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九章 誰是誰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八十九章 誰是誰非

新書求收藏推薦票,拜託拜託你們的關注是我寫作的動力,謝謝了

康熙這會子怎麼突然這麼有魄力了,難道朝廷已經將一切準備妥當按照各地情報分部傳來的訊息,只怕他的條件還沒有成熟吧耿精忠聽到這個訊息,也是愣了好一會。這的確是有些突然了,自己現在還在島上大練兵,呂宋島那邊的騎兵也沒有形成戰鬥力,若是現在讓他去和朝廷大軍戰鬥,雖然也能勝利,但是卻不能摧枯拉朽,形成僵持的話,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

到現在為止,耿家在北邊的名聲還是不太好,但是首當其衝的還不是他。當年投降清廷受封藩王的有四個,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吳三桂。最受唾罵的當然是吳三桂,因為漢人們對吳三桂曾抱有巨大的期望,可是吳三桂還是投降了,接著也沒有反清復明。就連南明最後的皇帝都被他追到緬甸殺了。

定南靖南平南三王是早就投降了滿清的,孔有德已經絕後了,耿仲明死了,他兒子耿繼茂也死了,還剩下了耿精忠。至於尚可喜,老謀深算,比較低調,普通百姓已經快記不得他了。現在他作為撤藩的導火索,再次跑到天下人面前,成了僅次於吳三桂的大漢奸。耿精忠這七八年來,一直就沒有放棄過收攬民心,至少在福建省內,民心是都向著耿精忠的了。福建周邊省份,也在傳誦著靖南王府親民愛民的事蹟。這一點倒是比其他二王強得多。但是這也就是在南方。除了這幾個地方。估計流傳的還是耿家的惡名。

李光地一直都是在關注著時局的,耿精忠一說完他便接著說道:王爺,這幾年朝廷方面已經在做準備了,朝廷佔據著絕大部分的領土,只要他們動起來,能調動的軍民物資就遠遠超過三藩總和,這也是康熙的底氣所在。上次召集三藩進京,康熙就已經打算著撤藩了。至少說明朝廷那個時候就已經在開始準備了。現在尚可喜的奏摺只不過是給了他一個很好的藉口罷了。但是,撤藩的旨意雖然下了,但是吳三桂肯定是不會同意的。至少會先從表面上虛於應付,然後緊急備戰。待到準備妥當,也就是他高舉反旗的時候了。

屬下完全贊同李總參謀長所言,朝廷要開戰也必是先和吳三桂開戰,而對於咱們,肯定是下旨撫慰。當前情況下,王爺需要先行通訊於雲南,表示一切跟隨吳三桂的腳步。吳三桂同意撤藩。咱們就同意,依葫蘆畫瓢還是很簡單的。待到雙方開戰。咱們還能有幾個月的時間來從容排程,那個時候,這東南半壁還不是咱們說了算。姚啟聖眼睛露出精光,緊隨著說道。

耿精忠也從這個突發的訊息中反應過來了,想了一下,呵呵一笑道:咱們的實力,至少在南部沿海是無人可敵的了。臺灣廣東都不是什麼問題,若是在這場大浪潮中,他們兩家想要跟咱們玩的話,立馬就將他們給收拾掉。現在,咱們就穩坐釣魚臺,冷眼看天下就是。不過,從現在開始,對於福建各地咱們要加強掌控了。待到朝廷與吳三桂一開戰,迅速將那些不願歸順咱們的官員給替換掉,別告訴我那些政務班畢業的學員還不能勝任

這個請王爺放心,像是第一批培訓出來的學員,現在已經有不少做到了知縣的位置,低下基層的官員更是有一半出自學堂。這也多虧了王爺高瞻遠矚,這幾年培養的青年基層官員超過千人,都是貧寒子弟,對王府的忠心完全不用擔心。可以說,現在的福建就已經是完全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姚啟聖負責的是政務方面,他對這個最有發言權。

