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章 緊急會議(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九十章 緊急會議(上)

新書求收藏推薦票,拜託拜託你們的關注是我寫作的動力,謝謝了

康熙十一年七月二日,乾清宮這裡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御前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只有一個,撤藩還是不撤。對於康熙來說,三藩之禍久已,國家每年一半多的賦稅都用在了他們身上,而且這些年越用越多,要是再過幾年,國家就沒錢了。

康熙先把尚可喜的奏摺交給各位大臣傳閱,見大家都看完了。於是康熙問道:各位愛卿有何高見。

群臣都知道這只是一封離職申請,但皇帝的意思是偷換概念直接撤藩。可既然皇帝都開口了,撤藩還是不撤藩就必須擺在面前開始正式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臣們在這一點上當然是分成了兩派,主張撤藩和主張不撤的。主張撤藩的大臣有不少,戶部尚書米思翰,刑部尚書莫洛,兵部尚書納蘭明珠都極力主張撤藩。

戶部管理國家財政,因為三藩瞎要錢,每年都入不敷出,撤一個少一個。刑部是掌管國家刑法,三藩在自己管轄範圍內無法無天,以廣東最為嚴重,告狀的檔案都堆到了屋頂,每天看著就心煩,最好現在就撤。兵部對三藩境內的官兵基本上都插不上手了,人家根本不聽你的,尤其是吳三桂,直接把你的命令當放屁,另外還不斷的向你要兵器物資。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主張不撤藩的也不少,有禮部尚書圖海。圖海這個名字耿精忠就熟悉了,他可是個猛人。順治年間當過刑部尚書。參與完成了大清律法。後來因為下人打架,被人彈劾玩忽職守,知情不報導致降職。康熙年間複用,任禮部尚書,管理國家禮儀,外交。康熙不知道,圖海是上天賜給他的禮物。後世歷史上,朝廷與三藩的大戰中。如果沒有圖海,清朝很可能亡國。這一點,耿精忠在史書上可電視上已經看過很多次了。但此時的圖海,卻還只是一個和康熙唱反調的刺頭。

皇上,臣以為,平南王年歲已高,連上奏摺只是要求養老,而由尚之信繼承王爵也合情合理,應當予以批准在圖海看來,子承父業這種事合情合理。人家要退休,皇上你卻叫人家撤藩。這是明顯的偷換概念,會遭天下恥笑。而且,撤藩也不是那麼好撤的,撤藩命令一下,大戰將不可避免。

康熙白了他一眼,心想這人怎麼這麼不懂事,非跟我對著幹。他已經覺得自己準備的差不多了,今天最終的結果必須是裁撤三藩。於是索性就開始問起自己最好的親信,議政大臣,內閣首輔索額圖。康熙在兩年前恢復了內閣制,索額圖為保和殿大學士,也就是輔臣之首。索額圖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只是覺得此事重大,牽一髮而動全身,撤了尚可喜,那兩藩會怎麼想。況且是現在皇帝不按常理出牌,明顯作弊,傳出去有辱皇家威信。想到這些,索額圖說道:臣同意圖海的建議。

康熙頓時怒了,心想,這是我想破多少腦細胞才想出來的招數,你們也太不給面子了。剛要發作,明珠便進諫到:臣以為,如今天下已定,平南王主動提出養老,於情於理我們都不能反對。念在其勞苦功高,要是他想回遼東,應將其子孫全部帶走,一起回家享受天倫之樂,以顯示皇恩浩蕩。

要不說明珠招皇上喜歡,這番話給康熙的突然襲擊找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康熙一聽龍顏大悅:完全正確。

明珠見皇帝誇獎自己,更加高興,於是繼續說道:三藩已經成為國家的拖累,如果不根除,我們大清早晚會被他們拖累死,如今尚可喜主動撤藩,這是個機會,我們應該主動出擊,抓住機遇,同意他的請求。如果吳三桂,耿精忠真的忠於國家,他們也會主動撤藩,如果他們不撤,朝廷也能掌握主動,給他們施加壓力。

看著明珠在大殿之上慷慨激昂,索額圖第一次感到了驚慌,站在眼前的這個兵部尚書,竟然是這麼一個狡詐的對手。群臣似乎全被明珠的言論征服了,此刻卻是沒有了反對的聲音。事實上朝廷裡還是有人反對的,但是能站在這乾清宮裡的沒有一個是傻子。很明顯的皇帝已經決議要撤藩了,你還去觸黴頭,那不是自討苦吃。前年皇上招三藩進京的時候,就已經在準備撤藩了,那時候鬧得沸沸揚揚,可是吳三桂沒來,導致康熙的一切想法都沒敢實施。現在又經過了兩年的準備,朝廷上下誰人不知於是還是同意吧

