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九章 議定辦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九章 議定辦法

新書求收藏推薦票,拜託拜託你們的關注是我寫作的動力,謝謝了

現在轉眼就已經快到了康熙十一年的春節,但是誰也不敢保證康熙是否會在明年按照原先歷史的順序開始撤藩,這其中只怕就是缺了一根導火索。耿精忠到現在為止,在福建本土除了不斷發展海貿這一件事情,其他的沒有做任何一件刺激康熙的事情。即便是跑到海外搞風搞雨,但是都把訊息藏的嚴嚴實實的,康熙若是想要得到詳細且確切的情報,還得費很大的功夫,時間也會拖的很長。

現在,對於食鹽的事情,耿精忠不得不動手了。都說市場經濟比計劃經濟好,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市場經濟的確不是完全適應於中國的國情。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都是資源的配置方式,在市場經濟裡並沒有一個中央協調的體制來指引其運作,但是在理論上,市場將會透過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和需求產生複雜的相互作用,進而達成自我組織的效果。

當然,市場經濟是個很大的概念,就僅在食鹽這一塊,現在不控制就不行。

姚先生,李兄不在,這邊的事情就在安民倆還真的有些手忙腳亂。把海關總署的事情就交給參謀團去完善吧,先來看看這鹽的事情怎麼解決耿精忠將下面剛送上來的資訊提給姚啟聖,想這般的情報信息一般都是先呈交到李光地那裡的,現在李光地不在,情報部就直接送到耿精忠手上了。

姚啟聖先前在沒進來之前就已經向古平打聽過了。耿精忠也嚷嚷了好一會。他將情報拿過來又仔細的看來了一邊。對上面的這些資料也是一陣冒火。這些鹽商真是大膽福建鹽運使也是該死

鹽運使全稱叫做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是一個官職。初始設定於元代,設於產鹽的各個省區,明朝清朝都相繼沿用。下面還設有運同運副運判提舉等官職,有的地方則設鹽法道,長官為道員。這些官員往往兼都察院的鹽課御史銜,故又稱巡鹽御史。他們不僅管理鹽務,有的還兼為宮廷採辦貴重物品,偵察社會情況。可以說是歷朝歷代能夠大量搜刮民脂民膏的一個機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福建也算是重要的產鹽區,福建鹽運使雖然沒有兩淮鹽運使的權力大,但是好歹也是朝廷從三品大員。按理說,福建鹽運使管理著福建的鹽政,買鹽賣鹽也是起到居中調停的角色,但是歷朝歷代,鹽課上的官員就沒有哪一個是乾淨的,他們和最有錢的鹽商打交道,幹不了多長日子就能撈得腦滿腸肥,但是不管做的怎樣過分,但也都還有個底線。但是。現在的福建鹽課就超出了百姓的底線了。

福建省在耿精忠的經營下,五六年的時間。雖然談不上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整體上已經不下於江南很多地區,百姓的生活水準比以往不知道提高了多少。雖說還有不少山區沒有解決溫飽問題,但是在各府各縣各鎮,大量人員聚居的地方,只要有手有腳不懶惰,基本上一日兩餐還是有保障的。尤其是耿精忠這兩年一直沒有停下基礎道路以及水利建設,每年四五百萬的鉅額投入不是開玩笑的。要不是有從倭國搜刮來的上億兩銀子,耿精忠也不敢這樣的大手大腳。

這一年多來,也是福建發展最快的時候,倭國的市場被開啟,福建各地一下子便冒出了上千個大小作坊,最大的僱傭工人兩三千,小的也有十幾個工人,生產出來的各式商品大部分都被運往倭國,以往只能窩在家裡的老百姓越來越多的跑到工坊裡去做事,賺取工錢。百姓們收入增高了,必定就要改善生活狀況,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實最關鍵的還是前四個字,那是生活必需品。人,是不可能不吃鹽的。糧食百姓家裡有種,柴火可以到山上去砍,油坊各鎮皆有,就是這個鹽,都是從外地運過來的。即便這東西漲價了,你還必須得買,不吃鹽,渾身沒勁,就甭談下地幹活或者出去掙錢了。

