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一章 緊急會議(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九十一章 緊急會議(中)

新書求收藏推薦票,拜託拜託你們的關注是我寫作的動力,謝謝了

吳三桂聽完劉玄初的建議,內心一陣惱火,他感覺這條計謀深深的傷害了自己的尊嚴和自信心,他憤怒的說道:本王自請撤藩,也只是虛於應對,難不成朝廷真敢對付我不成

劉玄初看見自己的計謀沒被採用,也就沉默不語。只是在內心裡感嘆:看來雲南要易主了。沒辦法,他早就看出了康熙小皇帝是鐵了心的要撤藩,撤平南王尚可喜只是第一步,緊接著就是他平西王吳三桂和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你自己主動上書請求撤藩,那正中人家下懷,而若是直接保持沉默的話,康熙便沒有理由撤除其他二藩王。若是他一意孤行,雲南這邊再舉起反抗朝廷的大旗也就有正當的理由了,可惜啊......

其實劉玄初還是沒有看透吳三桂的內心,康熙的這個撤藩的詔書送到了雲南,對吳三桂來講完全就是當頭一棒。雲南是他苦心經營準備留給子孫後代的,他為滿洲人打下了大半個中國,雲南這塊封地並非過厚的報酬。因此,吳三桂和順治之間的有著某種心照不宣的默契。可是現在,剛剛繼位的康熙皇帝卻要剝奪他用半生的出生入死肝腦塗地換來的這點報酬,未免太讓他難以接受。

兵權就是吳三桂的命根子,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叛臣,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失去了道義的保障。他的所作所為已對正統價值系統構成了肆意挑戰。使正人君子憤懣已久。而且。在軍政上層生存了這麼多年。他結交了許多朋友,也不可避免地樹了許多敵手。一旦失去兵權,他的身家性命就會受到嚴重威脅。朝裡多少人對他虎視眈眈他之所以到處橫行無礙,處處迎來滿面春風,還不是因為兵權在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也正是因為兵權在握,他不相信康熙會將他裁撤掉,十幾萬精兵比之現在朝廷的老爺兵可是強得多,朝廷若是真的一意孤行。逼得自己無容身之所,那麼免不了的大戰,最後勝負還猶未可知。現在這個時候,顯然是你沉默也沒多大作用了,詔書上講的明明白白,自己還是要表示一下的,一聲不吭,不是他的作風此刻上書自請撤藩,估計康熙也會再次下旨撫慰,讓他忠心鎮守雲南云云......

與耿精忠的從容應對。和吳三桂的倉促上書不同,此刻廣東的尚可喜卻是滿面愁容。尚可喜收到朝廷回覆的訊息也只是比耿精忠慢了兩天而已。尚可喜當時正在喝湯,一看見回覆的奏摺,立馬就把湯給噴了,差點沒噎死。這那是同意自己辭職的詔書,分明是撤藩的決定。詔書上寫的明明白白,意思就一個,什麼朕不忍爾父子分離,藩下家口分家,因此只能下令他們全陪你去遼東,至於你說的傳爵位給兒子,本朝沒有父輩健在便移爵的先例,等你死了再說吧。

可想而知尚可喜是多麼的生氣,他傳爵位就是為了能多活幾年,現在全都想我死。而一旁的尚之信也一勁埋怨,你這出的都是餿主意,康熙偷換概念,這下他們全家都成老百姓了。

平南王不是平西王,手裡可沒有多少精兵,別說精兵,就連普通的綠營兵也沒有多少,手上的軍隊滿打滿算也就不到三萬人,就憑這麼點家底,他是不敢舉旗反叛的,因此只能在家裡滿面愁容的唉聲嘆氣。不過他還抱有一個希望,就是看看其他二王的反應,若是最厲害的吳三桂不同意撤藩,估計朝廷也會投鼠忌器。但是,他的想法是美好的,此刻其他二王自請撤藩的奏摺已經在前往京城的路上了。

從上次乾清宮開完會,到康熙收到耿精忠請求撤藩的奏疏才過去了二十二天。稍晚了五天,七月二十九日,康熙便收到了吳三桂請求撤藩的奏疏。全部收到後,康熙馬上再次召開全體會議。這次大會比上一次更加的重要,將決定他們大清朝未來的命運。

現在撤藩已經成為定局,但也只是撤掉了平南王一藩王,還有另外的兩位藩王。因此這一次朝會就有兩個要解決的問題:一,三藩撤還是不撤。二,三藩是一起撤,還是分開撤。這兩個問題就很是讓人糾結了,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順治,還有多爾袞,他們先後都對三藩許下過諾言。什麼世世子孫,長享富貴,如三河之水也。大功茂著,宜膺延世之賞,永堅帶礪之盟。這些話都代表著永不撤藩,子子孫孫世襲王爵,與清朝相始終。

