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正德日不落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8章,鹽的銷售問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8章,鹽的銷售問題

東宮太子府。

長蘆鹽場的管事鄧豐年正在向太子彙報鹽場的產量和銷售情況。

“殿下!”

“長蘆鹽場現在的日產鹽量達到一千引,月產超過三萬引!”

鄧豐年拿著賬本向朱厚照彙報長蘆鹽場的鹽產量。

曬鹽法的產量非常高,遠比傳統的煮鹽法產量要大得多,長蘆鹽場總共有四大產鹽的鹽場,這才剛剛開始就已經能夠做到日產兩千引鹽了。

並且現在還是寒冬臘月,天寒地凍,光照並不強烈,如果到了夏天的話,恐怕到時候產鹽量還會直線飆升,翻倍的上漲。

“1引等於多少斤?”

朱厚照一聽,頓時就微微皺眉。

這個時代的人總是喜歡單獨的設定一些單位,比如鹽這邊是用引,糧食這邊用的是擔和石之類的,各種各樣的單位進位制都不一樣。

像一石等於一百二十斤,一斗等於十二斤,一擔又是一百斤,這鹽也是如此,一引等於300斤,有時候不同的鹽場還會有不同的規定,有的1引等於200斤。

總之這裡面非常的複雜,非常的不便於計算,目的也是很簡單,其實就為了讓外人難以弄清楚裡面的水,這樣方便他們上下操作。

如果全部都是按照統一的進位制、統一的標準來計算的話,外人就可以很清楚的大概知道裡面的水,這樣就容易讓人知道自己到底賺了多少錢,也很有可能會插手進來。

這可以算是古人的一種智慧,但很顯然這是一種欺上瞞下的智慧。

就比如眼前,這鹽的計算單位引一樣,如果不知道一引鹽等於多少斤,到時候這鹽場的這些管事完全可以上下欺瞞,私自給自己撈錢。

這種事情歷朝歷代都非常的常見,即便是管國庫、內帑的那些太監、小吏,他們都會想方設法的從國庫、內帑裡面撈錢,辦法多到讓人瞠目結舌。

比如屁股裡面帶銀子、吞銀子等等,史料記載清朝的時候一個管庫銀的小吏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從庫銀裡面盜出了上百萬兩銀子。

對於這些,朱厚照當然也是心知肚明,故而除了要餵飽下面的這些管事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制度上的設定,將財務分離出來,單獨掌控,同時設定嚴格的審計制度,定期有專業的賬房團隊去麾下各大產業查賬、盤庫等等。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當然,朱厚照自己對於麾下的這些產業也是要掌握清楚,自己要定期的去審查,也要知道其中的一些東西,免得被人欺騙。

“1引鹽為300斤!”

鄧豐年一聽,連忙回道。

“1引300斤,日產一千引就是三十萬斤了,一個月就是900萬斤,一年也就一億斤左右了。”

“才這點產量嗎?”

朱厚照算了算皺皺眉頭說道。

後世長蘆鹽場的產量可是非常巨大的,其中僅僅只是塘沽鹽場的產鹽量一年就可以超過100萬噸,整個長蘆鹽場的產鹽量超過300萬噸,佔到了全國總產鹽量的四分之一。

現在這一個月僅僅產鹽900萬斤,算下來也僅僅只有4000噸而已,一年的產量也5萬噸左右。

儘管現在還有很多的鹽田還沒有改造好,還沒有開始產鹽,但這裡朱厚照心中的數字還是相差有點遠的。

後世也是曬鹽法,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或許唯一的區別是可以大量的使用機械化,效率更高。

在朱厚照看來,長蘆鹽場的產鹽量要達到後世十分之一左右才算是比較正常的數字。

“殿下,這已經不少了。”

“這產量都已經可以達到兩淮地區所有鹽場額定產量的三分之一了。”

“而且等到天氣熱了,到時候我們的產量還會更多。”

鄧豐年一聽,也是趕緊向朱厚照解釋起來。

這個時期大明的主要鹽都是來自兩淮地區的鹽場,這些採用煮鹽法煮鹽的鹽場,朝廷規定的是每年要煮鹽大概100萬引左右,也就是在3億斤左右的產量。

但事實上,這些鹽場真實的產鹽量是遠遠超出朝廷給的定額,兩淮地區的鹽場一年要產400萬引左右,大概10億斤左右。

這多出來的鹽毫無疑問全部都是進了鹽場官吏的口袋,被他們賤賣給了互相勾結的鹽商,這要是鹽商可以以少量鹽引大規模的提出鹽來的原因。

對於那些有關係的鹽商來說,他們從鹽場提鹽的成本幾乎為零,更多的成本其實是花在了上下打點上。

“一個月產鹽900萬斤,我們出鹽場準備賣多少一斤?”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朱厚照沒有和鄧豐年去爭論產量的問題,這個時代的人還無法理解後世工業大爆發之下,各種各樣產量大爆炸的場景。

