讓南霽雲有些思想準備,畢竟近千年後狂言,他覺得能用,人家可不一定能接受,好在時下並不禁止言論,某種程度上甚至欣賞,前提是你對朝廷毫無威脅。

“呵呵。”南霽雲能夠讓盜匪追殺,能混到這個份上,又豈能不明白事理,李易實在擔心言論,示意不用擔憂下更多的是期待,這個年輕道士給他太多驚歎,越發感到神秘。

“學士,上古自不用說,那是禪讓的讓公天下。”李易說著話看向南霽雲,見對方頷首又道:“夏禹廢禪讓則是私天下,完全不是今日的家天下。”

“私天下,這到是新鮮事,私天下和家天下有區別?”南霽雲頗有興趣地道。

“自然是有區別。”李易眉頭挑起,道:“私天下為分封,為了穩定政權,必須拿出相當利益來給異姓貴族,這才能穩住局勢。各諸侯為了籠絡生民,土地都是平均公配耕種,無法約束平民。從上層看權利是世襲的,從下層看還是上古井田殘餘,所以天下只能叫私天下,不能叫家天下。學士,春秋無義戰,卻不曾聽說五霸有誰敢奴役生民,連限制生民遷徒都不敢。”

“也就是衛鞅變法在秦,法家掌握了天下大勢,限制了戶籍,生民成為純粹耕戰工具。人說自漢武內法外儒,雜霸王之道,其實歷代有為君王哪個不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雜霸王之道。”

“說來說去,還是道家為上,看來你果真是純粹的道家子弟,呵呵。”南霽雲樂了,李易說的固然有些道理,卻依舊站在道門立場上。

李易卻不那樣認為,這個時代還有點私天下的味道,畢竟天子相對比較弱勢,元把人分成四等,朱元璋得了天下禁止星相學在民間傳播,八股文成了學子們追求仕途的必備技能,當代人的思想開始被禁錮住了,到了滿清的八股文更加變本加厲,再加上文字獄,自由思想徹底沒有了,

公天下的時代用道家思想是最合適,讓生民懂得天道,善利萬物而不爭。

“學士,孔聖為何不說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反倒是說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南霽雲一怔,這就不好回答了,平素士大夫標榜不戀權勢,卻能有幾人能做到?

“論語中子貢問政,必不得已三去其二,孔聖說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李易目光頗為調侃,玩味地道:“足食,天下才能富強,足兵,朝廷才能抵禦外悔,兩者都無法滿足,讓生民不是飢寒遍地,就是遭受戰火摧殘,民信之豈不是大空話?”

他的觀點相當犀利,可以說直接對孔聖人而去,還是當著南霽雲的面,放在外人面前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但是,南霽雲聽的卻相當認真。為何?其實李易也在賭,所謂理學要說張載初創時,還是以孔孟為根基,程頤時代逐漸形成氣候,發展到朱熹的大成,早就融合道門的理論,形成了自身的獨立的學說,只是不得不掛靠孔孟而已,關乎這點破事,那些理學大儒們心知肚明,嘴裡說著孔門子弟,心裡還不知如何去想,標準的掛羊頭賣狗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所知的陽明先生的心學,更是融合儒道佛三家大成,實際以莊子心動為底座,更是脫離三家的新學術,卻依舊要掛靠儒家,沒辦法,誰讓當世是人道昌盛呢!

人心都是與**的,有的圖名有的圖利,南霽雲作為理學大家,雖說頂著大儒的高帽子,但誰又不想自成一家呢?哪怕是私下裡想想,聽別人說說也是某種安慰。

雖說,李易對南霽雲估計並不太準確,此時對方心情是複雜的,作為朱子的堅定支持者,他同樣是造詣深厚的理學家,明白理學絕不可簡單說出自儒家,卻依舊堅定自稱儒門。

從情感上說,李易的判斷應該是失敗。

但是,作為一位標準的士大夫,沒有被西湖暖風醉倒的士人,南霽雲又是位務實的大臣,非常贊同李易的觀點,足食代表民生,足兵代表軍事,世間的真理是打出來的,二者俱無談什麼信譽,這不是扯鳥蛋嘛!

“你以為如何?”南霽雲目光尤為複雜,看向李易多了幾分慎重,這個年輕人能說到這個層面,很是不簡單啊!

“學士以為如何?”李易沒有回答,倒是反問了句,頓時讓南霽雲陷入沉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