那就好耿精忠點點頭,隨即想到了什麼,嘴角一咧笑了起來:呵呵,我現在在想,康熙如此急著撤藩,倒是將他老子順治的一番苦功給浪費了。不過,即便他不撤藩,要不了幾年,三藩也會北伐,至少咱們準備充足之後會這樣。我倒是覺得康熙有些可愛了,他要是再準備幾年,吳三桂肯定不是他的對手,這個時候動刀兵,只能是兩敗俱傷啊

這也是上天賜予王爺的機會。按照原先定下的策略,他們雙方打的火熱,咱們乘機擴充勢力範圍,待到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咱們收拾殘局,一步步蠶食,這樣受到的阻力會小很多,這也是最正確的方略了李光地發言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王爺說的沒錯,撤藩就代表著正式刀兵相見,順治皇帝一番苦功完全白費了。不過也好,咱們的時機也到了姚啟聖同樣附和著。

當年順治皇帝為了拉攏三藩,除了給錢給權外,還採用了千古不變的拉攏招數聯姻。在這方面,順治皇帝那是相當的大方,為了拉攏三藩,真沒少下血本。

第一個拉攏的就是吳三桂。吳三桂挺能打,可就是不能生,連陳圓圓都算上那麼多妻妾,就生了一個兒子吳應熊。順治十年,順治把自己妹妹,皇太極十四女和碩公主嫁給他。又在順治十六年加封妹妹為和碩建寧長公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建寧公主。不管改什麼稱號,吳應熊都當上了額駙,儼然變成了順治的小舅子,兩家關係不能再槓了。

第二個拉攏的是尚可喜。尚可喜能打,也能生,孩子能組成兩個足球隊達到了二十幾個。可惜大部分孩子都結婚了,順治沒法子,總不能叫皇家女人當二房吧,那就借皇室親戚。順治十七年,順治帝的兄承澤裕親王碩塞的女兒長大了,小丫頭從小長在宮中,骨子裡都是公主氣質。順治就封她為和碩順公主。下嫁平南王尚可喜第七子尚之隆。這個為什麼沒選尚可喜的長子尚之信。呵呵。順治還能不知道尚之信是個什麼德行嗎

最後一個拉攏的是才是耿繼茂。耿繼茂也就三個兒子,老大當然是耿精忠,然後是耿昭忠和耿聚忠。順治也沒廢話,找了三個親戚的女兒,全封為格格,給我嫁,一人一個,見者有份。

這樣。吳尚耿三家出現了五位額駙,一時間三位藩王受寵若驚,發誓誓死效忠大清。當然了,五位額駙也不能和公主分居,全都得來北京入贅。明為入贅,實為監禁,全都在北京當上了人質。只是耿精忠比較幸運,康熙元年的時候耿繼茂病重,耿精忠就有了機會回到了福建,但是兩個弟弟還是留在京城為質。

順治帝的手段可不止聯姻一個。為了他們能更好的為自己的大清服務,順治又追加了很多細節。比如時常親自宴請。賜給御用之物,賜滿婦隨軍,出兵奉令謙辭還有頒佈參戰特諭。前面三個都好理解,後面兩個,出兵奉令謙辭。根據規矩,清朝出兵前皇帝都要囑咐大將:不要輕敵,不要冒進,你沒什麼了不起,你就是一個x。相當於現在企業老闆給員工派任務:好好幹,雖然你很能幹,也幹的很好。但我告訴你,你這裡這裡這裡...還不行。所謂奉令謙辭,就是指三位藩王的詔書不能出現這種話,絕不能傷了他們自尊心。

最後一個:頒佈參戰特諭。為了更加關心三藩的身體健康,順治皇帝下詔書告訴他們:打仗別衝動,只需坐著發號施令,不必身先士卒,打了敗仗也沒事。完全鼓勵他們當逃兵,只要你們活著,就是對我朝最大的安慰。

