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紅樓]勝者為王最新章節列表 > 46、第 48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6、第 48 章

穆小七將皇帝的牆角挖出小半塊磚來與小竹馬當玩意兒,雖回去就又給皇帝拘得又是接連數日半步出不得宮門,然他留了那店鋪地址與仁哥兒,仁哥兒不說去拿什麼去要人做什麼,但信兒卻是傳勤的――

都等不得第二日,當夜就有信進了東宮,當時宮門已禁,也不知道那些暗衛是走了哪裡的門路,總是皇帝手下的,穆小七也不很追究這些,他自己尚未當上儲君、依著祖父居住時,且有自己的門路往內外傳遞訊息,何況當今?只將信紙展開,看小家夥一筆雖有些筋骨到底跳脫幼稚的字兒躍然紙上,將這半月餘來他身邊兒諸般瑣事,有趣兒的沒趣兒的都一一說了,倒覺得幾與不曾分開這十幾天一般了。

穆小七因一時看得得趣,又有皇帝念著他今日還算乖巧、且先已應了皇后讓他每日多得些空兒休息,回宮時也讓他自回東宮去,穆小七不過往中宮那兒請安一回、略坐片刻,又往東宮小校場裡頭練足了今日的騎射功課就回來,恰得了仁哥兒的信,雖看的笑的也費了些時候,到底比他前幾日給皇帝一股腦兒丟過來的奏摺壓得幾乎抽不出空兒睡覺的好多了。

今兒皇帝只命他將一日疏散的功課補回,奏摺卻是自己帶回慶和宮批閱,穆小七便空出些許時間來,又正心熱,興匆匆就揮筆而就,雖不像仁哥兒事無巨細皆寫到信上,也很是將自己這些時日的事兒說了,不過是將隨皇帝聽政代皇帝批閱奏摺等事,換了種說法罷了,且好生抱怨一回皇帝何其揠苗助長,又說一回他如今五十步內縱馬射箭,也能箭無虛發,再說一回他哪日吃了道味道還算不錯的素點心,只恨今日匆忙不曾帶與他細嘗之類的瑣事。

卻不想兩千餘字一忽兒就,才想著那暗衛只交了信就不知所蹤了,這讓自己的人手送出去不是不行,也不覺得為仁哥兒暴露一二人手有何不值,只細看實在是滿紙瑣碎,無一急務,不到兩個時辰前又才親眼看過仁哥兒,小東西顯然也沒甚不好……若真必要,穆小七不定大半身家都捨得賠給仁哥兒,可若是為了這麼一封早兩天晚兩天都彷彿不甚要緊的私信,將自己好容易養出來的人手折去幾個、且不定還要折進一整條溝通內外的渠道,卻也不太划算。

穆小七素來知皇帝在他身邊放了人,有那麼幾個,還是打皇帝是燕王時就放著的,有的連先帝都知道,不過是可憐兒子一片愛子之心,且由著他罷了。穆小七也相信那幾個人初時必是來護著自己的,就是眼下,若有外人想傷他,那幾個也不會就只看著。只不過在那些人心裡,皇帝大多還是比他重也是真的。因此雖皇帝此前也不曾藉著那幾人的耳目對他做出什麼來,穆小七始終在心裡有三分警醒,丹青之上被皇帝棄了的太子可不要太多,他就是真心喊出那一聲兒阿父,也不願意又糊里糊塗做了個棄子。況且今日他才挖了皇帝家小半塊磚,雖是後來皇帝亦是點頭許了仁哥兒的,穆小七心思細,以己度人,總覺得近日招了皇帝的眼,不說損兵折將,賠了夫人又折兵是必然的。

思來想去,穆小七到底忍痛將那信好生折起來收起,好在看看更漏,眼見著離宮門開也不過兩個多時辰了,到時候再派人送出去,倒恰好能趕上仁哥兒出城前。再有若是明日皇父能維持今日的好心情,不多刁難自己,興許早朝聽政過後還能出去,快馬且趕得上仁哥兒呢!

穆小子如此想,心氣也順了許多,再拿起筆來,雖不如給仁哥兒寫信時一般洋洋灑灑一揮而就,卻也不甚費工夫,不多時一篇策論一篇孝經皆得了,再睡下時,雖只睡了兩個時辰就起,但因心底去了事,又有那杯加料神水的餘勁,睡眠品質頗佳,一夜醒來,那黑眼圈倒去了大半,看得身邊的大宮女――皇后正位之後從自己身邊調給他的得力人兒素心好生歡喜,連帶得後來得了信兒的皇后,早起都多吃了半碗粥。

穆小七卻不甚在意自己的形象,耐著性子由著素心服侍,回頭出了內殿,方才將懷中信拿出來交予一個還算親信的侍衛,也未多說,只讓他送往大前門那家店鋪去。

如此穆小七方放心往慶和宮去,先入內殿與皇帝問安,親自服侍了他往前頭慶安殿問政,自己只站在龍椅下頭第一階上聽著,皇帝不問他便萬事不說,臉上亦是淡淡溫和的表情,看得底下文臣皆暗贊一聲果然如玉君子端方儲君,就是那等武將,因著太子武力上頭也過得去,兵事謀斷亦每有中的之見,就是早前給京城重建震後道路,也且不忘添了兩道專供急報的來,雖說略顯婦人之仁了些,但天下未定的君主要有些辣手,異日太平天子卻還是仁善些讓人放心呢!至不濟也能落得個飛鳥盡、良弓藏,且不需狡兔死、走狗烹罷?

