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家祖朱重八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7章 護犢子的老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7章 護犢子的老朱

應天府,乾清宮。

老朱穿了常服,戴好翼善冠。

站在玻璃鏡前,往下壓了壓腰間的玉帶。

“你那兒子,眼裡從沒有王法。”

“才去南陽幾天,就敢開了咱的官倉。”

朱標站在旁邊,回應一聲。

“允熥性子野,行事向來膽大。”

“即便會有分寸,卻也不能慣著。”

“這次開倉,再有無奈,錯就是錯。”

朱標看似溫和,實則還挺嚴肅。

能寬的寬,寬不了的,絕不心慈手軟。

“你說的沒錯,那小子是不能慣。”

“不過,咱的大孫,打罵也得咱來。”

“不管是誰,都不能動他一下。”

“他私開官倉,瞞不過文武大臣。”

“就那些武將,舞槍弄棒成,讓他們辯駁那些文人,真就不是對手。”

“到了奉天殿,還得靠咱爺倆。”

“多些名正言順,於那小子沒壞處,能以口舌駁倒那些文臣,要好過咱的強旨。”

“到時候,你隨機應變吧。”

“實在不行的話,引導一下武將,你不好說的話,讓他們來說。”

老朱一貫護犢子,有這打算,並不奇怪。

片刻後,奉天殿。

老朱高坐御坐,朱標立於一旁。

“河南蝗災,都說說吧。”

事已至此,總該解決。

老朱起了個頭,先挑了出來。

“三皇孫開倉放糧,必有無奈,請上位明察。”

常升橫跨一步,站了出來。

之前,出頭鳥的事情,都是藍玉在做。

現今藍玉出征,為了朱允熥,只能由常升親自牽頭了。

畢竟,他才是親舅舅,他不上誰上?

“是啊,三皇孫不是個不曉理的。”

“三皇孫放出的糧,也全給了庶民,說來說去,三皇孫也是為了他們才會開倉,也算是情有可原。”

常升領了頭,很快有人附和。

人雖不少,但都是武將。

這些武將不善口舌,話說了一大堆,說服力卻並不強。

要想採納,還需潤色。

老朱一瞥朱標,給出授意。

朱標挪步上前,正要說話。

鬱新往前一挪,脫出列班。

“二皇孫奏請,朝廷賑濟。”

“三皇孫請罪,開倉放糧。”

“結合分析,河南蝗災必定不輕,臣以為,三皇孫放糧極大可能是萬般無奈之策。”

“古之聖賢為民清明者不乏其數,三皇孫故而有錯,然不可一概論之。”

“倘若河南蝗災確到不得不放之時,三皇孫此舉非但不能被責,還應給出嘉獎。”

“為民請命,捨身求義從來都是先賢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朝廷能對敢於奉獻者給予肯定,才會誕生更多類似之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樣人的多了,才能成就我大明屹立不倒的嵴梁,無論亙古如何變遷,終有大明的一席之地。”

洋洋灑灑一番話,武將不理解了,

剛開始,是消化不了。

後來,是想不明白。

這些文人不是一向和朱允熥水火不容,這咋突然之間,還替朱允熥說上話了。

第一時間,武將們覺鬱新這樣說,肯定是啥不可告人的秘密。

還沒等他們多想,茹瑺也站出來了。

“臣附議。”

“臣以為二皇孫既奏請朝廷賑濟,必是到了需要賑濟的時候。”

“三皇孫提前開倉,雖說有錯不假,但初心也是為了百姓。”

“朝廷不予嘉獎,也不能責罰。”

