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正德日不落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9章,要想富,先修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9章,要想富,先修路

京城通往天津的寬敞水泥馬路上,行人匆匆、車水馬龍、顯得非常的熱鬧而繁忙。

縱然是在這大冬天到時候,寒風呼嘯、雪花紛飛之時,京津公路上依然有著大量的行人和往來的商旅。

朱厚照騎著烏雲踏雪,慢慢的行走在這京津公路上,一邊欣賞道路兩旁的景色,也是一邊聽一聽道路上這些過往商旅和行人所討論的事情。

這匹烏雲踏雪是神機1師在榆林關一戰繳獲的戰利品,是火篩的坐騎,是一匹非常罕見的寶馬,霍雷他們將這個寶馬獻給朱厚照,朱厚照也是欣然的接受了這個禮物,也是很喜歡這匹馬。

塔讀@

“這道路修通了,很多人都選擇將房子建在道路兩邊了,上次去天津的時候都還沒有看到這些房子。”

朱厚照看著道路兩邊新出現的一些房子,記憶中京津公路剛剛修通的時候,道路兩邊的房屋遠沒有現在怎麼多。

甚至於有些地方,有大量的房屋修建在道路兩邊,漸漸的形成了一個個較大的村莊,顯然都是看上了水泥道路便捷的交通了。

這條寬敞的水泥馬路對於京津兩地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不僅僅極大的縮減兩地之間往來的路程,而且因為是寬敞的水泥馬路,故而非常有利於馬車、行人的往來,運輸貨物變得非常方便、快速。

天津港這邊打撈上來的海魚只需要2個時辰就可以運到京城的市場上銷售,端上京城人的餐桌。

對於沿途的大明百姓來說,這條道路也是極大的便捷了他們的生活和往來。

有人在道路的兩邊開設飯館、茶樓、客棧什麼的,為過往的商旅提供服務,生活很是紅紅火火的,一路走來都可以看到生意很是不錯。

現在京津地區的紡織廠、水泥廠猶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來,用工需求非常大,沿途的大明百姓也是可以前往天津或者是京城去工廠裡面上班,非常的方便。

還有一些人則是看到了一些商機,做生意、做買賣什麼的,現在京津地區之間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有人組建專門負責運貨的商行,幫各大工廠運輸原材料和產品;有人組建建築隊,專門在京津兩地承建一些房屋、工廠之類;還有一些有錢的士紳看到了京津兩地紡織廠和水泥廠生意紅火,也是跟著紛紛投資期水泥廠和紡織廠來。

還有的人看到了京津兩地對蔬菜、雞鴨鵝、豬牛羊的大量需求,也是專門的去養殖更多的禽類、種植更多的蔬菜以供給京津兩地。

這一種蔬菜才發現竟然比種糧食更划算,更賺錢,而且關鍵是這蔬菜還很好賣,運到京津兩地的大工廠去,一下子就可以賣的精光。

甚至於還衍生出了一些人專門去收購雞鴨鵝豬牛羊這些運到京城去屠宰,從中賺取差價。

沿途地區老百姓的雞鴨鵝可以賣出去賣到錢了,家裡面藏的雞蛋也可以賣出去換錢了,甚至於連種的蔬菜都可以拿去賣錢了。

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以前的時候即便是家裡面有多餘的蔬菜、雞蛋、雞鴨鵝什麼的也都不好賣,因為交通不便,周圍的市場需求又小,故而不值錢,也換不到錢。

現在不一樣了,應了後世的那句話,要想富、先修路。

有了快速通往京津兩地的寬敞水泥馬路,往來變得便捷而快速,對於沿途地區的大明百姓來說,這家裡面的東西就可以賣出去賣到錢了。

家裡面養的雞鴨鵝、池塘裡面的魚、果樹上的果子,現在都可以賣出去,有專門的人來收購這些東西。

而且現在活也好找了,京津兩地的工廠很缺人,猶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的工廠,規模一個比一個大,需要的工人也是一個比一個多。

有時候找不到工人的時候,都會組織人到鄉下來招工,包吃包住,一個月差不多有1兩銀子的工錢。

這待遇也是讓沿途地區的很多大明人紛紛放下手中的鋤頭,走出了農村,成為了這個時代第一批進城務工的大明人。

大家很明顯的能夠感覺到現在的生活一下子都變得更好起來。

當然也不僅僅只是因為這條寬敞的水泥馬路,更重要的還是京津兩地迅猛發展起來的紡織廠和水泥廠。

這兩大產業現在是黃金期,嚐到甜頭的初代資本家們現在都在迫不及待的擴大產能,生產更多的布匹,賺更多的銀子。

比起傳統的靠收田租來錢,這辦工廠來錢實在是快太多了。

工業的力量第一次展現出來,立即就讓這些人上癮了,並且將會變得無法自拔,繼續不斷的在資本和工業之中沉淪下來。

嘗過一個月賺一萬兩銀子的人絕對是無法忍受以後一年都賺不到一千兩銀子的。

這就朱厚照的陽謀。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不怕你貪婪,也不怕你多賺錢。

朱厚照巴不得朝中的那些權貴、大臣們都去投資工廠,都從中賺到了大錢,這樣一來的話,以後他們就必定會綁到資本主義的戰車上。

也就必然會對原材料市場和產品傾銷市場有著巨大的需求,不可避免的要求大明帝國必須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