因此滿殿文臣武將,除了那等實在有了不得的私心的,倒是個個看著太子好,雖不敢對他笑得比對皇帝的燦爛,但對著太子一張溫潤可親的臉笑,總比對著皇帝一張就算沒有陰森殺氣也總看不出情緒的面癱臉笑從容些。皇帝高踞上首,看得分明,他倒也不忌憚太子,這滿天下的兵馬,除了幾個先是鞍前馬後為先帝打天下、後又及時識趣兒不敢真和他明面兒真刀實槍地對著幹――就是有那心思也收手倒戈得快――的異姓王公且還不好動手之外,就是皇帝唯一信重的弟弟驥王,說是獨領一兵,也避諱著不曾如還是先帝在位時一般,將底下兵士養得除開皇帝就只知道驥王一人,倒是在將不肯回京為先帝致哀的平王拿下之後,主動提出將原先帶的兵交還,卻是換了平王的封地將士戍衛去了。

是以說句天下兵馬皆在皇帝掌中都不為過。

為何說書生造反三年不成?為何大慶推翻前朝足足費時二十餘載?不都是武備兵馬之故嘛!皇帝掌得武力,自然沒有甚可不放心的,且他現在看太子雖說多有心酸牙癢的時候,到底也不覺得什麼不好,兼之時日漸長,相處漸久,雖每惱這孩子不與自己搭梯子、還反閒拿自己的辛苦當戲看,總還是覺得他不愧是中宮所出,終究不同。

此時見滿殿文武多對太子頗為讚譽信服,也不過是眼睛眯了眯,並不很往心裡去。倒是看太子神清氣爽,猜出必是因為仁哥兒昨兒連夜就送了信來的緣故,皇帝才真覺得有些不爽呢!子勝美人都沒和他魚雁傳書一回,倒讓這臭小子拿了自己的人手享受了。

況他昨日抽空出去一整天,雖昨兒無甚急務,到底一天拖兩天延的不是個事兒,又今兒還有幾件不大不小不急不緩偏需要他這個皇帝最終定論的政務,又新得問安的奏事的政務的軍事的諸多摺子,實再做不得又一日甩手掌櫃,皇帝嘆息兩聲,嚇得正奏事的禮部尚書都險些兒腿軟,一時都恨極那等除非帝崩後薨熱孝之內,否則必得三年大選一年小選的混蛋規矩了!

只再一想,這規矩竟是當日先□□皇帝初初登基不足十日,便老病瀕死,臨行前恰逢他極中意的先帝太子恰好及冠議親,恐他孝期裡不選秀誤了兒孫,特特拉著先帝的手叮囑下來的,只說是帝皇之家不比平常,熱孝二十七日也就是了,其他萬勿誤了天家龍子開枝散葉,也莫耽誤了民間生息嫁娶……

禮部尚書暗暗打了自己一個嘴巴子,先□□那時天下正是民生凋零人口銳減的時候,這般說實也不錯,不然天家都守得不選秀,臣民就是沒被明文禁止,略有些上進心的可敢隨意嫁娶?沒得誤了生息大事!當然此時皇帝自個兒願意為先帝守著也是大孝,且又未曾明文傳知天下,宗室文武都是日日上朝的那些才知道的,並不妨礙民間生息嫁娶,自也不算為了先□□立下這規矩的好意。但他此時奏請皇帝知道亦是禮法職責之事,只恨膽小,給皇帝龍威一壓就腿軟罷了,如何能怨得先□□規矩?

先帝都能護得王家地動之中毫髮未傷,誰敢說先□□英靈如何?萬一……

禮部尚書打了個寒顫,內外夾逼之下反而將話說順暢了,且話語中意原也不錯,天下且還有待生息將養,這人口不足實是農耕國家的大問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皇帝冷凝沉寂片刻,到底大局為重,大選他是不願的,他決意守足三年孝,心底又還有個子勝在,兒子們也且還小,驥王世子也還不大,其他又不值得理會,便命禮部尚書攜同內宮總領一道主持小選,且特特言明宮中主子也不算多,用不了那許多人手,新選的宮女進來,原先那本要待三十歲方出得去的,就皆放寬了,凡二十五歲以上的都放出去,有家的歸家,無處可歸的由兵部禮部與內宮總領商定,許與未曾婚配的老兵為妻,並由內庫賞賜每人家資十兩,其餘主子若有賞賜,也由其帶走。若二十五歲者不足宮中人手原有三成,也可酌情從二十歲以上的補,具體人選由內宮總領稟報了皇后擬定。當然,實不願嫁人又無可歸者,得了皇后允許,亦可入寺廟剃度,餘未得皇后允許又仍堅持不嫁者,並那等犯了大錯不配享受此恩澤的,皆遷入冷宮終老。

皇帝此舉,讓世間又少了許多痴男怨女,於時下人口依然不甚豐碩又時有戰爭損耗的大慶亦是極好,太子少不得隨著眾臣跪拜稱頌一回,只他雖也覺得此舉很有可取處,單是那兩個討債的並其生母好不容易養熟的耳目就去了十之五六,卻也想著他手裡頭亦是折損的些許人手,倒不至於為了一己之私攔阻這等於國於民皆有好處的事兒,卻少不得暗笑皇帝一回:

後宮少了好些怨女、軍中添了好些喜事,可惜他自己,卻只怕還要當許久深宮怨男罷?王叔父昨兒是對他溫和些,可那卻是給寵物的溫柔,他和那偶爾抬頭看皇帝是否需要什麼服侍的侍從皆看得明白,只皇父自己身在局中,且不覺罷了。

堂堂天子,與個男人為寵,卻還渾然不知只覺歡喜,可不是一臺上好的大戲?