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四章 漕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七十四章 漕運

新書求收藏推薦票,拜託拜託你們的關注是我寫作的動力,謝謝了

北京,紫禁城。

康熙已經連續幾天是夜不能寐,一閉上眼睛就是自己學著前明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上的情景。清廷大軍大部分被託在荊州一線與吳三桂不間斷的大戰,一直以來他都是極力要求清軍主動進攻,去消滅吳三桂叛軍,只要將吳三桂消滅,那拿下南邊的耿精忠還不是手到擒來。

吳三桂坐擁大軍四十幾萬,而馬尾軍才不滿十萬人,在去年的時候滿打滿算也才七萬人,即便是拿下了廣東又能如何,佔據了江西幾府那也沒什麼,只要自己能在一兩年內消滅了吳三桂,繼續南下拿下耿精忠不在話下。只是他根本沒有想到,馬尾軍的戰力居然是如此之強,而且還在短短時間內擴軍十來萬,擴張的速度簡直叫人乍舌。

現在,馬尾軍居然已經直撲江南稅賦重地,江南一失,那麼朝廷的稅賦便有幾近一半沒有了著落。更重要的是,江南的陷落,使得運河漕運陷入了停頓,此時的馬尾軍就像是一個大手死死的掐住了清廷的脖子,整個的朝廷都被勒的喘不過氣來。

嶽樂的大軍此刻行進到了什麼地方了周培公呢他的部隊又走到了哪裡康熙兩眼佈滿血絲,盯著牆壁上大大的地圖,對身後的索額圖問道。

回皇上,據報安親王已經過了廬州,再有兩日就可抵達滁州。此時滁州已為耿逆馬尾軍所佔。因此安親王奏報是要先拿下滁州。而後以滁州為據點,進攻並光復金陵。而周培公所部三萬人此刻已經到了徐州,正準備攻打泗州城。索額圖將最新的奏報快速的念出來,然後就默不作聲的站在一旁,這個時候再多說一句話,必然會遭到康熙的斥責,這一年多來,大聲斥責大臣發洩情緒對康熙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州府縣一個個的失去。康熙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不好,失去的點越大,他的脾氣也就發的越大。這一次江南省都丟了,兩江總督被人家在城頭上公開斬首,這讓他徹底的暴走了。事實上更重要的原因並不在於兩江總督怎麼樣,而是漕運一下子就被馬尾軍給切斷了。京杭大運河,漕運,這可是清廷的生命線啊,這漕運要是一斷,整個清廷還能堅持多久那就不好說了。

必須要他們速度加快。漕運萬不能有失。康熙在上書房內來回的走動。漕運的重要性你們比我更清楚,若是江南不能保證。那前線大軍的糧餉則一定會出問題,如此吳三桂也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明珠,朕說你寫,給嶽樂以及周培公下兩道聖旨,朕限定他們在半個月之內,一定要將金陵城給朕奪回來,否則就自己摘了頂戴回京待罪吧

遵旨說吧,明珠便走到一旁提筆寫了起來。他曾作為戶部尚書,對於漕運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了,現在的京城可就靠著漕運生存,若是漕運一斷,那麼京城上百萬人吃什麼喝什麼京城的官員以及將士拿什麼來發放糧餉

雖說清廷完全就是承襲自前明,這個時候的漕運和前明也基本上沒有多少區別。明代漕運對比此前的宋元也算是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嘉靖帝時徵運漕糧的有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河南和山東六省。漕糧又按供應地區的不同區分為南糧和北糧。其數額,宣德時最高達六百七十四萬石。成化八年開始規定歲運四百萬石的常額。大抵自正德嘉靖以後,連漕糧改折約一百至二百萬石在內才勉強達到此數。主要徵自南直隸和浙江,約佔全國漕糧的六成。除漕糧外,還有白糧,由蘇州松江常州嘉興和湖州五府供納,歲額二十一萬四千石。均系當地出產的白熟粳糯米。在用途上,漕糧為京邊北邊軍餉,白糧供宮廷宗人府及京官祿糧。

漕運的組織與管理在中央,前明開始的時候設定了京畿都漕運司,以漕運使主持事物。後來廢漕運使,設定了漕運府總兵官。景泰二年開始設漕運總督,與總兵官一同處理漕政。漕府領衛軍十二總共十二萬七千六百人,運船一萬一千七百只,另遮洋總海軍七千人,海船三百五十只,專職漕糧運輸,稱為運軍。在地方,以府佐院道和科道官吏及縣總書等掌管本地漕事。中央戶部和漕府派出專門官員主持各地軍民糧船的監兌和押運事宜。州縣以下由糧長負責徵收和解運。糧長下設解戶和運夫,專供運役。

又由於明初承襲元朝之故,因此以海運為主,河陸兼運為輔。一由江入海,經直沽口至通州,或徑往遼東;一由江入淮黃河,自陽武縣陸運至衛輝府,再由衛河運至薊州今河北薊縣。江南漕運,則由江淮運至京師南京。以承運者來說,海運為軍運,餘皆民運。僱運權是一種輔助形式。永樂年間因遷都北京,糧食需求日增,而海運艱阻,遂整治大運河,即從杭州灣通往北京的漕河。其辦法:一是疏浚會通河,造漕船三千餘只,以資轉運。二是在運河沿岸淮安徐州臨清德州和天津五處建置漕糧倉庫,亦稱水次倉。

清軍入關後,順治時期便開始大肆開鑿中運河,到了現在也徹底結束了借黃河行運的時代,並建成黃淮運交匯樞紐,緩和河面比降,減輕濁流灌運,改善了漕運條件。總督漕運部院衙門漕運方法基本承明制,但又多了幾個名目:正兌米,運京倉糧,定額三百三十萬石;改兌米,運通州倉糧,定額七十萬石;改徵,將漕糧改徵為其他品種;折徵,將漕糧折算成銀,價銀統歸地丁項內,上報戶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