從朝廷這些策略看來,愛新覺羅氏其實也沒有對不起三藩,不管是從物質獎勵還是從心理安慰,做的都不錯了。耿精忠也早就想到了這些,但是不是朝廷對你好,咱就要一輩子頂著個光瓢腦殼,梳著個豬尾巴的。這一點,自打耿精忠來到了這個時代,目標就是已經明確了的。當然,吳三桂尚可喜他們和耿精忠可不是一樣的想法。事實上,耿精忠的老爹耿繼茂和吳三桂尚可喜倒是沒有什麼區別。

當年,耿繼茂和尚可喜一起被分到了福建和廣東後,發現自己又靠近了大海。一看見大海,兩人不約而同的想起了一個人毛文龍。當年毛帥用一個小小的皮島,就可富可敵國,我們現在有整整兩個省,不能給毛帥丟臉。倆人都不愧在毛文龍手底下混過,業務相當熟練,一上任就開港口,招商引資,用各種優惠政策拉攏客戶,同時給予相應的扶植和優惠待遇。但是耿繼茂做的沒有尚可喜好,守著一個月港就沒有再拓展了。

但是兩人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多的也就是能走走私而已,什麼投資,什麼建廠,那是沒有的,但只是來回販賣商貨,就已經賺的盆滿缽滿了。清朝是遊牧民族,對海洋一竅不通,也不懂要徵稅。所以兩省的收入相當多,每月都有幾十萬兩銀子。但比吳三桂,還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

吳三桂的雲南有沐氏田莊,這個品牌從明初就有,已經經歷了兩百多年,旗下光店鋪就三百多間。就跟現在什麼啃得雞,賣檔佬一樣,每年光租稅就百多萬兩,還不算賣的東西錢。再加上吳三桂也走私,耿精忠的老爹耿繼茂和廣東的尚可喜撐死了做海產品和茶葉生意。老子直接做軍火買賣,跟西藏,蒙古通商,您給我戰馬,我給您普洱茶,您一點都不虧,我茶好,您隨便喝,大不了再加點雲南白藥。

雲貴兩地山區眾多,各種礦產豐富。吳三桂直接霸佔礦場,甭管從山裡挖出什麼,金銀銅鐵錫全要,就是棺材也是他的。手裡有了各種礦源,吳三桂就幹起了世上最掙錢的活。有了金銀這種礦源,吳三桂自己開始鑄金子鑄銀子,想鑄什麼鑄什麼。他可不管什麼經濟危機。結果市面上的假幣嚴重影響了雲貴的經濟,吳三桂最後役使滇民將這些產品運往湖南湖北,沿海等地傳銷。

就是在耿精忠剛到這個世界的時候,王府府庫裡還有兩三百萬兩銀子。這還是除去養兵用的錢剩下的。可別看三藩這麼有錢。他們永遠不給清朝一分錢。相反。每年還要管朝廷要錢。還是因為洪承疇的一句話:不可使滇一日無事。吳三桂與耿繼茂和尚可喜的利益一樣,都想學沐氏故事。於是清朝毫無徵兆,幾乎同一時間,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貴州。戰事不斷。天天沒完。

南面沿海天天傳來奏摺:沿海現在倭寇成災,臺灣鄭氏還揚言反攻大陸。西南山裡天天傳來奏摺:南明餘孽扇風點火,苗瑤少數民族集體叛亂。從此三藩的管轄地就一個中心思想:亂。我這有人鬧事,朝廷您得給我錢,我好去平叛。此時的朝廷,順治已經駕崩,康熙還小,朝中大小事都由四大輔政大臣把持。索尼,蘇克薩哈,鰲拜正忙著窩裡鬥。沒空管這些毛賊。要錢就給錢,三藩知道其中秘密。沒敢多要。四大輔政大臣一揮手,給了。雖然給的痛快,但是三藩也拿出了不少錢打點幾位輔臣,別以為朝廷重臣就不愛錢了。