福建各地的鹽商也是看準了這一點,似乎是商量好了一般,把鹽的價格提升了一倍多,有的地方更加離譜,提升三倍有餘。這個時代食鹽的價格可不是後世的一兩塊錢一包,一包就是一斤。現在的全國平均的價格是粗鹽一兩五錢一石,算下來就是十五文錢一斤,換成後世的軟妹幣就是九塊錢一斤。而現在的福建鹽價被提高了一倍之後,就變成了近二十軟妹幣一斤,有的地方更貴。要知道福建雖然有所發展,但是全福建普通百姓平均收入也不過就是大約一天十來文錢罷了。百姓一天的收入就只夠買一斤鹽的,這樣算過來的話,這鹽的價格可就不是二十軟妹幣了,算成五六十還差不多。這對於家中收入穩定的人家還好,若是沒有工作有沒有土地的人家,那日子可就相當難過了。

不對啊,福建鹽運使博洛武將出身,雖然貪財好色,卻還不會出這樣的紕漏,關鍵的是這個傳言,難道......姚啟聖不愧是久經官場,這些年也不是白給的,一下子就想到了關鍵之處。這份情報當中還提到,有幾個地方流傳著是耿精忠缺錢了,因此才把食鹽的價格提高,雖然只是幾個小地方,但是人言可畏啊。

不錯,他鹽運使司衙門專門管著這些鹽商,若是他們不出問題,就憑下面那些負責分銷的鹽商,也沒有那麼大的膽子隨意提價。耿精忠眼睛精光一閃,出口說道。年初在皇宮裡對康熙做的那一番表情都是白費了,看來康熙小麻子比想象中還要聰明。清初的鹽法乃是沿襲明制,基本上實行老式的引岸制度。鹽商運銷食鹽。必須向鹽運使衙門交納鹽課銀。領取鹽引運銷食鹽的憑證。然後才可以到指定的產鹽地區向灶戶買鹽,販往指定的行鹽地區銷售。但領取鹽引則須憑引窩又稱窩根根窩,即證明擁有運銷食鹽特權的憑據。鹽商為了得到這種特權,須向政府主管部門認窩。認窩時,要交納鉅額銀兩。握有引窩的鹽商就有了世襲的運銷食鹽的特權。

看來咱們打入官府的力度還是不夠啊,這樣關鍵的資訊居然沒有事先發覺耿精忠咬了咬牙說道。還有,若是我沒記錯的話,海澄鎮的盧家就是百年鹽商吧。專營海鹽,那兩個大型的鹽場雖然不算是他家的,但是卻一直是他盧家在負責。虧他還是貿易公司的大股東之一,這麼重要的資訊居然沒有知會王府一聲,看來,他的心根本就不在咱們這邊啊

王爺說的是。這些鹽商壟斷了全國食鹽流通的全過程,肆意壓低買價,抬高賣價,剝削灶戶和百姓,獲取鉅額的商業壟斷利潤。他們與朝廷及各級官府的關係十分密切,不可能不知道內情。但是卻完全忽視了王府,那就其心可誅了姚啟聖也是搖搖頭說著,這些傢伙真是不知足,他們已經最富裕有的人了,居然還行此事,真是......

