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宋時風韻最新章節列表 > 第473章 懇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73章 懇談

李慕白被李易說的心中火熱,不錯,苟活亂世不如奮起一搏。最好的人生莫過於生逢盛世,但亂世何嘗不是機遇,讓真正人才顯露崢嶸的時代,他有雄心更有壯志,卻鬱郁不得志,大宋朝廷幾乎死水一潭,他對前途幾乎絕望,卻不想幸運地遇到了李易,或許是人生際遇的轉折。

當即,欣喜地笑道:“子明說的有理,此正是我輩大有為時。”

“大作為?”李易眸子中閃過一抹不屑,道:“可惜,朝廷能有幾人敢奮起一搏,恐怕十年後,更是一潭死水。”

李慕白對於李易論斷有幾分認可,他何嘗不是對朝廷暮氣沉沉深惡痛絕,目光變地端重,道:“蜀川能有子明,真是千萬生民大幸,亦是朝廷之幸。”

李易雙目閃過一抹異樣,道:“子清可知,我有多少馬軍?”

李慕白一怔,知李易意思,當下道:“子明眼光獨到,與虜人比拼,要的是一支精銳馬軍,而非朝野引以為豪的御前忠衛軍。前唐之所以開疆擴土,便是有馬,柴世宗與國朝太祖亦有西北供應軍馬,方才變薊北十六州為十三州,太祖在世契丹不敢南下。而今處處防禦,處處捱打,戰則一片荒蕪,退亦無路可退。”

“子圭兄一針見血,雖稍有不到之處,辛辣卻正中時弊!”李易點了點頭。

李慕白一怔,不想洋洋大論在李易口中,還是稍有不到之處,不禁愕然,道:“願聽高論。”

“哪有什麼高論,當年我在成州,透過襲擊戰組建第一支馬軍,而後積少成多,在蜀川作戰其間,不斷選拔可戰之人,撥出馬匹訓練,並向蒙古人請調撥戰馬,方有上萬馬軍。在反戈一擊中,得戰馬數萬,正分批增添馬軍勁卒。”

話聲稍頓,李易似乎在考慮,沉吟片刻才道:“可惜,南方士卒不善騎射,馬軍戰力並不理想,索性流民中有隴右,秦鳳人,倒也差強人意。”

當然,他沒有再細說,對於李慕白這等睿智之士,一葉知秋,說的太通透反而沒意思,自己領悟才能回味無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慕白稍加沉吟,明白李易以馬入題,直接點出南北優劣所在,當真磅礴大氣。什麼綜合國力,什麼保家衛國,什麼舉國奮戰,在來去如風的騎兵面前,都是浮雲。人家不佔領你的土地,專門搞破壞,殺殺人,搶掠財富,幾年工夫就把你搞的國力疲憊,民生不堪,還談什麼綜合國力強大,這不扯淡嘛!

“蜀川,能否頂住虜人再次南下?”

李易有點驚訝地看了眼李慕白,不想他從具體點題,李慕白竟想到三步之外,不禁道:“以當前形勢來看,但需以沔州為中心,從成州到興元府,形成第一線山城堡寨防禦,再以劍閣為二線,保持一支強大兵力,應該不是太難。”

話雖如此,時間倉促,做起來千難萬難,不要說能相互支援的連環堡寨,他在戰略上也不願採取防禦態勢。

困守一隅,終非長久之計。

“既然能守住,就是說有充裕時間進行反擊,待虜人氣竭,若朝廷從京湖、淮西北上,子明沿秦鳳進取,一戰可定中原、關中。”李慕白目光熱切,有幾分興奮。

李易卻淡淡一笑,暗自卻腹誹不已,反攻?不要說各方面都不具備條件,即便是萬事俱備,朝廷有沒有膽略和恆心?連最堅決北伐的孝宗皇帝,也被虞允文評價為不敢進擊,恐聖意有變。但是,他還不想太早做出論斷,畢竟預料與實際總是不相符,人非聖賢,不能一概而論,當即乾笑兩聲,道:“如今,考慮反攻太早了,行在陛見還沒有結果呢!”

李慕白一愕,旋即蹙眉,道:“倒是麻煩至極,子明。。。”他頓了頓,神情猶豫一下,又道:“你真不該來啊!”

繼劉斐後,李慕白是第二個發出此言之人,李易心下一暖,話好說意難得,能說出此言者,足以成為他至交好友,讓他有所坦言。心下感慨,目光熱切,道:“子清,我可不來,卻不能不來,有一線希望,都不能成為貳臣。”

李慕白臉色鄭重,凝視李易道:“子明有此心,我當全力輔佐,若天子諒解,讓子明重歸蜀川最好,如。。。如不然,我也將不出仕,醉心山林,了此殘生。”

可以說,李慕白向李易的許諾,算是真心投奔。但是,對於李易而言,遠遠不夠,與葉知秋不同拋棄暮氣沉沉的趙家朝廷,爭霸天下,做一番改朝換代的壯舉不同,李慕白仍放不開朝廷,沒有擺脫忠君思想的拘束。

儒家文化以天下為重,這個時代,尚未有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存在君不明臣亦可棄之的思潮,光宗皇帝趙敦被朝廷大臣擺了一道,在不知情下成為太上皇。

很顯然,大宋士人雖秉承儒家,卻對皇權並不那麼尊重,甚至能根據士大夫集團利益,發動不流血的宮廷政變。但是,對士人而言,皇權更替實在他們理念範圍內,決不能超越底線,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思想,武力背叛家國,只是存在驕兵悍將中。

同通俗的話來說,天可變,人亦可變,士人忠天下,敬趙家,一切變化必須在倫理範疇內。

李易是有些失望,卻也由衷高興,李慕白終究是有原則,有底線的士人,這種人不會不擇手段,較好控制,所作所為,他有預見性。與葉知秋想比,李慕白少了幾分狂傲,多了些內斂,少了幾分叛逆,多了些忠誠。

他面對葉知秋,從內心深處有幾分不喜,甚至有種無法完全掌控感覺。他們之間,並無嚴格意義上的上下關係,反而合作味道比較濃。

“沒那麼嚴重,我對官家若無信心,也不會甘冒大險。”李易有些自欺欺人,畢竟心中有所期待,道:“當年,趙彥吶幾番對我打壓,都因曹太尉庇護得脫,最終我無奈進入成州設寨。卻不料,闊端兩路南下,因趙彥吶的失約,導致蜀川門戶大開,曹太尉壯烈殉國,我軍成為孤軍,承受數萬蒙軍瘋狂進攻,為了全軍將士,為了數萬流民,更為了東山再起,我選擇了歸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