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正德日不落最新章節列表 > 第74章,玩的就是陽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4章,玩的就是陽謀

隨著饑荒的持續和蔓延,湧到天津的流民越來越多,天津港、天津水泥廠、天津基建的規模也是越來越大,招募的人手越來越多。

讓整個天津各處都變成了極其繁忙的工地,一條條水泥馬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修建起來,以天津港口、天津造船廠、天津水泥廠為核心的三大地方很快就變得四通八達,一條條寬敞的水泥馬路連線各處。

同時以這三處地方為中心,一處處規劃的廠房、學校、住房也是在快速的修建起來。

整個天津都給人一種日新月異的感覺,幾乎是每隔幾天的時間,一條嶄新的道路就出現在視野之中,或者是一條嶄新的橋樑出現在江河之上。

有了水泥,基建的速度和效率就可以極大的提高,並且也可以變得更加簡單。

以前很多做不到的事情,難以修建的橋樑,有了水泥之後都可以輕鬆的完成、修建起來。

此時此刻,在天津通往京城的官道這裡,足足有2萬多人聚集在一起,正在熱火朝天的忙碌著。

朱厚照打算將京津之間的水泥馬路給修建起來。

水泥廠這邊的產量已經提升上來了,而且京城這邊有不少的士紳看到了水泥這種東西的神奇,而且還得知水泥廠這邊願意傳授燒製的方法,故而也是有不少的人開始學著創辦水泥廠、燒製水泥。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天津這邊大大小小的水泥廠都已經有好幾家了,這其中楊廷和楊家投資的水泥廠規模頗大,現在都已經僱傭了幾千人,產量也是頗為不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產出來的水泥根本就不愁銷路,因為朱厚照這邊直接給包了,這修路也好、建橋也好,到處都是需要水泥。

而且隨著朱厚照這邊帶頭在天津各地修建水泥公路,建橋樑、港口等等,天津本地人也是很快就感受到了水泥這種東西的好處。

這東西價格便宜,使用簡單,關鍵是用水泥修築起來的道路、房屋、橋樑什麼的非常的結實、耐用,看看一條條水泥馬路,不怕水侵、不怕日曬的,這道路保管幾十年的時間都不用再去修修補補。

所以天津的老少爺們幾乎第一時間內就愛上了水泥這種東西,跟風辦水泥廠的人有不少。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水泥的產量提升上來,可以滿足修築公路的需求,同樣的以工代賑之下,也是要讓吃飽了的這些流民們有事情做,不能閒著。

以工代賑幹的就是大型的工程,什麼修橋鋪路、港口碼頭、水庫河堤什麼的,這些都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完全是可以利用現在幾乎不要錢的勞動力去修建起來。

當然,這是在後世才可以做到的事情,對於這個時代來說,以工代賑並不現實,因為朝廷手中掌握的錢糧都是有限的。

要讓人幹體力活,那就要讓人吃飽,否則根本就沒有力氣去做事。

也就是朱厚照有捕魚船,可以源源不斷的從海裡面捕撈大量的海魚回來,所以才可以玩得起這個以工代賑。

當然,朱厚照急著修築這條公路,也是因為京城這邊同樣有大量的流民、饑民湧現過去,規模甚至於比天津這邊還要龐大。

因為京城是大明的京師,天子腳下,流民們也是知道,只要到了京城這邊,天子不可能不管不顧,別的不說到時候朝廷至少還是會賑災施粥的,有一碗粥水都可以多活一兩天。

所以現在京城這邊湧現了越來越多的流民,數量超過十萬人,以至於京城這邊現在都不敢開啟城門了,生怕流民衝擊京城。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到時候必定還會有更多的流民湧到京城這邊來,所以必須要早點修築完京津之間的公路,這樣就可以快速的將天津這邊捕撈的海魚運輸到京城這邊去。

這也是朱厚照接下來要打的一場至關重要的經濟仗的根本,沒有這源源不斷的海魚,朱厚照根本就沒有信心可以打贏那些囤積居奇、哄抬糧價的奸商。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層考慮,那就是朱厚照要透過修建這條水泥公路向所有人展示水泥這種基建神器。