也好,看來這兩年我對他們都太溫和,是該找一些雞來殺殺了,不然那些猴兒該翻天了耿精忠冷聲說道。

屬下覺得,殺雞儆猴遠不如殺猴儆雞來的有效,這是王爺的轄下,還容不得他人攪風攪雨姚啟聖也不是不會下狠手,只不過現在還沒有開始做罷了,提出這個建議,一點心理負擔也沒有。

要問鹽商到底多有錢,從後世電視劇上就可以看出來。記得後世那些清宮劇上面經常拍攝的,康熙乾隆喜歡南巡,一般都是長蘆兩淮等地的鹽商承辦差務,供億浩繁,以博皇帝的歡心。此外,後世歷史上康乾以後,清政府每遇重大軍需慶典賑務工程之時,鹽商往往踴躍捐輸鉅額銀兩,多則數百萬,少亦數十萬。有這麼一則記載,說是乾嘉年間,各地鹽商報效捐輸軍需就達白銀三千萬兩之巨,其中兩淮鹽商為支援清政府鎮壓川楚白蓮教起義,從嘉慶四年到八年的短短四年之間,連續六次捐輸,共達白銀一千兩百萬兩。

對鹽商的報效捐輸,清政府在政治上獎給職銜,使其本身官僚化;在經濟上給予優恤,初則準其加價也就是提高官定售鹽價格,繼則準其加耗,增加每引捆鹽斤數;甚至豁免積欠鹽稅。此外,遇到鹽商缺乏資本,清政府又借給帑金,俾資週轉,謂之帑本;鹽商每年交納息銀,謂之帑利。鹽商和政府之間這些政治和經濟的聯絡,說明清代鹽商是為封建政治經濟服務的商人資本集團。同時,鹽商又將其所獲的商業壟斷利潤購置土地,把這種利潤轉化為封建土地所有權,使其本身封建地主化。

清廷入關近三十年,這一政策也就貫徹了這麼長時間,對前明鹽課制度基本上沒有什麼改變,這些鹽商可以說就是除了靖南王府外最富有的人了。而鹽商當中,最富有的還是要數海澄鎮的盧家,近兩百年的世家可不是蓋的。耿精忠想要殺掉這只候只怕也不是那麼容易,百多年的發展,雖然在清廷入關後遭到了一番打擊,可是清廷入關所任用的官員不少還是前明投靠的,和他盧家有關係的官員幾乎各級都有,關係盤根錯節,這個必須要好好的考慮。

對於這一點,耿精忠和姚啟聖都很清楚,但是這次有私漲鹽價的罪名可以給他們安上,加上刀柄握在耿精忠的手上,只要將罪名坐實了,不管幕後黑手是不是遠在京城的康熙,都沒有人可以說出話來。

好,這只候我殺定了不止這一隻候就是福建鹽運使博洛我也不打算放過。這傢伙是滿人,絕不會投向我們這一邊。不過殺他不需要咱們動手,讓劉秉政想法子除掉他,這樣對朝廷也好有個交代。耿精忠想到這裡。心裡冷笑著。劉秉政作為福建巡撫。三年前就被他收買了。只不過在人前從未顯露出來。收買劉秉政並沒用費太大的功夫,胡蘿蔔加大棒,讓他看到馬尾海軍強大且還會更強大的實力,加上重金賞賜,劉秉政很識相的就就範了。其實他也知道,他是靠著老岳父上位的,現在老岳父去世,他想在上一層樓是不可能的了。年紀還不到五十的他,怎麼可能就放棄進步的機會。

王爺,就連劉秉政他也不知道鹽課出問題的事情,看來,十有就是朝廷給了博洛密旨,不然的話,咱們肯定就能早做應對的。可是現在情況已經很嚴重,必須馬上讓福建各地的鹽價給降下來,否則就是殺了這幾個人也無濟於事啊

你說的不錯,他們幾個可以遲一些再動。首要任務是將各地鹽價降下來,早一天解決。百姓就少受一天苦,多拖一天,就有可能出現大問題耿精忠這就開始思考,看看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解決此刻的難題。

可惜啊,鹽課一向是朝廷專管,也只有吳三桂例外,但是福建廣東不同,兩地都是產鹽區,專設鹽運使司也就是為這。再說,鹽稅佔據了了朝廷賦稅的一半,咱們若是在這上面動了手腳,只怕康熙立馬就會和咱們急眼了。到目前為止,咱們和朝廷還沒有過一次實質上的衝突,康熙既要拉攏本王,又防著本王,真是......要是鹽課在咱們的管轄之下,直接一道令旨就是了,何必那麼麻煩耿精忠懊惱的說道。

