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篡位將軍的白月光(重生)最新章節列表 > 178、第178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78、第178章

此時正是春季, 正該播種。

永寧公主所獻之“棉花”, 經過開元六年在幾處不同州縣試種,取得了極為令人滿意的結果。早在去年年底前, 各州縣就已經都分到了種子,等今年播種, 大面積推廣。

只今年三月間,朝廷又補發了份文書, 再一次叮囑各州各縣關於種植棉花的事宜。只末尾處,又輕描淡寫地提及了這棉花的來處,原來竟是永寧公主從漠北帶回來,精心鑽研,而後獻給朝廷的。

此時, 皇帝的用意還無人察覺。

開元七年三月中旬, 大穆朝舉行了第一次舉試, 結果果然不出所料,取中的人中, 世家子的人數呈壓倒性的勝利。

許多世家傳承都比一朝一代還更長, 原就是深有底蘊的。但皇帝和首相都是極有耐心的人。在他們這一代, 只要用科舉先撕開一個口子就行。後面的事,還要交給下一代, 甚至下下代。

大穆第一次舉試也算圓滿成功。下一次舉試初步擬定在三年後,只下一次便不是這樣簡簡單單便能上京來參考了,莫相規劃的分級考試制度,會層層推進, 直到為大穆建立一套完備的人才選拔機制。

莫相布衣出身,一生的志向便是使朝廷用人再不拘於出身姓氏,唯才是論。

皇帝在太極殿開宴,經舉試取中新被錄用還未授官的新人們都與席。

席間,學士們考教新人,紛紛出題目。待輪到毛學士時,毛學士道:“我朝尚未有皇后,就以此為題,論何等品德的女子可堪為後。”

新人們大多年輕,還沒有足夠的政治敏感,各抒己見,將自己的看法紛紛寫下來,呈與丞相和學士們。

皇帝問莫相:“卿覺得如何?”

莫相笑而搖頭,對新人們道:“大多落了窠臼。脫不了溫良恭儉讓的常德,一國之後,豈能視同為尋常後宅一主母?若按爾等所言,則這京城中大部分不算差的主母,都可以做皇后了。”

莫相道:“為後者,於常德之外,必得堅毅,必得果敢,有敢諫君王的膽量,有心懷蒼生的胸襟。”

莫相也未多說,只作了簡短的點評。眾人皆稱是。

但在宴席之後,一篇莫相署名的《皇后論》流傳了開來。天下大儒,朝廷首相,以犀利的文筆論述了皇后該有的品格。

在文章的末尾,這老頭子卻又調侃說,若有一個這般的女子,偏還生得容顏美麗,氣韻高華,則做皇帝的人,雖然滿臉嚴肅,心底一定還是有一份喜悅的。

帝師調侃皇帝,眾人讀到最後,皆忍不住哈哈大笑。

四月初,京城內衛換了新制服。這一批制服料子從未見過,喚作棉布。透氣吸汗,結實耐穿。棉花由此走進了大眾的視野,新作物的發現和推廣,從來都是飽受褒讚的,因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永寧公主謝玉璋的名字,因這事再一次被提及。

有明眼人與別人道:“若按著莫公的皇后論來卡,這永寧公主倒正可做皇后。”

數日後朝會,吏部侍郎林諮諫皇帝立後,早生嫡子,以正國本。

皇帝的後宮在去年年底發生了什麼,大家心裡都有數。這個皇城裡,的確是需要一位真正的女主人了。

眾臣皆附議。

皇帝問:“誰家女郎,堪為皇后?”

在眾人交頭接耳的時候,莫相出列:“本朝有一女郎,堅毅果敢,於國有功,她現在是獨身,正堪為後。”

皇帝問:“何人?”

莫相微笑:“永寧公主。”

一時朝堂譁然。

有人當即反對:“永寧公主怎可為後?”

莫相問:“為何不可?”

反對者道:“她乃是前朝血脈。”

莫相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莫說逍遙侯府已經沒了,便是逍遙侯府還在,也是今上的臣子,臣子之女,如何不可為後?”

反對者說:“永寧公主的年紀有些大了。”

莫相道:“陛下的後宮有三位皇子三位公主,他們的母親都是位份低微之人,不能擔起養育皇嗣的職責。皇嗣們正需要一位有見識、有擔當、眼界開闊的女郎來做嫡母,擔起這份責任。二八年華的女郎的確是美好,然而陛下豈因貪戀美色而立後?陛下要的,是有才有德有能力的女郎。”

此話一出,滿殿男人的臉色都非常微妙。

因為永寧公主雖然有了年紀,卻至今是雲京美人榜的榜首,公認的大穆第一美人。什麼二八佳人,在她面前都黯然失色。

理直氣壯地說皇帝立永寧公主為後才證明是不貪戀美色……莫相養望幾十年,看來養出來的除了名聲,還有臉皮的厚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老狐狸!