事實上,就拿沿海來說,福建這邊的戰事,全都是耿精忠和臺灣鄭家商量好了的,自導自演,這也是耿精忠的一個策略。要說康熙現在側撤藩,那也怨不得他。耿精忠清楚的知道,這是兩個民族的矛盾,沒有緩和的餘地了。自己更不可能看著將來的歷史繼續重演一邊,回頭自己還要北上滅掉倭國呢,現在這麼點實力可還不行,財力是夠了,可是兵力可完全不足,只有以全國之力去碾壓才能順利成功。

天下財賦,半耗於三藩。這是康熙親口說的。三藩對清廷來說,已從清朝統一而戰的積極力量,蛻變成破壞國家安定的消極力量,成為了大清王朝的三顆毒瘤。因此康熙才要動手術,對於他來說,他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而最早發現三藩危急的是鰲拜,別看鰲拜擅長圈地,陷害人,淨幹壞事,他也幹了幾件利於朝廷的好事。

鰲拜下令,提拔三藩的心腹大將到別省任高官,直接削弱了三藩的核心力量,調走的人中最著名的是王輔臣。鰲拜還下令,從中央選拔忠心耿直的大臣去三藩那裡上班,監視著三藩的一舉一動,調入的人中最著名的是朱國志。後世歷史上也證明了鰲拜的這個動作是正確的,王輔臣和朱國志,前者是大戰勝負的關鍵,後者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將吳三桂的罪行詔告天下。這一點也是耿精忠在康熙除鰲拜的時候沒有幫一把的直接原因之一,每年拿了他那麼多銀子,可是卻沒有幫忙辦事,救他也是白救。而且救了鰲拜,歷史就完全變了,自己也不好掌控發展方向。

康熙一親政,就下令削弱三藩的兵馬,吳三桂被迫裁減五千人馬,但裁減的全是無能之輩,其主力尚存。隨後吳三桂又迫於輿論壓力,自行放棄貴州一切事務,上交各種事務印章。康熙看見印章很高興,擁有印章就擁有權力,現在吳三桂把印章都上交了,自己就沒有權利了,看你怎麼造反。康熙畢竟還年輕,對於吳三桂來講,憑藉自己的威望和實力,掌管貴州有沒有印章沒區別,大不了找人刻個蘿蔔章,一樣好用。

吳三桂的心態早就完全變了,人一旦得到權力就會瘋狂,得到再失去就會更瘋狂。清朝賦予他權力,導致吳三桂驕姿,野心膨脹,清朝一採取抑制政策,吳三桂馬上不滿而漸生異志,雙方相互摩擦,日漸激烈。對康熙來說,現在的三藩就等同於唐末的藩鎮,稍有不慎,就會引爆。按照規定,三藩死後,子孫不能承襲王爵,但是現在耿精忠就是繼承了下來,這也是有原因的。

三藩之中,實際上就數靖南王耿繼茂的責任最大,福建對面就是臺灣,臺灣鄭氏虎視眈眈,一有機會就要反攻大陸。康熙剛剛親政,怕福建出事,就同意了靖南王耿繼茂的批准。事實上,當時耿精忠和鄭經還合作導演了一出海上大戰。於是耿精忠順利繼承王爵,而康熙那時並不知道,他開了三藩的先河,既然耿精忠能襲靖南王爵,為什麼我吳三桂,尚可喜的兒子就不能沿襲。矛盾一出,吳三桂更加的積極積蓄實力了,他也更加清楚,大戰是遲早的事情,不可避免了。

耿精忠現在就真正的不管這些個雜事,不管清廷採取什麼樣的措施,都不能改變福建既定的方針。此刻糾結誰是是非,已經沒有了意義,將來絕不能是康熙一統全國,堂堂中國不能再固步自封,放眼看世界的時刻就快到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