腦袋裡轉過不少辦法,但是都沒離得開食鹽專營這個主體。就連後世新中國實行的都是食鹽專營,那麼在這個時代也可以模仿,可惜這個專營權自己現在還不能動。這個時代的專營和後世新中國的專營可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後世的專營制度是為了服務人民大眾,而現在這個時代可卻是為了收取賦稅,各級官員則用這個來盤剝百姓。

後世之時,在鹽的流通領域,工業鹽早已經實行產銷見面,處於開放狀態;食鹽銷售,批零價格全部都由國家制定,其經營均屬市場行為,各種漲價因素需鹽業產銷企業透過強化管理自行消化:如各種運費隨政府調節而揚抑,包裝袋的原料隨市場波動而漲跌。真正讓普通老百姓得到實惠的,就是食鹽的批零價格不得隨市場其它商品價格而上下浮動。一袋子普通是食鹽,也就是一塊到一塊五毛錢之間,摺合成這個時代的錢幣就只是兩文錢而已。

若是耿精忠能插手管理鹽業生產與銷售,那麼就可以以王府的名義下達命令,使得福建各地的鹽價保持穩定,而且是維持低價,真正造福於百姓。事實上,這個時代即便沒有大規模的工業鹽,食鹽生產的成本也是很低的。福建就靠著海邊,在沿海可以多地同時開闢鹽場曬鹽,成本也就只是人工的工錢,跟食鹽的巨大的利潤想比,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王爺,屬下在想,咱們明著不可以直接插手鹽課的管理,但是咱們暫時是不是可以暗著來。咱們可以派遣人手先控制住下面的這些鹽商,利誘也罷威脅也好,不管怎麼樣,先讓各地的食鹽價格給降下來。然後再對諸如海澄鎮盧家那樣的傢伙動手,您看如何姚啟聖一手捋著鬍鬚,過了老半晌才開口提議道。

耿精忠一聽,這的確是個辦法。只是這麼長時間以來,他馬尾軍做事總是要藏著掖著,給人的感覺真是很不舒服。從心底裡來說,這個辦法是最直接有效的,但是耿精忠還是有些排斥。可即便排斥,只要自己不想做出頭鳥,還是得按照這個辦法去做。暫時也只能這樣做了。不過,就這樣還是有些便宜了那些鹽商,他們剝削百姓這麼多年,吸了不知道多少的民脂民膏,這一次總要讓他們吐一些出來。耿精忠眯著眼睛說道。

這樣,食鹽的價格是必須要降下來的,正常的價格只在十五文錢左右,那就讓他們繼續降幾文,降到十文錢一斤。對外就說是王府體諒百姓艱苦,特意出資補貼,讓福建百姓全都能吃上鹽,但是實際的差額就讓這些個鹽商去補。他們乖乖合作那就正好,若是不合作,哼......耿精忠發了很了,決心要將鹽價先給降下來,但是老話說得好,升米恩鬥米仇,價格一次性也不能降得太多,否則就成了白送,老百姓會覺得,既然都已經降了那麼多了,何不直接再多降一些,若真成了那樣,反而不美。

嗯,王爺說的是。那這件事情交給誰去做合適姚啟聖問道。他手上還壓著海關總署的事情,這件事情他並不適合接手,畢竟情報這一塊的工坊一向都是李光地負責的。

耿精忠想了下說道:阿虎現在倒是不太忙,這件事情交給他也挺合適阿虎負責未來學堂的事情,暗中還負責聯絡各地的情報分部,可以說的李光地的左右手之一,這件事情交到他手上,應該不會出什麼差錯。

事情既然定下來了,就得馬上發令開始,耿精忠立即派人前往福州城內去叫阿虎過來,未來學堂的總部就是設立在福州城內,叫他過來也很方便。派出去的人剛走,門口侍衛便來報:王爺,苗先生和王總管回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