老朱要準備責罰,就不會放在這兒商討。

之所以商討,不過是要個名正言順。

反正就當下這種情況,他們是否認可朱允熥都不重要了。

朱允炆攤上呂氏那娘,自身能力又拉跨。

再咋蹦躂,這輩子也就是個藩王了。

老朱想要名正言順,給著就是了。

之後,又有幾人站出。

這些人的意思相差無幾,一致認為,有朱允炆請求朝廷賑濟的奏章在,河南的蝗災勢必到了非常嚴峻的地步。

朱允熥捨身求義,為民請命,是有違朝廷的律法,但在其初心的份上,實在不應往深追究。

老朱早打定主意護著朱允熥,文臣大道理講了這麼多,裡和面都有了,那他還遲疑個啥。

當即宣佈朱允熥開倉,雖情有可原,但終違律法,功過相抵,不予懲處。

老朱想給朱允熥找場子,卻也不能全依了那些文臣。

要是真像他們說的,把朱允熥的開倉放糧,說成了是為民請命。

那動不動就有人以此為藉口,置律法於不顧,那朝廷還咋治下。

把朱允熥解救出來,老朱隨之又下達了撥糧賑濟朱允炆轄管南召的旨意。

調糧賑濟,通常是調最近官倉的。

繞了一大圈,最終還得從南陽調。

一道奏章一來一回,得耽誤多久。

朱允炆時間充裕,南召百姓可等不起。

他這樣做,說的好聽些,是乖孩子,說難聽點,就是沒擔當。

不過,不管好聽還是難聽。

在老朱心裡,朱允炆已難有一席之地了。

下朝回來,老朱玉帶都抬到胸口了。

眉飛色舞,心情不錯。

“看來那小子已收了文人的心了,只要後續事宜不出岔子,河南賑災又能算是他的一個功績了。”

“既然如此,尋合適時間,宣了旨吧。”

“你告訴那小子,咱要冊封他了吧?”

朱標嘿嘿一笑,並不否認。

“兒子怕他妄自菲薄,沒了鬥志。”

“兒子也告訴他了,能封他也能廢他,他要懈怠放縱自己,隨時都能廢了他。”

當時那種情況,不說不行了。

老朱笑容不變,並沒怪朱標。

“說就說了吧,遲早得讓他知道。”

“既沒阻力了,這次的差辦好了,就直接冊封了他吧。”

“給他壓壓擔子,讓他儘快成熟。”

應天府的情況,朱允熥自一無所知。

從南陽官倉拿出糧,他便親自組織起人手,在葉縣和舞陽賑災了。

在這之前,不少人都餓了幾天。

肚子空空如也,凡真需糧賑濟者,必然是不嫌棄好賴的。

因而,凡供麵粉,都是磨出最差的那種。

又黑又粗,吃到嘴裡,還劃嗓子。

要不是肚裡沒食,誰願吃這些。

凡是來領的,必須得吃下。

要有人敢浪費,當場全抓了。

管你是誰,先綁在災棚前,抽上十幾鞭子。

之後,再確定身份。

要真是來冒領的,一律抓去幹苦力。

幹上幾天,飢一頓飽一頓,吃啥都香了。

在災棚搭起之前,不僅是鄧一寧,就連朱允熥也親自說過。

天恩浩蕩,朝廷的糧是賑濟災民的。

凡大明百姓,都可來領。

但種糧不易,天恩不能踐踏,農戶的辛苦更不能踐踏。

凡是來領的,必須得吃完,絲毫浪費不得。

真正缺糧的,自不希望有人渾水摸魚,和他們擠這點吃的。

對於朱允熥法令,舉雙手歡迎。

剛開始幾天,渾水摸魚的人多。

每天被綁縛起來,捱打的人也不少。

苦頭吃多了,到了後來,再一毛不拔的人,都沒人敢過來混淆了。

就那質量的,不到萬不得已,誰願去吃。

而正是這種高壓,以及最次的饅頭。

那些家裡真正揭不開鍋在災民,也才沒嫌好道賴。

每天供應白麵饃,漸漸的他們會把自己當大爺。

只有吃這種最差的,他們才能一直記著,他們是被賑濟的災民。

除不嫌棄,還得感謝天恩浩蕩。

最關鍵的是,這些災民叫災民。

但只是基於糧價太高,他們力不從心。

一旦糧價回落,他們還是能吃上飯的。

賑災就給白麵饃,將來糧價回落,他們又哪願意自己花錢去買?

所以來說,即便賑災,都得動腦。

不能說給了糧,就萬事大吉了。

不過能理順這些,朱允熥費了不少功夫。

他第一次賑災,要摸清各個層面的人,不多下些苦功又咋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