這些諾言和盟可不是隨口一說,都寫入了歷史文獻,賜封在金冊之中。但現在實際情況是三藩已成大清之禍,理想和現實已經發生了激烈衝突,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信誓旦旦的諾言,寫入金冊之中的盟約,都會被康熙撕得粉碎。所以,康熙直接將第一個問題跳過,直接開始商量第二個問題。

但是這第二個問題就比較復雜了,三藩之中,吳三桂最強,耿精忠,尚可喜比較弱。先拿誰開刀,在拿誰開刀,一定得想好了,別切錯了再砍著自己的手。康熙早就想過了一個方案,就是將吳,耿,尚三王調到北京,以覲見為名,敘君臣之樂,藉機把兵權拿回來。這個方法有古代案例,宋朝開國皇帝太祖趙匡胤就玩過一手,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可惜康熙到底還是個未成年人,思想太理想化了。你當人家傻呀,狼來了的故事也就一次,三藩都是將領出身,能不知道杯酒釋兵權的典故於是最強大的吳三桂就是裝病不來,加上那時候還沒有正式開始準備,這個想法也就不了了之。

明珠現在是主張撤藩的領頭人,於是站出來提議道:皇上,臣以為,藩是一定要撤的,但是臣建議要對三藩區別對待,分期撤藩,逐個解決,平南王尚可喜已經同意撤藩,因此先撤他。帶到平南王撤走再撤靖南王耿精忠,他的實力多為水師,也不足為慮。撤去了尚,耿兩藩,等於減去了吳三桂的羽翼,失去兩藩之助,吳三桂偏被孤立,即使發動叛亂,也容易平叛。至於平西王吳三桂,可以減掉他的親信,慢慢瓦解他的核心力量,等他實力弱了以後再行撤藩。

明珠這番話可以算得上是老成謀國了,可惜康熙才剛滿十八周歲三個月,還是年少衝動了些,聽完明珠的話也是不滿意,於是說道:三藩唇亡齒寒,牽一髮而動全身,朕撤任何一個,另外兩個決不會袖手旁觀。至於減掉吳三桂的親信,朕看還是算了吧,鰲拜當年調三藩的手下去別省任職,打的也是這個主意,可看看他們現在,吳三桂的親信王輔臣已經為陝西提督,鎮守平涼。剩下沒調離的全是吳三桂的義子親戚,難道你想讓我大清到處都是他們的爪牙嗎

皇上,臣倒是覺得明珠所言也不是全無道理,靖南平南二藩現下倒是可以撤,但是吳三桂一藩完全可以緩機圖之。索額圖說完看了一眼康熙,看到康熙還在靜待下文,於是繼續說道:三桂專至滇中十來年,位尊權重。我們能做的,就是等,等到他老死為止。他一死,他兒子吳應熊繼承王位,吳應熊就在北京,更好收拾,而且他也強烈主張撤藩。

話說到這兒,康熙便聽不下去了,一拍龍椅怒道:這個不行,還有沒有解決的方案

其實這個方案已經相當保守了,但是成功率絕對不低,一個字等。可以撤尚可喜,這是他自己找的。也可以撤耿精忠,因為耿精忠是第三代。就是吳三桂,絕對不能動。可康熙著急的是,吳三桂才六十歲,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就算是七十三,那也還要十多年呢,再等十幾年,那時他就三十幾歲了,哪還有什麼雄心開創盛世難道叫他平庸的過一輩子嗎康熙的志向可是超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絕不能叫吳三桂拖自己的後腿。

群臣沉默了,商議了這麼久都沒有一個方案是皇帝滿意的,自己再挑出來說什麼也不管用,除非直接照著皇帝的心意,來上一句三藩同撤,一次性解決可是沒人敢開這個口,將來若是出了什麼岔子,誰開的口,誰就將是替罪羊

康熙看眾臣全都沉默,於是從龍以上站起來,走到臺階前說道:朕決定,三藩同撤

雖然說這句話算是一石激起了千層浪,群臣立刻炸開了鍋,唧唧咋咋的相互討論了起來,但是群臣也並沒有太過驚訝,只是在緊急的商議現在該如何規勸皇上。

最先反對的就是索額圖,作為康熙最好的親信,索額圖知道吳三桂比鰲拜厲害得多。鰲拜在朝廷裡面,用幾個摔跤手就能解決的。吳三桂遠在邊陲,手下十五萬多的人馬,惹急了,他吳三桂一造反,就是來二十萬摔跤手也不一定能收拾掉。

皇上,萬萬不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