因為只有佔領更多的土地來種植棉花才有足夠的原材料,只有不斷的對外擴張和貿易,才能夠將工廠裡面生產出來的布匹傾銷出去。

僅僅只是靠大明帝國的原材料和市場遲早也是無法滿足資本家、工廠主的胃口。

朱厚照、楊廷和、王華、劉忠、劉瑾一行人來到一處路邊的茶樓這裡,決定在這裡喝口熱茶暖暖身子再繼續前往天津。

這一次,朱厚照前往天津也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第一個就是捕鯨船已經開始投入生產了,朱厚照準備讓天津港這邊捕殺一頭大型的鯨魚,然後將這個鯨魚運回京城,讓弘治皇帝、群臣以及大明的百姓看看這個鯨魚,同時也是知道鯨魚的價值。

這樣的話就可以推動捕鯨業的發展,而捕鯨業也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產業。

鯨魚全身都是寶,一條鯨魚上的油脂相當於幾百頭豬身上的油脂,鯨魚的肉相當於上千頭牛的肉,還有鯨魚的鯨油、鯨魚皮、鯨魚須等等,甚至於連鯨魚的糞便的可以用來當肥料使用。

歐洲人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捕鯨了,當然歐洲人捕鯨主要是看上了鯨魚的鯨油,對於其它的都是非常浪費的丟棄在大海之中,實在是暴殄天物。

歐洲造船技術的發展其實跟捕鯨業的興起有著很大的關係,市場對鯨油的巨大需求刺激著歐洲人去捕鯨,這捕鯨就少不了船隻,這造船技術也就這樣一代代的發展下來。

第二件事情就是要成立天津遠洋貿易商行,專門從事對外的遠洋貿易。

天津現在是第一個開放的口岸,但目前來說什麼對外貿易都還沒有,因為海盜和倭寇肆虐,大家根本不敢下海去經商。

這樣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朱厚照打算想組建商隊前往朝鮮和倭國,做一做朝鮮和倭國之間的生意。

遠洋貿易有著鉅額的利潤,甚至於可以說比辦工廠都要賺錢多了。

大明的商品販賣到海外隨隨便便都是幾倍、幾十倍的利潤,再將海外的商品販賣回大明,這中間的利潤非常大。

南方的海商之所以能夠迅速的崛起,靠的就是這個海貿的巨額利潤。

朱厚照對此非常的清楚,所以不可能放任這個不管,而且自己帶頭了,也可以帶動北方的這些權貴們崛起,形成可以同大明南方海商、鹽商相抗衡的新勢力出來。

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朱厚照現在也都要為以後做打算,不能讓南方士紳集團一家獨大,更不能讓大明的財富都讓這些南方的鹽商、海商、糧商等等都給吸走了。

第三件事情就是要將長蘆鹽場給辦起來,將曬鹽法弄出來。

鹽這個東西非常的重要,歷朝歷代都是鹽鐵專營,將鹽和鐵的利益掌握在朝廷的手中。

大明朝也是如此但發展到了現在,這鹽的利益全部都被鹽商集團給掌控,朝廷收不到銀子,百姓吃著高價的鹽,最終卻是便宜了鹽商集團,便宜了鹽政相關的那些官員和官吏,撐死了這些人。

所以必須要打破他們對鹽業的壟斷,但改革鹽政顯然是不現實,會遇到重重阻力,而且還不一定能夠成功。

而朱厚照的辦法就是另起爐灶,徹底的掀桌子,不跟你玩現有的制度和規則,而是自己辦鹽場,將鹽的利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當然朱厚照之所以要搞長蘆鹽場,賺錢不是第一目的,打擊鹽商集團才是最重要的,這些鹽商集團盤根錯節,有著大量的財富,正在逐漸的向大明朝局滲透,尋求自己的代言人,為自己的利益服務。

所以必須要打擊這些鹽商集團,釜底抽薪,斷掉鹽業的巨大利潤,同時讓大明的老百姓能夠真正的吃得起鹽,吃得上好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