皇帝開口道:“卿等以為如何?”

門下侍中楊長源第一個站出來:“莫相所言極是,臣附議。”

反對者道:“永寧公主不正是侍中的甥女?”

楊侍中矜持微笑:“舉賢不避親。我家在前朝曾出過三代皇后,皆有賢名。甥女雖不是我家的人,卻也有為皇后的品格。既然如此,我身為丞相,陛下信賴,託我以重任,我豈能為愛惜自己的名聲羽毛,便不肯舉薦真正賢德的女郎?”

謝氏以功勳得封公主,她的品格、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皇帝既有立後的打算,各派系總得為自己打算,總得爭一爭。

但其實,旁的派系都不重要,最重要的便是河西黨和雲京舊黨。

永寧公主雖然獨立於任何派系之外,但雲京舊黨的黨魁侍中楊長源,便是她的親舅舅。永寧公主已經沒了父族,母族便可視為孃家了。楊長源毫無疑問當然要支援她上位。

那麼就要看看河西黨的態度了。

爭到這裡,河西黨其實都還未開口說話。因為河西黨在過去,是以開國五侯和鄧、崔兩家為主要支柱。

只是經過去年臘月裡一場宮廷變故,崔鄧二妃只剩下一個崔才人,崔、鄧二家在立後一事上,已經失去了話語權。

眾人的目光,都朝河西諸侯投去。

此時河西五侯,李大郎在漠北督辦大都督府的建設事宜,李五郎在南方戍邊。在朝的是李七郎、李八郎和蔣敬業。

這會兒,蔣敬業還在沉吟,而李八則看向了邶榮侯李衛風。

皇帝也看向了兵部尚書邶榮侯李衛風。

只是這位尚書大人老神在在地,就是不動。

皇帝惡狠狠地盯著他。

李衛風拿喬拿夠了,終於肯出列:“臣附議。”

李衛風這一附議,再沒有人不明白了——兜什麼圈子,先讓林諮上場、再請莫相壓陣、復又有楊長源護衛側翼,立永寧公主謝氏為後,根本就是皇帝自己的意思!

誰人不知道,李衛風在朝堂上的作為和選擇,便是帝心所向。

河西諸侯再不猶豫,皆出列:“臣等附議!”

林諮和陳良志同時出列:“臣附議。”

毛氏兄弟亦附議。舊黨中楊長源的嫡系皆附議。

反對者知道大勢已去,無可奈何,只能跟著附議了。

李固目光掃過大殿。

如今他若想做什麼事,只要下決心去做,朝堂上再沒有什麼力量都阻止他。

他若一心想立後,完全可以不顧任何人的反對,直接立謝玉璋為後。只是那樣,那些反對的怨氣和洶湧的攻訐,便都會落在謝玉璋的身上。

兜這麼大一個圈子,其實全是在為謝玉璋掃清障礙。

定要她名正言順,眾望所歸。

皇帝當即便認命了莫相和李衛風為正副婚使——說來可笑,宗室原該有宗正,偏李固這位皇帝是個天煞孤星,半個親戚都無,便由他這位最信任的義兄,暫代宗正之位。

李衛風頭上兼這個頭銜兼了好幾年了,一件事都沒做過。今日裡,第一次幹宗正的活,便是為皇帝去討新婦。

認命完正副婚使,皇帝站了起來,負手道:“朕已齋戒三日,明日可祭告天地宗廟,以請婚姻。”

祭祀天地宗廟,哪能說去就去的,都得先齋戒。皇帝連齋戒都提前做了,還叫大家陪他在這裡走完全套的過場。這可是那個登基都不肯三請三辭的主兒啊。

滿朝官員都老神在在的,很想袖個手,扎堆八卦一下。

皇帝嘁哩喀喳,給自己定下了皇后的人選。

從始至終,便是反對者,也沒有任何人把謝玉璋曾二嫁、還是嫁父子這件事拿出來說事。

皇帝要立後,你盡可以攻訐人選能力、品德,這是公事。

皇帝要娶自己喜歡的女人,你說她嫁過兩父子——任何一個男人都知道,這是要跟皇帝結私仇的節奏。能站在這大殿之上的,便沒有傻子。

謝玉璋覺得她必會被攻訐的二嫁婚史,竟無一人提起,被文武百官選擇性忘記了。男人們爭的是政治利益,皇帝自己不在意,誰會在乎這些小節。

前世謝玉璋之所以會為雲京人嘲弄恥笑,根本原因還是大穆最尊貴的張皇後帶頭踩她。

而今生,李固堅持不肯立後,便沒有一個女人能站在謝玉璋的頭上踐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