一旦京城的這些老少爺們看到水泥的神奇和強大,到時候必然會更紡織廠一樣,有大量人跟風辦水泥廠。

這水泥廠自然是越多越好,不僅僅可以讓大明擁有更多的水泥用於各個方面的建設,而且也可以促進更多的人慢慢的轉型到資本家領域。

就如同現在京城這邊的紡織廠一樣,一家又一家紡織廠,猶如雨後春筍一般的湧現出來,數量越來越多,規模也是越來越龐大。

嘗到了紡織廠甜頭的大明權貴們就跟癮君子差不多了。

辦工廠不需要太大的土地,也不需要看老天爺吃飯,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洪澇乾旱對工廠的影響都是很小。

最最最最重要的當然是紡織廠的巨額利潤了,現在是紡織產業的黃金期,只要有新式的紡織機,僱傭人開動起來,銀子就會源源不斷猶如流水一般的湧進你的口袋裡面。

大明的這些權貴們第一次感受到了工業的魅力,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銀子還可以來的如此之快。

以前的時候,你縱然是有萬頃良田,你全部租出去了,你一年也僅僅只能夠收一次佃租,而且收上來的還都是糧食。

糧食這東西放在平時的時候可不是很值錢,而且要賣出去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比較難以變現。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故而縱然是有著萬畝良田的地主,其實家裡面也沒有太多的金銀,糧食倒是囤積了不少,因為年年收租,自己又吃不完,這糧食也就一年、一年的積攢下來,越積越多,很多地主家的陳糧甚至於都已經爛了都還沒有吃完。

但是開工廠就不一樣了,這進進出出的都是錢,都是銀子,只要機器開動,這銀子就源源不斷猶如流水一般的洶湧而來。

這種速度遠遠超越了傳統土地的產出速度,並且模式還非常的簡單,還可以不斷的複製,只要有機器、建個廠房,在僱傭一些人就可以不斷的擴大自己的產能,賺到更多的銀子。

這就是工業的魅力,也是京城這邊大大小小紡織廠猶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的根本原因。

人都是逐利的,有賺錢的買賣,誰都不會放過,更何況這種買賣還是讓上癮的買賣。

朱厚照相信,不單單是這個紡織廠,水泥產業也是同樣可以迅速的吸引京城的權貴們投身其中。

水泥的燒製並不複雜,原材料也是非常的簡單易得,水泥的用途非常大,市場的需求會非常的旺盛,這些因素都決定了水泥將會成為下一個紡織業。

自己需要做的就是讓京城的權貴們看到水泥的價值,而修建一條連線京津地區的水泥馬路就是最好的辦法。

這裡面有還有另外一層的考慮,那就是不能讓所有人都一窩蜂的湧進到紡織行業裡面去,因為太多的資本湧入其中,會讓紡織行業很快就變成一片紅海。

到時候工廠多了,市場上對棉花的需求就會急需膨脹,帶動棉花價格的高漲,而且大量工廠產出的布匹會讓布匹的市場供應一下子擴大,導致布匹的價格急速下跌。

這都是非常不利於紡織行業發展的事情。

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循序漸進,讓大家來不斷的適應,這樣有人會提高棉花的種植,擴大棉花的產量,也可以有時間將布匹銷往各地,擴大消費市場。

所以弄出水泥產業這個新型的產業出來,為的就是分散現在火爆的紡織行業,讓一部分的人、一部分的資金轉入到水泥這個產業來。

這樣的話,紡織產業的競爭會更小,黃金期可以持續更久的時間,同時水泥產業也可以得到發展,帶動大明基建的發展。

紡織業、水泥業,雙管齊下,至少短時間內來說,足夠大明的這些權貴們去投資的了,當他們嘗到了甜頭之後,上了資本主義的賊船了,以後是很難再回去的。

嘗過了一個月賺1萬兩銀子的人是絕對看不上一年賺1萬兩銀子的;嘗過了投資十萬兩銀子,一年就可以回報,以後賺錢如流水的生活,絕對是無法忍受拿著十萬兩銀子去買地,然後一年、一年就收那點糧食上來的。

這些人就會慢慢的轉變成為大明的新興資本家,而他們將會慢慢的成為朱厚照的重視擁護者,而不是再堅持傳統小農經濟的那一套東西。

資本是需要市場的、資本也是需要原材料的,而資本也是需要不斷的開放戶籍限制等等的,這必然而然慢慢的會影響大明的方方面面。

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是天子想要堅持祖宗的那些東西也會遭到大臣們的強烈反對,工廠沒有原材料怎麼辦?

當然是要對外擴大獲得更多的土地來種棉花才行。

工廠產出的布匹賣不出去怎麼辦?

當然是要對外開放,開拓市場、傾銷商品了。

道理就是如此的簡單,玩的也是讓人無法拒絕的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