康熙得以貫徹自己的思想,只是有一個問題,尚可喜提出把爵位傳給兒子,子承父業是中國傳統,這個問題合情合理,怎樣解決只是這封奏摺裡提到,平南王準備將王爵傳給尚之信,諸位愛卿又有何見解

禮部尚書圖海這時候站了出來,拍著自己胸脯說:回皇上,本朝可從未有過父輩健在便移爵的先例,尚之信要繼承王爵,那也得等到平南王尚可喜去世。現在就繼承,早了點吧

嗯,愛卿所言在理就這樣回覆他。明珠,下朝之後迅速將此決議向朝廷內外作出通報康熙微笑著說道,今天順利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接下來就看其他二王是不是能夠識相了。

就在通報達到福建的時候,吳三桂也同樣收到了通報,吳三桂與耿精忠還有一點不一樣,他雖然事實上做出了很多獨立於朝廷之外的事情,但是卻並不想丟掉藩王的帽子,而且也不願意主動與朝廷開戰,他在雲南做自己的安樂王爺,將這一份基業傳給子孫後代就好了。他所做的一切,事實上就只是為了自保而已。但是此刻,吳三桂得到訊息後,就有些傻眼了。

他其實早就有了撤藩的思想準備,但是一次也沒有提過或表示過要撤藩之意,這也說明了他是不想撤藩的。如今朝廷同意尚可喜撤藩,實則也強烈暗示他,你現在有兩條路,一是你們自己主動撤藩,二是我下令撤你們的藩,只是主動權還在你們手裡。

耿精忠是早就在為大戰做準備了,因此李光地與姚啟聖將這報告一亮出來,他也就是按照原先幾人商議好的對策開始實行上書同意撤藩,但是私下裡儘量的拖延時間,就看雲南那邊怎麼動作了

在朝廷看來,三藩中耿精忠,尚可喜自身實力都不強,就是這幾年福建方面有所發展,但是福建的軍隊都成了水師,對朝廷的威脅不大。最危險的就是吳三桂,他擁有超高的威望,至少十五萬大軍,他的一舉一動,關係著天下的局勢。

此時的吳三桂很頭疼,他可沒有像耿精忠一樣立馬就送上了撤藩申請,而是在接到通報的時候立馬召集部將開會。開會之前,他先給諸將傳了一封信,信是他兒子吳應熊寫的,信中寫到:朝廷猜忌父王久已,此時此刻父王若是仍然遲遲不動,只能加深朝廷的懷疑,還望父王早日上書,主動撤藩,進京面聖,與我團聚共享天倫之樂。但若是父王決議置之不理,兒臣也只能與父王並肩作戰

傳完之後,眾將領馬上炸開了鍋,要是吳三桂被撤藩,那麼自己的全部家產也就完了,因此,絕對不能答應撤藩。大家雖然都不想撤,但也都知道,康熙那等著話呢,總得給個答覆。

吳三桂的首席謀士方光琛建議道:王爺,屬下以為,沿海現在太平無事,撤了平南王也沒事。但是雲南不比其他,土司苗蠻眾多,只有平西王府才能震住他們,朝廷一撤藩,這裡就會馬上亂。當年朱元璋為了國家統一,命沐氏在這裡守了二百多年。同樣的,朝廷也會叫您在這守上幾百年。因此,屬下覺得王爺只需要配合朝廷做做樣子,回覆朝廷表示願意卸甲歸田,讓朝廷知道您勞苦功高,作用重要,那樣也就不敢動您了

吳三桂手下還是有明白人的,他的三大謀士最厲害的還是當屬第一軍師劉茂遐,也就是劉玄初,玄初是他的字。只是劉玄初不會沒有方光琛會說話,因此排在了第二位。在歷史記載中,很難看見劉玄初的身影,這傢伙永遠是被人忽視的。但在文學作品中,劉玄初的形象永遠都是吳三桂軍中第一謀士,這足以說明他的實力。

他聽完方光琛的話,又看見吳三桂有點找不到北,於是劉玄初馬上站出來反對:王爺皇上早就想把您調離雲南,只是苦於一直找不到藉口,此刻若是上疏,剛好就給了朝廷絕佳的藉口,必定實行撤藩。劉玄初的見解相當的高,這句話是說道了點子上了。不過他沒有停,繼續說道:早幾年,朝廷方面就傳出了三藩已成大清之禍。的傳言,滿朝文武,就算是掃地的老頭,都知道皇上想要對三藩動手。這時候在上書主動撤藩,無疑叫皇帝抓到把柄,不管皇帝撤不撤,王爺您都會很被動。所以,現下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沉默,靜觀其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