月產900萬斤鹽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其實已經是天文數字了,這還是因為曬鹽法的強大,傳統的煮鹽法根本就無法想象這樣的產量。

月產900萬斤鹽這還是長蘆鹽場剛剛開始,現在投產的鹽場僅僅只是少數,等後面幾個鹽場陸續投產,再加上其它的鹽田建造完畢之後,長蘆鹽場的鹽還會暴增。

並且現在還是寒冬臘月時的產量,等到天氣炎日的夏秋之時,產量同樣會保證。

總體算下來和朱厚照估計的差不多,一個長蘆鹽場的鹽足以和兩淮地區所有的鹽場產量相比,甚至於慢慢的要超過兩淮地區的鹽產量,靠一個鹽場足以滿足整個大明對鹽的需求。

當然,這個時期因為鹽的價格非常高,故而大明百姓幾乎都是不捨得多吃鹽,更不捨得用鹽去醃肉、醃菜等等。

如果鹽的價格大幅度降低,足夠便宜的話,鹽的需求量還會暴增的,要知道很多時候鹽可不僅僅只是用來炒菜如此簡單的。

“我已經聯絡上了北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的鹽商,經過市場的調研之後,鹽場這邊的出場價定在15-20文一斤比較合適。”

鄧豐年也是連忙回道。

“15-20文一斤嗎?”

“算15文一斤,月產900萬斤就是十三萬兩銀子左右了!”

“倒是不會讓我虧本,但也賺不到多少銀子了。”

朱厚照算了算笑著說道。

“殿下,只是暫時是這種情況,鹽場還有很多灘塗地、鹽鹼地沒有改造成鹽田,目前投產的僅僅只是少數幾個鹽場而已,等到後面都改造好了,開始產鹽了,我們的產量還可以再提升好幾倍,到時候就有錢賺了。”

鄧豐年也是知道太子向朝廷這邊承諾每年繳納100萬兩銀子鹽稅的事情。

說實話,他是有些不明白了。

你是太子殿下,這大明都是自己的,還交個錘子稅啊。

江南的那些鹽稅誰交稅了?

交稅的都很少、很少,大明一年收到的鹽稅稅銀也不過100多萬兩銀子而已,你倒好,直接就貢獻了100萬出來。

要不然的話,現在一個月就可以賺十幾萬兩銀子,一年上百萬兩銀子的。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等到長蘆鹽場大規模的投產、增產的是時候,一年隨隨便便也是賺幾百萬兩銀子的事情。

“嗯!”

朱厚照點點頭,接著也是感嘆道:“我們這賺的都是辛苦錢,還是那些鹽商會賺錢,靠著上下關係的打點,直接霸佔一個個鹽場,將鹽一過手一斤鹽就要賺二三十文錢,這銀子也太好賺了。”

“最終買單的卻是我們大明朝廷和大明百姓,那些鹽場一個個都富可敵國。”

“殿下所言甚是,我們長蘆鹽場破壞了現有的鹽政,從他們嘴裡面搶食,恐怕那些鹽商是不會如此善罷甘休的。”

鄧豐年聽完也是鄭重的點頭深表贊同,那些鹽商賺錢太輕鬆了。

“不用管他們,他們現在已經自顧不暇了。”

“我們長蘆鹽場的鹽要和以往的鹽不一樣,我們的鹽質量要更好,關鍵是價格要更便宜,我們出場按照15文一斤的價格出場。”

“要求下面的分銷商必須跟著降價,要比現在市面上的鹽降低至少10文錢一斤,對於那些不服從我們降價要求的分銷商,直接取消他們的分銷資格。”

朱厚照想了想也是開始和鄧豐年這邊交代其分銷商、經銷商的管理來。

這價格要壓下去,肯定不僅僅是自己這裡降價如此簡單,還要透過一級級的分銷商將價格給壓下去。

“公子,這恐怕有些難。”

“我們大明的鹽商其實是分成三級的,我們鹽場算是一級鹽商了,中間的二級鹽商則是各州府、各省的鹽商,他們往往在更地都有背景,往往霸佔一地的各種買賣。”

“我們這邊降價,他們那邊是很難跟著降價的,還會賣以往的價格,賺的更多。”

鄧豐年想了想搖搖頭說道,這也是他今天找朱厚照的主要原因。

他知道太子殿下是要將鹽的價格給打下去的,但如果按照傳統的方式來銷售的話,是很難的。

“既然這些人不配合,那我們就自己建新的鹽商分銷體系,專門去找小的鹽商、鹽販子來分銷我們的鹽,直接跳過中間的二級鹽商。”

“我就不信了,我們便宜質量又好的鹽還會競爭不過那些兩淮的粗鹽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朱厚照一聽,頓時就非常自信的說道。

【作者題外話】:三章奉上,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